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調研報告 推薦度:
- 初中歷史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歷史調研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調研報告1
在實習的最后一周,我們歷史實習小組為了更深入了解新世紀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和相應的教師教學情況,決定在這所中等水平的普通中學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分別是在初二(2)班(重點班)和初二(7)班(普通班)和高一(8)班(重點班)和高一(5)班(普通班)這4個代表性班級發(fā)的問卷,回收率達85%以上。我們的問卷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兩部分,其中客觀題還有多項選擇題,針對初中學生的智識情況,我們對高中卷的一些選擇題和主觀題的一些問題刪掉了,做成初中卷。本調查報告以客觀題的統(tǒng)計結果為主要分析基點,輔以主觀題的調查結果。下面將具體分析統(tǒng)計結果,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歷史學習上的不同。
。ㄒ唬┏踔猩闆r
調查結果表明有近七成(69.62%)的學生表示喜歡歷史,可能鑒于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大多數學生還是很喜歡歷史,這與實際教學中歷史學科的弱化形成鮮明對比。喜歡的原因主要是歷史知識的趣味性(41.77%)和教師講的生動(37.97%),其次是教師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0.25%),值得注意得是選擇“課本編的好,便于學習”比率是最少的(13.92%),可見對于學生來說,什么樣的課本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師能不能生動地講出有趣的歷史,教師的語言藝術和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包括對課本內容的補充和刪減以及改動)是最重要的。而在不喜歡的原因中,“歷史知識單調乏味”比率最高(22.78%)。而歷史知識的單調乏味主要來源于教科書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骨架式羅列和抽象的政治術語的重復套用(如“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等),這說明如果照本宣科,即使采取讓學生說、小游戲等等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措施,效果也是不樂觀的。這在主觀題“你心目中理想的`歷史老師應該是什么樣的?”的開放式答案中得到了印證,絕大多數學生回答為這幾個詞語:生動、有趣、幽默、知識淵博。
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歷史成績較好(48.10%)和一般(40.50%),認為自己優(yōu)秀(6.3%)和很差(5.06%)的比例很少。而這些成績的獲得主要得益于考試前背一段時間(39.24%)和教師教學為主自己學習為輔(30.38%)以及平時課堂的積累(24.05%)。通過自己主動學習而獲得成績的比率是很低的(8.86%)。
學生認為一星期一次(45.57%)的作業(yè)較好,在現在的情況下,有43.04%的學生偶爾交過作業(yè)并進行了批改,有40.51%的學生每次上完課后交作業(yè)但是沒有批改?磥須v史學科并不需要布置很多作業(yè),每周最多一次是比較合適的。
在目前的情況下,有59.49%的學生認為歷史課一般都能理解,有22.78%的學生認為很簡單,這說明現有的歷史教學難度控制的很好,學生對課的理解比例還是很高的,這有力地駁斥“學生連最簡單地問題都理解不了”的矮化學生地說法。
課后對歷史課的投入方面,每星期看1次的占39.24%,沒有看過的占29.11%。這放映了學生很少花大量時間去看歷史的客觀現實。在“如果學校里成立一個祖國歷史文化的社團,到時你會加入這個社團嗎?”的提問中,40.51%的學生選擇“有意思就參加沒意思就不參加”,有30.38%的學生選擇“其他同學參加就一塊參加”,表示很積極參加(12.66%。)和不會參加(16.46%)的比例都相對較少。而如果參加的話,有73.42%的學生對訪問名勝古跡最感興趣,其次是學生自由討論(51.9%)再其次是專家學者講座(21.52%)。這說明如果舉辦一個有意思的社團,大部分的同學都愿意來一展伸手。
大部分的學生是通過聽課(81.01%)和看書(49.37%)來學習歷史課的,這在主觀題第一題和第五題的調查中也得到證明,比方說很少有人是通過圖書館來了解歷史,主要是通過課堂電影電視和網絡報刊來了解歷史,除課堂外,其他途徑獲取的歷史知識是零碎的不嚴謹的。而在第五題中我們了解到很少有人看相關的嚴肅的歷史課外書,大部分是通俗性的作品,甚至有許多人根本就沒看過。這說明在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游戲漫畫運動越來越吸引學生的背景下,課堂是青少年獲取歷史知識的最主要渠道,課堂上傳授的知識甚至關乎到他們的一生,形成了他們對許多事務的看法。因此在課堂上傳授全面的、嚴謹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歷史知識關乎到社會的道德水準和發(fā)展趨向。僵化的、教條的歷史知識使學生感到厭倦和形成偏見,對中國歷史文化缺乏認同,同時也缺乏世界眼光。
(二)高中生情況
調查表明,高中生的情況跟初中生在許多方面是類似的,比方說喜歡歷史的原因,現存歷史課堂的理解程度,學習歷史的方法,希望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次數,看課外書的情況,了解歷史的途徑,參加社團的情況等等。
但我們發(fā)現在許多細節(jié)方面,高中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a喜歡歷史的比例有所提高(79.73%),在喜歡的原因方面,“歷史知識的趣味性”提高到60.81%,而其他因素比例都下降了,比如教師自己的因素和教科書的因素,更加重視歷史知識本身。
b高中生對自己歷史成績的評估下降了,認為較好的下降至28.38%,認為一般的上升到60.81%
c在學習歷史課的方法方面,看書的比例提高很快達70.27%,做作業(yè)的比例有所提高,達25.68%
d在希望布置歷史作業(yè)次數方面,一星期一次的比例提高很快,達81.08%,交作業(yè)獲得批改的比例有所提高,達58.1%
e在歷史成績的獲得方面,考試前背一段時間的比例下降,為20.27%,而主要得益于平時課堂積累(39.19%),得益于自己學習的比例亦有所提高。得益于教師教學比例的差不多。
f課后對歷史課的投入高中生要多,“每星期看1次”為48.65%,“每星期看2次”為21.62%,而沒有看過的比例下降了,為18.92%
g高中生認為歷史很簡單的比例下降了,為10.81%,但是認為很難的比例也下降了,為1.35%,認為一般都能理解的比例則大幅提高,達74.32%。
h在參加社團方面,高中生明顯理智多了,盲從性下降了,其它同學參加則參加的比例為13.51%,而表示很積極參加(13.51%)有意思就參加(51.35%)不會參加(21.62%)的比例都有所提高。而在最感興趣的活動方式方面,訪問名勝古跡(72.97%)的比例差不多,學生自由討論的比例明顯下降為28.38%,而專家學者講座(41.89%)和教師專題講座(20.27%)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專家學者講座位列第二,區(qū)別于初中生的位列第二的學生自由討論。
i在心目中的歷史教師的提問中,高中生更注重博學以及獨到見解、野史以及故事。
。ㄈ┚C合分析
正與我們的預料相反,無論初中生還是高中生對于歷史課以及歷史持冷漠態(tài)度的人人數極少極少,可以忽略不計。許多人對現狀不滿,卻又無可奈何,他們盼望改變。他們也做好了一旦教育制度改變他們也做相應改變的準備。
易中天受到初中生高中生的喜愛,易中天以淵博的學識做底,同時具備將學術語言轉換為大眾語言的素質,同時易中天所講所說均為與人生人性有關的話題,易中天成為學生偶像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省思。
調查表明初高中學生均在記憶相關歷史知識時遇到困難,說知識很混亂,他們要求老師幫助。歷史教師應該探索出記憶的訣竅和便捷方法提供給學生,這要成為教師工作的一部分。
許多學生表示討厭近現代歷史,而喜歡古代史。原因具體有那些,目前我們尚不得而知。推測可能是要記的東西太多,這段歷史恥辱,術語太多或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同時許多學生抱怨老師沒有講清諸如“出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理論詞匯的含義,我們認為教師應非常細膩地、人性化的關注學生可能遇到的麻煩,站在他們的角度多想一想。所以中學歷史教師有一定的藏書量并且不斷求知是必要的,多讀書和坐得下是歷史教師必備的職業(yè)品質。這樣教師的遠見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才會形成。
歷史調研報告2
為了促使全市高三歷史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深入刻苦地鉆研教材和考綱,優(yōu)化教學策略、探索教學規(guī)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對各校高三歷史的教學情況就教學計劃、課堂教學、備課作業(yè)、試卷評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從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領略和感受到高三歷史教師們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的熱情和奮發(fā)向上的敬業(yè)愛崗的精神,同時我們針對各校高三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歷史任課教師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華中學、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歷史教師,市三中有四位教師,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課教師,從總體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是新老教師搭配,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較為合理的教學格局。教師以學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理念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大多數學校能堅持教學案一體化,課堂教學的理念、教學模式都有了較大的更新,課堂教學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學計劃方面:
優(yōu)點:
1、省中、光華、竹中、戴中教學計劃中指導思想明確,教學策略具體,教學課時安排詳細、能落實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確的高考目標,力爭在常州市區(qū)的優(yōu)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華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勾通,注重對學科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與激勵;南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進度中分兩塊:一快是課堂教學的進度表,內容包含新授課的中古史和單元復習課的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另一快是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復習的內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學生閱讀復習教材的安排內容——《中國近現代史》,在此基礎上進行行跟進性訓練,以每單元25道選擇題為題量,在安排表中請學生對照表格嚴格遵守。戴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教學策略講究實效;竹中的計劃扎實有效、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2、今年各校高三歷史教學進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xx年11月的期中考試前完成《中國古代史》新授課的'教學和單元復習教學,期中考試后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的復習。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必須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現史三冊書的單元復習和主要專題的復習,期末參加常州市高三統(tǒng)考,教學任務比較艱巨,但在與高三教師的交談中,幾乎所有的教師對完成今年的教學復習任務充滿了信心。
問題:
1、省中的教學計劃中措施不夠具體詳細,要切實進行集體備課,既要有明確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計劃中的指導思想要進一步明確,要確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標;三中計劃中指導思想、教學思路和措施明確,教學課時安排詳細,但教學設計沒有明確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學內容能落實到每周、每一個知識點,但缺少指導思想和具體的教學策略。
備課方面:
優(yōu)點:
1、今年各校高三歷史教學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課教師外,其它學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課教師進行教學,大多數學校能進行共同研討集體備課、堅持實行教學案一體化。
2、省中、光華、南中能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的教學案,既貼近高考、又貼近學生的實際,各校教學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學案的質量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題的解析,引導學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題意圖和趨向。南中教學案規(guī)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結構圖示的創(chuàng)新和設計,化繁為簡,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學案也在不斷地提高和優(yōu)化。三中的學案設計切合學生的實際,選取的課堂思考題和訓練題貼近學生的基礎。
問題:
1、有些學校在教學案的設計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省中的學案中以填空的形式來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號小括號的形式更利于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構建網絡式的知識體系,更便于學生記憶。
2、戴中教學案要進一步優(yōu)化,要減少剪貼的成份,盡可能電子備課,努力形成備課組內教學案一體化的系列。
3、一些學校的教學案設計中缺少高考精典題一環(huán)的選取與回顧。
4、有些青年教師對教材、大綱的刻苦鉆研、正確把握不夠,集體備課后,不能很好地內化自己的東西。內功不夠扎實。
課堂教學方面:
這一次高三歷史教學調研共聽了15位教師的課。歷史課堂教學10節(jié)是優(yōu)秀,優(yōu)課率占66%,4節(jié)是良好,1節(jié)是一般。
《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一覽表》
優(yōu)秀良好一般備注
省中,盡在。
歷史調研報告3
保護歷史街區(qū)是人們痛定思痛的選擇。歷史地段保護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洲的經濟恢復發(fā)展,城市中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住宅建設,當時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區(qū),蓋起新樓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改善了建筑,卻破壞了歷史環(huán)境。城鎮(zhèn)歷史聯系被割斷,特色在消失。人們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割斷歷史,而文物古跡、歷史地段等正是這些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實物例證。所以,除了保護文物建筑之外,還應保存一些成片的歷史街區(qū),保有歷史的記憶,保存城鎮(zhèn)歷史的連續(xù)性。中國正式提出歷史街區(qū)的保護是在1986年,國務院在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對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能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tǒng)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qū)、建筑群、小鎮(zhèn)村落等也應予以保護,可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公布為當地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這是保護歷史遺產的重要舉措,從此形成了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分層次的保護體系。20xx年開始實施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條例》。
一,武漢歷史街區(qū)保護現狀
1,保護歷史街區(qū),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漢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武漢的優(yōu)秀歷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為一身,匯金融、商業(yè)、居住、宗教、外交、工業(yè)建筑為一體,集中體現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藝術和武漢市近代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歷史的演變,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和藝術瑰寶。
武漢近代歷史建筑的發(fā)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國,衰于淪陷。主要是兩部分:1861年漢口開埠至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期間的近代歷史建筑;上世紀50年代的現代風貌建筑。
1861年漢口開埠,英、俄、法、德、日五國,在租界相繼建立了西洋風格的領事館、工部局,興辦洋行、銀行和工廠;傳教士在漢興辦教堂、學堂、醫(yī)院。薈萃了古典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風格。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廠、火車站、學堂等,這些建筑有的純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國時代,民間人士構建了近代工廠廠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別墅。這些建筑成為武漢城市由傳統(tǒng)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漢淪陷,日本的侵華戰(zhàn)爭給武漢的建筑帶來毀滅性的破壞。上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了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床廠等重工業(yè)項目,興建了中蘇友好宮、武漢劇院等文化設施,留下了大批時代特征鮮明的風貌建筑。
XX年4月1日,實施了《武漢市舊城風貌區(qū)和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確定了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的基本原則、行政管理部門和產權人、使用人的保護責任,規(guī)范了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使用行為。經過認真調查論證,按照“集中成片,規(guī)模效應”的原則,確定了4批、124處優(yōu)秀歷史建筑,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確定了漢口原租界風貌區(qū)、漢口漢正街傳統(tǒng)商貿風貌區(qū)、漢陽舊城風貌區(qū)、武昌舊城風貌區(qū)等四大歷史風貌區(qū)。
漢口原租界風貌區(qū):核心為一元路、青島路和珞珈山路三個街區(qū),現存1000多幢風格迥異的歷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數十棟典型歐式風格的建筑密布其間,宛如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筑博物館。漢陽舊城風貌區(qū):位于漢陽顯正街地區(qū),包括一批教堂、古建筑、古剎、古樹名木。武昌舊城風貌區(qū):以閱馬場、曇華林、農講所、長春觀為核心,一批歷史建筑保存比較完整,尤其是曇華林街區(qū),集中保存了一批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歐式建筑和江夏民居風格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
歷史調研報告4
西安歷史遺跡考察報告
20xx年5月16日至22日,我們一行40人,在劉遠軍老師向德富老師盧川老師的帶領下,赴陜西西安學習考察。收獲不小,啟發(fā)很大。現將個人的學習體會報告如下:
一、簡要說明
陜西省西安市是舉世聞名的千年歷史文化名稱,十三朝古都,周,秦,漢,唐紛紛定都于此,在中國近代發(fā)展中也留下寶貴的歷史遺產,對于文明了解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國近代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實錄
、逦ㄒ坏牡弁鹾显崃辍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有“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乾陵,發(fā)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成為盛唐社會蓬勃發(fā)展的真實寫照,讓人感受到它所體現的唐時代精神。
、姘寺奋娢靼厕k事處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賢莊,自1936—1946年間,曾在這里先后設立了秘密交通站、紅軍聯絡處和國民革命軍第八路駐陜辦事處。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內有接待室、救亡室、會客室、住房、庫房、廚房、電臺室、譯電室、機要室和xxx、xxx等重要領導人的辦公室等舊址。館內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資料525件、回憶錄623篇及照片3000張。這里記錄了八路軍西安辦事處1936年到1946年間作為“紅色橋梁”的歷史。xxx領導人xxx、xxx、xxx、xxx、xxx、xxx先后都在辦事處居住過。經念館內還展出了當年的重要文件、手稿、書刊、照片和實物,再現了八路軍駐陜辦事處的歷史風貌。
、鐝垖W良公館
。保梗常的9月13日,xxx為了xxx圍剿xxx陜北紅軍,在西安成立了xxx西北剿匪總司令部xxx,自任總司令,張學良為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之職。公館大門開在北墻正東樓是機關樓,中樓是客廳、會議室,西樓是張學良居室。從1935年9月到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和夫人于鳳至,秘書趙一荻小姐,以及兒子張閭琳及其其他隨從人員在這里居住。西安事變的醞釀、策劃、發(fā)生、和平解決也都在這里進行。1936年12月11日晚,張學良在西樓2樓會議室召集東北軍高級將領王以哲、董英斌、黎天才等,宣布次日對蔣實行兵諫,布置其戰(zhàn)略部署,并草擬了八項抗日主張。12月23日--24日,南京政府、xxx代表團和張楊又在此舉行了三方會談,迫使xxx接受了六項協議,停止內戰(zhàn),聯共抗日,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桕兾鳉v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遠古人
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集中珍藏陜西地區(qū)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余件比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類:青銅器已登錄注冊的'有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唐代墓葬壁畫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wèi)、建筑、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是反映唐代社會的重要形象資料。
歷代陶俑已注冊的有20xx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歷代陶瓷器已注冊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已注冊的有10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筑構件。漢唐銅鏡已注冊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樣,圖案精美。有些還鑄刻著吉祥語句。
金銀玉器包括湮金望銀的銅器。已注冊的有20xx多件。歷代貨幣已注冊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冊(即不包括在總藏品數之內)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zhàn)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除上述八大類外,還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五、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qū)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發(fā)現,1954—1957年發(fā)掘,面積約5萬平方米,已發(fā)掘出45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其中房屋有圓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構筑之分。半坡聚落的范圍為不規(guī)則圓形。居住區(qū)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布著窖穴和牲畜圈欄。居住區(qū)有濠溝環(huán)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據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yè)和漁獵并重。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qū),多采用甕棺葬。
六、秦俑博物館
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后發(fā)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fā)現的,后經鉆探先后發(fā)現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是一個以戰(zhàn)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現發(fā)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戰(zhàn)車8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根據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葬兵馬俑6000余件。憑欄俯視,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后面接著戰(zhàn)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橫隊,是軍陣的翼衛(wèi)和后衛(wèi)。
好一個20xx年前的古代大軍陣,他們披堅執(zhí)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發(fā)現,位于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二號坑的發(fā)現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駑的跪式和立式駑兵俑組成;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zhàn)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單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組合,由戰(zhàn)車、騎兵、駑兵混合編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三號坑在一號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夾道的環(huán)衛(wèi)隊形排列,象征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系統(tǒng)。高級軍吏俑,車士俑,立射俑,跪射俑,軍吏俑,騎兵俑,武士俑,御手俑。秦陵兩乘大型彩繪銅車,制作工藝精細,造型逼真,是我國出土文物中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fā)現的最大青銅器
七、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北廣場規(guī)模宏大,主題景觀為水景噴泉,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xx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qū)”、“法相花壇區(qū)”、“禪修林樹區(qū)”等景觀,南端設置有觀景平臺。音樂噴泉位于廣場中軸線上,圍繞噴泉有還不少細致的小景觀,如北廣場入口處的大唐盛世書卷銅雕,其后的萬佛燈塔和大唐文化柱,旁邊的大唐精英人物雕塑群,還有地面鋪裝的地景浮雕,具有中國美術特色的“詩書畫印”雕塑等,甚至燈箱、石欄等建筑上都題有著名詩篇。
八、華清宮
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驪山北麓。據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漢、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湯池。公元644年(唐貞觀十八年)唐太宗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公元747年(天寶六載)改名華清宮。1982~1986年在這里進行考古發(fā)掘,清理出湯池8個。其中2號池為上下雙層臺式,上層臺緣作蓮花形,東西米,南北6米,池深米,下層臺緣為八角形,深米,推測即唐玄宗的御湯九龍殿,又名蓮花湯。海棠湯,又名芙蓉湯。據載唐華清宮內有湯池18所。按方位推測,1號池可能是太子湯,5號池為尚食湯
歷史調研報告5
大調研工作開展8個多月來,我縣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部門單位緊扣中心工作,立足自身職能,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積極探索務實管用的新舉措、新機制,撰寫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價值的調研報告?h大調研辦將精選部分調研報告進行刊登,供各單位學習參考。
本期刊發(fā)武義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董三軍同志撰寫的《我縣“民辦公助”保護歷史文物的思考》。
我縣“民辦公助”保護歷史文物的思考武義縣在省內素有“文物大縣”的美譽,縣政府歷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近年來,通過申請國保省保專項資金、積極爭取縣級財政資金開展重點文物修繕、采用“民辦公助”籌措民間資金等方式,積極推進文物保護事業(yè)發(fā)展。
“民辦公助”是以群眾為主體、政府給予一定資金支持興辦各種社會事業(yè)的一種建設模式。以文物保護修繕工作為例,就是變政府主導為政府引導,以財政補助為輔,以文物所有人自籌資金為主,吸引民間資本,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用活用好財政資金,妥善解決修繕難題。
一、武義文物資源現狀
我縣現有國保3處,省保10處,縣保67處,文保點78處,登錄點1457,合計1615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處,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zhèn)6處(包含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按標準規(guī)范登錄的1615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古遺址40處,古墓葬25處,古建筑1155處,石窟寺及石刻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380處,其他文物6處。其中古建筑占總量分布的71.5%,近現代代表性建筑占總量分布23.5%,這兩類建筑占總量95%,成為文物修繕的重點、難點。由于人為和自然因素,這些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殘損情況,許多建筑甚至出于瀕臨損毀的境地,保存狀況令人堪憂,亟需進行搶救保護。
為了加大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20xx年開始,我縣嘗試以“民辦公助”形式對文物進行搶救性修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經過數年的摸索,20xx年我縣出臺《武義縣文物和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和《武義縣文物和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程實施細則》,加快推進我縣文物和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程和“民辦公助”項目建設。十多年來,累計對我縣260余處歷史文物進行修繕補助,補助資金達650余萬,吸引民間資金達3500余萬。隨著我縣文物和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程和“民辦公助”項目實施,縣內文物保護現狀已有較大改善,許多修繕后的宗祠、古民居等辟為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文化禮堂及老年活動中心等文體活動場所,實現了保護與利用的有機結合。
二、推廣“民辦公助”
保護歷史文物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隨著“民辦公助”的推廣,我縣歷史文物的保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文物保護工作仍存在較大的阻力和難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文物工作調研,以在我縣俞源、郭洞、山下鮑、陶村、履坦等古建筑相對集中的區(qū)域為例,存在這樣一些普遍的問題:
1、保護意識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矛盾
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村莊建設如火如荼。在這一過程中,一部分歷史文物被拆建、改建,導致古鎮(zhèn)、古街、古建筑等歷史風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同時,人們對居住條件的改善愿望愈發(fā)迫切,不少古建筑已無法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已逐漸被拆改。由于忽視對文物資源保護,嚴重缺乏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和法律法規(guī)意識,缺乏“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社會責任意識,受利益驅動,一些重要文物逐漸損毀或消亡。
2、產權所有與保護修繕之間矛盾
從我縣文物的產權分析來看,縣域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屬于私人所有的占62.2%,屬于集體所有的占29.6%,國有的占7.6%。按照文物法律法規(guī)相關規(guī)定,不可移動文物是按照“誰使用、誰維修”的原則進行。但在實際操作中較難實施,人們認為保護文物是政府的事,應由政府投入,不愿按照文物法有關規(guī)定投入資金維修。特別是私人所有的部分民居產權牽涉人員多,若無人牽頭或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修繕計劃就被擱淺。屬于集體所有的,很大一部分逐漸成為村民堆放雜物的公用建筑,無人對其展開保護、修繕,導致不少文物建筑損毀嚴重。
3、資金投入與修繕費用的矛盾
我縣對歷史文物修繕主要采用“財政投入”和“民辦公助”兩種形式,20xx年開始縣財政每年安排資金300萬元,用于民辦公助費用在100萬元左右,相對于我縣豐富的文物和歷史建筑資源,財政資金缺口是巨大的,只能部分補助。大多數文物位于經濟水平欠發(fā)達的山區(qū),經濟基礎薄弱,無力承擔日常養(yǎng)護和搶修修繕工作,與此同時,社會資金的投入渠道狹窄,依靠群眾集資,資金量有限,眾多文物面臨“沒錢修、沒人修”的窘境。
4、開發(fā)利用與循環(huán)保護的矛盾
隨著歷史文化名村、傳統(tǒng)村落等項目建設力度的不斷推進,不少歷史文物已經得以修繕,但也面臨一個難題,開展修繕保護后,因缺乏有效利用,沒有旅游、資金輸入,往往閑置下來,修繕效果不能得到長時間保持,容易形成不良循環(huán),對于出資者并沒有相應的回報,修繕融資渠道就越來越狹窄,只能依靠政府投入。
三、深入推進“民辦公助”
文物保護工作的建議:
“民辦公助”是緩解歷史文物保護難題的有力探索,針對前期推廣中面臨的難題,我們還需進一步細化、深化,使“民辦公助”項目能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
1、進一步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針對當前我縣文物資源多,修繕難度大等難點,要加大推廣民辦公助項目力度,加強財政補助引導,利用杠桿效益,撬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優(yōu)勢,變政府主導為政府引導。引導農戶做好日常養(yǎng)護和搶救性修繕。對于古建筑而言,若能做好日常養(yǎng)護,可以大大降低大面積漏雨、霉朽、倒塌等問題,可以延緩衰亡的速度。對于暫不具備全面修繕條件的古建筑而言,這樣的搶修是非常有必要的。
2、進一步提高文物保護意識
培養(yǎng)和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比修復一件文物重要的多,這也是貫徹其他文物保護具體措施的重要前提。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宣傳形式,借助文化遺產日、節(jié)慶活動等宣傳平臺,讓文物工作見人、見物、見精神,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文物的保護僅僅靠政府是無法有效落實的,還需要帶動全社會對文物保護的認識,使老百姓充分認識到歷史文物在展示形象、改善環(huán)境、提升品位、助推發(fā)展等方面的重要帶動作用,養(yǎng)成自覺保護意識,有效避免盜賣古建筑構件、對古建筑進行拆建等違法案件的發(fā)生,做到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3、進一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民辦公助旨在通過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吸引民間資金投入,盤活文物資源。但面臨古建筑多、維修規(guī)模大、所需費用高的難題,按照目前的資金比例情況,支持的范圍很有限,無法擴大覆蓋面,無法調動積極性,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資金扶持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落實文物搶救修繕資金和日常保護經費,更進一步擴大民辦公助功效,通過花小錢,賺大錢、賺長遠錢、賺綠色錢。同時,還要增強文物自身“造血功能”,積極動員和引導各部門單位、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到文物保護中。
4、進一步解決產權困擾
政府、村集體可以通過貨幣補償或者產權置換的方式收購古村落內古建筑和房屋產權,為古建筑最終進入市場提供可能,古建筑房屋原住戶符合宅基地安置條件的,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安排宅基地建房,解決原住居民因新建住房拆舊建新而造成古村落破壞,以化解受保護古村落與農民新建民居之間矛盾。如蘇州市市區(qū)依靠社會力量搶修保護直管公房古民居實施,允許和鼓勵海內外組織和個人購買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實現產權多元化,搶修保護社會化、運作市場化。如金華澧浦鎮(zhèn)用“招贅”令形式,用30年使用權換百萬元修繕費,這都是對產權困擾的一種嘗試。
5、修繕保護要遵循相關原則
我國《文物保護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明確規(guī)定對文物、古建筑進行修繕、保養(yǎng)必須遵守而不改變文物、古建筑原狀的原則。不同歷史時期的古建筑有其自身的特色和價值,一旦改變其樣貌原狀便失去自身特色,致使其科學研究價值大大降低。要在不改變其原樣得到基礎上達到修舊如舊效果。目前,對歷史文物修繕查驗情況來看,還是存在一部分修繕不合要求,就無法列入補助名單。在今后古建筑修繕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對古建筑的主體結構、部件造成破壞,要保持古建筑原有的時代風格和建造工藝。
6、進一步加強對文物的有效利用
隨著時代發(fā)展進步,古建筑保護只是第一步,而如何將其合理利用,發(fā)揮最大的社會功能才是文物工作最終目的。利用好古建筑,不但需要充分發(fā)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還要合理凸顯出其在物質功能上的作用,進而促進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民辦公助修繕之后,積極探索修后利用,發(fā)揮文物社會功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一方面可以用作民間博物館、文化禮堂、參觀游覽場所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旅游開發(fā),最為游賞紀念、經營服務等場所。通過綜合考慮古建筑的文物價值、社會影響力、人文環(huán)境情況等,科學確定延續(xù)原功能、賦予新功能,歷久彌新。
歷史調研報告6
當前,企業(yè)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是影響和阻礙眾多企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處理和解好決歷史遺留問題,已是當今有些企業(yè)不得不面對現實問題。本文通過介紹企業(yè)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這些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在處理和解決本企業(yè)歷史遺留問題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對類似企業(y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起到參考和借鑒作用。
一、企業(yè)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原因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企業(yè)經營狀況較差,生產任務嚴重不足,企業(yè)為了減輕負擔,通過減員增效的方式,依據有關政策,并結合企業(yè)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內退文件,對其中一部分職工辦理了內退。這種由于企業(yè)經營狀況不佳,所采取的內退辦法,在全國都普遍存在。但后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的好轉,企業(yè)自身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逐步提高,在職職工收入也隨之提高,內退人員的收入與同期未選擇內退的退休職工收入差別日漸明顯,這就導致了提前辦理內退的退休職工心理上極端不平衡。于是,眾多內退職工不斷到企業(yè)、地方政府集訪,反映企業(yè)當年不應給其提前辦理內退。
二、企業(yè)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基本原則
1、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必須遵照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如果割裂當時的歷史條件,單純地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則無可下手。當時,作為內退職工,所考慮的是企業(yè)萬一垮了,還不如辦理內退,不用上班還比在職職工收入高,他們自愿選擇內退這條道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一種比較穩(wěn)妥的辦法。他們辦理了內退,就不用承擔企業(yè)經營不佳的風險,相當于進入了保險箱,這一歷史環(huán)境企業(yè)與內退職工都必須尊重。在雙方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企業(yè)和內退職工也必須面對現實。盡管內退文件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但許多內部職工與近幾年退休的職工相比,感覺吃虧了,這是一個現實矛盾。作為內退職工,訴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兩者收入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現實狀況,企業(yè)需要積極應對。
2、把握政策,實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xx穩(wěn)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業(yè)僅考慮解決矛盾,不嚴格把握政策,則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容易給其他類似企業(yè)帶來重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地區(qū)類似企業(yè)的穩(wěn)定。鑒于此,企業(yè)始終以國辦發(fā)文件為依據,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企業(yè)既承認職工訴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單方面地站在企業(yè)或職工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企業(yè)只有全面、充分、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產生的來龍去脈,認認真真分析其產生、發(fā)展、爆發(fā)的全過程,并采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處理和解決好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3、不添新亂,不留后患
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本身就是難啃的硬骨頭。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既要充分尊重當時的特定歷史,充分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充分理解當時政策的進步意義,又要確保今后不產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煩,不留下任何隱患,這的確是對企業(yè)主要領導駕御企業(yè)、處理復雜問題能力的嚴峻考驗。我們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對清理的人員范圍、處理辦法等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不留后患,又專門制定了配套辦法,即《實施細則》,進一步說明了政策依據、符合解決范圍的人員、操作程序及有關問題的解釋與說明,從制度層面保證了解決方案的嚴肅性、全面性,縝密性。
三、解決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主要方法
1、傾聽訴求,將心比心
在集訪的整個過程中,企業(yè)建立了暢通的訴求體系,要求所有干部都是xx者的接待員,所有干部都要耐心地傾聽xx者的訴求,將心比心,站在xx者的角度去解疑釋惑,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所有xx者盡情傾訴,發(fā)泄其想法及不滿。同時要求,所有干部尤其是各單位一把手要對xx者反映的問題進行分類,及時反饋xx者訴求,對于不能直接答復的訴求,咨詢職能部門后,主動上門做工作,使xx者感受企業(yè)是真正重視他們的訴求,拉近xx者與企業(yè)的距離,為解決問題樹立企業(yè)積極的姿態(tài),營造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氛圍。
2、正視矛盾,分清主次
正視矛盾是解決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我們至始至終都以積極的姿態(tài)面對矛盾,也從沒有回避矛盾,更沒有隱瞞和壓制矛盾,認認真真分析各類矛盾的類別,區(qū)分出與政策有關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訪期間,退休教師也來xx,我們明確告知他們的問題不屬于這次內退職工的范圍,待內退職工反映的問題徹底解決后,再針對退休教師反映的問題加以研究解決。同時,即使是內退職工反映的問題也有辦理內退無關的事情,我們同樣也分離出來,這樣,就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順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起到了關鍵作用。
3、胸懷全局,體現個性
解決內退問題,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則會影響全局,釀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和后果。因此,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企業(yè)主要領導胸懷全局,謹小慎微籌劃解決方案,確保既解決企業(yè)內退問題,又不引起地區(qū)其他企業(yè)內退職工因互相攀比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yè)先后走訪了政府和類似企業(yè),經過認真分析,內退現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慮到企業(yè)的具體問題和個性問題。我們在制定措施和辦法時,就特別有針對性,既解決了企業(yè)的矛盾,又沒有給面上帶來任何不良影響。幾年的實踐證明,通過分析企業(yè)的特點和個性,所制定的解決辦法是正確的,經受了考驗。
4、信息暢通,掌握主動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掌握的信息越多誰就越具有主動權。xx穩(wěn)定工作特別處理和解決內退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收集最新最準確的信息,我單位利用各個渠道收集信息,除了通過各單位、各支部公開的渠道收集信息外,我們有針對性安排不引起內退職工懷疑的人員深入內退職工經常聚集的地方了解內退職工談論的情況,尤其是了解骨干人員的想法,然后將內退職工最新的思想動態(tài)反饋給主管領導。這對于企業(yè)掌握工作的主動權,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制定正確的解決辦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曉之以理
做xx穩(wěn)定工作,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始終堅持以政策為依據,運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們處理內退問題時,始終堅持了這一點。我們制定好文件后,并沒有立即出臺,用了四多月的時間進行政策攻心。我們安排有關人員故意將文件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精神散布于內退職工當中,觀察其反應,了解其變化。同時,表明企業(yè)的態(tài)度,不作任何許愿,決不突破政策,一視同仁,嚴格依據政策和文件執(zhí)行。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企業(yè)會最大限度的考慮職工的利益。在正式出臺文件之前,黨委書x通過直播的方式發(fā)表電視講話,黨委書x飽含對內退職工的關愛之情,心系對企業(yè)發(fā)展的擔心與顧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次闡明政策及實施辦法,號召全體職工與家屬共同為企業(yè)快速發(fā)展營造和諧穩(wěn)定的環(huán)境而努力。黨委書x就解決穩(wěn)定問題發(fā)表電話講話,在企業(yè)發(fā)展史上尚屬首次,其方式新穎,覆蓋廣泛,為迅速解決內退問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責任到位,群策群力
xx穩(wěn)定工作不僅僅是xx部門的職責,它需要各單位的共同努力。同時,做好xx穩(wěn)定工作需要明確各級領導的責任,并將責任落實到位,群力群策,形成大xx格局,推動整個xx穩(wěn)定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們在解決內退問題時,較好地調動了企業(yè)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將責任落實到具體人頭上,形成企業(yè)主要領導抓總,分管領導分片負責,各單位一把手負責本單位的責任體系。其次,全體動員,發(fā)動職工,積極宣傳穩(wěn)定對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營造發(fā)展離不開穩(wěn)定,發(fā)展需要穩(wěn)定的濃郁氛圍。同時,充分利用內退職工的親戚、朋友之間的情感紐帶,深入家庭,開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匯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工作格局。
7、團結多數,孤立少數
對于絕大多數內退職工,其訴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們通過深入了解,很多內退職工是想通過正常的渠道來反映他們的訴求,不愿意參加集訪。另外,由于他們的子女大多也在企業(yè)上班,絕大多數內退職工不愿看到因集訪影響企業(yè)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內心還是希望企業(yè)發(fā)展的越來越好,有些是抹不開面子,是被迫參加組織者進行的集訪,真正鬧事的人是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在得出這樣的判斷后,我們就依靠和團結全體干部職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數內退職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數。實踐證明,只要大多數人思想統(tǒng)一了,穩(wěn)定了,企業(yè)就有了穩(wěn)定的基礎。
8、依靠政府,維護秩序
緊密依靠政府,是做好xx穩(wěn)定工作尤其是處理和解決集訪事件的一條重要經驗。正常來說,政府是正面價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義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規(guī)范xx者的行為,更可以使集訪事件處于理智狀態(tài),避免走向極端。由于,我們長期于當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關系,在企業(yè)發(fā)生集訪事件期間,政府主動幫助我們,主動出面幫企業(yè)做工作,主動向退休人員進行普法宣傳,講解政策,反復告戒不要有違法行為,要用合法的形式表達訴求,有力地配合了企業(yè)的xx穩(wěn)定工作。
總之,xx穩(wěn)定工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企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勢下的xx穩(wěn)定工作,尤顯得格外重要。只要我們在xx穩(wěn)定問題上原則把握得當,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為企業(yè)發(fā)展服務。
歷史調研報告7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王,王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王靜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上網查詢
4、其他方法。
三、資料的'整理。
1、內容:王姓的來源
王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裔,屬于以王族身份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后,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于瑯琊(今山東[3]。,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后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
2、歷史名人。
王勃,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杰”。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遠,勇于進;才華橫溢,文采斐然。其次他還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視塵俗。王勃崇信佛教,認為佛教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王昌齡在詩中多使用短句、變形句式、緊縮復句。使語言有力量感、經濟簡練。王昌齡詩歌中的語句組合也體現著他簡練清峻的語言風格。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王維于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他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多詠山水田園,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圣”美譽。
3、王姓的的現況。
根據20xx年調查結果,其中王姓氏排名人數第一,李姓氏排名第二。
四、研究結論
1、王姓起源于姬姓,周是王之子太子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運司徒之職后代稱為王家。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為避戰(zhàn)亂遷徙到山東瑯琊、山西太原,最終發(fā)展成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兩大王姓王族。
2、歷史上王靜名人輩出,有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儒學世家王勃。摩詰居士,王維。有著“書圣”之稱的王羲之。
3、20xx年我國戶藉王人口最多。
歷史調研報告8
歷史遺留不良貸款包袱沉重,一直是困擾農村信用社經營的一大難題,嚴重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正常經營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在總結農信社清收歷史遺留不良貸款經驗的基礎上,分析清收難點,試探求化解之策。
一、清收歷史遺留不良貸款難點
化解歷史遺留不良貸款,除依靠農信社自身“苦練內功”、發(fā)展業(yè)務,通過不斷增加盈利能力消化外,主要途徑還是要靠清收化解。但清收過程中普遍遇到如下問題:
(一)信用環(huán)境差使“賴債戶”不良貸款清收難。信用環(huán)境差是“賴債戶”存在的“溫床”。“賴債戶”中不乏公職人員,地方政府部門雖屢次下發(fā)文件以行政手段配合農信社清收,但許多涉貸單位對清欠工作大多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走形式的現象,清收效果不明顯。而非公職人員的“賴債戶”則多存有僥幸心理,通過外出躲債、拒絕簽字等方式逃避信用社債務。對于這些“老賴債戶”,無論信貸員怎樣軟磨硬泡也無濟于事。
。ǘ┤狈φ叻龀质罐r業(yè)經濟組織不良貸款清收難。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信社自主經營管理薄弱,各級政府行政干預致使農信社發(fā)放了一批低質量的農業(yè)經濟組織貸款,如一些村辦造紙廠、水泥廠等,隨著這些經濟組織的虧損、解體、倒閉,農信社的這部分貸款也由此沉淀下來。這部分貸款大多年限長、金額大、涉及面廣,由于缺乏國家相應政策扶持,而使此類不良貸款清收盤活難度相當大。
。ㄈ┺r業(yè)經濟的高風險性使小額不良貸款清收難。由于農戶尚未形成規(guī);r業(yè)經營,個體抗風險能力小,一旦出現天災人禍,債務往往難以償還。市場經濟的復雜化也使城市小個體戶常常血本無歸,無法按期歸還債務。這部分不良貸款具有單筆金額小、戶數多、分布廣的特點,加上不少貸戶外出務工、經商,有的還舉家外遷、下落不明。要盤活此類不良貸款,如果單靠信貸員一戶一戶跑清收,工作量巨大,而且勢必影響正常業(yè)務發(fā)展。
二、清收歷史遺留不良貸款對策建議
經過近幾年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農信社不良貸款降壓工作已取得較大的進展,但一些“難啃的骨頭”仍然較大程度地影響農信社的資產質量,因此怎樣在原有清收經驗之外尋求化解之道是當前農信社應當思考的問題。本文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一)加大行政、法律清收力度,切實整肅信用環(huán)境。針對信用意識淡薄的“公職老賴”,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國家新出臺的《公務員考核規(guī)定(試行)》,把是否誠信作為公職人員年度考核“德、能、勤、績、廉”中“德”的重要考評內容,對惡意拖欠債務的公職人員按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懲戒。對非公職人員的“釘子戶”,通過媒體曝光、法院執(zhí)行拘留等途徑給予清收,這樣在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的同時又可整肅信用環(huán)境,達到清收一戶、震懾一方的效果。
。ǘ﹦(chuàng)新機制,積極探索打包出售、債權拍賣、資產置換、委托清收等方式,多渠道消化歷史包袱。對于歷史遺留不良貸款,建議省級聯社在相關法律框架內盡快研究出臺指導意見,指導基層聯社根據具體問題,采用靈活、合規(guī)的途徑積極化解。如對于單筆金額小、筆數多的農戶小額貸款,可考慮打包出售債權清收的`方式;對于大額不良貸款,可考慮公開拍賣債權的方式收回;對于供銷社解體前不良貸款,可考慮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將債權置換成其現有房地產的產權,再進行拍賣變現清收;對于一些貸戶長期外出,催收人員因信息不靈無法催收到位和少數“賴債戶”拖欠債務等情況,創(chuàng)新催收方式,委托關聯人或村組干部幫助清收,通過合理核定清收費用,明確費用按照現金到賬的金額進行結算,這樣則可能調動多方力量積極性將多年陳年舊賬收回。
。ㄈ┻m時放貸激活“沉睡貸款”,幫助貧困貸戶脫貧致富。由于農業(yè)經濟的高風險性和市場經濟的復雜性等客觀因素影響,一些小額貸款戶家庭貧困確實無法償還貸款。針對此類情況,信用社應組織信貸人員深入調查,根據貸戶具體情況適時適度放貸,為貸戶送信息、送技術、送資金,在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的同時,又可收回多年無法盤活的不良貸款,從而達到社農“雙贏”的效果。
。ㄋ模┏闪⒕哂械胤教厣馁Y產管理公司,加快消化歷史包袱進程。借鑒國有商業(yè)銀行運作資產管理公司經驗,由地方政府牽頭成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的注冊資本可由省、市、縣財政部門按一定比例出資解決,業(yè)務開展及服務對象主要面對轄內各法人農村信用社,對農信社符合條件的歷史包袱中的不良貸款進行剝離清收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進行消化。通過此種方式,可使農信社輕裝上陣應對激烈的農村金融市場競爭。
歷史調研報告9
一、調查背景分析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普遍調查,以一個班為調查樣本,調查方式是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們歷史組制定問卷,之后分別在高一、高二展開調查,覆蓋面廣。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中生了解歷史的途徑不再是那么單一,而如今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情況,雖然央視提出學國學,舉辦開心辭典,但是人們認為學文科并不能明顯帶來經濟效益,歷史學習自然就處于尷尬的境地。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高中生歷史學習情況及歷史學習興趣,針對每個班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以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如何學習歷史,提高歷史成績。
本次調查采取無記名的方式進行,發(fā)放問卷61份,回收59份。男生完成19份,女生完成40份。
二、調查情況分析
在問到是否喜歡學習歷史時,48個人選擇很喜歡、比較喜歡和有點喜歡,占81。3%。比例還是比較大。我們可以看到大家對歷史學習還是有興趣的,不反感。在教學中,可以多講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增強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當問到他們對歷史專業(yè)的認識,21個人選擇歷史專業(yè)是考古發(fā)掘的,26個人選擇歷史專業(yè)是研究歷史問題的。有5個人選擇為從事歷史教學做準備,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對歷史專業(yè)還是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在問到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中,男生跟女生的選擇有點差別。男生喜歡的歷史人物主要集中在有名的政治人物上,如項羽、曹操、拿破侖、漢武帝等。而女生喜歡的歷史人物集中在文人,如、李白、李煜、周恩來、屈原等?梢哉f還是比較真實的反映了男女的差別。在談到如果時光可以回溯,最愿意生活在中國古代的哪個朝代時,34個人選擇唐朝,其次是漢朝。漢唐可以說都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大、比較繁榮的朝代,一個原因可能是影視節(jié)目的影響,但是由此也不難理解,他們都希望生活在比較強大的國度里,由此也似乎表達了他們對國家繁榮富強的希望。最想去的歷史名勝古跡,大家的選擇還是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故宮、埃及金字塔、圓明園、長城等,可以說大部分都是世界上舉世聞名的景點。其中很多都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探索歷史奧秘,了解歷史事實的精神。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穿插的講一些這樣的歷史,以引起他們的興趣。
按時間段和國別分,有29個人選擇喜歡中國古代史,15個人選擇喜歡世界古代史,10個人選擇喜歡世界近現代史,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喜歡古代史,古代史距離現在久遠,大家對古代史有較多的遐想和憧憬,對古人的生活比較感興趣。在問到按專題分,喜歡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還是文化史時,9個男生選擇軍事史,7個男生選擇文化史,而對女生來說,只有3個人選擇軍事史,24個人選擇喜歡文化史。由此可以看到男女生對歷史的關注點不同,男生主要集中在軍事史,而女生大部分選擇的是文化史。
在問到你了解江西的歷史嗎這個問題上,2個人選擇非常了解,23個人選擇比較了解,29個人選擇不太了解,3個人選擇完全不了解?梢哉f對地方史的了解不是很多,有待加強。有34個人知道江西省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只有4個人經常去,27個人偶爾去,29個人表示沒去過省博。
在問到對歷史課本是否滿意時,5個人選擇滿意,40個人選擇比較滿意,10個人選擇不是很滿意,3個人選擇很糟糕。絕大部分人對現行課本是滿意的。不過,在談到歷史課本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時,18個人認為應該增加歷史圖片,22個人選擇增加輔助性的文字閱讀資料,13個人認為應該調整教材的內容體系,還有6個學生選擇其他,有人認為應該按時間順序,中外結合的編寫教材,有人認為條理要更加清楚,還有人要求課本是彩色的。可以說他們提出來的要求在新課改中有所改進。
在問到除了課堂學習之外,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什么的時候時,17個人選擇歷史書籍的閱讀,32個人選擇歷史題材的影視節(jié)目,13個人選擇通過網絡,還有4個人選擇通過看小說獲取歷史知識。可以看到,大部分人是通過現代化的影視、網絡獲取歷史知識,而通過閱讀歷史書籍獲取歷史知識這一傳統(tǒng)途徑的人數明顯要少。
在問到你喜歡的歷史老師的講課風格時,6個人選擇喜歡條理清晰,直接服務考試型,53個人選擇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只有1人選擇循循善誘,交流啟發(fā)互動型,沒有人選擇照本宣科,自導自演型?梢哉f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上課既有意思,又能拓展課本之外的知識,無疑能打倒學生。
最后一個問題,我們問的是將來是否有意愿報考歷史學專業(yè),有2個人選擇會,28個人選擇可能會,12個人沒有考慮過,17個人選擇不會?梢哉f有一半的人可能會讀歷史,比例還是比較大的。
三、調查結論及對策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學習歷史,他們對歷史學專業(yè)還是有比較清晰地認識。其中,男生跟女生在喜歡的歷史人物及喜歡的專題史時差別明顯。男生喜歡政治人物,在歷史上曾經有大作為的人物,而女生喜歡的歷史人物中,大部分是文人,他們比較浪漫,在歷史上有不平凡的遭遇。最想生活的朝代選擇唐朝的人是最多的,唐朝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全盛的時代。大部分人喜歡的時間段是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專題選擇上也集中在軍事史和文化史上。其中,男生傾向于軍事史,女生傾向于文化史?梢钥吹,高一(9)的學生大部分人還是對歷史很有興趣的,平時上課時多多引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想他們是能把歷史學好的。在選擇最想去的歷史名勝古跡上,他們大部分人寫的`都是一些舉世聞名的景點,其中有一些迄今仍存在謎底,由此也可以看到他們探究歷史奧秘的心情。他們有探索歷史奧秘,探究歷史事實的欲望。這也是他們喜歡歷史的一個明顯表現。
對江西的歷史了解上,大部分人是不夠的。得加強地方史的宣傳。江西省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34個人知道這個事實,但是31個人去過省博,29個人沒去過,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生活在上高,對本地的一些資源都沒有充分利用到,這可能與他們平時作業(yè)多,學習壓力大有關,但是學校對這些是比較清楚的,應該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一起去參觀省博。讓他們對歷史有比較清楚的感性認識,看到古代一些文物,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增強民族自豪感。
對歷史課本的滿意度上,有45個人滿意現在的歷史課本,大部分人認為應該增加歷史圖片,增加輔助性的文字閱讀資料。他們的要求在新課改中得到了重視?梢哉f新課改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有同學反映歷史課本要按時間順序,古今中外編排,但是我還是覺得學歷史,首先得把握線索,得通,只有在通史的基礎上,才能對專題史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除了課堂學習之外,他們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歷史題材的影視節(jié)目以及網絡,傳統(tǒng)的閱讀歷史書籍的方式顯然不再是唯一的。這跟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有關,F在的科學技術帶來的網絡,為人們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網絡信息資源亂而雜,我們得辨別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雖然影視節(jié)目、網絡能帶來很多的信息,但這并不能完全取代歷史書籍的閱讀,所以我們在學習時,要盡可能的掌握多種途徑,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大部分學生選擇喜歡幽默風趣,知識拓展型的歷史老師,這不僅是他們對歷史感興趣的表現,同時也對我們老師提出了要求。他們并不是完全把學習歷史當做應付考試,其中還夾雜著他們對歷史的興趣。他們喜歡老師講課幽默風趣,拓展課本之外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向這個方向邁進,向這個方向努力。幽默風趣不是每個人能做到,我們要做的就是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以便在上課時能夠發(fā)揮自如,不至于講得干巴巴的,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們要避免照本宣科,自導自演。
歷史是無法再現的,也無法通過實驗來驗證和模擬。所以,歷史知識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語言的傳遞,通過教師的講述,幫助學生感知歷史表象,理解歷史概念,掌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總是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往往面面俱到,一講到底,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課堂氣氛沉悶單調,學生被動接受、興趣索然,F在新課改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在其中起的是引導的作用,在課堂上可以增加師生互動,讓學生多思考,深刻體會歷史人物的心情,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有30個人可能會學歷史,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可以看到他們班對歷史的喜歡,他們希望在歷史學上能夠進一步深造,了解更多的歷史,進一步探究歷史事實。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其實,大部分學生對歷史感興趣,甚至打算將來繼續(xù)深造,但是平時上課時,他們卻不活躍,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這個問題首先得歸結為上課時是將歷史作為考試科目,是在學習歷史,加上做作業(yè),給他們帶來任務,負擔,自然就沒有那么熱心。但是,如果教師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真正的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我想他們是會被打動的,他們上課時會積極配合,也會按時完成作業(yè)。這樣,歷史成績肯定也會明顯得到提高。結語
此次問卷調查,可以說是比較成功的。通過調查,我們了解了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也了解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可以看到高一(9)班大部分學生對歷史是比較感興趣的,老師在上課時要多引導他們,拓展一些課外知識。當然,高中生歷史學習還存在很大問題,有些老師完全圍繞高考,只講一些與考試有關的,這無疑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拓展他們的見識,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不能一切圍繞高考,除了高考,還要學習一些基本常識,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他們得到最好的發(fā)展。這是教育的目的,是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個老師都要清楚認識到的。而我們做此次問卷調查,也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更好的促進他們的歷史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歷史調研報告10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同姓的同學不少,可姓曾的只有我一個。我覺得姓曾的很少,于是,我便對曾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閱讀有關姓氏的書籍,了解曾姓的來歷。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曾姓的歷史名人。
3、上網瀏覽,了解曾姓的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曾姓的來歷:鄫國太子巫,出奔于鄰近的魯國為官,其后裔以原國名“鄫”為氏,后去掉偏旁,表示離開故城,稱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為了曾姓的始祖。
。、歷史上曾姓的名人:曾子,曾譚,曾玉,曾萬,曾輝,曾芳,曾布,曾幾,曾慶紅等。
。、曾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中是第三十八位、臺灣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約650萬人。
四、結論
1、出自姒姓,為夏禹的后裔,以國名為氏。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于一個叫“鄫”的地方,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
2、曾姓的歷史名人很多。曾子、曾譚、曾玉、曾萬、曾輝、曾芳、曾布、曾幾、曾慶紅……
3、曾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八位、臺灣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約650萬人。
【歷史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歷史人物調研報告03-09
初中歷史調研報告01-28
歷史調研報告4篇02-27
醫(yī)院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20
統(tǒng)計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7-25
消防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6-13
汽車調研報告范文_調研報告05-06
制藥企業(yè)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3
停車場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