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上學期間,許多人都對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翻譯】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
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賞析】
這是一則以有關(guān)山河傳說為題材的寓言。古人認為,山河都是神安排的,“山無大小,皆有神靈”(《抱樸子·登涉》)。這便是“愚公移山”傳說產(chǎn)生的背景。太形即太行山,綿亙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王屋山聳立于山西省陽城、垣曲兩縣之間。它們都是確實存在的大山。故事卻說它們本不在現(xiàn)在的位置,而是在冀州的南部,河陽(今河南孟縣)的北部,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北的地方。這一開頭,設想奇特,自然吸引人刨根問底。于是愚公登場了,他住在山的北面,南下很不方便,因而立志移山,鏟除險阻,直通漢水南岸。他雖年近九十,但不畏艱巨,毅然行動,終于驚動山神(《山海經(jīng)》云“山海神皆執(zhí)蛇”),感動上帝,派夸蛾氏把兩座山搬到了現(xiàn)在的位置。
愚公的第一個特點是“誠”,即志向堅定不移,不怕山的高大,不聽妻的勸阻,不畏智叟嘲笑,才取得了“帝感其誠”的結(jié)局。這個“誠”雖具有道家的神秘色彩,但鼓勵人們干事業(yè)要志向堅定毫不動搖,其主導面是積極的。愚公的第二個特點是苦干實干。九十歲的老頭,率子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這是何等的精神和毅力!愚公的第三個特點是能辯證地看問題,不急功近利,具有大智。他說:“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晉人張湛說得好:“夫九層起于累土,高岸遂為幽谷。茍功無廢舍,不期朝夕,則無微而不積,無大而不虧矣。”(《列子注》)智叟畏難而退,只看到目前;愚公知難易大小可以轉(zhuǎn)化,著眼長遠。因此智叟實愚,愚公實智。綜上所述,這個故事的基本寓意是:人們只要真誠專一,志向堅定,不畏艱苦,著眼長遠,持之以恒,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這個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宏偉愿望和堅強毅力。
但是,愚公移山是在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土壤上產(chǎn)生的。他具有中國傳統(tǒng)老農(nóng)的優(yōu)點,也具有其缺點:安土重遷,不肯搬家;聽不進不同意見,苦干蠻干。所以愚公精神在消極方面是小農(nóng)生產(chǎn)方式和長期封閉狀態(tài)的產(chǎn)物。而且,道家著作《列子》將“智”和“愚”完全對立起來,強調(diào)“愚”,反對“智”,正好表現(xiàn)了“絕圣棄智”的消極主張。
這則寓言的對比襯托手法運用得很成功。一是人物與環(huán)境的對比,“方七百里,高萬仞”極寫山的高大,“年且九十”極寫人物之老,因而突出了移山不易;二是人物之間的對比,主要是愚公與智叟的對比,一號“愚”,一號“智”,愚者成功,實為大智,因而突出了寓意。
創(chuàng)作背景
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術(shù)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zhàn)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術(shù)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武器!读凶印芳词窃谶@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所產(chǎn)生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列子》的原著在西漢以后便已散失。[11]近代以來,多數(shù)學者認為,魏晉間人聚斂綴合秦漢典籍,又附益緯書、佛典之說,成此《列子》八篇。
此文即選自《列子·湯問》第五章,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亦說明在當時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xiàn)征服自然的愿望。[6]作為《列子》最早的整理者和注釋者,張湛認為,《列子》一書不是先秦古籍。在張湛看來,《列子》一書頗多佛學思想,而語言和故事是思想的載體,這意味著《列子》的文本有一些與佛經(jīng)有關(guān)!坝薰粕健惫适略醋泽梅ㄗo的譯經(jīng)《佛說力士移山經(jīng)》,移山神話是中古時期佛典的常見物語,《列子》的始創(chuàng)者曾經(jīng)比較系統(tǒng)地閱讀了法護譯經(jīng)。
作者簡介
列子,原名列御寇,中國戰(zhàn)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著有《列子》。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對后世哲學、文學、科技、宗教影響深遠。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譯05-14
《愚公移山》列子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23
愚公移山原文12-19
愚公移山的翻譯及原文08-17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譯11-04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譯03-07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09-12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03-06
愚公移山原文翻譯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