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詩經(jīng)·秦風》
蒹葭——《詩經(jīng)·秦風》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蒹葭:蘆葦。
蒼蒼:茂密的樣子。
溯洄:逆著河流向而上。
溯游:順著河流向下走。
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樣子。
湄:岸邊水草交接的地方。
晞:音西,干
涘:音四,水邊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灘
【賞析】:
《蒹葭》描寫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之中,拂曉之際,露濃霜重,蘆葉搖曳,情中人佇立凝望煙水迷茫中的'“伊人”,似在眼前,又似在水中,可望而不可及,表現(xiàn)了滿腹的憧憬、追求、失望和惆悵。詩寫得情景交融,迷離恍忽,正像那間中人不可捉摸,給人咫尺天涯之感。然而,無論多久,也無論是路的崎嶇、漫長,更有險阻,也無論白露、凝霜,終日照曬,追求的忠貞不二,真是感人至深,而這全在詩人的情景描寫透露出來,含蓄慰藉,無限生情。
蒹葭——《詩經(jīng)·秦風》2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解】
①蒹葭:jiānjiā,水邊的蘆葦?shù)戎参;②伊人:那個人(戀人);
、鬯蒌В貉刂鄣乃吥媪鞫希虎軙劊簒ī,干;⑤湄:mi,水邊;
、捃Q:jī,升高,向高處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邊;⑨右:引申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jié)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歷來備受贊賞的一首抒情詩。全詩洋溢著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的愛戀之情。主人公面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開頭二句皆以秋景起興,描繪出一幅水鄉(xiāng)清秋圖;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點明主題: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尋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尋境況:一是道阻且長,二是幻象迷離,兩者皆以伊人不可得為旨歸。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是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通過蒼涼凄迷的環(huán)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另外,詩歌采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復抒情的目的。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詩經(jīng)》是我國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原名《詩》或《詩三百》,漢以后始稱為《詩經(jīng)》,約編成于春秋中葉,相傳由孔子刪定。全書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160篇,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多為民歌;雅分大雅、小雅,105篇,是周王朝京畿一帶貴族文人所作的樂歌,也有少數(shù)民謠;頌分周頌、魯頌、商頌,40篇,是西周及諸侯魯國、宋國統(tǒng)治者祭祀天地宗廟的樂歌。
國風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雅詩和頌詩都是統(tǒng)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nèi)容上無法與具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相比,但由于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对娊(jīng)》是我國文學光輝的起點,它所表現(xiàn)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詩經(jīng)》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極高的地位。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多用賦、比、興;句式以四言為主,間有雜言,四言節(jié)奏鮮明而略顯短促;結(jié)構(gòu)重章疊句,一詠三嘆,回環(huán)往復,節(jié)奏舒卷徐緩;押韻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上,這是我國后世詩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語言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 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地表達詩人情思。
蒹葭——《詩經(jīng)·秦風》3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i洄從之,道阻且長。i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洄從之,道阻且躋。i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濉
i洄從之,道阻且右。i游從之,宛在水中b。
注釋:
1.蒹葭(jiānjiā):蘆葦。蒼蒼:茂盛深色狀。
2.伊人:那人。方:旁一方,即一旁。
3.溯洄:逆流向上。從:追尋,探求。阻:險阻;崎嶇。
4.溯游:順流而下。宛:好像、仿佛。
5.凄凄:同萋萋,茂盛狀。:干。湄:水草交接處,即岸邊。
6.躋(jí):高起、登上高處。坻(chí):水中小沙洲。
7.采采:眾多的樣子。已:停止。(sì):水邊。
8.右:向右轉(zhuǎn),道路彎曲。b(zhǐ):水中小沙灘,比坻稍大些。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jié)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huán)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jié)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xiàn)于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xiàn)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耙寥恕保概c詩人關(guān)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xiàn)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霸谒环健,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并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八蒌闹,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毖刂舆呅〉老蛏嫌巫呷ィ缆菲D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游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盡管立于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癡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jīng)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nèi)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xiàn)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fā)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于“方”、“湄”、“濉比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b”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本哂小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边@里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制造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凄苦的心情。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jīng)》的繼承和發(fā)展線索!豆旁娛攀住分小段鞅庇懈邩恰返陌l(fā)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后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蒹葭——《詩經(jīng)·秦風》4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 我的心上人兒,她正在遙遠的那水的另一方。
[出自] 春秋 《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jiān ji。┥n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zhǐ)。
注釋:
本詩選自《詩經(jīng)·秦風》(朱熹《詩集傳》卷六)。秦風,秦地(在今陜西中部和甘肅東部一帶)民歌。蒹葭(jiān ji。,蒹:荻,葭:蘆,蘆葦。
蒼蒼:深青色,此譯為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凝結(jié)成了霜。為,凝結(jié)成。
所謂:所說、所念,這里指所懷念的。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一方,那一邊,即水的彼岸。方,邊。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從之,追尋她。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從,跟隨、追趕,這里指追求、尋找。之,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阻,險阻、道路難走。
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溯游,順流而下!坝巍蓖ā傲鳌,指直流的水道。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全文翻譯賞析“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全文翻譯賞析
宛在水中央:(那個人)仿佛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仿佛、好像。
(xī):曬干。
湄(méi):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
躋(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
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島。
未已:未止,還沒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fā)完畢。已:完畢。
澹sì):水邊。
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彎曲。
b(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譯文1:
河畔蘆葦蒼蒼碧色,那是白露凝結(jié)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卻是險阻而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艱險難攀。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險阻迂回難走。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譯文2:
非常茂盛的蘆葦,清晨的露水凝結(jié)成白霜。 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河水的那一邊.
我要逆流追尋她,道路艱險又漫長。 我要順流追尋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央。
非常茂盛的蘆葦,清晨的露水還沒有干。 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那河水的岸邊上。
我要逆流追尋她,道路又險又高。 我要順流追尋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高地上。
非常茂盛的蘆葦,清晨的露水還沒有消盡。 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就在那水邊。
我要逆流追尋她,道路險阻多彎曲。我要順流追尋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小塊陸地上。
譯文3:
秋天的蘆葦由綠轉(zhuǎn)蒼,葉上的露珠兒由團成霜。我心中思念的這個人,在這條河的哪一方?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險阻又漫長;若是順流去找她,好像她又在水中央。
春天的蘆葦萋萋葳蕤,葉上的露珠兒未干閃滋滋。我心中思念的這個人,是在這河對岸的高陂?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艱阻而又疑;若是順流去找她, 好像她又在水中墀。
夏天的蘆葦綠得放光彩,滾在葉上的露珠兒未收回。我心中思念的這個人,是在這條河的哪一涯?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險阻偏了汊;若是順流去找她,好像她又在水中崖。
賞析: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全文翻譯賞析古詩詞鑒賞
《蒹葭》出自《詩經(jīng)秦風》,是一首幾千年來百讀不厭、情真意切、風神搖曳的杰作。周孝王時,秦的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出兵護送,論功行賞,襄公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fā)揮了重章疊句、反復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而且產(chǎn)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b”,這是地點的轉(zhuǎn)換,象征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xiàn)抒情主人公堅執(zhí)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jīng)》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現(xiàn)方法。詩中還巧妙的運用了如“蒼蒼”,“、凄凄”,使全文聲情兼?zhèn)洹?/p>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霸谒环健钡慕Y(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shù)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zhí)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yīng)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xiàn)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xiàn)在水邊,一會又出現(xiàn)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chǎn)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fā)顯得難以捉摸,構(gòu)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jié)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chuàng)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xiàn)?傊,《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蒹葭——《詩經(jīng)·秦風》5
《蒹葭》為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愛情詩。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看,這首詩都是極美的,叫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圖畫,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個癡迷悵惘的青年,在河岸邊徘徊,尋找他的“伊人”!耙寥恕痹诤畏?她似乎就在眼前,卻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青年懷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這情躍然紙上。
詩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融,榮悴之迎,互藏其宅。”出色的景物描寫,景中含情,情景融合一體,烘托癡情的主人公悵惘的心情。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忸H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秋景牽動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環(huán)境中的深情流露。全詩的意象是模糊的,給人一種朦朧美。詩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離是能產(chǎn)生美感的。我們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麗的、高潔的,她若隱若現(xiàn)、閃爍不定,給人以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縹緲之感。這樣的情境似幻似覺,沈德潛《說詩 語》卷上有此語:“蒼涼彌渺,欲即轉(zhuǎn)離,名人畫本,不能到也!彪y怪錢鐘書先生感語“企慕情境”(管錐篇)。
詩篇采用了重章疊句和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一唱三嘆的結(jié)構(gòu)形式,文字簡約,卻建構(gòu)出一個十分廣闊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間。詩中沒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筆。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愿見之狀。于是于下一‘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覺點睛欲飛、入神之筆。”詩雖只寫主人公左右求索,尋找“伊人”的行動,但他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儲蓄的表達出來。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所謂“含不盡之意于言外”,余音繞梁。
《蒹葭》“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體現(xiàn)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濃烈。“蒼蒼”、“凄凄”、“采采”,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的清冷索寞,心境悲涼凄苦。白露“為霜”、“未!薄ⅰ拔匆选钡淖儞Q,用時間的推移,寫出主人公尋人不著的焦急、惆悵和失望之情!胺健、“湄”、“泗”是“伊人”所在地點的變換,真切地描繪出主人公企慕“伊人”的心境!伴L”、“躋”、“右”和“央”、“坻”、“址”的變換,從不同的道路和位置上描述了他出描繪出主人公尋見“伊人”困難重重而焦急的情景。三章所用的幾組變換的詞,使詩的意味更加雋永淳厚,讓人百讀而不厭。
讀完《蒹葭》,腦海中有這樣一輯鏡頭,揮之不去——蒼穹下,清冷索漠的曠野中,一條回曲盤紆的河流,河邊長著密密的開著白花的蘆葦。一個青年徘徊在河邊,他望向河的另一邊,對岸飄現(xiàn)一個美麗的身影,她穿著白色的長裙。他走向她,她也似乎向他靠近,她的裙擺的一角隨風飄起,柔柔的青絲如此飄逸。他走啊走啊,可怎么也走不到她身邊。忽然,他覺得這白衣女子又出現(xiàn)在前面流水環(huán)繞的小島上,他游向她,可怎么也游不到她身邊,她又不見了。那個倩影仿佛就在青年眼前,可卻無法觸及。青年焦急、失望,仍在河邊徘徊……
【蒹葭——《詩經(jīng)·秦風》】相關(guān)文章:
語文《關(guān)雎》《蒹葭》04-12
《詩經(jīng)》原文及鑒賞07-28
《詩經(jīng)》鑒賞(精選22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