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培訓總結
在這段的時間里,我通過網上學習“繼續(xù)教育”培訓,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學了就要會用,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我的教學實踐中,并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和調整。課堂教學給了我發(fā)展的空間,讓我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下面是我在學習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系學生發(fā)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我認為: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老師“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角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并非一日之功,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要指導學生要循序漸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能急于求成。如:在學習語文時,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自行解決生字詞的習慣;課上敢想敢說、敢于對現(xiàn)成答案質疑的習慣,要讓學生不局限于課本,要讓學生認識到課本只是一個范本,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教材,并且要鼓勵引導學生涉獵群書,能寫讀后感等等。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對學生的一生發(fā)展至關重要。
二、學生應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教師為主的教授式的教學方式,雖然可以滿足學生的基本學習要求,但往往為了應試,容易養(yǎng)成不動腦死記硬背的習慣,與國家提倡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違背。即是強調學生要在課堂上充分參與和主動探究。我們可以拿一堂語文課設想一下:如果課堂上,仍然是教師喋喋不休地講,學生昏昏欲睡地聽,教室死氣沉沉,就像過去形容的教室里“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至少學生沒有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反之,如果教學活動有了學生的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興趣就會增加,學習的效果也會不同。
三、學生間的互助學習。
由于受時間精力的限制,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能照顧到,總會有被遺忘的角落。“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就要發(fā)揮學生的自學互助作用,以實現(xiàn)師生互助,生生互助。這就要建立學習互助小組,讓學生形成優(yōu)帶差,差趕優(yōu)的良好的學習風氣。對于互助小組的分配老師也要動一番腦筋,要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差異、智力水平,以及生活環(huán)境等對于學習小組學生位置的安排,要考慮到方便學生的學習,當然不只是在課上,還要考慮到課下的交流。目前正在摸索過程中,希望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學生也要改變學習方式,二者相得益彰。
轉變教學方式首先要通過綜合實踐課程,使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得到保證,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注重實踐課程的實效性。其次,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并能針對不同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豐富而有個性。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
積極采用嘗試教學、問題教學、分層教學、分組教學等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把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探究、研討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五、教師要做有心人,要有愛心、責任心。
教師要做有心人,必須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注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時刻總結教育教學中的經驗規(guī)律。很多優(yōu)秀教師在教學中始終關心學習最困難的學生,決不放棄一個學生。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后進生的成長過程,思想深處就不去想如何讓后進生進步的方法,這是缺少愛心和責任心的表現(xiàn)。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既要重視優(yōu)生,讓優(yōu)生更優(yōu)秀;又要關注差生,讓差生有所進步。同時,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能深入到教學研究中,實踐——探索——再實踐,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成長,做個教育研究的有心人。教學也是要與時俱進的,要有耐心不斷地去探索,才能不斷地進步。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我們是生活在一個考試的社會當中。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知道,不能把學生當作考試的機器。教育的精神關懷啟示我們:學科教育中體現(xiàn)人文性,從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看,就是把學生的成長和終身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我們安排的教學內容,選擇的教學策略,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都能從這個基本理念中得到解釋。
把新課程的理念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根本的還是要從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做起。這是我學習《普通高中新課程國家級通識培訓》最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