食不甘味的成語解釋
成語解釋:
甘:味道好。吃東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東西也不香。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傳》:“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斬也!
成語簡拼:SBGW
成語注音:ㄕˊ ㄅㄨˋ ㄍ ㄨ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食不甘味偏正式;作謂語、補(bǔ)語;形容心神不安。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成語辨形:甘,不能寫作“干”。
近義詞:忐忑不安、如坐針氈
反義詞:泰然處之、心安理得
成語例子: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謝罪戾。(清 吳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英語翻譯:eat without relish
日語翻譯:(心配などで)食事がまい
成語謎語:吃苦;少吃糖為宜;愛吃咸酸苦辣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shí)期,縱橫家蘇秦用離間六國、各個(gè)擊破的連橫策略去游說秦惠文王,主意沒被采納,就改用六國聯(lián)合抗秦的合縱策略去游說趙國,被封為武安君,然后游說楚威王說秦國強(qiáng)大對(duì)楚國十分不利。楚威王感慨萬千說這正是他食不甘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