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后感400字(通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復活》讀后感(通用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復活》讀后感1
讀完了《復活》這一本書,作者在書中揭露了當時法庭、監(jiān)獄和政府機關的黑暗,揭露了官吏的昏庸殘暴和法律的反動。在嚴肅的法庭上,一群執(zhí)法者各有各的心思,隨隨便便地將一個受害少女瑪絲洛娃判刑。在主人公上訴的過程中,又進一步暴露了沙皇政府機構從上到下都沒有好人:國務大臣是個貪婪成性的吸血鬼,柜密官是鎮(zhèn)壓波蘭人起義的劊子手,掌管犯人的將軍極端殘忍,副省長以鞭打犯人為樂,而獄吏也以折磨犯人為能事。這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一個怎樣的統治階級?
小說在激烈地揭露和批判俄國社會的同時,也成功地塑造了兩個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涅赫留朵夫公爵和瑪絲洛娃。涅赫留朵夫是一個“懺悔”貴族的典型。小說通過這個人物在思考和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人物思想的發(fā)展,來刻畫人物的。在整個小說中,他的貴族階級舊性不斷死灰復燃。因此他每走一步都要經過痛苦的斗爭。這一切都使得這個人物形象顯得豐滿和真實可信。不過,最終他的心靈復蘇是給人以強烈震撼的。
用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的話說:《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tài)度,鎮(zhèn)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復活》讀后感2
這個星期我看完了《復活》這是之前給自己一個計劃,要多品名著。
今天晚上,在不知不覺中,我翻閱完最后一頁。是的,我看完了托爾斯泰著作的《復活》?尚睦锬涿畹馗械胶苁。為什么那么快就完了?為了不讓自己的思緒打亂,我連晚飯都放棄了!
看完后,我真的覺得我很慶幸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起碼我們不用擔心食不飽肚、衣不裹腹。想想自己現在總是可以吃到美味的面包,想想自己還在上學,想想自己和同學們總是抱怨生活的種種。不經意間會涌出:內疚與幸福的感想。是我們要求太多,所以感覺不到幸福的存在;我們總是感到煩躁卻忽略了生活的多彩。
我每天都在笑,卻不知道我是否真的為此而感到快樂。忙碌中,我漸漸地迷失了自己。每天我沒有認真思考我究竟在干什么。等到快要期末考試了,才發(fā)覺自己的學業(yè)荒廢了!該醒嘍!
不習慣于小說的結束。我喜歡男女主角。涅赫留多夫、卡秋莎。他們名字太別扭了,我至今還沒能記住。但是,我會在心里懷念他們,就像我一直佩服的簡愛一樣。
《復活》讀后感3
學完茨威格筆下的《列夫·托爾斯泰》之后,我就對這個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感,這樣一個眼神里帶著利劍的大作家會有什么樣的寫作風格呢?然后我就特別自然地尋覓到了這本《復活》。
全書大概講的就是作為陪審員的貴族青年捏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認出了收審的女犯瑪絲洛娃就是自己十年前的溫柔俏麗的初戀情人卡秋莎。為了贖回自己的罪過,為了將來自己和瑪絲洛娃的幸福,捏赫留朵夫開始奔走解救,訪問一個又一個法官、將軍、省長、市長、國務大臣等等很多人。他四處奔波,目睹了俄國社會的種種丑惡。他從解救瑪絲洛娃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和上流社會決裂的決心。捏赫留朵夫通過為瑪絲洛娃案子的奔走,靈魂蘇醒了。
列夫·托爾斯泰用犀利的筆觸描繪了兩位在道德精神上的復活,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那些貪色貪樁法官,為了一己私欲而觸及法律的本質。
小說的結局又像是喜又或者帶著悲,但不管怎樣,這位大家用他幽默但不失分寸的筆墨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看似普通的事實,只有學會與人為善才可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也許也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一個有發(fā)展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不管怎樣,讀完整本書,我還是有頗多收獲的。
《復活》讀后感4
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xù),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后感可能達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yǎng)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騙奸后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著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為妓女達八年之久。后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后,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為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為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準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為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盡管還愛著聶赫留朵夫,但為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松結合。
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讀后感5
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托爾斯泰晚年的一本著作《復活》。似乎很深奧,卻又像讀懂了什么,精神上的復活,比現有擁有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顯得更加珍貴,更有意義。
一個曾經有著純真美好的童年,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卻在魚龍混雜的上層社會中過著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個美麗純樸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也許會這么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這一切發(fā)生了改變……
這一次,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來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被告就是他年輕時傷害過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又聽到她被冤枉時的慘叫,或許是靈魂的反省吧,他在瑪絲洛娃入獄后奔波在社會的高層,希望替他減刑,可都沒成功,一次次探獄,聶赫留朵夫看見瑪絲洛娃奄奄一息的樣子,覺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都不算什么,于是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將她保釋出來。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卻拒絕了,因為她不想連累聶赫留朵夫……
這里,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真正意義上的復活了,這并不是死而復生的復活,而是一種心靈反省和凈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反映了人性的丑陋與純潔!稄突睢肥且槐静豢啥嗟玫暮脮,大家有機會可以讀讀他。
《復活》讀后感6
秋天的雨在訴說著一年來發(fā)生的故事,低吟著輕重緩急,是是非非…。但我們都知道,和碩公主是政治的犧牲品?刺欤旌芩{,即使在下雨,也能感受那撩人的雨絲,像扯不斷的思念的線,雨后的初霽,彩虹一樣的迷人,那也成了一種動人心弦絢麗;他甚至還剃光頭發(fā)(當時是一種恥辱)將自己關在陰暗的地窖里,向黑暗傾訴自己堅韌的意志與偉大的夢想。
《復活》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對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銳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fā)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斯洛娃、涅赫柳多夫。
在托爾斯泰的臉上,沒有他所有作品里,肖像、照片上流露出來的那種令人生畏的表情,沒有因五官線條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種生硬的感覺,沒有像塊塊壘起的花崗巖似的那種剛強然而呆板的神情,沒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從于他的那種無限的威勢,這些特征都沒有了。而這些特征過去是有過的,而且曾經一度正是托爾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隨著歲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卻消失了。
托爾斯泰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復活》讀后感7
我認為,《復活》這本書就是圍繞著男主人翁聶赫留朵夫公爵的秉性從好到壞再逐漸覺醒的道德“復活”的過程。過去的他曾是赫伯特斯賓塞的信徒,他很誠實,富有自我犧牲精神,卻因為進入禁衛(wèi)軍團后被里面的生活所改變,他變得墮落,成為一個荒唐無度的利己主義者?梢哉f每一個人成長的道路并非都是一帆風順,難免要行差踏錯,走一些彎路,可是聶赫留朵夫的所犯的這些過錯似乎有點太過火,他直接葬送了另外一位女孩的一生清白,所以我認為這是很難被原諒的。
不過也難怪他會變壞,他所在的時代背景實在是太過的污穢不堪。不過同時也印證了一句話,要變壞很簡單,要變好卻很難。而瑪絲洛娃就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不斷被欺凌糟蹋,明明沒罪還硬被那些急于早些下班的法官們判成有罪,心里真為她感到難過。即使后來聶赫留朵夫因為內疚而表示愿意和她結婚,我認為這樣的婚姻也是變質的,沒有任何意義。
作者之所以把聶赫留朵夫后來的道德覺醒稱之為“復活”,我覺得是因為聶赫留朵夫的覺悟是透徹的,他的輻射面不再僅僅是局限于拯救個人本身,而是旨在改變社會這個丑陋的現狀,相當于是在當時那個死寂沉沉的時代里萌生出了一種進步的希望。
《復活》讀后感8
第一次看托爾斯泰的作品,記憶里還沒看過他的書就聽說了這個名字,可是在看完《復活》后不可否認的很失望,從我看文學作品以來,從來沒有那么遺憾過。
小說主要是說男主人公以監(jiān)獄為窗口,目睹,認為很多官員在黑暗制度的維護下為所欲為,所以男主人公一直在抨擊,立志改革?墒菦]想到在托爾斯泰突然以以信仰基督教來解決社會問題結局,這讓我有點猝不及防。聶赫留道夫在《復活》的`結局中,反映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矛盾和他在解決社會問題上的軟弱無力,他把尖銳的社會問題變成了一個宗教道德問題。他先是猛烈的抨擊了沙俄社會的黑暗,然后想改革,最后又把改革社會的希望寄托在基督教,又把自己的宗教觀植入小說中,幾乎否定了資本主義一切國家機器的作用,小說的精神境界驟然下降,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托爾斯泰的小說中充滿矛盾,這不得不說是俄國社會中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的反映,是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貴族知識分子的清醒和彷徨、奮斗和軟弱、吶喊與苦悶的生動寫照。
但是無論如何,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有反動和空想的思想,但不愧為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列寧曾給托爾斯泰很高的評價,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復活》讀后感9
正如名字《復活》,這部小說描述的是聶赫留朵夫的和瑪絲洛娃兩個人復活的故事。尤其是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救贖,讓我深有感觸,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聶赫留朵夫曾經是一個意氣風發(fā),思想進步的青年。后來由于受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開始頹廢,虛度光陰。但是在一次做陪審員時,他遇見了年輕時曾經誘騙過的瑪絲洛娃,生活從此開始發(fā)生了質的改變。未泯的良心,人性的凸顯,聶赫留朵夫開始覺醒。他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向瑪絲洛娃贖罪。
最終聶赫留朵夫不僅拯救了瑪絲洛娃,也拯救了自己。他的精神得到了救贖,人格得到了升華,同時開啟了他嶄新的人生,成功的完成了自我救贖。聶赫留朵夫復活了,其實也是人性的回歸。
在現今社會,人們對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所表現出來的冷漠,對弱勢群體表現出來的歧視,無不彰顯著人性的缺失。更有甚者受著欲望的驅使,利益熏心,不擇手段。道德的淪喪,人性的缺失,觸目驚心。社會在進步,人類卻在倒退。
從古自今,人類一直都對人性懷著美好的向往。社會的理想美好其實就在于人性的美好。人性本善。善與惡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好人與壞人就在這一瞬間也會發(fā)生轉換。呼喚人性的回歸,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善,少一些惡;多一些好人,少一些壞人;多一些熱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復活》讀后感10
整整兩個月,我讀完了《復活》這部名著。這部小說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一部杰作,是一部不朽的史詩,它給我以強烈的震撼,讓我感受到失去本性的可怕和人性的光輝、美好。
小說的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開始是一個單純、善良、有抱負的青年,他曾與瑪斯洛娃有過一段美好真摯的戀情。聶赫留朵夫和瑪斯洛娃一個原本是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美好期盼的熱血少年,卻在渾渾噩噩的上流社會中墮落;另一個本是美麗純潔的活潑少女,卻因為聶赫留朵夫不計后果的傷害,最后被迫淪為妓女。他們兩個原本再無交集,卻又因一樁命案在法庭上相遇了。由于瑪斯洛娃被人誣陷,這引起了作為法院陪審的聶赫留朵夫良心上的不安。他的靈魂開始了反省,他決定與上流社會決裂,他賣掉了莊園,陪瑪斯洛娃到西伯利亞去流放。他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靈魂的洗禮”,最終用自己的愛心和悔罪行動得到了瑪斯洛娃的諒解,讓自己的精神從墮落中復活。
我感動于聶赫留朵夫敢于面對錯誤的那顆懺悔之心,正是他勇敢面對,并付出實際行動去盡力彌補才換來了自己和瑪斯洛娃的新生活。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管這個錯誤是大是小,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刻檢討自己,并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
是啊,人的肉體死后是無法復活的,但人的精神卻可以。只要我們不斷自省,時時清掃自己的靈魂,公正地自我批判,勇于拋棄不該有的享樂思想,就能讓靈魂變得純潔、高尚。
【《復活》讀后感400字(通用10篇)】相關文章:
托爾斯泰《復活》讀后感04-14
復活節(jié)祝福語通用15篇01-20
復活節(jié)祝福語(通用15篇)12-20
今天復活節(jié),讓美好的心情復活12-28
復活節(jié)微信祝福語(通用7篇)12-09
讀復活有感1000字04-12
復活節(jié)的來歷04-13
復活節(jié)英文介紹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