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教案 推薦度:
- 籃球教案 推薦度:
- 美術(shù)教案 推薦度:
- 教案 推薦度:
- 坐井觀天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勸學教案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文言文與現(xiàn)實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容易產(chǎn)生懼怕或厭煩心理,關(guān)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確立很有難度。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沒有絲毫畏難情緒,使課堂活躍起來,這需要教師設置問題的梯度有關(guān),先疏通文句再設疑思考,由篩選信息到討論概括,由淺入深,由易至難。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梳理文意。
2、分析理解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在文中的運用,提高閱讀概括能力。
3、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掌握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經(jīng)過近必修一至必修三的高中語文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能夠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篇章。本文語言平實,言辭淺易,學生了解文意難度不大。本文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jié)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jié)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一)教學設想:
本著新課改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引領(lǐng)學生傳承古代文化的同時,繼續(xù)嘗試新課堂模式教學,力爭通過研究性學習,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同學們共享古文學習的樂趣。
。ǘ┙虒W策略:
《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講的是荀子對于學習觀的理解,這對于正在求學中的學生很有教育意義。文章不僅具有很強的說理性,而且大量運用比喻和排比句,因而讀來膾炙人口,熱情洋溢,而毫無板滯生硬之嫌。鑒于此,帶領(lǐng)并指引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探究、品味文本,應是一條有效的教學途徑。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在文中的運用,提高閱讀概括能力。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多聽、多看,同時帶領(lǐng)學生有感情的反復誦讀,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2、教師提出相關(guān)問題,引領(lǐng)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分析課文。
六、教學過程
目標解讀
新課程教學提出了三維目標,注重學生的主體活動,強調(diào)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滲透。學生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為基礎(chǔ),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力求將文言文閱讀課上成語言與內(nèi)容相結(jié)合的課型,不搞串講,疏通文句也是要學生自己進行,教師只起點撥作用。然而,這種課型給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廣泛涉獵與課文相關(guān)的知識,還要考慮學生情緒的調(diào)動。
預習反饋
一、學生課前自主預習:
1、閱讀《導學方案》作者簡介及相關(guān)背景材料。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歸納通假字、古今字等。
二、作者簡介和解題:
1、由學生介紹荀子,師補充:
荀子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2、解題:
由學生解釋。師加以肯定,使其得到認可,激發(fā)學習興趣。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第一環(huán)節(jié):
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jié)奏的緩急和節(jié)奏的變化。
二、第二環(huán)節(jié):
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1、正音讀—識文字—通文義—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找出比喻和排比句,用心讀。
說明:以朗讀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通過讀了解文體特點和散文的韻律之美。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
詞類活用:木直中繩,車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古今異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參:古義,驗,檢查;今義,加入
通假字: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文言句式: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三、第三環(huán)節(jié):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檢查學生有無動筆勾畫)
教師點撥:
第一段:文章開頭就提出了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第二段:論述學習的意義(重要性)。
第三段:論述學習的作用,強調(diào)君子之所以能夠超過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質(zhì)優(yōu)于別人,而是后天善于學習的結(jié)果。
第四段: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善于積累,二是堅持不懈,三是用心專一。
說明:此步驟重在倡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誦讀在文言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在語感上進行強化,促進課文的背誦。從讀到理解文意,再從理解文意到背誦,、落實教學目標。
四、課堂演練,導學方案(略)
五、布置作業(yè):安排下節(jié)課的討論話題:
1、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2、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論述什么觀點的?
3、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第二課時
一、檢查翻譯
二、文本探究
1、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2、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論述什么觀點的?
3、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W生分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成果,其他小組點評。師參與討論、點撥。)
明確:
1、“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2、這個比喻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diào)了學習的作用。
3、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
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設喻論述的。
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
、僖匀粘I钪谐R姷氖虑榛颥F(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谠O喻方式多樣: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金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反復設喻,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③設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ㄕf明: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并培養(yǎng)其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隨堂練習與學生展示
三、拓展遷移:
以“知識的重要性”為題,試著從正、反兩方面來寫一個比喻句:
例:1、“知識是生活的明燈,沒有知識就猶如在黑暗中遠征!
2、“沒有知識的頭腦就像不長谷物的荒地!
拓展延伸
古時候我國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只是一種幻想,而現(xiàn)在人們利用飛船卻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請你從課文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種情況。(“善假于物”)
宇宙飛船的發(fā)明,是現(xiàn)代科學進步的結(jié)果,也是學習的結(jié)果。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fā)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飛行。參加這次飛行的有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在上古時代,人們也是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課文中有沒有提到這一點?(“輿馬”“舟楫”都是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明人是“善假于物”的。荀子提出“善假于物“這一命題是非常可貴的。人類成長的一大標志就是學會了制造勞動工具。人類社會是隨著勞動工具的改善而不斷進步的。
點評與課堂小結(jié)(可請學生來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做了什么呢?
1、模仿名家誦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的字詞句和行文思路;
3、嘗試背誦課文。
作業(yè)布置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完成課后習題。
勸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了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2、品味孫權(quán)、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特點。
3、積累一些成語,掌握一些寫作方法,獲得一點啟示。
【學習重難點】
重點:品味孫權(quán)、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特點。
難點:聯(lián)系生活,真正領(lǐng)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共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叫呂蒙,呂蒙武藝高強,勇猛無比,為吳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他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這不,吳國國君孫權(quán)都來勸他了,結(jié)果如何呢,就讓我們從今天的這篇課文《孫權(quán)勸學》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作者)
二、介紹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馬光,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與他相關(guān)的知識(展示)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集》。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三、分層次讀課文,整體把握。
1、師范讀,生聽讀,請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步驟:師先讀,生聽讀,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只要讀準字音即可。在學生試讀一遍后,出示下列重點字詞,讓學生識記,反饋,記憶。
呂蒙卿當涂豈涉獵更邪
2、二讀。要求讀準節(jié)奏。
過渡語(文言文朗讀講究有節(jié)奏,大家再次讀課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頓,把握好節(jié)奏,大家先自己練習一下)
步驟:生自由練習(師留意身邊學生),生自由展示,師引導糾正,再找?guī)酌麑W生個別讀,最后全體學生齊讀。
3、三讀。讀懂詞義。
步驟: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了解重點詞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然后個別展示,師生糾正后學生反饋記憶。
4、四讀。讀懂句意。
只要剛才老師標示的那些詞語意思你明白了,要想翻譯現(xiàn)在這幾個句子易如反掌,誰來表現(xiàn)一下?
步驟:生自由發(fā)言,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
5、五讀。讀懂文意。
馬上就要揭曉謎底了,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誰能從頭到尾的講述一下?
步驟:找1—2名學生發(fā)言,其他學生補充,然后師生齊讀。
6、六讀。讀出語氣。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每個人物說話的語氣,然后比賽一下,看哪個小組讀的最形象,語氣把握最準確。(幻燈展示,生自由發(fā)言,師引導)
步驟:師生共同分析每個人物說話時的心理,語氣,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最后自由選擇角色在班級里面進行分角色朗讀展示。
四、把握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
步驟一:說一說:故事大意。師引導,有幾個人物,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既讓學生掌握文章內(nèi)容,又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鋪墊。
分析結(jié)構(gòu)分析內(nèi)容總結(jié)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五、總結(jié)全文,比較閱讀。
多媒體顯示呂蒙和方仲永,學生思考二人的經(jīng)歷和結(jié)果,通過比較自由發(fā)言,談一談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領(lǐng)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六、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學完這篇文章,大家在語言積累上有什么收獲?寫作方法上有什么收獲?個人思想認識上有什么收獲?
。ㄎ澹┙Y(jié)束語。
以開卷有益的成語作結(jié),鼓勵大家好好學習,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時光。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孫權(quán)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教學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的朗讀!白x”貫穿課文始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師范讀、學生個人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課文,讓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懂文意、最后引導學生研讀對話,讀出語氣、讀出感情。整節(jié)課的教學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較好的效果。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
二、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清晰,讓人能夠直觀感受。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的擴充課堂容量,教學更直觀。
三、能對學生及時的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用方仲永和呂蒙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進行反思,今后該怎么學習,效果較好。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媒體運用較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學活動欠靈活,課堂拘泥于多媒體操作,使得一些環(huán)節(jié)不敢大膽的展開,課堂不敢放開。
二、對課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夠深入,,花的時間少,而且展開的討論有限,沒能展開來講。對學生的觀點做的評價不夠全面。
三、沒有給學生提供練筆的機會,沒有留給學生更多的課外思考,缺少更多的生活體驗的交流,當然這也和本文的內(nèi)容有關(guān)。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和學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是我對學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相信在今后的文言文學習中,我們師生之間的合作會更默契,更愉快。
勸學教案 篇3
文言文教學,尤其是高一文言文教學,要把重點放在交給學生學習文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的習慣上。以下是“勸學教案課件”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 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
2.掌握課文出現(xiàn)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在理解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理解文言詞語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標:
借鑒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教學設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guān)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jié)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jié)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guān)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jié)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 313—前 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lǐng)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布置作業(yè):
1.認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練習”二、三。
3.背誦課文。
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guān)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勸學》一文,領(lǐng)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jié)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diào),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jù)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guān)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lǐng)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研習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處。
2、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統(tǒng)領(lǐng)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3、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講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藍② ,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③ ,輮④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⑤ 。
、偾啵旱迩啵环N染料 ②藍:草名,也叫蓼藍,葉子可制染料 ③中繩:合乎拉直的墨線④輮:使……彎曲 ⑤規(guī):測圓之器
雖①有②槁暴③ ,不復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雖: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曬。 ④挺:直
故木受繩①則直,金②就③礪④則利。
、偈芾K:經(jīng)墨線量過 ②金:金屬制的刀劍等 ③就:動詞,靠近,接近 ④礪:磨刀石
君子博學而日參①、诤酡奂,則知④明而行無過⑤矣。
、賲ⅲ候灒瑱z查 ②。菏〔 ③乎:相當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過:過錯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加工 冷凍
明確:藍----青 水----冰
勝于 寒于
輮 繩 礪
直木----輪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4、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講解第3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①之所學也;吾嘗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③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④也,而聞者彰⑤ 。
①須臾:片刻 ②跂:提起腳后跟 ③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④疾: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⑤彰:明顯,顯著
假①輿②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絕⑥江河。君子生⑦非異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②輿:車 ③利足:腳步快 ④致:達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動詞 ⑥絕:渡 ⑦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⑧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jié),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1-3段。
2、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第二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檢查背誦情況
抽查(個別)背誦,集體背誦。
三、講解第四自然段。
1、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講解:“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里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3、本段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可分為三個層次。
、匍_頭至“無以成江!保f明知識在于積累。
、凇膀U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邸膀緹o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diào)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四、總結(jié)全文。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說理透徹的特點。
2、結(jié)合《優(yōu)化設計》提供的相關(guān)材料及本文所體現(xiàn)的觀點,了解荀子“人定勝天”的.思想。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3、設喻的運用。
提示: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大小、色澤等等;設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喻論證”。
學生討論:
(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jié)要點:
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喻,而內(nèi)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絕江河”。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優(yōu)化設計》練習。
【板書設計】
勸學(荀子)
。1)學比可以已--中心論點
提高自己
。2)學習的意義 比喻
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積累 對比
。4)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 堅持
專心
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方法與態(tài)度。
2.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實詞,了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引申、擴大、轉(zhuǎn)移、縮小四種現(xiàn)象,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反復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語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介紹荀子。明確荀子的生卒年代、歷史地位、政治主張和文學成就,重點介紹荀子散文的特點和文學地位,說明本文出處。
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秳駥W》一文的這些特點較為明顯。而《勸學》一文最為突出的特點,還是比喻的運用,它多達20個,且形式靈活。巧妙有力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的含義及內(nèi)在聯(lián)系是學習本文的重點、難點。因此只有準確理解比喻的含義,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字詞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jié)。
5.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6.談感悟:學習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7.布置作業(yè):期中考試在即,同學們都在緊張備考,咱班某位同學貪玩,無心學習。請你作為朋友給他寫一段話,勸說他專心復習,爭取考出理想成績。
勸學教案 篇7
一、導入新課
古樂府詩《長歌行》有云: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nèi)绾伟堰@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呢?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 , 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學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三.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勸有勸勉、鼓勵之意。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四.疏通文意、整理文章重點文言知識點:
1. 認真看課文,注意字音、句讀及語調(diào)。
槁 gǎo暴pù 礪lì 參省cān xǐng 知zhì明 須臾yú
跂qì 輿yú 生xìng 蛟jiāo 跬kuǐ 騏qí驥jì 駑nú
鍥qiè 鏤lòu 螯áo 鱔shàn
2. 梳理文言知識點:
①通假字: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诠沤癞惲x
假輿馬者
古義:借助,利用 今義:不真實
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腳 今義:兩個膝蓋著地的一種姿勢
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的簡稱
用心一也
古義:因為心思 今義:專心、認真
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 今義: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壑攸c實詞:勸、學、青、中、極、致、假、絕、興、功、強、用
、苤攸c虛詞:于、者、而(課堂上只講解“而”,其他兩個字要求學生課下歸納)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可翻譯成“卻”“但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并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連詞,表并列,可翻譯成“和”“與”:蟹六跪而二螯
⑤詞類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名詞作狀語: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名詞用作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尬难跃涫剑
判斷句:青,取之于藍
固定格式: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冰,水為之
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翻譯重點句子: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進行檢查反省,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行為也不會有過錯了。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卻可以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二、課文賞析
一.整體感知全文
1.讀課文,根據(jù)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中心論點明確了以后,第二三四段與第一段是什么關(guān)系?它們分別在談什么?
明確:二三四段是對第一段的分說,即是全文的分論點:
第二段: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三段: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學習要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
3.分析第二段:
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第一層“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第二層“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第三層“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幾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4.分析第三段:
提問: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jié),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設喻說理
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
第三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guān)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zhì)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
5.分析第四段:
提問:第四段作者又運用了幾個比喻?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本段還運用了什么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安环e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guān)鍵;“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比,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中為什么要強調(diào)“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這就強調(diào)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三、歸納文章的論證層次: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四、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
、俅罅窟\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谡撟C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jié)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壅Z言特點:運用了排比和對偶,文章句式整齊又節(jié)奏和諧。排比還增強語勢、增強說服力。
五.小結(jié)全文: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chǔ),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guān)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關(guān)于勸學教案集合7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勸學》教案集合9篇01-22
關(guān)于勸學教案集合六篇01-09
關(guān)于勸學教案集合五篇01-23
關(guān)于勸學教案模板集合10篇07-16
關(guān)于勸學教案模板集合7篇06-11
關(guān)于《孫權(quán)勸學》教案集合六篇06-25
關(guān)于勸學教案三篇10-18
關(guān)于勸學教案四篇08-01
勸學教案集合六篇12-31
勸學教案集合10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