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初銜接研討會發(fā)言稿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的今天,能夠利用到發(fā)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發(fā)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發(fā)言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初銜接研討會發(fā)言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各位家長:
我代表我們學校一年級的十三位班主任來談一談我們對9月18日參觀幼兒園半日活動后的一些想法。通過大約1個小時的觀摩,深刻感受到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有著明顯的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孩子們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因此,我們普遍有這樣感覺:
想法一:“幼兒園里真快樂”。
快樂的理由一:處處是游戲。聽葉園長介紹小朋友在幼兒園中一天只有一節(jié)課是進行集中教學,其余時間都是區(qū)域活動。小朋友就是在自主選擇的區(qū)域活動中進行體驗和學習。我們觀看了其中一組小朋友們玩夜排檔,一塊塊小活動區(qū)域,孩子們有條不紊地模仿著大人進行游戲,一個個分工明確,動作嫻熟,個個都有模有樣,在游戲中他們學會了排隊取款、點餐、付費,一點兒也不爭不搶,學會了簡易的推銷、計算和食材的分類。留在教室里的孩子們也都自主選擇著各自喜歡的游戲,有的玩色彩練習,有的拼圖、有的用老師們巧心設計的吸管組合教具做計算真的做到了寓教于樂。因為都是自己喜歡的游戲,所以教室里很安靜,老師們只是在一邊輕輕地指點。沒有人無所事事,也聽不見孩子們在游戲過程中有大聲嬉笑或聊天的聲音,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進行著,看得我們好羨慕。
快樂的理由二:放松和自由。這半天的時間里,我們看到孩子們在這里的一切活動都沒有老師過多干預。從任務的分配,到自由分組,到游戲的進行,都是以孩子自身的喜好為出發(fā)點,沒有強制,沒有競賽,沒有評分。這樣的氛圍是輕松和自由的。
快樂的理由三:好的生活習慣在活動中慢慢得到培養(yǎng)。葉園長向我們介紹,像這樣的區(qū)域活動是幼兒園每天的常態(tài)活動。我們觀看了孩子們拿取和歸還,他們能很準確地在教室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活動結束后又會很自覺地放回原處。每一項活動的開始和結束,老師都是用音樂來控制的,孩子們聽到熟悉的音樂就知道接下去該做的事情,比如集合、吃點心前去洗手。沒有口令,可是卻在音樂的指揮下做得那么自然。
介于上述理由,我的第二個想法是:“牽著蝸牛去旅行”。
剛進小學的小朋友,他們的內心對小學生活充滿著向往,但也帶著一種緊張的心理。因為小學中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上的要求與幼兒園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小朋友們將結束以游戲為主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的正規(guī)學習生活的過渡。幼兒園教育的學習環(huán)境寬松活潑,學習內容以動手動腦的游戲為主,同時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某一方面的初步興趣并進行比較淺顯的知識啟蒙教育;而小學教育的學習環(huán)境比較嚴謹規(guī)范,以學習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各項基本技能為主,而且學生還需要完成作業(yè),有考試的任務和壓力。觀摩活動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作為我們一年級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我們沒有理由去剝奪孩子對快樂的需求,也必須重視對一年級新生學習習慣和興趣的培養(yǎng),不能因為兩者銜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把這些都扼殺了。因此,我們要反思我們的教育和教學,每一位任課老師都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放慢我們節(jié)奏,降低我們的要求,幫助這些孩子在開學第一個月成功地實現(xiàn)身心的平穩(wěn)過渡。
1、一年級的老師心態(tài)要擺正。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面對小學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首先是不適應。坐要正,站要直,排隊還要快靜齊,隊伍行進還不能講話這些對于一些調皮的孩子來說,可能在開學初期會更加不習慣。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有一顆包容的心,要相信: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他們也會做得跟別人一樣好。也希望學校在各項行規(guī)檢查時對剛入學的這些小不點能夠以正面引導為主,多鼓勵少扣分,多樹榜樣,少揪尾巴。消除他們心中的緊張和不安感。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我們要有“牽著蝸牛去旅行”的良好心態(tài),不急不躁,相信雖然緩慢但前進的腳步沒會停。記得9月1日普陀電視臺來我校采訪一年級師生,孩子們普遍希望自己的老師要“溫柔”。所以說從孩子的視角來看,我們老師也應該寬容、耐心、有愛心。
2、一年級老師的課堂要多花心思。
我們的課堂也要引入一些游戲、體驗式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程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幼兒園中只有一節(jié)大課,但我們小學卻有7節(jié),要坐好,聽好,學好,對這些孩子來說,的確不容易。所以適當?shù)刈龃┎逡恍┱n堂小游戲、課間操等,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教師的課堂語言應深入淺出,要有感染力,能夠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行為習慣的訓練要正面示范、松緊結合。
小學一年級學習任務其實并不重,主要任務是訓練日常行為規(guī)范。畢竟小學生活的節(jié)奏要比幼兒園快得多,所以我們的許多習慣培養(yǎng)都要在開學初就落實訓練,像這學期的就餐和午睡,我們就利用視頻進行教學。把二年級學生的課間餐、午餐、午睡等項目拍成簡短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孩子們模仿能力強,所以學習得很好。其他項目也可以運用類似的方法來進行。等孩子們學會以后可以通過評比、打分、獎勵等手段來進行鞏固。這樣孩子們的適應效果應該會好一些。
第三個想法:“常來常往常溝通”。
我們并不提倡把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小學化”,我們也不可能把一年級的教育“幼兒化”,但如果小學(一年級)和幼兒園(大班)的老師能夠多一些接觸,互相了解,尋找一些幼小銜接的結合點,相信我們今后的幼小過渡會做得水乳交融,更加平穩(wěn)。
每年的9月對于我們一年級班主任來說總是黑色的,但我想只要心態(tài)調整好,方法運用好,9月也一定會變得五彩斑斕。謝謝大家。
【小初銜接研討會發(fā)言稿】相關文章:
小初銜接心得體會03-07
小初銜接學習心得(通用5篇)11-28
小初銜接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7篇)11-25
小初銜接心得體會800字(精選7篇)11-24
小初銜接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8篇)11-24
小初銜接課程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0篇)11-30
小初銜接心得體會范文(通用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