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精選1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精選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1
《理想國》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給后人展現(xiàn)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
柏拉圖把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tǒng)治階層、保衛(wèi)國家的武士階層、平民階層。他鄙視個人幸福,無限地強調(diào)城邦整體、強調(diào)他一己以為的“正義”。在柏拉圖眼中,第三階層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騙的。他賦予了統(tǒng)治者無上的權力,甚至統(tǒng)治者“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nèi)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或者讓政治家去學習哲學。他認為現(xiàn)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nèi)涵。他認為哲學家是最高尚、最有學識的人,而這種賢人統(tǒng)治下的賢人政體就是最好的政體。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國家。
在他看來,哲學家的本質(zhì)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國家最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見”而已。治國作為一門知識,也只有哲學家才能掌握它,進而有資格執(zhí)政,也就是說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于國家理念的認識,知道“理想國”應該怎樣組織、怎樣治理。這樣,所謂哲學家執(zhí)政,就被柏拉圖理解為高超的智慧、真實的知識、完美的德行和絕對最高權力的結合。他堅信只有哲學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學家是理想國必然的統(tǒng)治者。
人類追求的正義與善就是柏拉圖理想國的主題,他認為國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與人的靈魂相關才有意義。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對正義有著多么強烈的憧憬與向往!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里,這正好印證了對話結尾的宣言,“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正義和智慧不僅是國家的主題,也可以說是整個宇宙存在的本質(zhì),因為國家的起點“就是永無止境的時間以及時間帶來的變化”。
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是精神戀的代名詞,用來指稱那種超越時間、空間,不以占有對方肉體為目的的只存在于靈魂間的愛情;而實際上柏拉圖式愛情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jié)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2
在理想國里一直有個叫色拉敘的人是對不正義推崇的?赡芪覟榱撕喪鼋Y論,所以寫的只有那么簡要。關于色這個的想法,bella當時的說法是此人很像尼采。說色這個人有最早的尼采的思想,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色拉敘提出的是不正義的人總是會獲得較多的利益。蘇格拉底反駁,有了著名的牧羊人例子,牧羊人如果只想著吃羊肉而不好好牧羊,那么其實不會是真正的獲得利益,同理統(tǒng)治者亦是。然后色拉敘提出,比如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遵守約定的正義之人所得到的利益并不如不遵守約定的利益正義者。
這段其實也是我很喜歡的,正義的人獲得利益總是從不正義之人尋求,而不正義之人是去找任何人尋求利益?梢哉f,正義之人需勝過異類,而不正義之人需要勝過世界。因此,不正義之人需要的聰明和好,卻比正義之人仍然要多很多。可是聰明又好得人,并不是總是渴求著超越他人,而是希望差不多即可,比如醫(yī)生并不會要求自己在廚藝超過廚師,如果能和醫(yī)生。而只有蠢人,才會想超越聰明人和蠢人,因為不自知。那么這樣的結論就是,正義反而是有益的。
雖然不正義的城邦會一開始靠不正義來征服,但是最后卻需要的是正義來維穩(wěn)。同理盜賊團雖然會不正義的方式搶奪,但是他們在分配財務的時候卻是最正義的,否則也無法維穩(wěn)。因此不正義,與個人會使人結下仇怨,與團體,會彼此為敵。
蘇格拉底是真心誠意的認為正義是比不正義本身要好的,然而一個格勞的人想反駁蘇格拉底,色拉敘已經(jīng)失敗。他問蘇格拉底是否承認,有一種善,只是要它本身,而不是要它的后果。比如快樂本身,我們要的就是快樂的歡愉。而第二種善,是為了本身和后果,比如明白事理。但是仍然存在第三種善,那就是賺錢之類。雖然賺錢中會獲得痛苦,比如有勞作的痛苦等等,可是我們并不是為了賺錢本身,而是為了報酬帶來的利益。
于是格認為,正義是沒有人想要的,他們想要的是追求正義中獲得的名和利,可是并不是想要獲得正義本身,是盡量回避的。格對合同契約其實有其他的看法,他認為自古以來人們會遇到不正義之事后想要規(guī)避,遇到正義的甜頭后想要繼續(xù),因此人們才想要簽訂合約,才需要守法。正義并不是最好,當然不是最壞,正義是折中的,。因為它本身不為善,而只是防止做惡,但其實這個條約本身是對不作惡的人的束縛,因為真正會作惡的人不會和任何人簽訂條約。做正義的事情的人只是因為被限制所以不去做罷了。如果沒有條約,任何人都會做不正義之事,為了從正義之人拿取更多利益。
之后格一直不斷重復不正義的必要,最后蘇格拉底覺得沒有必要爭執(zhí)個人的正義,轉而爭執(zhí)城邦的正義,想以大見小。我每次讀的時候都覺得很有意思,就是從正義可以了解到最初的三權分治思想。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3
讀完柏拉圖的《理想國》,我對“何為正義”陷入了深深額思考中,到底何為正義呢?
一位波某某君認為:正義的目標就是“物歸原主”,使每個人得到其應有之物。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行為就是正義,讓好人得到應得的,從壞人處拿回他們非分之有——也即鋤強扶弱,懲惡揚善。
但我想問:怎么判定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怎么判定一件事物,到底是誰的應有之物呢?每個人站在自我的立場,當然會盡一切可能地謀求一切可謀求的利益。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壞人”的,也幾乎很少有人認為自己謀求利益最大化的努力是不義的。每個人所謀求的利益是有交叉的,那么當這種沖突產(chǎn)生的時候,當然雙方都會認為自己是在取得應有之物,自己是有理的一方,是正義的一方,公婆皆有理,那么誰來仲裁呢?仲裁者以某種標準來維護了“正義”,那誰又規(guī)定了這種標準就意味著“正義”了呢?
另一位“辯手”塞某某君認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他不否認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比如在涉及對外關系的問題上——像外敵入侵等,當權者或許會站到國民整體的利益代表的立場上,美其名曰代表民族或國家的利益。但這就像放羊的人跟羊群的關系一樣,牧羊人保護羊群是為了更好地薅羊毛。
正義,是維護強者的利益,所以它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于是會出現(xiàn)“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語)的差別對待。正義是一群人對另一群人的暴政,是統(tǒng)治者們實行暴政的道義工具。
蘇格拉底的廢話我們依然不談。這個論述我其實是比較贊同的。波君談的是社會層面,或者說是道德層面的“正義”,塞君談的則是政治層面的“正義”。
我認為呢,這個問題可以分三個角度:
一,人類社會的和諧運行勢必要求既定規(guī)則的存在。法律、倫理、道德,都是規(guī)范人際關系的制度工具,而它們都是對于是否對錯的價值判斷。這個對與錯,也即“正義”與“不義”,或許并不是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而設定的,是先其而存在的,統(tǒng)治者要明確它、捍衛(wèi)它,目的是維持社會秩序。否則老百姓都坑蒙拐騙、殺人放火,什么政權也不愿見到這種亂象。
二、鑒于以往的歷史而言,階級的對立確實存在,所有政權形式確實都是一個階級對另外階級的暴政。那么在一些根本的利益問題上,統(tǒng)治者所代表的階級,當然會以政治權力和國家暴力為后盾,設立對他們有利的社會制度,將對他們有利的標榜為正義,將對其有害的斥為不義。
三、正義不是絕對的。成王敗寇,笑到最后的才有話語權。歷朝歷代,哪一個造反的不說自己是替天行道,平叛的說自己是保境安民?
同樣,不義也不是絕對的。世上徹頭徹尾的不義之人是難以立足的,因為遏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和行為,終會眾叛親離——道上的話可能叫“不講規(guī)矩”。盜亦有道,哪怕是殺人放火的集團,其內(nèi)部仍然是存在一定的規(guī)矩的,否則他們將難以成事。就像梁山好漢,他們盡可以殺人如麻,殘害無辜,彼此并不覺得這是“惡”。但如果不講義氣,壞了宋江這樣的“好漢”,那就“十惡不赦”了。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4
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都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懷疑自己是否能看懂。為時兩個星期整整14天才看完薄薄的一本《理想國》,很久沒有花這么長時間看一本書了,但收獲還是挺多的。
首先,豐富了我對正義的認知。在看此書時,我對正義的理解就是正義,無正義本身和正義的表象(暫且稱為表象)之分,我們追求正義,究竟就正義本身,還是由正義所帶來的榮譽、地位、權力?論及正義也僅僅是與道德和法律相聯(lián)系,但《理想國》所提及的則包含更多的內(nèi)容,不僅是法和道德,還涉及了智慧、節(jié)制、愛,給我以更全面的了解。正義不單是恪守法律、公正審判;不止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有明智的認知和判斷、對本性惡的有效節(jié)制、對社會、對國家的普遍愛的等等。
我認為,理想國中的守衛(wèi)者們都是正義的化身。蘇格拉底說,不能用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去衡量比較守衛(wèi)者的幸福與否及其程度。構建一個全體幸福的國家,必須要某些公民出讓自己一部分的權利、利益。當然,守衛(wèi)者也是靠公民來供養(yǎng)的,社會也是有回饋于他們的。
但我還是忍不住從自己的價值體系出發(fā)去評價這些守衛(wèi)者,去尊敬他們,認為他們是偉大的。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總是用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去評判別人。
此外,這本書是立足于理性的,這對于感性的我而言有莫大的幫助。讓我在看書過程中,在思考問題時,不自覺的優(yōu)先運用理性思維去判斷是非,再用感性的思維去感知事物的價值。
此次閱讀僅有這些粗淺的理解也略感疲勞,希望下一次閱讀時能給我全新的感悟。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5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nèi)齻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復雜。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chǎn)術的問答法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
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
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nèi)松缆返倪x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后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睍械慕逃枷刖偕羁蹋屛沂芤骖H多。
《理想國》中強調(diào)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丑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yǎng)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zhàn)爭,也從音樂中、游戲中養(yǎng)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于人的發(fā)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shù)娜司徒邮芟嗤慕逃⒂柧,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fā)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yǎng)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yǎng)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xiàn),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xiàn)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一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6
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jīng)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
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tǒng)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忙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此刻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能夠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能夠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里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也許他們觀點什么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lián)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里,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明白“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
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明白王陽明是余秋雨的書里提到了這位老鄉(xiāng),這位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后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我也知之甚少。之后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偉大,盡管我自認為自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nèi)バ蕾p他的偉大。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7
正義,我們應該怎么做?
柏拉圖在討論正義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兩千多年后的桑德爾也在研究關于正義的問題。據(jù)說,桑德爾教授在公正課,是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說明很多青年才俊也對正義充滿疑惑。這就更讓柏拉圖想不通了,至少在他看來,《理想國》里,關于正義的問題已經(jīng)一勞永逸的解決。
從什么是正義的討論,到如何建立一個正義的城邦,讓所有公民各司其責的生活在理想的國度中,柏拉圖差不多給了世人一份理想國建設指南,在這份指南里,他幾乎討論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細節(jié),從不同公民的位置,到領導人的培養(yǎng),從婦女的地位,到孩子的教育……簡而言之,后世的一切政治意識形態(tài),都能在他這里找到源頭,匪夷所思的是,他還把這一切建成完整的思想體系,貫穿于整個關于正義的討論中。
完美嗎?很完美。柏拉圖對自己的這套理論自信嗎?不見得。因為所有的討論完成后,他不得不講一個靈魂轉世的故事,威逼利誘,勸人做正義的事。
那么,什么是正義的行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顯然不會完全同意柏拉圖的答案。這個被一代又一代思想家,反復思考的大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至于該怎么做,就更是見仁見智了。
好在,人們在大多數(shù)時候并不會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他們只用謀生就夠了。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8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jīng)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里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里,是怎樣跑的。
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獲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fā)發(fā)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幾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向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里,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于自己甚至對于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xiàn)在。柏拉圖最后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盡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xiàn)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jīng)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tǒng)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xiàn)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jù)馬克思主義
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里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也許他們觀點什么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lián)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里,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陽明是余秋雨的書里提到了這位老鄉(xiāng),這位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后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后來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偉大,盡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nèi)バ蕾p他的偉大。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9
所謂理想國,是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tǒng)治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人民三個階級組成。柏拉圖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該書的核心思想——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做“靠譜”的實行家,做行動上的巨人。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有政權的人,要有哲學頭腦,找到自己堅強的核心——正義與美德,用哲學的思想來管理民眾。
讀《理想國》無疑打破了我對哲學家淺薄的認識——以為只會立書著作,玩文字游戲;以為其文字讀來定是詰屈聱牙;以為研究哲學只是極小部分人熱衷的事業(yè)。令人訝異的是,本以為哲學,何況像《理想國》這樣的西方哲學史上輝煌巨著一定玄之又玄,艱深難讀,或許使普通讀者有如墜云端不知所蹤之感,更甚者頭昏腦脹,挫敗感頓生,不可卒讀。事實不盡然。我所拜讀的是郭斌等人的譯本,據(jù)說是青年讀者較為喜愛的版本,不僅譯出了原書的內(nèi)容,而且譯出了原書的神韻,加之原著采用一問一答的辯論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誘,節(jié)奏緊湊,引人入勝。柏拉圖的辯論被稱為詭辯,曾言“你不可能在辯論中戰(zhàn)勝我”。柏拉圖與師而兼友的蘇格拉底往返論證,將欲立人,先求立己,后蘇格拉底被控傳播異論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蘇格拉底從容答辯,竟以身殉。柏拉圖目擊心傷,終其魂夢以之,不能忘懷。柏拉圖以繼承蘇格拉底大業(yè)自任,共著對話二十五篇。該書讀起來,文字溫暖,情感飽滿,并且令人感動。我想經(jīng)典的影響力不在于振聾發(fā)聵的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給世人帶來的感動和信念。
柏拉圖第一卷開卷不久即開始討論究竟正義是什么。他與形形色色的人展開辯論,正義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qū)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他認為個人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nèi)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在自身內(nèi)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現(xiàn)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這大概就是柏拉圖要表達的正義。但我想當時正義的定義已不能完全適用于當今社會,而哲學正是一門充滿哲辯的一門科學,同樣與時俱進。
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社會話題,然而究竟什么是正義?正因為南京地鐵有那個正義的女生,偷偷地拍者才未得逞。因為這個社會充滿正義,酒店女生最終未被拖走。重要的不是辯論,是你所持有的觀點是否正確。智者統(tǒng)治國家,武士保衛(wèi)國家,平民負責生產(chǎn)。僅此而已。
《理想國》一書,震古爍今,為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書中不僅討論到正義,還討論到優(yōu)生優(yōu)學問題、節(jié)育問題、家庭解體問題、婚姻自由問題、獨身問題、專政問題、獨裁問題、共產(chǎn)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問題,柏拉圖的學問可稱為綜合性的。
讀書,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所安。關鍵在于細讀,慎思明辨之后,卻有心得,百家爭鳴可也。否則斷章起義,游談無根,那就了無意思了。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10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為“關于正義的學說”,同時《理想國》也被后人譽為震古爍今之書。原書共分為十卷,以“理想”為定義,主要涉及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等諸多問題。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透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托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我的治國理想滲透于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務必是哲學家,他認為現(xiàn)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nèi)涵。這種構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資料龐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講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我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說,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能夠這樣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范疇作為討論的中心,并透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chǎn)術”的來源!笆裁词钦x?”《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
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每個人務必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nèi)”的關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我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11
經(jīng)典的影響,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fā)聵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他提出了一個命題,他給出了一個假設,他使得后來的思想家有了發(fā)揮的空間,也為后世提供了無數(shù)社會體制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圖,它通篇飽含哲學見解和政治思想,構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
關于社會分工,柏拉圖認為城邦的公民分為三等:賦有最高理性的哲學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們是理想國的立法者和監(jiān)護者;賦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戰(zhàn)的軍人是神用銀子做成的,他們是國家的衛(wèi)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生產(chǎn)者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他們安分守己,節(jié)制情欲,忍受勞苦,他們處于最下層,為統(tǒng)治者及其輔助者服務。他從個人、城邦兩個角度出發(fā),認為城邦應該由哲學家領導著軍人統(tǒng)治著生產(chǎn)者。但我們很清楚,歷史向來都不是由帝王創(chuàng)造的,是由歷史中的勞動人民群眾締結的,把生產(chǎn)者置于最低等級,很容易忽視其在社會歷史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國家的統(tǒng)治者應該是哲學家,這種想法在如今體現(xiàn)出不合時宜的特點,或許夸張地抬高了哲學家的地位,但準確地表達了一個國家領導人應該具有的品質(zhì),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于正義,他認為城邦的正義就是“我們選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賦安排職業(yè),棄其所短,用其所長,讓他們集中畢生精力專搞一門,精益求精,不失時機!边@是因為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城邦,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達到自足,我們需要許多東西。柏拉圖強調(diào)社會分工:每個人根據(jù)上天賦予的天性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工作而不干涉別人份內(nèi)的事,對于城邦來說,即為三個等級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其實在如今社會中,這個“正義”也得到了印證:只有保證每個人做自己最擅長的職業(yè),才能使效率達到最大化,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生產(chǎn)生活資料,由此促進整個國家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正義從來都不是假大空的,它體現(xiàn)在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匠心精神”。當然在這個談及社會分工方面我的理解會非常的膚淺,因為我主要思考和發(fā)展方向并不是在社會形態(tài)上。我的目標還是教育。
關于教育,《理想國》告訴我們,“最好的男人必須與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兒女應該出生在父母年輕力壯的時候”。這種觀念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現(xiàn)代人的擇偶觀念和育兒觀念,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觀點。《理想國》中強調(diào)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yǎng)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所以說,柏拉圖對兒童早期優(yōu)質(zhì)教育的重視。但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這與我學習的合縱應用式教育的觀念不謀而合,這也讓我們思索,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是否帶給孩子過多的強迫,扼殺了大多孩童的天性。同時,他也規(guī)定了一個連貫受教育的過程,對于人生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的教育——包括幼兒、青少年、中老年的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進行了論述,反映教育應保持連續(xù)性和一貫性。另外,柏拉圖他也認為女性和男性一樣,也應當接受教育,不得不說在兩千多年前,這種觀念十分難得。但令人質(zhì)疑的是,在理想國里,受教育者只能接受對國家有益的教育。這難免使教育淪為了國家統(tǒng)治的工具,是一種思想統(tǒng)治。教育不應該與政治扯上關系,而受教育者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與理解在諸多有益無益的學科和知識里選擇自己所要的。
講道理,這本書看的我腦殼痛,我只能簡單的去提取其中的理念,他一直在說通過明確的教育去規(guī)劃每個人成年以后的社會崗位,通過社會崗位的穩(wěn)定維持秩序建立一個理想國。以現(xiàn)在的目光來看他所描述的理想國像是一個巨大的機器。每個人都安安份份的待在自己的位置,極度穩(wěn)定卻沒有活力。我想了一下這不是儒家追求的家天下最穩(wěn)定的模式嗎。封建的最巔峰清朝都無法做到,未來更難做到,畢竟民智已開,沒人愿意生活在《美麗新世界》里面。所以說這本書就只有一個啟發(fā)作用,完完全全的形而上學?赐赀@本書就可以將目光投向務實的《矛盾論》和《實踐論》了,因為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12
《理想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寫的,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這本書講述了柏拉圖對國家的構建、治理和正義。這本書代表古希臘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相對比較理想化的一種社會。
其實我對這本書感興趣是因為,上學的時候總會聽到關于烏托邦空中樓閣、柏拉圖式戀愛等等關于這本書的一些側面的評論。國家層面的理論,年紀太輕體的我始終無更深的理解,所以分享使我最感興趣的部分的柏拉圖式的戀愛,當然我也是以這個為切入點的,很多人都以為柏拉圖式戀愛是精神上的戀愛,并無男女之情的愛情。
而我讀完這個部分的時候我覺得柏拉圖式戀愛是,相愛的兩個人思想精神層面高度同步,愛侶之間最害怕的應該是同床異夢,相互猜忌,表里不一,口口說愛你的并不一定是真的愛你,但是從來沒有對你表示愛意的,從不關心你的人肯定是不會珍惜你的人。
在現(xiàn)代物欲橫流的社會,每個都人欲望都很強,我讀完后更向往著這樣的戀愛觀,“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掙錢養(yǎng)家”,這話聽著沒有毛病,可是最后能實現(xiàn)的有幾個人?
想要對方掙錢養(yǎng)家,自己貌美如花,但彼此之間的思想南轅北轍,這樣的戀愛和婚姻也不長久呀,所以柏拉圖式戀愛應該是兩個思想高度一致的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標,在生活中相互包容和理解,彼此相互支撐對方并肩而行,舒婷說:"我愛你,也愛你腳下的土地。"的那種境界。
回到最原始的追愛,大家追求的僅僅是一份真摯的感情,沒有外部附加條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并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只是有些時候在追求的過程中,他或她并沒有達到彼此心目中向往的“柏拉圖式的戀愛”僅此而已。
所以耐心等待,會在對時間里相遇對的人,皆大歡喜,遇到屬于你的柏拉圖式戀愛。
【《理想國》優(yōu)秀讀后感(精選12篇)】相關文章:
理想國讀后感800字大學02-10
優(yōu)秀讀后感(精選34篇)01-27
讀《理想國》有感15篇02-23
典范英語優(yōu)秀讀后感(精選5篇)01-07
邊城的優(yōu)秀讀后感(精選25篇)05-08
《理想國》讀書筆記范文三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