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智慧》讀后感
什么是形而上學?形而上學,講的是世界的本質,是哲學領域最基本的問題,是亞里士多德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出來的,他自己稱為第一哲學或者神學。而這個詞在漢語中則是意譯,在古漢語中,《易·系辭上》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碧迫舜捭揭浴靶味稀敝^用,“形而下”為“體”,他說“凡天地萬物皆有形質,就形質這中有體有用。體者即形質也,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體,則是道也。其體比用,若器之于物,也則是體為形之下,謂之為器也。”這段我沒大弄懂,但我明白大概說的是咋回事:研究地些超自然萬物的東西,如靈魂、本質、理念等,就是在搞形而上學,比如:我是一個人,那么人是什么?什么是人的本質?這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學問題。
我的感覺是:從現(xiàn)實的感知中將經驗上升為道理,這里的道理不見得是科學。比如說:天道酬勤,意思是勤奮的人,運氣會比較好。也就是運氣和勤奮之間有一種正比例的關系。如果說勤奮的人會更好的增長才干和資歷,從而贏得各種機會,這就是一個客觀的.樸素的事實了,它是可以通過邏輯的推理得到的道理。但是,存在另外一種情況,信念就是一種形而上了。它是無法用邏輯根據(jù)事實推論出來的,說它是道理,毋寧說是一種信念,似乎是冥冥中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操控。它被哲學家通過經驗和思考發(fā)現(xiàn),無法用科學去解釋,所以哲學和宗教在這種層面上還是很像的。
你發(fā)現(xiàn)了沒?拜倫和歌德,這兩個文學家,中文譯名竟然是如此地對仗工整。一個是崇尚倫理,一個是歌頌道德,懷疑那位最初的翻譯家,有過特意的考慮。對書中提及的拜倫那句不朽的詩句,我真正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知識是悲苦的:知道得最多的人必定最深地悲嘆一條不祥的真理——
知識的樹不是生命的樹。
我不敢自詡為知識豐富的人,但是我自己近些年來也深深地為這種矛盾所痛苦。知識和理性告訴我上帝不會存在,這個世界是物質的、客觀的,這也就是所謂的知識之樹。而作為一個人,一種有內心豐富生活的感性動物,我卻真正需要上帝的存在來慰藉心靈,而這正是我們的生命之樹。怎么辦?也許哲學家們能告訴我答案,看這本哲學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心情也豁然開朗了很多,此后我會慢慢把這些認識與大家共享?傊,看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人,哪怕是很普通的人,也需要先哲們的知識和教誨,去指引我們心靈前進的方向,尤其是在當前中國這個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期中。
【《西方哲學智慧》讀后感】相關文章:
《西方哲學智慧》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03-13
西方哲學簡史讀后感07-23
西方哲學史的讀后感04-14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06-28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范文07-12
西方哲學史伊壁鳩魯讀后感07-12
西方哲學的經典名言01-24
西方哲學經典名言08-18
西方哲學的經典名言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