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時間:2024-12-12 14:59:36 偲穎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通用1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通用13篇)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1

  我們常常這樣問自己:“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或者問:“活著到底為了什么?”但我們總是想不明白,也回答不了,于是就有活著還不如死了好的沖動。可真要去死又很不甘心,于是就感到無比困惑和焦躁不安。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物質(zhì)生活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豐裕,但我們?nèi)匀徊豢鞓,很多時候感到莫名的失落和悲觀。我們拼命地工作,無非是想過得更好一些,但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越是拼命,理想生活似乎離我們越遠。甚至還不如改革開放之初那個物質(zhì)貧乏的歲月。我曾經(jīng)對同一所大學兩張不同時代的畢業(yè)留影做過對比,一張是1983年的,一張是2003年的,相隔20年。1983年的那張是黑白的,學生年齡參差不齊,穿著十分樸素,但他們所有人都笑得很燦爛,那眼神和表情無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頓時內(nèi)心為之一震,有種被沖擊的感覺。2003年那張是彩色的,學生年齡都差不多,衣服是五顏六色的,都較艷麗,但他們的笑容和眼神卻是空洞的,有一種解脫式的喜悅,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甚至沮喪和麻木。單獨看它們?nèi)魏我粡垼苍S你都不會感覺到什么,但把它們放在一起對比,你就會有一種強烈的感受:當今,物質(zhì)條件雖然非常豐富了,但我們并不快樂;蛘哒f,物質(zhì)生活的富有并不能帶給我們精神生活以滿足和愉悅。生活質(zhì)量并不完全取決于物質(zhì)生活的質(zhì)量。周國平說:“人的.靈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更為本質(zhì),每個人的人生質(zhì)量首先取決于他的靈魂生活的質(zhì)量!边@恰是被我們忽視的。

  德國哲學家、生命哲學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奧伊肯(Rudolf·Eucken)1908年曾寫過一本書,叫《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他那時便認識到這個問題,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他所處的時代似乎是我們所熟悉的,是一個基督教信仰崩潰和物質(zhì)主義盛行的時代。在這個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意義已經(jīng)喪失。奧伊肯最憂慮的便是物質(zhì)成果與心靈要求之間的尖銳矛盾。人們過分專一地投身于勞作,其結(jié)果會使我們贏得了世界卻失去了心靈!艾F(xiàn)實主義文化”一方面只關(guān)心生活的外部狀態(tài),忽視內(nèi)心生活,另一方面又把人封閉在狹隘的世俗范圍內(nèi),與廣闊的宇宙生活相隔絕,從而使現(xiàn)代人陷入“社會生存情緒激奮而精神貧乏的瘋狂漩渦!保ㄖ車皆凇鹅`魂需要獨行》p11)

  在這個漩渦里,我們忙碌得幾乎找不到東南西北了,最終卻忘了為什么這么忙碌?這是不是悲哀?

  在這種悲哀中,我們感到生活沒有意義,而又不愿自殺(當然,每年自殺的人也不少)。奧伊肯認為,那是因為“在精神的問題上,任何否定和不滿的背后都有著一種肯定和追求!庇弥車降脑捳f,就是:“我們普遍對生活意義之缺失感到困惑和不安,這個事實恰好證明了我們的本性深處有一種需求意義的內(nèi)在沖動!薄耙虼,現(xiàn)代人的不安超過了以往時代,反倒表明了現(xiàn)代人對精神生活有著更高的要求!

  既然我們心還未死,追求還存,何不醒悟過來,開始行動……停一停手中的活,從物質(zhì)的墳墓中爬出來,讓精神曬曬陽光,愉悅一下,讓無家可歸的靈魂回到肉身小憩一會兒!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2

  一個人在在物質(zhì)上可以貧困,而在精神上必須是富有,這樣的靈魂生活才會是有意義的開始。

  讀完這本書,有很多感觸。靈魂的行走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尋找上帝。靈魂之所以只能獨行,是因為每一個人只有自己尋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通過別人,就永遠都不可能尋找到你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上帝,也就是說所有你希望的事情,希望的東西只有你自己完成好,找尋到才算真正有意義。成為一個高貴的靈魂就必須自己一個人孜孜不倦的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顧名思義就是“靈魂只能獨行”。

  每個人都是一個秘密,所謂知己,僅僅是在你難過或開心是懂得聽你傾吐分享的一種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或者幸福或者悲傷都在于自己,一切一切都取決于自己的思想。有時候,人的靈魂只有在極孤獨的時候才能真正的思考,才能在情感上得到升華。

  有些人許多時候都在和孤獨作斗爭,大多的都認為孤獨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卻不知道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之間開始學會在孤獨的時候?qū)W會領(lǐng)悟。有時候,漸漸的學會習慣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好事。

  在這個現(xiàn)在大多以物質(zhì)為重的社會中,許多人開始迷失,他們被欲望蒙蔽住了雙眼,往往認為只有過上物質(zhì)生活才能夠快樂,于是,內(nèi)心生活被人們開始漸漸的遺忘,但這被人們摒棄的內(nèi)心生活確實比物質(zhì)生活所要重要的多的多。

  面對死亡,能夠做到坦然面對的,真真的是少之又少。時常思考一下死亡,你才能更加坦然的面對周圍的一切,你才能更加樂觀積極地活在當下。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但是,就算是你掉頭不去看它,你仍然感覺的到它的存在,感覺的到它正步步像我們正在逼近,同時也在一直把它的可怕陰影投罩在我們現(xiàn)在每一寸還存在這的美好的光陰上面。在許多你渴望做到的事情上,不能只做到渴望,完成它,不應該在死亡的時候?qū)⑺B同后悔一起逝去。

  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靈魂只能獨行,只能以信仰和孤獨為伴,而我們則應該學會在品味孤獨,并在孤獨中提升靈魂的高度。”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3

  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周國平的散文集《靈魂只能獨行》。總體感覺,文字的哲理性很強,文字簡潔,不拖泥帶水。簡單談兩點感想。

  其一,周國平的哲學在我看來是生命的哲學,他的哲學直接為生命服務,聽從生命的召喚,忠實生命的體驗。周國平是一位哲學家,但從他的文字絲毫看不出一些哲學特有的概念和詞匯,有的只是生命最真實的體驗,是內(nèi)心最真實的語言。他是用生命在踐行哲學,而不是用哲學來詮釋生命。作為一名哲學家,他沒有板著臉孔進行一些空泛的說教,而是將自己的生命體驗一一道出與讀者分享,我想這也許就是他與很多專業(yè)哲學家的不同之處吧。

  其二,周國平追求一種簡單、樸素、單純的境界。他的.散文中沒有云里霧罩的東西,也沒有深奧晦澀的理論。話語和思想都是直來直去,簡單,直接,一句話,怎么簡單怎么來,怎么真實是怎么來。

  以前也看過不少散文,但能讓我真正喜歡的并不是太多。除了史鐵生和余秋雨的散文,就要屬周國平的散文了。讀周國平的散文,更多的時候不像是在讀,更像是聊天、分享,或者是傾心交談。交流也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在交流和交談中找到自己。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4

  讀書的心情是因時因地而異的。有一些書,最適合在羈旅中、在無所事事中,在遠離親人的孤寂中翻開。

  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的最深切的呼喚和回應。

  靈魂只能獨行,但不是在一片空無中行進。你走著走著,便會在這里那里發(fā)現(xiàn)一個個的腳印。于是你知道,曾經(jīng)有一些相似的靈魂也在這途中行走,你的靈魂的獨行并不孤單。

  在最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lǐng)悟了別人的孤獨,我們內(nèi)心才會對別人充滿最誠摯的愛。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愿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的付出和享受。但我同樣相信苦難的確是人生的必含內(nèi)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確提供了一種機會——人性的某些特質(zhì),唯有籍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于它來之不易,就絕不會輕易喪失。而且,當我們帶著這筆財富繼續(xù)生活時,他的創(chuàng)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

  交往和獨處原是人生活的兩種方式,對于每個人來說,這兩種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同罷了,由于性格的差異,有的人更愛交往,有的人更喜獨處。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視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而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長期的孤獨和寂寞的,長期的孤獨和寂寞往往是被迫的。然而,正是在被迫中,人的創(chuàng)造力以外地得到了發(fā)展的機會。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的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5

  幾年前看過周國平的《靈魂只能獨行》。如今,書里的內(nèi)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只有這個書名多年來依然保留著初相遇時的冷峻,那么觸目驚心地刻在我腦海的某個角落。思維的光線即便輕輕拂過這幾個字,整個人都仿佛從溫暖的艷陽天冷不防地跌進了冰庫里,撲面而來的寒意無孔不入地將自己包圍,在蒙蒙升騰的寒霧中,我的靈魂似乎都要無助地為自己的孤苦伶仃而啜泣。

  后來在書店里站著看完了周叔平的《妞妞》,稀里嘩啦的我一直沒有勇氣將《妞妞》收藏在自己的書架里?嚯y是最好的老師么?如果真是這樣,我寧愿選擇自學成才也不要什么又苦又難。

  周末在姥姥家看到外甥女的書架上有一本周國平的書,裝幀得十分精美的大開本,日記體,游記性質(zhì)的,就算做睡前的功課吧。書里插有許多圖片,前半部分主要是風景照,有南極的,后半部分多是歐洲的。周的文字于我,就像掉進一張密密的珠網(wǎng),卻絲毫不用擔心會被粘住,他的語言里自有一種理性的力量在做引導,讓你徐徐沉浸在他的邏輯中,而內(nèi)心卻清楚不過地明白,在前方的某一個未知處定會有他思想的結(jié)晶閃現(xiàn),不管是一句話,還是幾句話,都會帶給你意料之中卻又出其不意的驚喜,讓你體會到思想的美妙。而他,這個始作俑者,卻始終與人遠遠地拉開一段距離,對你的快樂與感動無動于衷。書中還有周的照片,他的妻子紅和小女兒啾啾的照片。啾啾,多可愛的名字,讓人聯(lián)想到剛剛出殼的、“啾啾啾”、“啾啾啾”地鳴叫著,有著稚嫩的、尖尖的喙和紅紅的小腳丫,在細沙上留下一行歪歪扭扭印記的小雞雛。

  早上早早的醒來,老媽問我要不要和他們一起晨練,我問半夢半醒的小姑娘留她一個人在家可否,小家伙睡眼朦朧的搖了搖頭隨后又嘟囔著她不管,明顯的不希望我離開的意思。于是婉拒了老媽的邀請,臥在沙發(fā)里繼續(xù)讀周國平。

  靈魂只能獨行,這樣一句話出現(xiàn)在了他在南極寫的一篇日記里。只是他繼續(xù)寫道,獨行的靈魂并不是孤單的,因為,他會遇到許多相似的靈魂。就像走在森林里,你會從一點蛛絲馬跡,像一個煙頭,一個坐標一樣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有人來過的痕跡,因此你并不孤獨。就像他讀泰戈爾,那種相知的暢意要遠遠大于周遭的人帶來的快意。盡管剛剛讀完,可是周的原話我卻幾乎忘記了,只記得個這樣的大概意思。但我卻從中感覺到了一種徹悟的`輕松,仿佛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了答案,不需為獨行而顧影自憐。在浩渺的歷史中,在茫茫的人海里,總會有機會遇到同類者留下的印跡,總會有“頻率”相似的靈魂將彼此認出。有了這層意義,靈魂為什么要拒絕獨行呢?獨行的靈魂并不孤單?墒沁@個道理為什么非得一定要通過他說出來,自己才會覺得,嗯,真是這樣呢,心情才會釋然開朗。

  照片中的周,身材硬朗,面孔棱角分明,大多的表情是嚴肅、冷靜而理智的,眼神里流露著警戒。在生活中,我會畏懼和這類人交往,因為會擔心自己的莽撞不知什么時候要撞破他的底線?墒牵奈淖謳Ыo我的關(guān)于他外貌的刻畫卻要溫和的多,雖然他也是理性的,有距離的,但卻更容易接受些。這正也是文字的好處,他在那里,他存在,他成為已知,而作為讀者的你,擁有選擇權(quán),可以閱讀或放棄,可以喜歡或討厭,這些行為發(fā)生在你的身上,是你自己需要面對和處理的事情,與他已經(jīng)無關(guān)。就像一個比喻,雞蛋好吃,但你沒有必要認識下了這個蛋的雞。

  祝福周國平,祝愿小啾啾幸?鞓!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6

  今天在下午茶閱讀時間里讀的書目是周國平先生的《靈魂只能獨行》,本來讀過之初覺得實在道不同難以接受,但仔細思考過之后,卻又覺得這不過是又一次被大家之言照見了自己淺薄的見識。畢竟只是因為觀念不同,便無法置身客觀角度去看待不同的見解,有些過于不成熟的情緒化了。

  但說回來,一時片刻的我恐怕也暫時不會繼續(xù)閱讀這本書了,至少在我能更客觀平靜的對待它之前。接著來說說我對周先生提到的,比較受他肯定的一些理念的不同看法。

  周先生以史鐵生作例,說到關(guān)于智慧是天分,而并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經(jīng)歷造就。這一點我還是比較認同的,智慧從來與境遇無關(guān),你需要學習知識,接收信息,但智慧無從習得。智慧只是存在于每個人的身上,需要我們每個人通過不同的手段去激發(fā)出來,讓它在我們的身上得以顯現(xiàn)。

  不過周先生關(guān)于靈魂和肉體之間的關(guān)系,我便不太認同了。周先生認為靈魂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肉體只是先天的由神制定的對于人的限制。由此先生進行了一系列的關(guān)于靈魂、智慧與信仰的探討。

  可惜對于懷有一個開放而又包容的.信仰的我來說,我在真正的找尋到自己的信仰之后,反而認識到靈魂雖然確實很重要,但肉體也絕不意味著禁錮、束縛,或者說是來自神的“限制”。恰恰相反,肉體乃是靈魂的憑依,是我們的靈魂得以與這世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橋梁,是我們可以在這個現(xiàn)實當中通過種種經(jīng)歷獲得體驗、認知自己的最大倚仗。

  或許有不少人會說肉體是靈魂的牽絆乃至負累,肉體遭遇的苦難可以拖垮一個最堅強的人的靈魂。但事實上,靈魂或許可以在肉體上反映傷害,可傷害是無法通過肉體去折磨靈魂的。所有能夠真正傷害到靈魂的折磨必是來自同樣無形的存在,那或者是自己對于自身的厭棄,或是來自旁人的評判,或是來自社會的所有人為創(chuàng)造的所謂規(guī)則。它們沒有一樣是擁有實體可以直接通過摧殘我們的肉體來傷害我們的靈魂的,可在一些人身上、一些環(huán)境當中,它們卻是威力巨大的。

  在我看到的不過40頁的隨筆當中,我還看到了周先生用了不少段落去描述的關(guān)于“素食主義的倫理”。這也是我一直都不太能接受和認可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我的身邊就有這樣受所謂的不殺生的素食主義的影響,而全然不顧自身的承受能力與需求的去進行食素實踐的人。

  可如果真的是以慈悲仁愛為本,那么不過是因為不能移動、無法叫喊便被忽視的徹底的植物們,難道就不是生命了嗎?難道奪取植物的性命便不是殺生了嗎?如果在食物鏈當中,還要找出一個比可憐的動物們更加弱勢的群體,那便是植物無疑了。僅僅是因為動物們可以更加直觀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就被素食者們倡導推廣針對更弱勢群體的“暴行”,那么其實無論是動物也好,植物也好,又有什么殺生的區(qū)別呢?

  如果我們是以是否有智慧和文明去劃分,那么動物恐怕也無法歸為智慧生命,若非如此,那么植物又到底是有何等深重的罪孽,以至于必然成為無法呼痛和喊救的承受者呢?更何況,或許植物們也有自己的文明與交流方式,只是通過一種我們不能破譯也無法理解的方式呢?

  所以說到底,許多事情若只是全然出乎于自身,從利己或者是利人(指代整個人類群體)的角度去看,那么自然只能得出我們想要看到的結(jié)論,可若跳脫出去,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結(jié)論是多么的狹隘。

  正如我一直較為推崇的觀念所言——當我知道的越多,我才越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知。不記出處,但與君共勉。

  希望我們都能讓自身的智慧顯現(xiàn)出來。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7

  《靈魂只能獨行》是哲學家周國平的經(jīng)典之一。以前這種沒有情節(jié),沒有文筆情緒,純粹談三觀的書基本沒讀過,但它還是引起了自己的共鳴,至少知道了曾經(jīng)的'掙扎與迷惘并不是個例,連大師也沒能躲過這些歷練。只是有時覺得周國平還是沒走出自己的圍城,本來獨行靈魂是個多么灑脫的背影,把天地都甩在身后,只細心感受每一段路上的風景,可周先生在字里行間不時透露出對最終答案的渴求,并總希望用哲學理論的探索來解決困惑,要我看這就是拘泥了。答案不在某時某處,只在尋求的路上,且因人各異,我們只需保持細膩和好奇的心,從不同旅程中得到營養(yǎng)就足夠了。

  看過一些這本書的讀后感,要么文藝到不行,辭藻優(yōu)美卻過于空;要么就特別心靈雞湯,鄙視塵世喧囂,鼓吹靈魂恬靜;可能5年前讓我寫,估計也是這類帶些酸味的文字吧,F(xiàn)在開始明白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周先生用平實的行文來傳遞他的信念,而我們則要把這些智慧和心情滲透在普通日常中,無需銘心刻骨,也不用執(zhí)意強調(diào)清高,這份自然才是真正修心之道。

  很喜歡一段話,肖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蔽腋敢夥雌涞蓝灾喝松袃纱罂鞓,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世上沒有其它事物,強大過一個獨行朝圣的靈魂。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8

  《靈魂只能獨行》是周國平的一本書,不知從好久開始喜歡上了哲學,尤其是喜歡周國平的哲學,不算很深奧,卻易讀懂。在深夜的時候,輕輕的翻開這樣的一本讀物。

  靈魂只能獨行,生活在和平安定,繁榮生活的我們,每天都是在燈紅酒綠,或者是在電腦面前度過的,伴隨著快節(jié)奏的生活,我們漸漸忘記了我們的靈魂,有個哲人說了這樣的一句話,走的快了,請停下來,等一下你的靈魂。在黑夜里,捧讀起了周國平的書,和靈魂有個約會。

  很少和靈魂這樣的交流,我們都習慣了和朋友,同學,親人交流,一起,但是卻少了我們最應該交流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總是容易讓外面的世界,他人的想法和行為影響自己,結(jié)果是最后失去了自己,為什么不抽抽時間和自己交流下了。

  孤獨,以前一直認為是一個人孤單,但是現(xiàn)在才明白,原來有一種熱鬧也叫做孤獨,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罷了。我們總是被和別人一起打牌游戲,和別人一起下棋,唱歌,一起燈紅酒綠,一起風風火火,卻忽視了自己的內(nèi)心。紅塵中的我們,歡歡樂樂,開開信息,但是卻忘記了什么是開始,什么是我們想要的。和人久了,漸漸的失去了自己,不知道是誰說起的,和人久了,一起去逛著,聊著,最后的結(jié)果是失去了自己,失去很多的東西,也許我們就是因為這樣走久了,都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理想。有的人,一輩子走完,繁華一世,子孫滿堂;有的人,一輩子走完,可能潦倒一生,孤單一人;有的人,一生嘻嘻哈哈;有的人,一生齊凄凄兮兮;都是人生,重要的是,你最開始是想干什么,你是想當一個醫(yī)生,濟世救人,華佗在世,為自己積了一生的德;還是當一個黑醫(yī)生,賣假藥,賺個一世繁華,卻留下一世臭名。我想人一開始都是善的,人性本善就是這樣的道理,但是我們走的遠了,忘記了我們最初的方向,我們被酒水醉了我們的靈魂,被金錢蒙住了我們的雙眼,被煙酒亂了我們的方向,我們沒有去問我們靈魂,我們最初的打算,最初的夢想,最初我們想怎么樣的?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行為,問問我們的靈魂,可能金錢不是我們需要的,可能酒肉真的只是佛祖心中過,還是那靈魂的一抹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最初的東西。

  想著想著,我在想我最初的方向是什么,為什么有的時候總是感覺到了孤單寂寞?為什么耍朋友的那么的多,卻最后都不了了之,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很多的無解的答案,在這里都可以找到那些的痕跡。有的人說的很對,當你找不到方向的時候,請回到這里看看,或許有你需要的,我以前就不懂,為什么我們會去讀哲學,看都看不懂的東西,為什么我們需要他了?牛頓最后找不到了,卻去在神學方面找問題,很多的有名的人,最后都在神學上面去了,這些只是我們看到的一方面,但是更多的卻在哲學方面,因為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哲學,從仰望天空,到靈魂的獨行,從駱駝到赤子的蛻變,這就是哲學。有句古言是這樣說的,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哲學家給他加了還可能是哲人。哲人說不上的深奧,也說不上的神秘,只是因為他們總是給人的感覺把簡單的東西深奧起來,就像最初的蛋生雞還是雞生蛋一樣,世界是怎么來得,這些的問題,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像”1+1=2”這樣的問題,也會有人用一生去證明,很多的哲學家就是和這樣的問題,探討一生,從世界的本源,從風水地火,到后面對人性,社會的探討,但是周國平的哲學里面,卻那么的平易近人,直白如話,卻又令你的靈魂得到了洗禮。

  哲學家,從最初的智慧的人,變成后來的愛智慧的人,不難看出哲學的含義。也告訴了我們不要因為他深奧就不去看它,以為自己看不懂,其實你看得懂的,真的看得懂,很多的東西就是那樣的'。無論你多么熱愛自己的事業(yè),也無論你的事業(yè)是什么,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唯有在這個靈魂空間,你才能把你的事業(yè)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嘗。一切交往的質(zhì)量都取決于交往者本身的質(zhì)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誠然,在許多時候,塵軀的小愛會妨礙靈魂的大愛,俗世的拖累會阻擋精神的步伐?墒牵苍S這正是檢驗一個人的心靈力度的場合。難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著人世間的重負依然走在朝圣路上。一味沉湎于小愛固然是一種迷妄,以大愛否定小愛也是一種迷妄。大愛者理應不棄小愛,而以大愛賦予小愛以精神的光芒,在愛父母、愛妻子、愛兒女、愛朋友中也體味到一種萬有一體的情懷。一個人只要活著,他的靈魂與肉身就不可能截然分開,在他的塵世經(jīng)歷中處處可以辨認出他的靈魂行走的姿態(tài)。唯有到了肉身死亡之時,靈魂擺脫肉身才是自然的,在此之前無論用什么方式強行分開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內(nèi)心緊張和不自信的表現(xiàn)。不錯,在一切對塵軀之愛的否定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動機,就及早割斷和塵世的聯(lián)系,為死亡預作準備?墒,如果遁入空門,禁絕一切生命的欲念,藉此而達于對死亡無動于衷,這算什么徹悟呢?真正的徹悟是在戀生的同時不畏死,始終懷著對親人的摯愛,而在最后時刻仍能從容面對生死的訣別。生是開始,死了結(jié)束,如果沒有開始,怎么可能有結(jié)束了。一出生就注定了我們要死亡,但是面對死亡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擔憂害怕,所以很多的老人老得時候,怕孤獨,喜歡子女的熱鬧,就怕自己一個人的孤獨,因為一個人面對死亡,一個人不可避免的就想到了死,所以很多的外國的老年人喜歡旅游,誠然的面對死亡,而中國的老年人卻很多的在家面對死亡。人生有的時候,真的很令人感慨,時光飛逝不等人,但是卻又讓人傷心,我們總是在哀怨著時間太慢的同時,哀怨時間太匆匆,這就算人生吧。

  人生漫漫路,我們有太多的心情了,需要和我們靈魂做一個的交流,明白什么是我們想要的,什么是我們不想要的,問題是我們很多的時候都不懂得和我們靈魂交流,或者因為別人或其他的事情忙而忘記了和靈魂交流,從而失去了很多的東西,直到明白的時候,才清楚,原來那些已經(jīng)不可能回來了,再怎么的去追也不可能了,只是徒增一些的感傷罷了。也許我們會去怪我們年少無知,也許會去怨天尤人。但是最后還是自己的問題,還是自己去懂得什么的問題。我們會對很多的東西疑惑,會對感情還有生活很多的東西,也許你做著一件你很不愿意的事情,當你放棄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才是你喜歡的,選錯專業(yè)在中國是在普遍不過的事情,有的人在一生的最后才明白原來我一直做了我不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可能大學畢業(yè)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不是我們喜歡的專業(yè),我們只是為親人去讀了那個專業(yè)罷了。最后只能帶著那幾分的勉強苦苦的撐著,卻不問問自己的另一個自己,為什么我不喜歡了,為什么我就是不喜歡了?還有自己的感情,有的時候,明明喜歡卻不敢說,明明不喜歡卻強撐著,直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不是的,就是一種的悲劇,我們的內(nèi)心弱小而強大,其實沒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的強大,沒有其他的人想象中的那么堅強,其實不過是一場煙雨一場夢,只是我們在表演我們的人生罷了。生命中,茫茫的人海,注定了我們會相遇,相知,我們會有屬于我們的命中注定,喜歡那么的一句話,不是我遇不到更好的,也不是我沒有遇到更好的,只是那個時候,你正好出現(xiàn)罷了。其實茫茫人海,我們都會遇到我們宿命中的天使,問題是你怎么的看待,我們把那個人當成那個人就好了,只是很多的人總是懷著以后會更好的心態(tài)去尋找,結(jié)果只是找到正好罷了。

  慢慢的合上了這本書,去睡眠中去詢問我的靈魂,我最初的方向在哪里。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9

  “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朝圣的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圣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圣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圣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與此了!

  我們的身邊往往有著很多先輩告訴我們每一件事情該怎么處理,每一句話該怎么去說,每一條路該怎么去走,而我們往往接受了這樣的建議似乎就不再迷茫了,似乎就得到了自己的真實一般開始向著明媚的未來走去了。這樣真的就不再迷茫了嗎,他人說的話真的可以代表我自己的想法了嗎?這是我常常在問自己的問題,而讀《靈魂只能獨行》的時候,我又一次又一次地思考著、反省著,因為真實的自己,并不僅僅是靠忠告可以來圓滿的。

  周國平的書在之前讀過《尼采:在世界的轉(zhuǎn)折點上》;蛟S于我而言,周國平比起作家,更重要的身份是哲學家,是一個去讀人的靈魂,去升華人的靈魂的哲學家。雖然這兩本書,一本是介紹他人的哲學觀點,而另一本是寫自己的哲學思考,但是同樣都令人在深夜輾轉(zhuǎn)反側(cè),思考著問題難以入眠。讀《靈魂只能獨行》的一個又一個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自己應該去走向怎樣的路,但同時,每個人自己最為清楚的是,這條路并不是光靠想就能夠想得出來的。生活、實踐、受挫、改變,我想,大概走在夢想的大道上的人們一定一次又一次經(jīng)過這樣的思考和反省,他們所堅定地走下去的路,一定是自己的靈魂作出的選擇,因為自己的路,不能靠他人的幫助;自己的靈魂,只有自己才能夠使之成長。

  知道得越多,就會愈發(fā)覺得自己無知。當一個人確立了自己想要去的彼岸,就會發(fā)現(xiàn)擺在面前的路是那么得多?墒侨酥挥幸粋,路只能走一條,放棄的.路就越多,所以人就會因為知道得多而越來越感到迷茫和失落。夢想看似接近,其實是十分遙遠的,在夢想的道路上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的阻礙,如果沒有確定下自己的道路,又有誰能夠一路堅持到底,從不迷茫呢。你,作為獨一無二的你,面前的那么多路,并不是只靠先輩的指點就可以做出選擇,也不是經(jīng)過一分鐘的思考就可以確定道路,這是一件作為自己需要反反復復去實踐的事情,這是只有自己才能夠決定的路。

  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擁有靈魂的人,我們開始進行朝圣,而朝圣的路,只能讓靈魂做出選擇。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10

  這本書肯定可人們精神生活獨立的必要,通過對于古代言行舉止的講述和對于人生的思考,向我們闡釋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每個人對別人來說都是一個秘密,我們應該為別人留有一些余地,相愛的人們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冰互相感受到這種努力,互相鼓勵,而“不需要注視別人的臉和探視別人的心靈!边@句話給了我諸多的感受。在文中,雖然它指的是愛情,但任何交情都是遵循這個道理。即便是再親密無間的人都要為對方留有余地,有些事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面對。你可以去影響但不能妄自改變甚至替別人走他的人生道路。我們都在人生未知的'道路上摸索,愛人、親朋好友之間,應該相互鼓勵,而不是緊緊的注視著別人的心靈。以互相理解為人際關(guān)系的最終目的是行不通的。因為個人的心靈生活都有神秘性,人們在別人拒絕透露自己的私事時就會覺得對方對自己缺乏信任,因而疏遠了彼此。我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但讀了這本闡釋人精神生活的書,我明白可與人交往的最終目的不是相互理解,而是尋找別人的鼓勵。

  我們自身都不可能完全理解自己,所以也不能奢求得到別人的理解。我們往往一方面非常看重別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逼對方被迫理解自己。另一方面,人們又有強烈的愿望要求理解別人。但一旦遭到拒絕便斥以缺乏信任,結(jié)果如我剛才所說,在親密的交往中,這種因強求理解和被理解所造成的戰(zhàn)爭還少嗎?我們?nèi)绻级米约豪斫庾约褐щy,只要稍加克制,就不會完全要求理解和被理解了。

  在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消除這種孤獨。同時也正因我們領(lǐng)悟到別人也有這種孤獨,我們才會對別人給予誠摯的愛。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通往圣地的道路上,我們無法知道是否走向同一個圣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自己訴說心中的圣地是怎樣的。然而,互相的扶持使我們相信,我們走在同一條道路上。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于此了。

  無論我們?nèi)绾卧儆H密,我們終究是一個個的個體,有自己感知和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不需太多去探究別人的內(nèi)心,我們要做的僅僅是認為我們走在同一條道路上。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11

  讀《靈魂只能獨行》這本書有些日子了,但看看頁數(shù)只讀了十分之一。周老師的書仿佛是濃縮精華版,只寫給有“緣”人,嘻嘻,開個玩笑,濃縮版是真的,每每看幾頁就需要消化兩天,我說的有“緣”,是指有緣的時間里,比如一個平靜的下午,一個早飯過后,只有在心無旁騖時才能體無法那種一件事被看透,心有戚戚焉的快感。每每覺得書中所寫之事均系平時所思所慮,卻偏偏領(lǐng)悟有限,總像被隔在一層窗戶紙之外,不得爽快,不得透澈。看書中文字如同清泉流過心靈,有醍醐灌頂、大徹大悟之后的痛快之感。世界在眼前變清晰,可謂那句“不困過去,不畏將來”的大智慧,也許是書中所言之“信仰”。

  這些年來,看過圣經(jīng),拜過佛,讀過儒家經(jīng)典,研究過道家簡史,也曾站在科學的角度思考過人生終級關(guān)懷的問題。于是草草的知道,一切宗教皆歸于哲學范疇,靈魂需要皈依需要慰藉。而終于自己還是孤魂野鬼,無法成為任何一門宗教的信徒,也無法在哲學中找到歸藉,所有的思考,只給了我更深的迷惘。在這些年的迷思中一句佛語給了我最大的安慰:困惑就離解脫不遠了。于是我孤獨地行走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而我的光明,就在這書里!

  摘:——唯有人的信仰生活是指向世界整體的。所謂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一種宗教,或信奉某一位神靈。一個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著走,而總是想為自己的生命確定一個具有恒久價值的目標,他便是一個有信仰生活的人。

  摘:——我相信人們可由不同的途徑與世界建立精神關(guān)系,敬畏生命的世界觀并非現(xiàn)代人唯一可能的選擇。但是,一切簡單而偉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盡頭,它們殊途而同歸。說到底,人們只是用不同的名稱稱呼同一個光源罷了,受此光源照耀的人都走在同一條道路上。

  摘:——在最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lǐng)悟到了別人的孤獨,我們內(nèi)心才會對別人充滿最誠摯的愛。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圣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圣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圣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于此了。

  當我讀完這些的時候,我得到了最大的安慰,按書中所講,我已然是個有信仰的人,不再是孤魂野鬼,不再孤獨的在黑暗中獨行。我的媽媽是個很有生活哲學的人,雖然她并不知道何為哲學,小時候離家讀書,我給媽媽說我覺得孤獨,我覺得不合群,那時候媽媽告訴我她也不合群,但這并不代表我們不好,她還說在我孤獨的時候想想她,她也和我一樣的孤獨著。那時候我知道世上有兩個人是孤獨的。再后來,我看哲學類的書,書上說,不管你的生活如何豐富,內(nèi)心的孤獨感無人可以代替。那時候我隱隱的覺得也許并非只有兩個人孤獨。關(guān)于孤獨,應該就是我對哲學最早的思考吧。

  今天下午我突然想起看過的一句話,也是多年來我奉為經(jīng)典的,原句記不清了,大意是:物質(zhì)財富可以共享,但精神高度只能靠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才能達到。比如,我們可以無需了解飛機的原理,就可以坐上飛機翱翔藍天,但我們無法直接體會哲學大師的靈魂高度,只能靠日積月累的領(lǐng)悟。于是我有了一個猜測,這是不是周老師所取書名“靈魂只能獨行”的意思呢?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12

  一直以來,我都堅信孤獨是可恥的,直到我看到這本書。謝謝曉明的推薦。孤獨并不可恥,孤獨是應該享受的。

  讀完這本書,有很多感同身受之處。做些許摘錄,大家共享。

 。1)靈魂的行走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尋找上帝。靈魂之所以只能獨行,是因為每一個人只有自己尋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

 。2)無論你多么熱愛自己的事業(yè),也無論你的事業(yè)是什么,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唯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你才能把你的事業(yè)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嘗。

 。3)一切交往的質(zhì)量都取決于交往者本身的質(zhì)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

 。4)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5)孤獨的價值P27、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從心理學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nèi)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jīng)驗放到內(nèi)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guān)系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nèi)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不管你與誰同睡,你都只能獨自進入你的夢鄉(xiāng)。同床異夢是一切人的.命運,同時卻也是大自然的恩典。

 。6)生活的減法P59、旅行時不得不精簡的行李。有多少是你真正生活必需的。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要填滿它。

 。7)抉擇P140、妻子和孩子同時落水,先救誰?答:“我什么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邊,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jīng)被洪水沖走了!薄^人生的重大抉擇豈非多半如此?

  (8)生命的得失P141、嬰兒、老人、中年人均訴說自己的不幸。一個聲音問:“眾生啊,那已經(jīng)逝去的和未曾到來的都不屬于你們,你們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三個靈魂齊聲喊道:“主啊,難道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最不幸的人嗎?”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個,你們?nèi)牵驗槟銈內(nèi)甲砸詾樗ё疃。誰受這個念頭折磨,誰的確就是最不幸的人。

 。9)流浪者和他的影子P142、命運如同一個人的影子,有誰能夠擺脫自己的影子呢?一個流浪漢對于自己的命運不堪忍受,請求神允許他和別人交換命運。神說如果能找到一個對自己命運完全滿意的人的話就和他交換吧。結(jié)果事實上,世人所見的確只是他們的命運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許多陰暗曲折唯有他們自己知道。流浪者終究沒找到能跟他交換命運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著他自己的影子到處流浪。

 。10)白兔和月亮P143、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于是神將月亮歸屬于兔。說也奇怪,白兔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想著“這是我的月亮”,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她終于去拜見神,請神撤銷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11)肖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立足點仍是占有。所以才會有占有欲未得到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chuàng)造上,以審美的眼光來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12)我相信人必定是有靈魂的,而靈魂與感覺、思維、情緒、意志之類的心理現(xiàn)象必定屬于不同的層次。靈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所尋求的是真摯的愛和堅實的信仰,關(guān)注的是生命意義的實現(xiàn)。幸福只是靈魂的事,它是愛心的充實,是一種活的有意義的鮮明感受。肉體只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給人帶來的至多是一種淺薄的優(yōu)越感,也談不上幸福感。當一個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幸運兒仍然為生活的空虛苦惱時,他聽到的正是他的靈魂的嘆息。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 13

  《靈魂只能獨行》肯定精神生活的獨立價值,通過對古代言行的追訴,對人生面臨問題的思考,其闡釋了哲學在我們?nèi)松蜕鐣械囊饬x。

  每個人對于別人來說都是一個秘密,我們應該順應這個事實。相愛的人們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這種努力,互相鼓勵,而“不需要注視別人的臉和探視別人的心靈”。這句在文中本來是指愛情,不妨放大了去看,其實朋友甚至親人之間這句話也適用。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命曲線,你只能去影響但是絕不能去妄加改變別人的道路。我們都是在人生未知的道路上行走,我們的未來是黑暗的,我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愛人,親朋好友之間,應該互相鼓勵,而絕不是緊緊的注視著別人心靈。以互相理解為人際關(guān)系的鵠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靈生活的神秘性。按照這一思路,人們一方面非常看重別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開索取理解。至少在性愛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種最正當?shù)男袨,而指責對方不理解自己則成了最嚴厲的譴責,有時候還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們又非常踴躍地要求理解別人,甚至以此名義強迫別人袒露內(nèi)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絕,便斥以缺乏信任。在愛情中,在親情中,在其他較親密的交往中,這種因強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聲或無聲的戰(zhàn)爭,我們見得還少嗎?可是,仔細想想,我們對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個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難,他就不會強求別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會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別人了。

  在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lǐng)悟到了別人的孤獨,我們的內(nèi)心才會對別人充滿嘴誠摯的愛。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圣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么樣的。然而,同樣的朝圣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圣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于此了。

  對,就是如此。無論我們親人再親,朋友再無話不談,我們終究是一個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感知和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其實,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去探求別人的內(nèi)心,我們僅僅需要做的就是認為我們存在同一個圣地。

【靈魂只能獨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晚安心語:靈魂只能獨行03-07

獨行的作文10-05

獨行作文07-02

關(guān)于獨行作文08-15

月下獨行散文08-25

踽踽獨行作文09-23

特立獨行作文02-24

如何挑選獨行菜10-18

獨行者作文09-17

田埂上的獨行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