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地質公園展覽館導游詞范文
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我是張家界地質公園展覽館的講解員×××,今天有幸陪同各位參觀張家界地質展覽館。我樂意竭誠為大家服好務!
我們現(xiàn)在所處位置就是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展覽館廣場。
目前,全球已經建立了54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中國有19個。20XX年2月,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首批地質公園,命名為“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它以張家界地貌(即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景觀為主,以巖溶地貌景觀為輔,并融合有水體景觀、原始亞熱帶生態(tài)景觀和土家族風情人文景觀。
這里既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張家界地質公園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景觀,又可以欣賞到“水繞四門”的水體景觀。
以展覽館廣場為中心,我們可以360°環(huán)視張家界地貌景觀。像這樣絕佳的觀景位置,是不可多得的。特別是展覽館背后的那一片大峰林,與我們展覽館廣場處于同一個水平面上,相對高度只有300多米的石峰卻顯得非常巍峨和壯觀。
展覽館廣場四周被三條溪水環(huán)繞。金鞭溪、礦洞溪、龍尾溪,在廣場的東部匯成索溪河,也就是武陵源的母親河。金鞭溪、礦洞溪、龍尾溪等三條溪水的出口與索溪河的入口,形成了山環(huán)水繞的四個石門,水繞四門因此而得名。
由此可見,我們張家界地質公園展覽館所處的位置,正是風景宜人的風水寶地。
現(xiàn)在,我就帶領大家走進張家界地質公園展覽館,從科學的角度揭開張家界地質公園美輪美奐的神秘面紗,了解張家界地貌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走進張家界】
一、張家界地貌的特征
1.張家界地貌的界定
張家界地貌是石英砂巖地貌的一種特殊類型。它在中國華南板塊大地構造背景和亞熱帶濕潤區(qū)內,由產狀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統(tǒng)石英砂巖為成景母巖,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營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輔以深切嶂谷、石墻、天生橋、方山、平臺等造型地貌為代表的地貌景觀。世界上唯有張家界石英砂巖地貌最為典型,因此被命名為張家界地貌。
2.張家界地貌的特點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由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四大園區(qū)組成,每個園區(qū)都各具特色。
、購埣医鐖@區(qū)(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該園區(qū)以方山、嶂谷著稱,面積13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處于峰林演化史的幼年期。園區(qū)內有金鞭溪、黃石寨、鷂子寨等多個景區(qū),擁有天下第一橋、乾坤柱、金鞭巖等精華地質遺產景觀。
、跅罴医鐖@區(qū)(楊家界自然保護區(qū))
該園區(qū)以峰墻群而著稱,面積34平方公里,處于峰林演化史的青年期。園區(qū)內有香芷溪、龍泉峽和百猴谷等景區(qū),擁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天波府、龍泉飛瀑等精華地質遺產景觀。
、厶熳由綀@區(qū)(天子山自然保護區(qū))
該園區(qū)以石英砂巖峰林著稱,總面積67平方公里,處于峰林演化史的壯年期,素有“峰林之王”的美譽。園區(qū)內有石家檐、茶盤塔、老屋場等景區(qū),是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最經典的園區(qū)之一;擁有御筆峰、西海石林、神堂灣等精華地質遺產景觀。
④索溪峪園區(qū)(索溪峪自然保護區(qū))
該園區(qū)多種地貌并存,總面積160平方公里,處于峰林演化史的晚年期。園區(qū)內有十里畫廊、水繞四門、寶峰湖、黃龍洞等景區(qū)。黃龍洞景區(qū)屬于喀斯特地貌,是張家界地質公園內與張家界地貌(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并存的另一種地貌。
二、張家界地貌的成因
1.濱海沉積
三億八千萬年前(泥盆紀中期),張家界一帶為古海洋。大量陸源碎屑物流入當時還是濱海環(huán)境的張家界域內,經過億萬年的沉積壓實,形成今天張家界地貌的`母巖——石英砂巖。
2.變海為陸
約3.5—2.9億年前(泥盆紀晚期)的海西造山運動,使張家界變海為陸。砂巖長期風化,形成紅色鐵質風化殼—俗稱“鐵帽”。
3.復為古海
約2.9—2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時期,地殼下降,使張家界再次變成海洋,沉積了石灰?guī)r。這是張家界地質公園巖溶地貌的原巖。
4.復為陸地
約2億年前(三疊紀晚期)的印支運動,使張家界抬升為陸地。此前形成的石灰?guī)r出露于地表,張家界地區(qū)自此脫離海洋環(huán)境。
5.斷裂變形
約1.8-0.8億年前(侏羅紀、白堊紀)的燕山運動,使張家界的巖石發(fā)生斷裂、變形,內部形成了許多節(jié)理和裂隙,為以后風化和流水切割提供了條件。
6.夷平面形成
約0.65—0.3億年前(古新世-漸新世),張家界域內地殼相對穩(wěn)定,隆起的山體經風化剝蝕,削高填平,形成了海拔1200米左右的湘西期夷平面。
7.剝夷面形成
約2300萬—260萬年前(新近紀—第四紀初),喜馬拉雅運動使張家界強烈抬升;河流在不斷下切中受堅硬“鐵帽”的阻擋,迫使下切轉為側蝕、拓寬作用,最終在“鐵帽”層頂部形成了海拔800米左右的“武陵源期剝夷面”。
8.地貌形成
近260萬年以來的新構造運動,使張家界地殼抬升;尤其是近80萬年來,流水順著節(jié)理和裂縫將石英砂巖切割成方山、平臺、峰墻、峰林、殘林等地貌景觀。現(xiàn)在,張家界地區(qū)的地殼還在緩慢上升,張家界地貌景觀仍在形成變化之中。
總之,在兩次滄海桑田變幻的基礎上,經過漫長歲月的風化作用,張家界地貌終于成為絕世奇觀。
三、夢幻神奇的巖溶地貌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以張家界地貌為主,輔以卡斯特地貌,即巖溶地貌,黃龍洞是園區(qū)內巖溶地貌最典型的代表。
黃龍洞共分四層,2層旱洞,2層水洞。洞內有1庫、2河、3潭、4瀑、13廳、98廊,以及幾十座山峰、上千座白玉池和近萬根石筍,幾乎包含了溶洞學的所有內容,被形象地稱為“地下張家界”。
四、張家界地質公園遙感影像圖
從這幅張家界地質公園遙感影像圖,我們可以看到張家界地質公園全貌及其園區(qū)分布。
五、張家界地質公園短片
這是一個五分鐘的科教短片,形象而生動地介紹了張家界地貌特點、形成過程及保護現(xiàn)狀。請大家認真觀看。
六、張家界地質公園的化石
張家界地質公園分布著二疊紀、三疊紀石灰?guī)r和白云質灰?guī)r等地層。二億八千萬年前,魚類、珊瑚、海百合和其他淺海動物在張家界古海一帶大量棲息。經過若干萬年的沉積成陸,張家界地質公園留下了很多竹節(jié)蟲、三葉蟲、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豐富多彩,因此被稱為化石博物館。
大家現(xiàn)在所看到的是一個芙蓉龍化石。它是張家界境內被發(fā)現(xiàn)的,可謂我們張家界地質公園展覽館的鎮(zhèn)館之寶。那邊還有張家界地質公園園區(qū)內各類化石的圖片,大家可以去參觀一下。
在張家界地質公園的體驗區(qū),我們專門開設了一個奇石館,等會兒大家可以免費參觀。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花錢買一些回家,或者送給請朋好友,或者留給自己作為紀念。
【張家界地質公園展覽館導游詞】相關文章:
地質公園導游詞03-30
青山地質公園導游詞03-30
青山地質公園的導游詞03-30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導游詞04-10
張家界經典導游詞04-02
張家界導游詞精選03-29
張家界導游詞05-14
張家界導游詞02-27
張家界的導游詞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