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與母愛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龍應臺與母愛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你!
龍應臺與母愛讀后感篇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段,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浴赌克汀
每次看到扉頁上的這段文字,心中總會感慨一番,覺得作者有種悲涼的味道,也許這也是天下的父母都有的而且不可避免的,除了生死離別之外最痛苦的事情。
目送。
目送孩子,華安,華飛。十七歲,正值最叛逆的時刻。
他只是勉強地接受著母親的溫情,厭惡但又不便在展示在臉上,勉強讓離他很遠的母親抱住他的影子,空蕩蕩的影子;蚴怯袝r在用餐鄙視著母親引以為傲的學識:“你怎么才知道?”以自己相對前衛(wèi)的思想,抨擊著母親那“過時”的觀念,講述著屬于自己的新潮流,排斥著母親發(fā)自內心的感慨,施行著自我的風格,不可理喻著關于母親對于人生的見解。也許這就是代溝吧,可怕的代溝。聽著母親電話中幾十年如一日的“固定”話語,不禁心生惱怒,以同樣的方式“贈送”給母親,使母親的心,變得傷痕累累,也變得落寞了。
目送。
目送母親,一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只記得從前的點點滴滴,忘了身后的繁華世界。
她總是在做同樣的事,在問同樣的問題,期盼著女兒的.回歸,疑惑著“你是我女兒嗎”的問題,有時雖然面對著自己的真正的女兒,卻依舊不認識,還一直在喊“女兒女兒,我的女兒呢”.無奈,她永遠都不知道了。也許她剛剛問過的問題會再問一遍,剛剛吃過的零食會希望你再給她一份,她認為自己沒有吃。她是最需要照顧的,也是作者的感情寄托,但,她什么都不知道了,讓做作者感到無可奈何,花兒總是要落去的,小草總是要枯萎的,再參天的大樹總有一天也會轟然倒下。使一個作為女兒的心,傷感了,也用心了。
目送。
目送父親。一個軍人,年邁的老人。記著故鄉(xiāng),有著尊嚴,意志堅定的老軍人。
他送作者去大學,曾經(jīng),卻只是送到一個無人、靜靜的地方,不想讓女兒在大學里出丑——他開的車子不夠好。雖然他很想繼續(xù)把女兒送到校門口,可是這樣的車子實在不適合送一個大學教授。在他看來,女兒的面子比自己的愿望更重要。他的尊嚴似乎更不容易被侵犯。曾經(jīng),他會念著《陳情表》,而音,變得婉轉凄楚,會聆聽著《四郎探母》,而潸然淚下。如今,他卻魂歸了,故里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蓾M足了他,卻使女兒心中無助、孤寂又深了。
目送,用眼睛,一個最簡單的動作。在小路這邊呆呆地望著遠去的背影,那孤寂、黯淡而又落寞的眼神,曾爆發(fā)出強勁的力量——妄想把背影追回來,然而,又倏爾布滿了堅定、擔憂、不舍的堅定目光。只得看著背影漸漸遠去,消失在深深的巷子后頭,不能做什么,只能用目光將所有的情感揮霍在這茫茫的空氣中,看著它們像一粒粒微塵,落到各地,消散。這是不可改變的結局。
目送,用眼睛,更是用心,送別,屬于自己的親情。
龍應臺與母愛讀后感篇二
同名主打篇《目送》觸動了很多人。文章里仍然是母親到女兒的角色轉換,看著自己的孩子赴美國時離開的背影,回憶起小時的自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起初我并不太懂這種感情的,甚至在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覺得很平常。
直到來北京念大學。這大概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在這么遠的地方生活。送父母離開宿舍的時候,母親眼淚稀里嘩啦地流。我只能轉過頭去不看。當我離開的時候,我能感受到背后灼熱的目光,卻不敢回頭。我知道他們一定在背后看著我的背影。
這種目光究竟包含了多少種感情?不舍、牽掛、擔心、期許?
我時常會想起那天和父母分別時如芒在背的糾結,會想念溫熱的晚飯,想念一家人圍著桌子說說家常的日子。這種長久的一家人的日子至此大概是真的沒有了,已經(jīng)成年的自己,未來需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完善自己,之后,去追尋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龍應臺與母愛讀后感】相關文章:
龍應臺《目送》閱讀答案01-05
母愛與父愛03-11
龍應臺的目送學習筆記05-06
我心目中的龍應臺作文05-11
高考寫作素材之龍應臺金句06-20
父愛與母愛作文(12篇)04-20
父愛與母愛作文12篇04-20
父愛與母愛作文通用12篇04-20
《與神對話》讀后感04-12
烏鴉與狐貍讀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