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二讀后感:假如我是海倫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讀后感:假如我是海倫,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華彥鈞盲。
貝多芬聾。
然而,世人盡知的《二泉映月》與《命運交響曲》是盲聾的不成熟之作么?不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且,這兩部堪為世界經(jīng)典的作品實在不知點亮了多少盲人的眸子,也贈予了多少聾者聽覺的享受。
難以想信這些足以療疾的作品之作者,竟身為殘疾啊。
而那位偉大的文學女性海倫·凱勒,卻是盲聾兼有。她在無聲無色的世界中降生,在無聲無色的家庭中受教,在無聲無色的環(huán)境下學習與創(chuàng)作,在無聲無色的“掌聲”和愛戴中走向成功,更是在無聲無色的會場接受褒獎、發(fā)表演講?傊惤K生所伴隨的只是無聲、無色,也止于無聲、無色。
作為海倫,對于今后很可能陪伴自己終生的頑癥,起先必定也無可避免地會有煩悶與厭世的情緒,繼而自閉——對于一位且盲且聾的人,自閉的狀態(tài)與日常實在也無多大的區(qū)別。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往往是最最清醒的,而一旦進入眾人堆中,難免就渾渾噩噩而迷失自我。
于是,如果我是海倫,撇去前期心理必經(jīng)的一陣消靡頹然之后,緊接著的當是暗自的慶幸了。我或多或少能夠感知到一些,其實在盲聾的狀態(tài)下,可以擁有一種禪境,這在他人看來是不可及的冷靜,恰恰是思考人生或社會,更或是著文治史所必求的狀態(tài)。長久地處于那樣一種空靈的狀態(tài)下,心境自然敦樸平實,恬淡謙沖。釋家在經(jīng)典籍笈中所宣揚的“受想行識皆是虛妄”正告訴人們,心智若求得到啟迪,應遠離萬物萬象的滋擾,尋覓心靈的靜謐。靜必能生慧,慧劍才能斬除心魔,如此一來,心眼自開。以心觀世界的境界才是健康與完善之身體的標志。
塔哈爾·本杰明在他的《思想被廢黜》一書中提到:意識形態(tài)一旦發(fā)展到極端必定排斥對話。值得指出的是,思想文化的“對話”應當是心靈這一層次上的溝通和交流,這樣高層次的交流反而避免了一般簡單的口頭對話。我既為海倫,目不能視耳難以聽,與人的口頭對話自然是絕少了,而“對話”又必不可少,我自然就會尋求與人、與事物在精神上的溝通和交流,更易從淺薄的低層次對話中脫離出來,進入高水平對話了。耳聾目盲,心卻更加靈明,可以說,我在精神交流的愉悅上,實在是他人所難以感受得到的。
海倫并不好扮。我是海倫,自我斗爭的行為則是立身的手段。在《歷史研究》中,阿諾德·湯因比屢屢說明自我斗爭的重要性。他說,大自然作為一個整體很難被駕馭,人性這個個體也是,因為人性中存在太多的自然性,這些自然性又強有力地支配著人身,故而,自我斗爭就是一種極為必要而艱巨的任務。針對一般器官健全的人來說,自我斗爭已是艱巨的了,那么對象要是先天盲聾的我,自我斗爭更可謂是一種攻堅和奮斗了。也正像湯因比所說的,人性一般是以自身為全世界的中心的,自滿與盲目的產(chǎn)生成為必然,因此就更加大了斗爭的難度?梢赃@樣說,我,海倫的一生注定就是自我奮斗的一生。
假如我是海倫,我會為擁有獨自思考空間的更大、時間的更多而興奮,但同時也會理性地認識到我的“拯救”之途是艱巨困苦的。身有殘已不可變,我需做的,只是彌補身體生理的不足,同樣也彌補人類的整體精神。
海倫因此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