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峽鑒賞
三峽
南北朝: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 通:缺;重巖 一作:重巒)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 寫作:山獻)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2)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空缺。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7)襄(xiāng):上,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
。8)沿:順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時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傳達。
。10) 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jié)縣東。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12)雖:即使。 奔:奔馳的快馬。御:駕著,駕駛
。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jīng)注刊誤》)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巘:高峰
。17)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蕩。漱:沖蕩。
。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19) 良:實在,的確,確實。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剛剛放晴的時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屬引:連續(xù)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
(22)哀轉久絕:悲哀婉轉,猿鳴聲很久才消失。絕:消失,停止。轉:通“囀”鳴叫。
(23)巴東:漢郡名,在今重慶東部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
(24)三聲:幾聲。這里不是確數(shù)。
(25)沾:打濕。
(26) 裳(cháng):衣服。▲
參考資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上冊 第二十六課
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qū)區(qū)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
顯示全部
賞析
佚名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qū)區(qū)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shù)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俺l(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后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八赝摹薄熬G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tài),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并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xiàn)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按憾畷r,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毖┌椎募ち,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xiàn)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
參考資料:
1、 徐應佩、吳功正等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賞析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2 .
文言知識
古今異義1、或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lián)詞2、雖雖乘奔御風古義:即使今義:雖然一詞多義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從)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絕沿溯阻絕(斷絕)絕巘多生怪柏(極)哀轉久絕(消失)通假字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②哀轉久絕,“轉”通“囀”鳴叫。詞類活用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
顯示全部
文言知識
佚名
古今異義
1、或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lián)詞
2、雖雖乘奔御風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一詞多義
、僮宰匀龒{七百里中(從)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絕巘多生怪柏(極)哀轉久絕(消失)
通假字
、俾詿o闕處,“闕”通“缺”空缺。
②哀轉久絕,“轉”通“囀”鳴叫。
詞類活用
、匐m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诨厍宓褂埃呵,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
、芸展葌黜懀嚎展龋~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峽)兩岸連山省略定語“三峽”。
2省略句(兩岸)重巖疊嶂省略主語“兩岸”。▲
本節(jié)內容整理自網(wǎng)絡(或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gushiwen.org
創(chuàng)作背景
酈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時期,出生在范陽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內)一個官宦世家,世襲永寧侯。少年時代就喜愛游覽。后來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歷,每到一地除參觀名勝古跡外,還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地域的`變遷等。他發(fā)現(xiàn)古代的地理書——《水經(jīng)》,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有準確記載,但由于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于...
顯示全部
創(chuàng)作背景
佚名
酈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時期,出生在范陽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內)一個官宦世家,世襲永寧侯。少年時代就喜愛游覽。后來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歷,每到一地除參觀名勝古跡外,還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地域的變遷等。
他發(fā)現(xiàn)古代的地理書——《水經(jīng)》,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有準確記載,但由于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于是親自給《水經(jīng)》作注。因此寫就《水經(jīng)注》!
參考資料:
1、 陳國林 .高中生必背古詩文 :龍門書局出版社 ,2012 :119-120 .
【三峽鑒賞】相關文章:
名言與鑒賞01-08
詩歌的鑒賞02-26
《大車》鑒賞05-13
對雪鑒賞05-18
《著》鑒賞03-12
《論語》鑒賞06-15
詩詞鑒賞07-04
古詩鑒賞06-13
名言與鑒賞01-08
離騷的鑒賞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