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5篇[熱]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
春花秋月總能引發(fā)詩人的感懷,而寒來暑往卻能激起老師的惆悵,在周而復始的疲憊、迷茫、失落中,我們能否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學勇氣,像優(yōu)秀教師那樣——把心靈獻給學生嗎?
漫懷著一分教師的執(zhí)著,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讓自己的心靈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禮,被書中通透教師心靈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啟迪所震撼。他的天賦帶領我們進入教學工作最深奧的領域,并以他足以永遠改變我們的洞察力和勇氣照亮了我們的心靈之旅,整合了嚴密與典雅、熱情與精確、智慧與人性,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從智力、情感和精神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如浴春風,重獲教育生命之感。
面對教師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里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后,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與內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lián)系,在“共同體”中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我驚嘆作者從自己做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將他幾十年教學生涯中獲得的心得通過許多真實的教學故事,生動地為我們一一展現(xiàn)。身為教師的我也進行了一次認識自我心靈的旅程。而且讀到一些地方,我心中就會不自覺地發(fā)出一些共鳴:“教師的內心有一個警衛(wèi),守護著自己的個性,把有損我們自身完整的任何東西拒之門外,把有益于我們自身完整的一切東西擁入懷中,”“教師需要找到各種可能的方式來傾聽來自心靈內部的聲音,并認真地接受內心的指引,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工作,更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
我們要學會去傾聽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fā)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之聲音———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這樣有一天學生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2
“《教學勇氣》這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睉汛е處煹哪欠菪叛,借助著這次讀書的機會,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教學工作中,比教師的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在《教學勇氣》這書中,帕爾默教授選擇從內心世界的角度來解讀教育中的一系列問題。他的觀點新穎而且獨特,并且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教師的尊重,讓我愿意去了解他的想法。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后,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因此,在帕爾默教授的觀點之上,我對此進行了自己的思考。
要走出恐懼,首要的是要對自己的'內心有深刻的認知和校正。從事教育行業(yè)二十五年過去了,無論是自己的心態(tài)還是時代都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作為一名“老教師”,與新時代新技能的教育工作者之間的脫節(jié),也是我內心的恐懼。帕爾默在書中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lián)系,在“共同體”中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我從中受到了深刻的啟迪,首先要敢于接納真實的自己,敢于接受真實就意味著正視困難。再接著接受內心的指導,向著有益自己的方向出發(fā)。
作為教師負有更多的責任,我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yǎng),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開放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督虒W勇氣》這本書就像陳年釀酒,是越讀越香醇。這也是一本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書,能帶領教育者們,對教學生涯進行永無止境的探索。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3
當數著自己的教學生涯,離退休已經過去了一半多,感覺自己已經漸漸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人也慢慢地懶惰下去了。心里常常告誡自己,必須好好地抓緊時間,改變自己,多看看書,充實自己,卻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推卸,讓自己對自己心灰意冷的。當學校布置寒假作業(yè)時,我選了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多看看書,堅持學習。通過對這本書的初讀,感受也有那么一點,稍微激動了一把。
這本書適合這樣的教師: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承受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腸變硬,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教學,熱愛教學生涯。當你非常熱愛你的工作——如許多教師所做的那樣——擺脫困境的'唯一途徑是深入地了解教學。面對教學中的困惑,我們須知難而進,而非逃避,對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體地協(xié)調,不僅僅是為了守護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
整本書基于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前提: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這個假設十分簡單,但含義深遠。
所有教學的復雜性可以由學生和學科解釋,但是還存在第三種解釋教學復雜性的理由:我們教導自己認識自己。事實上,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于關于自我的知識!罢J識你自己”的要求既不是自私也不是自戀。作為教師,無論我們獲得哪方面有關自我的知識,都有益于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學術。
不好的老師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過程中,也遠離了學術。而好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lián)合起來。當優(yōu)秀教師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生活時,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針線在這里牽引,力在這里繃緊,線梭子在這里轉動,從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編織伸展。毫不奇怪,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打開教師的心,甚至傷了教師的心——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越傷心!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特別是在那些要求超過本人所能時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
充滿信念地為學生服務,提高我們自己的幸福感,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幫助教育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光明和生機。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4
勇氣,對于每個人來說,或多或少總是有的。但,教學勇氣,對于作為教師的我來說,是我不曾考慮過的。教學還需要勇氣?初讀了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心中的這個疑問慢慢的被解開了。是的!教學也需要勇氣,而且是我們老師平時忽視掉的那些會讓人執(zhí)著的勇氣。
初讀《教學勇氣》一書,書中字字洋溢著作者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熱愛之情,而這一熱情也在之后的閱讀中慢慢地傳遞給我,感染著我。在敬佩作者的熱情之外,也震撼著書中多角度的深入探討的很多觀點,加之字里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毫無疑問,《教學勇氣》正是冥冥中我們所要追尋的答案,更是對我們內心呼喚的回應。
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翻閱這本《教學勇氣》,在讀此書的過程中,我會慢慢咀嚼回味著作者的一些描述,不自覺地把我的心靈狀態(tài)或教學狀態(tài)進行比照,感悟著作者對教學的呼喚和教學的痛苦與喜悅,領悟著讓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
“我們怎樣才能在教學中把我們的心靈找回,像優(yōu)秀教師那樣,將真心獻給學生?我們灰心、泄氣,部分原因在于,教學是每天都進行的、隨時讓人挑毛病的工作。我關心的東西就是我的自我!
在兩年的教學中,我一直在努力的想,這里該怎么教,那里該怎么處理……怎樣才能教好孩子們。但是,我不曾想過的是,我在逃避著面對我的學科、面對我自己。而這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減少我們易受到的傷害,我們就與學科分離,與學生分離,甚至與我們自己分離。在這兩年中,我都以自己是教師為光榮,但我不曾想到,在帕爾默的眼中,我會在扮演著教師的角色,而不是真正的教師。
我們遠離了學生,遠離了學科,將暴露我們自己的`危險降低到最低——但是,我們卻忘記了距離使我們的自我被封閉,這樣的生活更加危險。我們明明是一名真正的老師,但為了保護自己,將自己和我們所選擇的學科、學生分離,我們選擇去扮演一名老師,兢兢業(yè)業(yè)地完成老師該完成的任務,我們就覺得沒有誤人子弟,就覺得完成了自己的本分工作。但是,我們這樣做的話,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卻忘卻了我們教出來的孩子會是怎樣的?也會像書中提到的會有學生跑過來問能不能用“我”這個字?這樣的學生,是我們想教出來的嗎?
也正如書中提到的“學校教師常常抱怨學生不重視發(fā)展洞察和理解能力”,我們抱怨這些,但并沒有看到本質,是我們這樣扮演教師的人教出這樣的學生,因此,我們就應該為我們這樣的行為負責,為此,我們就更應該找回我們作為教師的心靈,找回作為教師的勇氣,來勇敢地做老師,而不是扮演老師。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5
每當拿到一本書,隨手翻兩頁,總能看清楚書中所寫內容,而《教學勇氣》卻讓我遇到難題了。
因為無論我翻開到書的哪一頁,我似乎都看不清楚,他究竟想告訴我什么。
有人告訴我,這本書很好,值得一讀;也有人勸戒我,這本書是翻譯來的,不好讀。
別人的經歷永遠無法替代我的思考,因此,我決定好好讀一讀他,希望會與書中的作者有直面心靈交流的機會。
“在《教學勇氣》中,帕克帕爾默帶領著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
下了晚自習,《教學勇氣》也正好讀完,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覺心靈忽然清晰、明亮了很多。我知道,在帕爾默的帶領下,我進入自己的心靈進行了一次短途旅行,并且這次旅行將給我?guī)斫K身難忘的印象。
我是誰?
想起古希臘神廟 “我是誰” 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導言部分,源自教學心靈的教學,指出,教師應教導自己認識自我。
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lián)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這些編織者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講授法、蘇格拉底是的對話、實驗室實驗、協(xié)作解決問題、有創(chuàng)造性的小發(fā)明。好老師形成的聯(lián)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在整個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基于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在書中,作者介紹了自己30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探索,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過很多教學研討會,觀摩過其他老師的教學,閱讀了不少教學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經驗,也積累了一大堆實實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進一個新的班級,好像一切又都重新開始。這些問題常常是他驚慌,而他對這些問題的反應,盡管隨著歲月的磨煉,表面上圓滑老練了,但實際上仍感力不從心,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摸索著。
30年來,他努力探索教學技巧,但上的每一節(jié)課似乎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我的學生和我,面對面地進行一種古老精深的、被稱之為教育的交流。但他發(fā)現(xiàn),教學技巧雖能應付,但是僅僅靠技巧是不夠的。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我就意識不到學習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清晰的了解自己對于教學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一件事,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內心的多樣性,忘記了自己走向個性的漫長持續(xù)的過程,我對學生的期望是過分的,不真實的。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心的呼喚。這種呼喚使我尊重真實的自我。
.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6
歲月如梭,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工作已經15年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雖然從事教育教學多年,但我每次精心備好課后,充滿信心進教室,卻總是有遺憾地走出教室,難得有幾堂課自己覺得是挺滿意的,包括同學的每次作業(yè)、每次考試都有感到不滿意的地方,不知大家有沒有我這樣的感受。我從不懷疑自己的內心,我是一個熱愛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為了教好學生,可以傾己所有,包括時間、精力、感情、知識等。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我明白這種“不滿意”就是教育中存在的一種 “恐懼” ,因為教學是每天都進行的、隨時讓人檢測成效的工作,因而“恐懼”自己教學失敗,“恐懼”自己落下“誤人子弟”的.惡名。有時上課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不出,總是疑惑自己設計的問題是否太難了,還是學生因懼怕而不回答?覺得自己教學了這么多年連這點把握都沒有,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課堂氣氛不濃烈時,不明白是我或我的課不受歡迎呢?還是學生習慣>于“只聽不講”了?對教學目標能否真正達成心中無底,讀后感《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我也明白我們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提倡個性化教學,但在目前形勢下如何真正有效開展問題頗多,心存疑惑。
我理解《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 “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yè),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這是產生“恐懼”的根源之一。我認為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鼓起教學勇氣,把心靈獻給學生嗎?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于某個學科、樂于幫助人們學習等愿望的激勵而成為教師的。但由于常年遭受“恐懼”,使很多人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受到挫。我認為,要戰(zhàn)勝“恐懼”,唯有與學生、與同事真誠溝通,才能釋放心靈,因為心靈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
教育的實質就是一個心靈引導的過程,而心靈引導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不僅僅學生要遇上合適的教師,教師也要遇到合適的學生。在這種心靈相遇的過程中,不僅顯示出教師的素質,也引發(fā)出學生的素質。但現(xiàn)實是學生很難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的機會,而教師也沒有選擇自己學生的余地。但我相信,教師與學生能夠彼此相遇就是一種緣分,只要在這既定的師生范圍內做到真誠溝通,彼此調適,互相適應,一定能戰(zhàn)勝彼此的“恐懼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當然作為教師負有更多的責任,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yǎng),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開放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此時進行心靈引導,才能產生優(yōu)秀的教學,才能使教學富有實效性,才能培養(yǎng)出富有個性素質全面的人才。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7
一次偶然的機后在網站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之后,其中提到了《一種恐懼文化》,我被作者對教師內心的剖析而震撼。他用自己親身的例子告訴我:“在課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憂郁的學生,他們的大腦不是死的:他們充滿了恐懼?墒窃谄綍r的教學中,我的眼睛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絕不是孩子們的恐懼,而是他們?yōu)槭裁床荒芎煤寐犝n,這不是不尊重老師、不尊重我付出的勞動嗎?!
是的,在如今課改的浪潮中,我們把課堂學生的參與度作為評價一節(jié)好課的主要尺度,而當我們深入反思自己的課時,我覺得有三類學生:一類課堂上積極參與,與教師密切配合,使課堂的小主人;一類是傾聽類,他們不善于發(fā)言,但是也積極參與了學習活動,跟著課堂節(jié)奏讀、寫、練習,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表現(xiàn),第三類是那些在課堂是看起來好像跟著課堂節(jié)奏在活動,而實際上心不在焉的`孩子,他們對課堂的態(tài)度是“快點下課”,他們更喜歡教室外面的世界。
其實當課堂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不僅僅是這些孩子們感到恐懼的時候,也是我們教師應該感到恐懼的時候——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聽我講課呢?是我講的不好嗎?可是事實上大多數教師為了掩飾自己的恐懼,而無視孩子們的恐懼,批評、指責孩子,這會讓孩子們更加恐懼!想想我們平時在課堂上給孩子制造了多少恐懼啊!試想一下,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不也體現(xiàn)在自己的聲色俱厲中嗎?我們的聲音越大,代表我們內心的恐懼越大,也更加劇孩子內心的恐懼!我們總是靠責備受害者來忽視我們的弱點和無能!
孩子們因為恐懼,他們懂得不說話比較安全,所以在老師批評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一句話都不說,其實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而做老師的呢,卻更為孩子的閉口沉默而惱羞成怒,甚至大發(fā)雷霆。這就更加劇了孩子內心的恐懼,其實又何嘗不在加劇自己對教學、對孩子的恐懼呢?此時我們的恐懼是相互的。 “為什么我們不能看到他們內心的恐懼并找到幫助他們克服的方法,而是責備他們的無知和平庸呢!”
在書中作者帕爾默告訴我們,只有漸漸理解學生的恐懼,不再不準確、自私地去評價學生,體諒他們內心的恐懼,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的聲音,才能使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才能培養(yǎng)出快樂的孩子!從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也會慢慢超越恐懼,慢慢地讓孩子不再害怕,讓自己也走出恐懼的陰影!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8
說實話,拿到《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并未激起我任何的閱讀欲望,直至要交讀書筆記才從書柜里將之取出,漫不經心地開始了我的閱讀。讓自己覺得詫異的是,一經打開,便放不下手了。
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它得到過多少贊譽,而是書中的觀點給予我的震撼,那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對與教師的理解與尊重。它讓我產生閱讀的渴望,也為自己在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心理糾結尋找到了答案,重新拾得那久違的“坦然”。這是一種心靈的回應!
看完整本書,回過頭來再來看帕克·帕爾默所提出的把握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空間設計中的六大悖論,不覺欣喜,因為我從中找到了自己教學設計的依托,它讓我更為自信且愉快地面對教學中的成功與問題,不會因為某種“恐懼”而覺得沮喪難堪。課堂上多的反而是不知覺地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lián)合起來”而形成的多方面的愉悅感。也是因此,掩卷之時,這六點依舊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
一、這個空間應該既是有界限的又是開放的。
二、這個空間應該是既令人愉快又有緊張的氣氛。
三、這個空間應該是既鼓勵個人表達意見,也歡迎團體的意見。
四、這個空間應該既尊重學生們瑣碎的“小故事”,也重視關乎傳統(tǒng)與原則的“大故事”。
五、這個空間應該既支持獨處并用集體智慧作充分的支撐。
六、這個空間應該是沉默和爭論并存的。
我所理解的“有限”與“開放”不僅僅只是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它更是依托著目標,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開放”,而這種開放往往又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一文時,當我將目標設定為依托文本,教會學生憑借寫批注這一方法深入思考文本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學生由茫然到活躍的自然轉變。他們由認同寫批注是自己獨立思考的一種呈現(xiàn)方式開始,先學后用,逐步深入文本,并享受著彼此分享的快樂。當然,這種令人感到輕松“愉快”的分享是建立在彼此“緊張”獨立的思考基礎之上的。
為了讓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這份愉悅,在個體交流前,鼓勵孩子在自己的小組中將自己的所得與成員交流,哪怕僅僅一個詞、一句話。在個體交流時,除了充分肯定主動交流的學生,還適時地將一些沒有發(fā)言的.同學的觀點通過教師這一媒介呈現(xiàn)出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鼓勵”與肯定。
當然,在交流中,因為所擁有的知識水平有差異,接收的各方面信息不同,難免會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記得班里有一孩子這樣說,“遠遠望去這棵已經這么美,如果走近看一定更美!倍硪缓⒆玉R上反駁,他認為,“近有近的美,遠有遠的美,這兩種美是不同的!眱蓚孩子所表達的觀點都基于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難道不應該給予肯定與表揚嗎?
我想,教學空間會呈現(xiàn)出怎么的氣氛,不是教師說我要它呈現(xiàn)出怎樣的氣氛。我認為,那是一種建立在彼此的認同基礎上的自重感的獲得。如此簡單的道理,我此時頓悟,心中自然感激于《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感激于寫書的帕克·帕爾默!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9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本書的作者是帕克·帕爾默。曾有人這樣評論過《教學勇氣》:他的作品罕見地整合了嚴密與典雅、熱情與準確、智慧與人性!督虒W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表達了對教學的呼喚以及教學的痛苦與喜悅,生動鮮明、充滿感情、熱情洋溢、引人共鳴。它是任何一位教師的必讀書,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真心。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共有七個章節(jié),它的導言是“源自心靈的教學”;第一章是“教師的心靈”;第二章是“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是“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認識于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學習于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在本書中,作者帶領著教師,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合起來,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激發(fā)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工作的熱情,強調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
讓我感受頗深的'是“‘有問題背景’的學生”這一小節(jié)。雖然我們帶領的幼兒園孩子沒有問題背景,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對于那些個性特點特別強的孩子我們在教學生活中應該有耐心的引導。
我以前教過一個小朋友叫晨晨。他爸爸常對我說:“我們家晨晨很調皮,請老師多多提醒教育。”由此,使我對這個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調皮!果然,開學一個月間,他正如他爸爸所說的“十分調皮”,把皮球扔到樓下、推同伴、打人、在學習活動中開小差……連班中的小朋友都知道:晨晨很調皮、不聽話。每次他出現(xiàn)狀況,孩子都告狀說晨晨的不是。后來班里小朋友開始迷上了玩飛行棋,而一向喜歡玩鬧的揚揚也對飛行棋產生了興趣。當我來到益智區(qū)觀察他們活動時,揚揚高興地跟我介紹:“老師,我是老二,他第一,我第二,他第三,他第四!笨此榻B的有模有樣的,但真的輪到他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只是負責拋骰子,棋子是由其他小朋友幫他走的。我感到好奇,揚揚平時數學很好,走幾格棋應該難不倒他啊!于是我鼓勵他:“揚揚下一圈輪到你的時候棋子自己來走,好嗎?”在老師的關注與鼓勵下,揚揚自己走了棋,成功的體驗讓他感到無比的開心,直催著后面的小朋友趕緊,并期待著下一輪。瞧他耐心等待他人游戲,認真觀察的樣子,我為揚揚感到高興。高興游戲時間揚揚不再是那個愛搗亂令人頭痛的孩子、高興揚揚能與同伴友好地玩。在以后的教育過程中,我多觀察他的表現(xiàn),抓住他的閃光點,從正面采用鼓勵的方法進行引導,增強他對自己的信心。應該說每一個表面頑劣的兒童背后都潛伏著他的閃光點,晨晨也是如此,如:他在進餐方面表現(xiàn)得就較好,能熟練地用筷子獨立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對集體游戲活動感興趣,積極投入;愿意幫助同伴……于是,我首先對他的優(yōu)點表揚、肯定;接著對他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議,要求他改正;并與家長積極聯(lián)系,取得他們地配合。果然在不斷地表揚、鼓勵下,在家園共同努力下,他不再像以前那么調皮、搗蛋了。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我認為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孩子。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認可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愿意親近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喜歡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感到幼兒園如家一般溫暖;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去關愛別人。相信每個教師其實都是愛孩子的,讓我們用發(fā)現(xiàn)、期待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兒,發(fā)現(xiàn)每個人身上的可圈點之處。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機,在幼教崗位上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讓孩子在愛的海洋里不斷茁壯成長。
《教學勇氣》這本書就像陳年釀酒,是越讀越香醇。這也是一本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書,能帶領教育者們,對教學生涯進行永無止境的探索。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0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在為做一個稱職的、優(yōu)秀的教師而不懈地努力著,自認為只要學生成績提高了,班級管理好了就是稱職的教師、優(yōu)秀的教師。而拜讀了《教學勇氣》一書后,我的心靈被震撼了,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看到了指路的明燈。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一本充滿智慧和理性的書,作者通過描述個人的心理經歷,直面那些為教學所恐懼、所糾纏的痛苦心靈的經歷。帕爾默告訴我們,“認識自我”是核心問題,他說:“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苯處煹膬刃陌R、情感、精神和意志,教育是帶領學生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
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yōu)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帕爾默認為,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不管他的教學技巧怎樣純熟,我想,他也不會把學生教好。
冰心說:“世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苯處熓撬茉烊祟愳`魂的工程師,他既要有“嚴父”般的嚴格要求,又要有“慈母心腸”的細心呵護。老師的愛能使自卑者自尊,使落后者上進,使悲觀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激情。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的教師多給學生一點愛心,多一些鼓勵,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那么他們一定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1
與《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相比,《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理論性更強,讀起來有些艱深,已經放棄逐字閱讀的我,此次不得不一字一句細細品讀。這本書展現(xiàn)出了一個全新的教育世界,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東西很多,今天我主要想說說學生的恐懼。
作為一名新老師,不得不承認,我是帶著不安走上講臺的。孩子們會喜歡我嗎?我應該做些什么呢?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之間迅速熟悉起來,建立起彼此之間的信任。我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老師嗎?尤其有時候,這種恐懼會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失去信心,尤其是面對成績上暫時落后的學生。每節(jié)課都會提問他們,下課后第一時間走到這些孩子的面前,詢問他們的聽講狀況,并且經常和家長進行溝通,可謂盡職盡責。時間慢慢過去了,孩子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觀。直到這種恐懼和無奈終于忍不住發(fā)了出來,真想把幾個孩子放棄,任其自由發(fā)展?粗⒆樱廊皇且桓碧煺娑露臉幼,似乎對這一切的情況渾然不知。而我,以為恐懼的人只有我一個。但是,《教學勇氣》提到恐懼也常常發(fā)生在我們與學生的關系上,尤其是學生自己也充滿了恐懼。
直到有一天,一個平時學習習慣不愛好的孩子家長跟我說,老師,孩子在家里也特別懊惱,他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上課聽著聽著就跑神了。另有一個成績不太好的家長跟我說,老師,孩子每天特別用功,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反應有一點慢,現(xiàn)在他好像都把自己定位成差生了。
這讓我意識到,那些成績暫時不好的孩子和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孩子心里也有很多的恐懼,怕老師和家長批評,怕同伴因此嘲笑他們,在集體中沒有存在感,想學好但又無計可施。作為一名老師,一個成年人,當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自身的獨立和主動讓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去克服恐懼,但是對于一個沒有獨立行為能力的孩子來說,在恐懼面前無能為力,只能越陷越深。
作為教師,的確付出了很多努力,這些努力是在我沒有清楚明白,并且坦誠面對孩子們的恐懼的前提下進行的,后來我換了一種態(tài)度。不再只是給孩子們提要求,而是告訴他們改變現(xiàn)狀的辦法,并且時刻準備給他們具體的幫助。例如一個孩子,課后生字總是不會認,更別提寫了,翻看他的語文課本,沒有絲毫預習過的痕跡。我很耐心得跟他說了他預習的好處,并且教會他,不認識的字,可以在課文里找答案,還可以翻看課后的生字表查找,在會讀的生字下面打上一個對號,不會的打叉號,多讀幾遍。
教育的主張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我愿孩子們在沒有恐懼的教室里生活、學習。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
讀這本書的感受:比較艱深,需要反復研讀,《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剛拿到這本書時,我發(fā)現(xiàn)它是一本關于教育教學理論的著作,這讓我有些頭疼,因為我通常不太喜歡閱讀理論類的書籍。當我看到作者是帕克帕爾默時,我更是一籌莫展!畢竟,我并不擅長閱讀外國人的著作。說實話,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書確實非常理論性,很難理解,有些部分我不得不跳過去,但也有些地方讓我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并且耐心消化他所傳達的真知灼見,從中收獲頗多。這本書使我對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受益匪淺。
一、好的教學源自于心靈的呵護和撫慰
有人說,教師是引導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而教學過程也是一種心靈的療愈和拯救。正如帕爾默在他的書中所說:“教育是將學生引向理解世界和真實生活的精神之旅,如果我們不鼓勵探索內心世界,學校又怎能實現(xiàn)其使命呢?”這句話深入人心。這也讓我想起另外兩位教育家的名言,第斯多惠曾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技能,而在于激發(fā)和鼓舞。”雅斯貝爾斯也說過:“教育就像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就像一棵大樹撼動另一棵大樹,更是一個心靈碰撞另一個心靈!
二、好的教學源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完整
當下,在商品經濟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在生活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對自身的認同與完整很重要。我們不少老師常常容易有意或無意把自己定位為一名教書匠,將教師當成謀生的一個行當,而不是當成事業(yè)來做,所以,往往滿足于教學的技能。帕爾默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掌握了教學技巧雖能應付,但僅僅靠技巧還是不夠的。所以他在書中強調:“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自身的完整!弊鳛榻處煵粌H要引領孩子學習知識,還要以“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帶給學生,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淺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認識不足,不斷地完善自己,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只要這樣,作為教師的我們才能認識自我,尊重自我,也只有這樣,作為教師的我們才能去尊重處于學習者地位的“你”。也只有這樣,好的教學才能基本上得以彰顯。
三、好的教學來自于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边@是我在閱讀帕爾默的書籍時得出的新觀點,我非常贊同他的`看法。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決定學生要學什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設定的分數作為評價標準,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導致教育教學效果不佳。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現(xiàn)狀,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課堂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模式強調學生和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勝過教師和教學過程。然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有時也會被濫用。教師可能不再勇敢地講課,放棄了主導作用,成為了課堂的“甩手掌柜”。學生學習很活躍,但缺乏秩序和深入,經常只是淺嘗輒止,甚至存在認知上的偏頗。正如帕爾默所說:“在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有時產生不經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么都以學生為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币虼,當前課堂改革似乎陷入一個怪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讓人感到困惑和疑慮。然而,在帕爾默的書籍中,他為我們提供了指引。他指出,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甚至現(xiàn)今的“學生中心說”,這些方式都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都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因此,他提出了“主體為中心”的概念。這個“主體”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為溝通師生關系媒介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共同專注于這個“第三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或接受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的舞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共處,共同成長,正如《學記》所言:“教學相長”。我非常認同這一觀點。在當前的高效課堂建設中,我們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但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中的重要組織、引導和啟發(fā)作用。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理想場所,真正好的教學源于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我期待并將努力實踐這一理念。
帕爾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猶如深埋在沙坑里的美麗貝殼,需要我們一點點,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3
最近,我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一書,本書的帕克。帕爾曼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近幾年來置身于教師成長、培訓方面的研究。書中主要談到了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對于“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決立足于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時,我們就獲得了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它在提升和假山我們對于教育、共同體和精神性三者之間關系的洞察力和人事方面,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比我們所理解的自我開展意識應該更好一些,沒有對自己客觀、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把一件事情持久的繼續(xù)下去。
教師做到一定階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問“我是誰”,重新認識自我。這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一個觀點。我喜歡這本書,在于這個觀點特別能打動我。 帕爾默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它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边@意味著“我”與教學是一體的。教學不是外在于“我”的工具,不是一個不斷消耗、耗散的過程,而是一個豐富自我、滋養(yǎng)自我的心理過程。好的教學是對學生的親切款待。在這種親切款待中,又產生了一個親切款待教師的世界。
帕爾默提倡需要開展教師職業(yè)的深層愉悅,這種深層愉悅的根基在于將教學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們內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勞也樂此不疲,工作讓生活充實快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身成長的時機。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們經常成心漠視心靈發(fā)出的聲音,結果心靈要么緘口,要么變得粗暴,對待心靈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方案、有目的的問詢,而是平和、快樂地聆聽和絮叨。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fā)生。總之作為教師要保持心靈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局部,這是讀罷此書后我的收獲。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4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作者是美國知名教育學者帕克·帕爾默,其實,幾年前就留意過這本書,怎奈粗粗一覽感覺生澀,終究沒有勇氣看下去。這次一方面是出于“完成任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一位同事對本書的無比推崇,于是帶著勇氣,開展了閱讀之旅。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边@是本書導言中的一段話,多么的震撼人心!為什么有的教師能有這種美好的享受?正如作者所言,因為教學是一項充滿復雜性的工作,除了學科、學生之外,還存在第三種解釋教學復雜性的理由,那就是“我們教導自己認識自我”。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在這面鏡子中,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者無一可以忽略。如果教師缺乏一種對生命的愛和對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對教學工作的渴望,那么再好的教學技術,那也只是一堆沒有生命氣息的工具而已,F(xiàn)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很關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此也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和手段,講座培訓、教學觀摩、實踐反思、寫日志做案例,忙忙碌碌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有時候教師是“迫于外在的壓力”而做,少了一種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對教學的強烈憧憬。
后來的后來,我就懷著感激的心情走進教室,感激有一個教書的機會,因為教學滋養(yǎng)著我的心靈,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學對心靈最有益。”作者把教學看成了滋養(yǎng)教師心靈的雞湯,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他把自己和學生、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生活,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5
“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xiàn)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然而在另一些時候,教室卻如此毫無生氣、充滿痛苦和混亂——而我卻如此無能為力——此刻的所謂教師就像無處藏身的冒牌貨。于是敵人無處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學生,那些我自以為熟知的學科,還有那有賴此業(yè)謀生的個人苦衷,都與我作對了”。
讀到這些文字,我感慨萬千,這不是我自己嗎?
20xx年,我邁進了教學工作的五個年頭,回首日復一日的課堂教學,曾經激情澎湃,也曾困惑迷茫。一路上滿懷激情、也滿懷希望,然而有時面對學生純真的雙眼時,一種莫名的恐懼悄然襲來?謶质裁?就像書中所說恐懼自己久而久之會產生職業(yè)倦怠,恐懼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恐懼自己達不到家長、社會的高要求,恐懼教育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
作者對內心的細膩洞察令我感到欽佩,他能夠如此理解我的不安,并給予恰如其分的答案。這讓我這些在成長路上的“新人”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相信對于從事教育工作的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次激動人心、深刻的精神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了經驗和勇氣,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對教學事業(yè)的決心。通過反思和總結,我將我的讀后感梳理如下,希望對像我一樣還在成長中的“新人”有所啟示。
一、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一本書中,我讀到了這樣一句深思熟慮的話:真正優(yōu)秀的教學源于教師的自我認同和內心的完整。這句話令我陷入了沉思,我第一次靜下心來,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并重新認識作為一名教師的自己。
當我們缺乏對自己的了解時,就無法深入了解所教授的學科,也無法有效地教導我們的學生。我相信很多教師的第一節(jié)課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總是試圖效仿他人,而把自己迷失在一種與自身認同不符的角色中。就像剛開始工作的我一樣,只是盲目地崇拜并模仿前輩,或者覺得這個方法好用一下,那個方法好用一下,完全喪失了自我,結果拼湊出一節(jié)華而不實的課程,既不屬于我自己,也無法滿足他人的需求。
所以說,我總結出來的是,我們不應該刻意地模仿別人,而是應該尋找與自己個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我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并運用自己的個性魅力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X教授的導師之所以有魅力,正是因為他的教學方式與他自身相契合。作為教師,我們要理解并展示自己擁有的個性,而不是掩飾它。我們要將自己、所學的學科和學生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學會構建自己的世界。
二、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
相信每位老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像“有問題背景的學生”中那個被稱作“來自地獄”的學生,讓我們手足無措,甚至憤怒。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的——
雖然這并非易事,但卻是值得的。當我開始逐漸理解學生內心的恐懼時,我能夠將我的教學引向全新的方向。我不再視學生為無知之人,不再以不準確、自私的態(tài)度評價他們。相反,我會關懷他們內心的恐懼,并以真心課堂教學。而且,當我能做到這一點時,學生的內心能夠健康成長。
沉默、退縮、玩世不恭都是恐懼產生的行為,而這些行為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而一個好老師是要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就像幼兒園的小朋友,當你說“安靜!坐好!”時,總有一個不安分的聲音和一個調皮的小臉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寬容一定要寬容到讓他自己故意破壞一下,去感知對錯,這時我們一笑了之就行了,或將其抱入懷中說:“你知道的,那樣對不對?”孩子就笑了,他知道你理解他。
真正的傾聽學生,不要急于用嚇人的措辭強迫學生打破沉默,也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到的話。我們應該走進學生內心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就像一首詩中所說:“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將無限的可能握在你的'手心,將永恒的美好抓住片刻的瞬間!迸c學生建立默契,共同享受心靈之旅,成為他們心靈的引導者,幫助他們編織自己內心的世界。
同時,我認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成長歷程,才能有效地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閱讀與幼兒成長歷程相關的書籍,比如《愛和自由》、《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等。通過讀懂學生,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從而更好地與他們溝通和相處。
三、愛學生,心懷希望的教學
剛工作時,我曾經聽過一位前輩的話,他告訴我,學生并沒有好壞之分。在家長眼里,他們都是最好的孩子。教育是一項需要良心投入的工作,選擇從事教育就意味著選擇奉獻。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即使面臨困難,我仍然能夠堅持下去。我所擁有的不僅是教學的勇氣,更多的是因為內心充滿著愛和希望。作為一名教師,這個職業(yè)需要我們具備強大的心靈和意志力。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以獲得力量和勇氣。盡管教師的工作常常會帶來疲憊、無助甚至傷害,但優(yōu)秀的教師不會輕易放棄。我相信每一個想要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人都不會放棄,因為我們懷揣著對孩子們的愛,我們將用心中的愛點亮他們的世界。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08-26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26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26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26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26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27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28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27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2-30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