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論語述而篇全文及譯文

時間:2024-07-19 15:24:54 嘉璇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述而篇全文及譯文

  《論語·述而篇》是《論語》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學(xué)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內(nèi)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疇的進(jìn)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述而篇全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論語述而篇全文及譯文

  論語述而篇全文及譯文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

  譯文:孔子說:“傳述而不創(chuàng)作,對古代文化相信而又愛好,我想自己很像我們的老彭吧!崩吓恚荷坛笠,孔子之先祖。

  2、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存想所見所聞,認(rèn)真學(xué)習(xí)而不厭煩,教導(dǎo)別人不而不倦怠,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

  3、子曰:“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譯文:孔子說:“德行不好好修養(yǎng),學(xué)問不好好講習(xí),聽到該做的事去不能跟著去做,自己有缺失卻不能立即改正,這些都是我的憂慮呀!”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譯文:孔子平日閑暇時,態(tài)度安穩(wěn),神情舒緩。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譯文:孔子說:“我實在太衰老了,我竟然很久都沒有夢見周公了!

  6、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譯文:孔子說:“立志追求人生理想,確實把握德行修養(yǎng),絕不背離人生正途,自在涵泳藝文活動!

  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譯文:孔子說:“從十五歲以上的人,我是沒有不教導(dǎo)的。”束脩:代表十五歲以上的人。

  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開導(dǎo);不到他努力想說而說不出,我不去引發(fā)。告訴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不能隨之聯(lián)想到另外三個方面,我就不再多說了!

  9、子食于有喪者之側(cè),未嘗飽也。

  譯文:孔子在家里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時,從不曾吃飽過。

  10、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譯文:孔子在這一天哭過,他就不再唱歌了。是日:這一天。

  1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譯文:孔子對顏淵說:“有人任用就發(fā)揮抱負(fù),沒人任用就就安靜修行,只有我與你可以做到吧?”子路說:“老師率領(lǐng)軍隊的話,找誰同去呢?”孔子說:“空手打老虎,徒步去過河,這樣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與他同去的。一定要找同去的人,那就是面對任務(wù)戒慎恐懼,仔細(xì)籌劃以求成功的人!

  12、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譯文:孔子說:“財富如果求得,就算在市場擔(dān)任守門人,我也去做。如果無法以正當(dāng)手段求得,那么還是追隨我所愛好的理想吧!

  13、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

  譯文:孔子以慎重的態(tài)度面對的三件事就是:齋戒、戰(zhàn)爭、疾病。

  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欣賞音樂能達(dá)到這樣的境界!

  15、冉有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比耄唬骸安、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痹唬骸霸购酰俊痹唬骸扒笕识萌,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譯文:冉有說:“老師會幫助衛(wèi)國的國君嗎?”子貢說:“好,我去請教他!弊迂曌哌M(jìn)屋子對老師說:“伯夷、叔齊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古代的有德之人。”子貢說:“他們會抱怨自己的遭遇嗎?”孔子說:“他們所求的是行仁,也得到了行仁的結(jié)果,還抱怨什么呢?”子貢走出屋子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wèi)國的國君了!

  16、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文:孔子說:“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彎起手臂做枕頭,這樣的生活也有樂趣,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我就好象浮云一樣!

  17、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

  譯文:孔子說:“給我?guī)啄甑臅r間,到五十歲的時候?qū)W習(xí)《周易》,便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奔樱杭。

  18、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

  譯文:孔子有講雅言的時候,讀《詩經(jīng)》、念《尚書》、行禮時,用的都是雅言。

  1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有關(guān)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鬃又乐缶驼f:“你為什么不這樣說呢?他這個人發(fā)奮用功就忘記了吃飯,內(nèi)心快樂就忘記了煩惱,連自己快了衰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我的知識是愛好古代文化,再勤奮、敏捷去學(xué)習(xí)得來的!

  21、子不語怪、力、亂、神。

  譯文:孔子不跟別人討論有關(guān)反常的、勇力的、悖亂的、神異的事。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取法的,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xué)習(xí),看到他們的缺點,就警惕自己不要學(xué)壞!

  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譯文:孔子說:“天,是我這一生德行的來源,桓魋又能對我怎么樣呢?”桓魋:宋國司馬(即將軍),心懷狹隘接受不了孔子的批評而想報復(fù)。

  24、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譯文:孔子說:“你們幾位學(xué)生以為我有所隱藏嗎?我對你們沒有任何隱藏,我的一切作為都呈現(xiàn)在你們面前,那就是我的作風(fēng)啊!

  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把文化知識、為人處事、忠厚有禮、保持誠信四項內(nèi)容教授給學(xué)生。

  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弊釉唬骸吧迫耍岵坏枚娭;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譯文:孔子說:“圣人,我是沒有機(jī)會見到了,能夠見到君子,也就不錯了!笨鬃佑终f:“善人,我是沒有機(jī)會見到了,能夠見到有恒的人,也就不錯了。明明沒有,卻裝作有;明明空虛,卻裝作充實;明明窮困,卻裝作富有,要做到有恒是多么困難呀!”

  27、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譯文:孔子只用一個魚釣的釣竿釣魚,而不用綱來截斷水流而取魚;用帶生絲的箭來射飛鳥,而不射歸巢歇宿的鳥。

  28: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譯文:孔子說:“也許有人是自己不懂卻去創(chuàng)作的,我與他們不同。要多聽,選擇其中正確的部分來接受;多看,把好的記在心里;這種知是僅次于生而知之!

  29、互鄉(xiāng)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jìn)也,不如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jìn),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譯文:互鄉(xiāng)這個地方的人很難溝通,有一個少年卻得到孔子的接見,學(xué)生們覺得很困惑?鬃诱f:“我是贊成他上進(jìn),不希望他退步,又何必過度苛責(zé)?別人修飾整潔來找我,我就嘉許他整潔的一面,不去追究他過去的作為!被ムl(xiāng):地名。不如:不希望。

  30、子曰:“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譯文:孔子說:“行仁離我很遠(yuǎn)嗎?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31、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笨鬃油,揖巫馬期而進(jìn)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譯文: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是否懂得禮,孔子說:“懂得禮!笨鬃映鰜砗螅愃緮∠蛭遵R期作了個揖,請他走近自己,然后說:“我聽說,君子是沒有偏私的,難道君子也會包庇別人嗎?魯君在吳國娶了一個同姓的女子做夫人,把她叫做吳孟子。如果魯君算是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把他的話告訴了孔子?鬃诱f:“我真是幸運(yùn),如果有錯,人家一定會知道!

  32、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譯文: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唱得開懷時,一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一遍。反:再。

  33、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譯文:孔子說:“書本上的學(xué)問,大概我和別人差不多。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34、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xué)也!

  譯文:孔子說:“像圣與仁這樣的境界,我怎么敢當(dāng)?如果說是以此為目標(biāo),努力實踐而不厭煩,教導(dǎo)別人而不厭倦,或許我還可以做到!惫魅A說:“這正是我們學(xué)生沒有辦法學(xué)到的!

  35、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祗!弊釉唬骸扒鹬\久矣!

  譯文: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請示要做禱告?鬃诱f:“有這樣的事嗎?”子路說:“有的,誄文上說:‘為你向天地神祗禱告!笨鬃诱f:“我長期以來一直都在禱告呀!

  36、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寧固!

  譯文:孔子說:“奢侈就會變得驕傲(不遜),簡約就會流于固陋。與其驕傲,寧可固陋(寒酸)!

  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光明開朗,小人經(jīng)常愁眉苦臉!

  38、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溫和而又嚴(yán)肅,威嚴(yán)而不剛猛,謙恭而又安適。

  篇章介紹

  《論語·述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nèi)容:“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弧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疇的進(jìn)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作品出處

  《論語·述而篇》選自《論語》第七章。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首創(chuàng)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墩撜Z》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一部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yīng)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說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一些方士及一些書本),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jù)《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dāng)時的權(quán)威讀本,據(jù)《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墒菍W(xué)者多從張氏,馀家寢微!薄洱R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F(xiàn)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wù)撝Z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wù)撝Z48章。

  解釋

  “文莫吾猶人也”章商兌——兼釋“廣莫”、“子莫”

  提要:本文結(jié)合前人對《論語·述而》中“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一章的,通過《論語》文本考證和周秦漢其他典籍的使用實例勾沉,著重討論了其中“莫”字的語法功能,認(rèn)為前人于此句之解釋均有未安,本章之“莫”本無實際詞匯意義,這只是一個虛詞,其然用是在“文”一字不成詞的語境中,綴加在實詞后面,起著有舒緩語氣的作用。整句意思是“書本上的學(xué)問么,我同別人差不多。在生活實踐中做一個君子,那我還沒有成功!

  論文接著討論了《莊子》等書中的“廣莫”和《孟子》中的“子莫”,認(rèn)為這里的“莫”字皆不必如前人曲為之解,若看作虛詞,其文理就能豁然貫通。其中的“子”即孔子。

  關(guān)鍵詞:文莫廣莫子莫

  一、文莫

  關(guān)于《論語·述而》“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章,歷來解釋頗多歧見,而的關(guān)鍵在于對“文莫”尤其是“莫”字的理解,本文擬在綜合前賢注解的基礎(chǔ)上,從文字訓(xùn)詁和篇章義理兩方面進(jìn)行考察。

  關(guān)于“莫”字的訓(xùn)釋,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釋為否定副詞,相當(dāng)于“無”、“不”。何晏(?--249 )《論語集解》:“莫,無也。文無者,猶俗言文不也。文不吾猶人者,言凡文皆不勝于人也!被寿488--545)《論語義疏》進(jìn)而解釋道:“孔子謙也?鬃友晕抑恼虏粍儆谌耍试弧岐q人也’!倍凇澳弊謩t未予置詞。

  “莫”作為否定副詞,作“無”、“不”等義解,確實是其中一大義項,可謂有足夠的旁證。為精審計,茲先將《論語》一書中有關(guān)“莫”的其它句例俱摘錄于下:

 、僮釉唬骸熬又谔煜乱玻瑹o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保ā独锶省罚

  ②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保ㄍ希

  ③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雍也》)

 、埽ㄔc)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保ā断冗M(jìn)》)

  ⑤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保ā蹲勇贰罚

 、拮釉唬骸拔⒐苤,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同上)

 、咦釉唬骸澳抑卜颍 弊迂曉唬骸昂螢槠淠右?”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同上)

 、啵ê墒壎^孔氏之門者)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保ㄍ希

 、幔ǹ鬃樱┰陉惤^糧,從者病,莫能興。(《衛(wèi)靈公》)

 、庾釉唬骸靶∽雍文獙W(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陽貨》)

 、献迂曉唬骸百t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保ā蹲訌垺罚

  以上十一條中,“莫”的義項可分為四類:動詞一次第一條,否定副詞“不”或“沒有”七次第三、五、九、十、十一條,代詞六次第二、六、七、八條,“暮”的古字一次第四條。如果用上述四個義項的任何一個去替換題上的“莫”字,其結(jié)果必然窒礙難通。因為如何晏解作否定副詞無或不,則于本復(fù)句的語法不通。本復(fù)句是一個前正后反的轉(zhuǎn)折復(fù)句,前一分句反映出孔子對自己“文”的自豪(非“凡文皆不勝于人”的自謙),如:

  “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保ā栋速罚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豆遍L》)

  第一例是孔子對于文化傳統(tǒng)的認(rèn)同,第二例最足以見出孔子以“文”自居的豪情,最后一例是孔子評人兼自評。

  后一分句則體現(xiàn)出孔子對自己“行”的自責(zé),“則”字無疑作為轉(zhuǎn)折連詞?鬃颖M管以“日新”、“參省”自勉,但仍不敢以“躬行君子”貿(mào)然自居。而且正是他老人家不斷的“日新”、“參省”才反過來證明他自覺于“躬行君子未為得也”。再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文”赫然居于首位,從《論語》文本看,這并不意味著孔子認(rèn)為“文”的重要性在“行、忠、信”之上,而是基于他對于自身的嚴(yán)格評估,在他看來,“文”只是成為君子的其中一個條件,而他所“參省”的內(nèi)容也正是“忠”與“信”,如: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至于“莫”的其他三個義項,從未有人言及,且也顯然不能作為正解,姑略而不論。

  二、釋為推測性連詞,相當(dāng)于“可能”、“也許”。朱熹《論語集注》:“莫,疑詞。猶人,言不能過人,而尚可及人;未之有得,則全未有得,皆自謙之辭!贬尅澳睘椤盎蛟S”、“也許”之類的義項,于本復(fù)句的文氣能順利貫通,但問題是驗之于先秦典籍,于“莫”字本身的義詮,卻缺少應(yīng)有的詞源學(xué)依據(jù)。除《論語》一書外,筆者還查閱了《詩經(jīng)》、《易經(jīng)傳》、《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六部先秦典籍,未發(fā)現(xiàn)一處“莫”字作為推測性連詞解釋的句例①。事實上,從漢語史上看,“莫”字作為“或許”等解,已經(jīng)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先是口語,然后是文人作品中),這已超出了本文的討論范圍,故不展開。

  三、與“文”字合成一詞作聯(lián)綿字解讀,相當(dāng)于“黽勉”、“勉強(qiáng)”。劉臺拱《論語駢枝》云:“楊慎《丹鉛錄》引晉欒肇《論語駁》:‘燕、齊謂勉強(qiáng)為文莫’!雹 又,劉寶楠《論語正義》:“夫子謙不敢安行,而以勉強(qiáng)而行自承。猶之言學(xué),不敢居‘生知’,而以‘學(xué)知’自承也!

  晉欒肇之說不知何據(jù),所指亦復(fù)不知何時,根據(jù)現(xiàn)有,可以認(rèn)為當(dāng)出于《方言》,楊雄《方言》則云:“侔莫,強(qiáng)也。北燕之外郊凡勞而相勉若言努力者謂之侔莫!雹蹖ⅰ斗窖浴吩呐c二劉立論相對照,可以看出,《方言》所指為“北燕之外郊”而非“燕齊”,語言差別自然不可以道里計,更不能以北燕外郊之方言去解釋孔子所在的魯國方言或者其時雅語。筆者在《韓非子》中倒是發(fā)現(xiàn)了以下兩條資料:

  我笑勾踐也。為人之如是其易也,己獨何為密密十年難乎?(《說林下》)

  古者黔首悗密惷愚,故可以虛名取也。今民儇詗智慧,欲自用,不聽止。(《忠孝》)

  上引《韓非子》中的“密密”和“悗密”,其意義皆相當(dāng)于今天的“勤勉”。但韓非所在的時、地決定《韓非子》中的材料不能視為本證。而且,孔子的教學(xué)語言想來都是雅言,“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子罕》)。第二,符定一《聯(lián)綿字典》收有“文莫”一條④,但是,該條目下所收的唯一一條例子正是本文題上的這一句話,孤證不立論,因而不足為訓(xùn)。

  最后,然而卻是最重要的,即使“文莫”釋為“黽勉”在語音上不成問題,在義理上也會發(fā)生前后矛盾,“黽勉”是什么意思呢?是勤勉努力,那么這與下一分句的“躬行”又有什么區(qū)別呢?二者在邏輯上具有著概念上的同一性,這就相當(dāng)于說“A吾猶人,A則吾未之有得”,這不是很滑稽嗎?

  不是否定副詞,不是推測性連詞,也不是聯(lián)綿字。那么會是什么呢?筆者根據(jù)這一分句的內(nèi)在特征認(rèn)為,后一分句僅言“行”,前一分句也就只能言說一種德性:“文”,而“文”和“行”正是孔子語匯中相對比而存在的一對概念,如上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保ā秾W(xué)而》)正如錢穆先生所說:“孔門論學(xué),范圍雖廣,然必兼心地修養(yǎng)與人格完成之兩義!雹莞鶕(jù)上述,就可以排除“莫”字可能的實詞解釋,如“德正應(yīng)和曰莫”⑥ ,又如“莫莫,清靜而敬至也” ⑦,所以只能作虛詞理解。

  將“莫”解讀為無實際詞匯意義的虛詞,這一章就很好理解。據(jù)筆者研究,《論語》一書中,主語往往是雙音節(jié)的,如果碰到一個單音節(jié)的,則總是在該單音節(jié)實詞之后附加一個助詞⑧,這就是近人姚維銳所說的“一字不成詞則加助語”⑨ 的。如與“莫”字同屬古音明母的“惟”、“維”、“無”、“勿”、“毋”等字,在先秦文獻(xiàn)中就有不少用作句中助詞的語例。如:《尚書·君奭》“迪惟前人光”、《皋陶謨》“百工惟時”、《召誥》“無疆惟休”等句中之“惟”;《詩經(jīng)·小雅·無羊》“牧人乃夢,眾維魚矣”、《小雅·斯干》“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等句中之“維”;《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修厥德”、《論語·子罕》“無寧死于二三子之手”等句中之“無”,“無寧”多作“毋寧”,如莊子語:“與其相濡以沫,毋寧相忘于江湖”;《爾雅》:“勿念,勿忘也!惫ⅲ骸拔鹉,念也。”邢疏:“勿念,念也。念即不忘也。若《大雅·文王》云‘無念爾祖’是也!迸c本章最切近的要數(shù)《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之“莫”了,上古“無”“莫”音義全同,《小爾雅》云:“無顯,顯也”。而以下兩句,雖然助詞“惟”的具體意義與本章之“莫”稍異,但其中“惟”在句式結(jié)構(gòu)上起的作用卻與后者最接近,茲錄以備考: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孟子·梁惠王上》)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

  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卷十在釋“末”、“無”、“毋”、“亡”、“忘”、“妄”、“罔”、“勿”時,皆列有發(fā)聲助詞一目,且列舉了周秦漢典籍中四十余條語例,而“莫”字與上述諸字同屬古音明母,據(jù)此,“莫”作助詞當(dāng)無問題。

  綜上所述,本章之“莫”無實際詞匯意義,只是一個虛詞,其作用是在“文”一字不成詞的語境中,綴在實詞后面,起著舒緩語氣的作用。整句意思除了“莫”字不作解釋外,其它仍從楊伯峻先生的譯注:

  孔子說:“書本上的學(xué)問么,我同別人差不多。在生活實踐中做一個君子,那我還沒有成功。

  作者簡介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

  《論語》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孔子的學(xué)生及其再傳學(xué)生所記錄整理。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后,《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注疏》、朱熹《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論語》涉及哲學(xué)、政治、經(jīng)濟(jì),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是儒學(xué)最主要的經(jīng)典。在表達(dá)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yán)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lián)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fù)章節(jié)出現(xiàn)。

  孔子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有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

  孔子的祖先本來是宋國的貴族,后因避宮廷禍亂而遷居魯國?鬃拥母赣H是一名武士,雖躋身于貴族之列,但地位很低?鬃尤龤q時,父親便死去了,他跟著母親過著貧困的生活?子谀贻p時做過“委吏”(管理倉庫)、“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與司徒、司馬、司空三卿并列),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與聞國政”(《史記·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頂峰。由于與當(dāng)時主宰魯國政權(quán)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政治觀點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去周游列國,希望在別的國家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先后到了衛(wèi)、宋、陳、蔡、楚等國,都沒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魯國一心一意講學(xué)和整理古代文獻(xiàn)資料,曾整理刪定《詩經(jīng)》、《尚書》等,并根據(jù)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講學(xué),學(xué)生多達(dá)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論語述而篇全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論語全文及譯文09-24

論語全文及譯文04-06

論語為政全文及譯文09-24

論語大學(xué)全文及譯文09-24

論語學(xué)而篇全文及譯文09-24

論語為政篇全文及譯文06-07

論語子張篇全文及譯文08-17

論語顏淵篇全文及譯文08-03

論語十則全文及譯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