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苑劉向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劉向說苑原文及翻譯
《說苑》是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重要文獻,內(nèi)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敘事意蘊諷喻,故事性頗強,各卷的多數(shù)篇目都是獨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節(jié),有人物對話,文字簡潔生動,清新雋永,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對魏晉乃至明清的筆記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劉向說苑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劉向《說苑·復恩》原文
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之母泣。人問曰:"將軍于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chuàng)而父死,今是予又將死也,吾是以泣。"
【翻譯】
吳起作為魏國的將軍進攻中山,士兵有得病的,吳起跪地為他吸去傷口的膿,士兵的母親看見就哭了。其他的人問:“將軍對你的兒子那么好,你哭什么呢?”士兵的母親說:“當初他的父親有病時將軍也是這樣對待的,他的父親為報答將軍之恩戰(zhàn)死了,今天將軍這樣對待我的兒子,他也會奮戰(zhàn)而死的,所以我才哭的!
劉向《說苑·尊賢》原文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管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焙喼髀勚^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人矣!焙喼髟唬骸白硬恢。夫美女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彼斐鲆娭蚴谝詾橄,而國大治。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啡眨骸胺吨行惺献鹳t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無常安之國,無恒治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鏡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襲跡于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
【翻譯】
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榮的名聲流傳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賢臣,謙虛地對待士人。朝廷沒有賢臣,就像鴻鵠沒有翅膀一樣,雖然有飛翔千里的愿望,還是不能達到自己心中想要到達的地方;所以越過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達遠方的人要依靠車馬,想要稱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賢士。因此,呂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將要滅亡,周將要稱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齊、秦一定會稱霸了。紂王任用惡來,齊國任用蘇秦,秦王任用趙高,天下人就知道他們將要滅亡了。
齊景公攻打宋國,來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長嘆道:“過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輛兵車,就能在諸侯中稱霸。如今我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長久地呆在這里,難道是因為沒有管仲的緣故嗎?”弦章回答說:“我聽說,水面寬廣,魚兒就長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誠。從前,因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現(xiàn)在如果桓公在這里,那么車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楊因求見趙簡主,說:“我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qū)逐,侍奉國君,又有五次被撤職;聽說您喜愛士人,特地跑來見您!壁w簡主聽了,停止吃飯,嘆息不已,直起身子,跪著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勸諫說:“在家鄉(xiāng)三次被人驅(qū)逐,這說明他不受大家歡迎;事奉國君五次被撤職,這說明他對國君不忠,F(xiàn)在你的士中見到了有過失的人!壁w簡主說:“你們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婦的仇敵;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亂世所疏遠的;正直的行為,是邪惡壞人所憎惡的!庇谑浅鋈ソ右姉钜颍⑹诮o他相位,國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問孔子說:“怎樣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賢能的人,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子路說:“晉國的中行氏尊重賢能,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他的滅亡是什么緣故?”孔子說:“中行氏尊重賢人卻不能重用他們,輕視不賢之人卻不能罷免他們;賢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賢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賢能的人埋怨他,不賢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擺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滅亡,能夠辦得到嗎?”
沒有永遠安定的國家,沒有一直自覺的人民;得到賢能的人才國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賢能的人才國家形勢就會變得危急甚至國家滅亡,自古至今,沒有不這樣的。明鏡是用來清晰地反映外物,過去是用來認識現(xiàn)實的。知道厭惡那些歷史上導致國家動蕩滅亡的方法,卻不去追求、學習那些歷史上讓國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與倒退著跑卻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為沒有差別。
劉向《說苑·立節(jié)》原文
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孔子辭不受,出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我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辭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簠⒅,足以全其節(jié)也。子思居于衛(wèi),缊袍無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聞之,使人遺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謂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與人也,如棄之。子思辭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無,何故不受?子思曰:急[注]聞之,妄與不如棄物于溝壑,急雖貧也,不忍以身為溝壑,是以不敢當也。
【翻譯】
孔子拜見齊景公,景公贈廩丘邑,把這塊地方作為孔子的供養(yǎng)之地。孔子拒絕接受贈地,從景公那里出來后對弟子說:我聽說,君子應當有功勞才能受獎賞,F(xiàn)在我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按我的勸導行事,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孔子辭別景公而去。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在田間耕作,魯國國君派人前去送給他封地,說:請你用這封地的收入添置一些衣服。曾子不接受,魯國國君幾次派人去,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先生不是向別人索求東西,是別人主動贈獻給你,你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東西的人會畏懼送東西給他的人,贈與別人東西的人會傲視接受他贈與的人;即使國君有所賞賜,而不傲視我,但是我能不畏懼嗎?最終沒有接受封地?鬃勇犝f這件事之后說:曾參的話,足以成全他的節(jié)操了。子思住在衛(wèi)國,穿著破破爛爛的袍子,二十天里只吃了九頓飯,田子方聽說后,派人給子思送去白狐裘,又擔心他不接受,就叫人對子思說:我借給別人的東西后就會忘記;我給別人東西,就如同我丟掉了一樣。子思拒絕,不肯接受。田子方說:我有,而您沒有,您為什么不肯接受呢?子思說:我聽說,與其胡亂送給別人東西,不如把東西丟到溝里去,我雖然貧困,但還不愿意把自己當作是丟棄東西的溝壑,所以不敢接受。
【拓展延伸】
《說苑》是漢代劉向撰寫。是書凡二十篇。隋、唐志皆同!冻缥目偰俊吩平翊嬲呶迤,馀皆亡。曾鞏《校書序》云:得十五篇於士大夫家,與舊為二十篇。晁公武《讀書志》云:劉向《說苑》以君道、臣術(shù)、建本、立節(jié)、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法誡、善說、奉使、權(quán)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為目,陽嘉四年上之,闕第二十卷。曾子固所得之二十篇,正是析十九卷作修文上下篇耳。今本第十法誡篇作敬慎,而修文篇后有反質(zhì)篇。陸游《渭南集》記李德芻之言,謂得高麗所進本補成完書。則宋時已有此本,晁公武偶未見也。其書皆錄遺聞佚事足為法戒之資者,其例略如《詩外傳》。葉大慶《考古質(zhì)疑》摘其趙襄子賞晉陽之功孔子稱之一條,諸御已諫楚莊王筑臺引伍子胥一條,晏子使吳見夫差一條,晉太史屠馀與周桓公論晉平公一條,晉勝智氏后闔閭襲郢一條,楚左史倚相論越破吳一條,晏子送曾子一條,晉昭公時戰(zhàn)邲一條,孔子對趙襄子一條,皆時代先后,邈不相及。又介子推、舟之僑并載其龍蛇之歌,而之僑事尤舛。黃朝英《緗素雜記》亦摘其固桑對晉平公論養(yǎng)士一條,《新序》作舟人古乘對趙簡子。又楚文王爵筦饒一條,《新序》作楚共王爵筦蘇。二書同出向手,而自相矛盾。殆捃拾眾說,各據(jù)本文,偶爾失於參校也。然古籍散佚,多賴此以存。如《漢志》《河間獻王》八篇,《隋志》已不著錄,而此書所載四條,尚足見其議論醇正,不愧儒宗。其他亦多可采擇。雖間有傳聞異詞,固不以微瑕累全璧矣。
由于書中取材廣泛,采獲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所以,給人們探討歷史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書中記載的史事,有的可與現(xiàn)存典籍互相印證;有的記事與《史記》、《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荀子》、《韓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相出入,對考尋歷史者足資參考。有些古籍已經(jīng)散佚,但《說苑》中卻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為可貴。如《君道篇》載師曠言云:“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薄稘h書·藝文志》小說家類有《師曠》六篇,早已散佚,師曠的這段議論,疑即出自《師曠》六篇。此類例子,還可找到不少。
【劉向說苑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說苑劉向原文及翻譯09-20
《說苑》原文及翻譯大全08-18
說苑奉使原文及翻譯11-28
說苑建原文及翻譯03-22
說苑君道原文及翻譯03-23
說苑敬慎原文及翻譯03-03
說苑尊賢原文及翻譯08-23
劉向列女傳原文及翻譯12-30
宜春苑原文翻譯及賞析04-21
《南轅北轍》劉向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