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平分生命讀后感
生命之線到底是什么呢?你很好奇吧?先去看看讀了之后讀者怎么說。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平分生命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平分生命讀后感篇1
今天語文課上,劉老師和我們一起讀了一篇名為《平分生命》的文章。我非常感動。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從小失去父母、和妹妹相依為命的小男孩。妹妹染上了重病,如果不輸血就會死去。醫(yī)生問男孩是否勇敢?是否能接受挑戰(zhàn)?男孩點了點頭,要為妹妹獻血。在抽血時,男孩一動不動,抽完血后,男孩問醫(yī)生他還能活多久,醫(yī)生說他還能活100年。男孩聽后,對醫(yī)生說:“那把我的血分一半給妹妹吧。我們每人活50年!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對那個男孩說:我真佩服你!你竟然愿意和妹妹平分自己的生命。雖然你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你還是愿意和妹妹一部分生命。像你這種有愛心、有勇氣、愿意奉獻的人在世界上又有多少呢?
平分生命讀后感篇2
平分生命中,男孩與他的妹妹相依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親人。所以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
然而災難再一次降臨在這兩個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輸血,但醫(yī)院的血太昂貴,男孩沒有錢支付任何費用,盡管醫(yī)院已免去了手術(shù)費,但不輸血妹妹就會死去。作為妹妹唯一的親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醫(yī)生問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氣承受抽血時的疼痛。男孩開始猶豫,10歲的大腦經(jīng)過一番思考,終于點了點頭。
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fā)出一絲聲響,只是向臨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畢后,男孩聲音顫抖地問:“醫(yī)生,我還能活多長時間?”醫(y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但轉(zhuǎn)念間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歲的大腦中,他認為輸血會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在一剎那間,男孩所作出的決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決心。
醫(yī)生的手心滲出了汗,他緊握了男孩的手說:“放心吧,你不會死的。輸血不會丟掉生命!蹦泻⒀壑蟹懦隽斯獠剩骸罢娴?那我還能活多少年?”
醫(yī)生微笑著,充滿愛心地說:“你能活到100歲,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興得又蹦又跳。他確認自己真的沒事時,就又挽起了胳膊,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yī)生說:“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所有的人都震驚了,這不是孩子無心的承諾,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諾言。
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給予每個人的只有一次。同別人平分這寶貴的生命,即使是父子、夫妻都很難做到,又有幾個人能如此心甘情愿地說出來并做到呢?甚至有些人,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竟然要把自己國家的軍事機密出賣了,真是可惡至極!可是,這個十歲的小男孩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給妹妹,讓妹妹和他平分生命。啊!他的'感情真是高尚、善良、純潔……啊!他對妹妹的愛真是比水晶還要純潔,比黃金還要寶貴……假如人人都有這種心甘情愿與別人平分生命的精神,太陽會照耀得更加燦爛,花兒會開得更加鮮艷,小鳥會歌唱得更清脆……
平分生命讀后感篇3
有一個故事叫《平分生命》它就在《語文新天地》這套從書里。讀了以后,我熱淚盈眶。
有一對孤苦伶仃從小失去父母的兄妹倆,兩人因為無依無靠,只得相依為命。真是老天不長眼,不幸得很。妹妹又得了重病,如果不輸血治療,她便會失去生命。作為妹妹的唯一親人,小男孩做出了一個冒險的決定:自己抽出血來給妹妹治療。當醫(yī)生給他抽完血后,小男孩以為自己會死,便一動不動地躺在病床上,露出了蒼白的笑容,問:“醫(yī)生,我還能活多久?”醫(yī)生回答:“放心吧!你不會死。你的身體很健康,還能再活100歲!彼篮罅⒓磸拇采下槔靥降厣,高興得蹦蹦跳跳,又在地上連續(xù)轉(zhuǎn)了幾圈,確定自己真的沒事!澳敲淳桶盐业难狠斠话虢o妹妹。”他又挽起了剛才那條抽過血的胳膊,昂首挺胸,“我們兩個人每人各活50年!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保爾·柯察金曾經(jīng)說過:“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給予每個人的只有一次!蓖瑒e人平分這寶貴的生命,即使是父子、夫妻都很難做到,又有幾個人能如此心甘情愿地說出來并做到呢?甚至有些人,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竟然要把自己國家的軍事機密出賣了,真是可惡至極!可是,這個十歲的小男孩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給妹妹,讓妹妹和他平分生命。啊!他的感情真是高尚、善良、純潔……啊!他對妹妹的愛真是比水晶還要純潔,比黃金還要寶貴……
假如人人都有這種心甘情愿與別人平分生命的精神,太陽會照耀得更加燦爛,花兒會開得更加鮮艷,小鳥會歌唱得更清脆……
【平分生命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平分生命教學反思04-04
《平分生命》教學反思(15篇)04-03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教學反思05-10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2-24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05-02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04-03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04-02
《生命生命》 教學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