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二泉映月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后感:二泉映月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后感:二泉映月讀后感1
《二泉映月》中,阿炳在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翻開資料,一行行關于阿炳的資料映入我的眼簾,阿炳,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
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折磨和對光明的向往。在一個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就在這時,一首不朽的樂曲《二泉映月》誕生了,阿炳也終于明白了師父那番話的含義。那跌宕起伏的樂聲是阿炳的心聲,好像是阿炳在傾訴,在吶喊:“我好不幸,命運對我太不公平了,什么東西也看不見,還沒有錢,為什么?為什么?”最后,阿炳站起來了,振作起來了!讀到這兒,我又想到了一個和阿炳一樣身殘志堅的人——海倫·凱勒。她也是那樣不屈不撓,我應該向他們這些人學習學習:堅強地面對生活、面對未來,同命運抗爭,不屈服于命運和逆境,開辟出屬于自己的天地!因為逆境是人類最寶貴的`一種考驗,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我們也向阿炳學習,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一定要記住:盡管人生道路上荊棘叢生,但是我們一定要頑強地生存著,不懈地奮斗。因為,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不在于命運,而在于有沒有不屈不撓、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讀后感:二泉映月讀后感2
起初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著《二泉映月》的題目,我以為它是描繪一處優(yōu)美的風景,淙淙的泉水倒映出了晚上的明月。
后來老師讓我們聽了《二泉映月》,我才知道它是一首優(yōu)美的二胡曲,樂聲時而高亢,時而悲傷,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悲傷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父母,他還患有眼疾,從小就雙目失明,為了生活,他拉著二胡走街串巷地獻藝,以此謀生,曲聲就像是他的心聲一樣訴說著他的不幸命運,過往的路人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我想,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首先我要給他畫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讓他能夠看清前方的道路。
其次我要給他畫一座漂亮的房子,讓他舒舒服服地生活。
最后我還要給他畫出他的父母讓他不再是孤兒。
今后我還要向他學習不畏艱苦、不屈不撓,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
讀后感:二泉映月讀后感3
今天晚上,我正在做作業(yè),收音機里傳來一陣好聽的樂曲,我不由地放下了筆,陶醉其中。我好像看到了柔和的月光灑在湖面上,微風吹來,波光粼粼,一位老人正坐在亭子里拉著二胡,一切都那么和諧,讓我無比舒適。曲子播完后,是主持人甜美的聲音,向我介紹了這首曲子。原來,這首曲子就是有名的《二泉映月》,它是瞎子阿炳創(chuàng)作的。阿炳身世坎坷,飽嘗人世的辛酸與屈辱,但他又才華橫溢,《二泉映月》就是最好的證明。
做完作業(yè)后,我便上網百度,連續(xù)聽了好幾遍。這首曲子有時激昂,有時舒緩,有時抑揚頓挫,有時又如泉水流暢。我感受到了阿炳身處那水深火熱的舊社會,心情非常悲傷,但似乎又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我也隨著它哭泣,傷心,失望,很有想哭的沖動,遲遲不能回到現實,一遍又一遍。
鋼琴曲《致愛麗絲》,古箏曲《高山流水》,薩克斯曲《回家》,琵琶曲《十面埋伏》都讓人心情澎湃,感動不已,但二胡曲《二泉映月》給了我一種完全不同的新感受,它是中國的貝多芬,中國的《命運》!
讀后感:二泉映月讀后感4
前幾天,我看到了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想到了阿炳那坎坷的經歷和那堅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佩,我聯(lián)系到了自己,毫無沒有像阿炳一樣堅強!
二年級暑假爸爸媽媽把我送到尹老師那里學習毛筆字,一開始我還覺得感覺不錯,可是練了幾個月我一個同學也來了,他就練了幾次,就不想練了,說是桌子太矮要腰彎下來寫,最重要的是要站著寫兩個小時,太難了!我想想,他說的也是,難怪我每天回家,腰又酸腿又酸的,算了吧,我也不練了,有什么好練的呀!媽媽也拿我沒辦法,只好順著我。在我不練的這段時間內,她經常搜集一些人堅持不懈做什么事情的例子給我看,讓我受這些人的影響,繼續(xù)練毛筆字。我也知道媽媽的用意,不想辜負媽媽的一片苦心,可又不想去練,內心掙扎得很,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和媽媽說:“媽媽,我還是去練毛筆字吧!”媽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起同我去尹老師那邊重新報了名,尹老師說:“你走的那段時間正好考級,假如你不走馬上就考七級了,后悔吧?”我微笑著點了點頭。
我以后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然會得不償失的!
讀后感:二泉映月讀后感5
阿炳,孩子時原和我一樣,是一個健全人。而當他二十歲時,卻因患眼疾雙目失明,他整天帶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但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是泯不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在一個中秋之夜,阿炳創(chuàng)作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他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fā)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阿炳是一個殘疾人,為何會創(chuàng)作出《二泉映月》《聽松》等這些名曲呢?是因為有他自己的夢想,有頑強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我是一個健全的少年,有明亮的眼睛,能夠欣賞美麗的世界,但阿炳卻不能,有些人甚至還有輕身的現象,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往絕路上走,太軟弱了,唉可嘆啊!
想想我自己,有一次真是有點慚愧。我去學畫畫,正要向老師家走,天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想反正耽誤一次功課也沒什么,老師又不批評,今天就不去了,最終沒去,現在想起來好后悔。
我和阿炳真是天壤之別,今天學了這一課,我明白了堅持不懈的道理,我也要學習阿炳那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努力學好功課,將來干一番事業(yè)!
【讀后感:二泉映月讀后感】相關文章:
《二泉映月》的讀后感07-04
二泉映月讀后感12-04
《二泉映月》的讀后感范文06-12
二泉映月讀后感范文12-05
二泉映月的讀后感400字01-29
二泉映月小學讀后感范文06-28
二泉映月讀后感100字12-17
二泉映月讀后感400字03-31
《二泉映月》讀后感(精選18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