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東樓賞析及譯文
咸陽城東樓賞析及譯文1
咸陽城東樓/咸陽城西樓晚眺/西門原文: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沉 通:沈)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咸陽城東樓/咸陽城西樓晚眺/西門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高樓萬里鄉(xiāng)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
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注釋
、畔剃枺呵囟汲牵拼剃柍桥c新都長安隔河相望。今屬陜西。
⑵蒹葭:蘆葦一類的水草。汀洲:水邊平坦的沙洲。
、恰跋啤本洌捍司湎伦髡咦宰ⅲ骸澳辖懴鲗Υ雀K麻w!
、取傍B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僧斈辏阂蛔鳌扒俺。
、省肮蕠鴸|來渭水流”:一作“渭水寒聲晝夜流”,“聲”一作“光”。
咸陽城東樓/咸陽城西樓晚眺/西門賞析
詩人首聯(lián)扣題,抒情寫景:“高樓”,指咸陽城西樓,咸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咸陽舊城隔渭水與長安相望;“蒹葭”,即蘆荻(蒹,荻;葭,蘆),暗用《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里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xiāng)。詩人一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游宦長安,遠離家鄉(xiāng),一旦登臨,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里之愁,正以鄉(xiāng)思為始:“一上”表明觸發(fā)詩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里”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沉,景致凄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
頷聯(lián)寫晚眺遠景,寓意深遠:“溪”指磻溪,“閣”指慈福寺,詩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詩人傍晚登上城樓,只見磻溪罩云,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仿佛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咸陽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漓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了詩人“萬里愁”的真實原因。云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風為雨頭”,含蘊深刻。此聯(lián)常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
頸聯(lián)寫晚眺近景,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lián)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聯(lián)作結,融情于景:“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內;“故國”,指秦漢故都咸陽;“東來”,指詩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詩人最后感慨道: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咸陽,連遺址都尋不著,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澳獑枴倍,并非勸誡之辭 ,實乃令人思索之語,它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歷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無語東流的景象中,融鑄著詩人相思的憂愁和感古傷今的悲涼,委婉含蓄,令人傷感。
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xiàn)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xiàn)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思考。景別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堪稱晚唐登臨之作的翹楚。
咸陽城東樓賞析及譯文2
《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唐代: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譯文
登上高樓,萬里鄉(xiāng)愁油然而生,眼前蘆葦楊柳叢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邊烏云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夕陽已經(jīng)沉落樓閣后面,山雨欲來,滿樓風聲颯颯。
秦漢宮苑,一片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鳴叫枯黃葉間。
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注釋
咸陽:秦都城,唐代咸陽城與新都長安隔河相望。今屬陜西。
蒹葭:蘆葦一類的水草。汀洲:水邊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鳥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當年:一作“前朝”。
“故國東來渭水流”:一作“渭水寒聲晝夜流”,“聲”一作“光”。
《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賞析
詩人首聯(lián)扣題,抒情寫景:“高樓”,指咸陽城西樓,咸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咸陽舊城隔渭水與長安相望;“蒹葭”,即蘆荻(蒹,荻;葭,蘆),暗用《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里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xiāng)。詩人一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游宦長安,遠離家鄉(xiāng),一旦登臨,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里之愁,正以鄉(xiāng)思為始:“一上”表明觸發(fā)詩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里”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沉,景致凄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敝小跋敝复懴,“閣”指慈福寺,詩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詩人傍晚登上城樓,只見磻溪罩云,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仿佛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咸陽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漓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了詩人“萬里愁”的真實原因。云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風為雨頭”,含蘊深刻。此聯(lián)常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睂懲硖鹘,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lián)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弊鹘Y,融情于景:“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內;“故國”,指秦漢故都咸陽;“東來”,指詩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詩人最后感慨道: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咸陽,連遺址都尋不著,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莫問”二字,并非勸誡之辭 ,實乃令人思索之語,它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歷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無語東流的景象中,融鑄著詩人相思的憂愁和感古傷今的悲涼,委婉含蓄,令人傷感。
此詩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fā)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xiàn)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xiàn)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思考。景別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許渾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監(jiān)察御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jīng)處于風雨飄搖之際,在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此詩。
《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作者介紹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濕,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咸陽城東樓賞析及譯文3
咸陽城東樓⑴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⑵。
溪云初起日沉閣⑶,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⑷。
行人莫問當年事⑸,故國東來渭水流⑹。[1]咸陽城東樓注釋譯文編輯咸陽城東樓詞句注釋
⑴咸陽:今屬陜西。咸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唐代咸陽城隔渭水與新都長安相望。
、戚筝纾禾J葦一類的水草。蒹,荻;葭,蘆。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里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xiāng)。
、恰跋啤本洌合复懴;閣,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取傍B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⑸當年:一作“前朝”。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內。
、省肮蕠鴸|來渭水流”:一作“渭水寒聲晝夜流”,“聲”一作“光”。故國:指秦漢故都咸陽。東來:指詩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
咸陽城東樓白話譯文
登上百尺高樓,引我萬里鄉(xiāng)愁。蘆葦楊柳叢生,好似家鄉(xiāng)沙洲。
烏云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夕陽已經(jīng)沉落樓閣后面。山雨即將來臨,滿樓風聲颯颯。
秦漢宮苑,一片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鳴叫枯黃夜間。
行人莫問當年繁華盛事,都城依舊,只見渭水不停東流。
咸陽城東樓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許渾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監(jiān)察御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jīng)處于風雨飄搖之際,政治非常腐敗,農(nóng)民起義此起彼伏。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這首七律。咸陽城東樓作品鑒賞編輯咸陽城東樓文學賞析咸陽城東樓此詩首聯(lián)扣題,抒情寫景!拜筝纭,暗用《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詩人一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游宦長安,遠離家鄉(xiāng),一旦登臨,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里之愁,正以鄉(xiāng)思為始:“一上”表明觸發(fā)詩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里”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沉,景致凄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
頷聯(lián)寫晚眺遠景,寓意深遠。詩人傍晚登上城樓,只見磻溪罩云,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仿佛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咸陽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漓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了詩人“萬里愁”的'真實原因。云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風為雨頭”,含蘊深刻。此聯(lián)常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
頸聯(lián)寫晚眺近景,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lián)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聯(lián)作結,融情于景。詩人最后感慨道: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咸陽,連遺址都尋不著,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澳獑枴倍,并非勸誡之辭,實乃令人思索之語,它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歷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無語東流的景象中,融鑄著詩人相思的憂愁和感古傷今的悲涼,委婉含蓄,令人傷感。[3]
咸陽城東樓名家點評
《瀛奎律髓》:一作“行人莫問前朝事,渭水寒光晝夜流”。尾句合用此十四字為佳。中四句與前詩(按指《驪山》詩)一同、皆裝景而已。
《批點唐音》:此篇雖亦稍急,然下句均停,初學可入?
《唐詩鏡》:《凌歊臺》、《咸陽城東樓》,三四俱作仄調,以取輕俊,此其病與盛唐人好雄渾同。雄渾則氣易不清,輕俊則格多不正,詩家要道,雅時中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弼列為四實體。周珽曰:創(chuàng)識由眼銳,創(chuàng)局由腕活?晒肿x唐律者,多橫據(jù)“晚唐”二字在胸,致使用晦輩此等詩便用卑調概視,吹毛索瘢,徒煩饒舌。
《刪訂唐詩解》:吳昌祺曰:拗句最為有致,然當時長安何至如此?詩人語多太過也。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仲晦,東吳人。蒹葭楊柳、生性長習,醉中夢中,不忘失也。無端越在萬里,久矣形神不親。今日獨上高城,忽地驚心入眼。二句七字,神理寫絕。不知是咸陽西門,真有此景?不知是高城晚眺,忽地游魂?三四極寫獨上“獨”字之苦,言云起日沉,雨來風滿,如此怕殺人之十四字中,卻是萬里外之一人,獨立城頭,可哭也!二句只是一景,有人乃言山雨句勝于溪云句,一何可笑(前四句下)。秦苑也,秦人其何在?吾徒見鳥下耳,然而日又夕矣。漢宮也,漢人其何在?吾徒聞蟬鳴耳,然而葉又黃矣?鬃釉唬菏耪呷缢,不舍晝夜。今人問前人,后人且將問今人,后人又復問后人,人生之暫如斯,而我優(yōu)羈萬里耶(后四句下)
《五朝詩善鳴集》:此等詩是最上乘。
《唐詩快》:如此憑吊,亦何可少!
《東巖草堂評訂唐詩鼓吹》:朱東巖曰:許公,吳人也。蒹葭楊梆,習見有素,懷想已深。無端于千里之外,獨上高樓,忽地驚心入眼,人可愁也。三四皆晚眺時景色,亦皆晚眺時愁思,云初起,日沉閣,雨欲來,風滿樓,如此光景,高城晚眺,見之大可怕人也!扒卦贰、“漢宮”俱切咸陽……下一“夕”字、“秋”字,景況倍覺凄涼,感時懷古之意,豈能已乎!
《唐詩摘鈔》:首尾全是思鄉(xiāng),卻插入五六七三句縱橫出入,全不礙手,唯老杜有此筆力。許,潤州人,潤州水鄉(xiāng),故有“似汀洲”語,猶言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也。此時愁緒正在開里,況云起雨來,是增一倍凄切也。五六則盡其晚眺所至而極言之。
《唐三體詩評》:慘淡滿目、晚唐所處之會然也。
《初白庵詩評》:吾于或《丁卯集》中只取“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二語工于寫景,而無板重之嫌。
《分甘余話》:唐人拗體律詩……其一出句拗第幾字,則偶句亦拗第幾字,抑揚抗墜,讀之如一片宮商,如許深“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摟”是也。
《唐七律選》:只七字、寫得到,惜上句景次不甚嘹亮,“樓”、“閣”雜出不妥。(“山雨欲來”句下)。
《唐詩成法》:次聯(lián)名句,“閣”、“樓”相犯,又重樓字。唐人往往有之,終是一病,在今日則不可。
《唐詩別裁》:恐落吊古套語,少陵懷古詩,每章各有結束。
《一瓢詩話》:悠揚細膩之至。
《網(wǎng)師園唐詩箋》:荒涼如繪(“溪云初起”二句下)。即其寫景運筆,足使人愛不忍釋。
《此木軒唐五言律七言律讀本》:三四可匹趙“殘星”、“長笛”一聯(lián)。
《龍性堂詩話續(xù)集》:許渾“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劉滄“半夜秋風江色動,滿山寒葉雨聲來”,語意工妙相似,亦相敵。
《瀛奎律髓匯評》:馮班:清妙。何義門:五六言秦亡于趙高,漢衰于石顯,今何乃兼之也?紀昀:若專摘此二句(按指“溪云初起”一聯(lián)),原自不惡。
《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三四繪景生動,自是名句,但“樓”、“閣”二字作對,殊覺草草。
《歷代詩法》:三四機神湊合。
《五七言今體詩鈔》:“溪云”一聯(lián)固警句,然必當是咸陽景色耶?大抵用晦詩,似先得句,而后加題附合者然,此其病也。
《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一片鏗鏘,如金鈴千百齊鳴。
《詩境淺說》:七句因云起而日沉,為詩心所易到。下句善狀驟雨欲來,風先雨至之景,可謂絕妙好詞(“溪云初起”二句下)。
咸陽城東樓作者簡介編輯許渾像許渾(?—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寓居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遂為丹陽人。武后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后任當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為監(jiān)察御史,因病乞歸,后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晚年歸丹陽丁卯橋村舍閑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
【咸陽城東樓賞析及譯文】相關文章:
《咸陽城東樓》原文及翻譯賞析05-13
登咸陽縣樓望雨原文及賞析05-04
《登岳陽樓》譯文賞析01-25
登鸛雀樓譯文及賞析05-12
登咸陽縣樓望雨原文賞析及翻譯06-02
城東早春原文及賞析03-28
岳陽樓記原文、譯文及賞析11-24
岳陽樓記原文、譯文及賞析04-11
《眉州遠景樓記》原文及譯文賞析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