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解決問題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解決問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要根據實際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完成P35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分析過程,并討論結果的處理?(為什么這樣處理?)
二、鞏固練習,判斷這幾題如何處理結果?
1、有110米的布,做兒童套裝,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噸的煤,用載重2.3噸的小車運,需運多少車?
3、P345如何處理結果?組織學生討論,鼓勵他們說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發(fā)現不足校正。
4、P359(先說出解題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10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小結,請學生說說感受。
三、拓展練習
教師可請學生編題,交換練習本解答。
解決問題教案 篇2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例5通過對現實數據的分析進行合理調整,尋找最佳方案才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及對現實數據的分析,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后組內交流思考過程,在比較中尋找最佳解題策略。
1.注重審題,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容易犯低級錯誤,沒有認真審題就稀里糊涂做題。比如例5情境圖就隱含著兩條數學信息,如果不認真整體觀察就很難發(fā)現,所以在教學中,要抓住這一契機,充分利用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及觀察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開放的思維和數學思考力。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學習中,學生要全員參與。這里的參與并不是簡單的行動上的參與,而是思維的參與。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審清題意之后,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小組內交流,不僅避免了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而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隨波逐流。在交流中讓思維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數學思考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中央3套有一檔娛樂節(jié)目叫《開門大吉》,大家知道嗎?課前,我們也來玩一把《開門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誰反應最快。
。úシ鸥枨樽啵
預設
生:讓我們蕩起雙槳。
師:同學們猜得真準,《讓我們蕩起雙槳》是老師兒時流行的歌曲,幾十年來經久不衰。你知道這首歌描寫的是什么情景嗎?
預設
生:北海劃船。
師:大家想象一下,和風旭日,楊柳如茵,輕搖櫓槳,泛舟河中,這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呀!別光美,你知道嗎?這劃船里也有不少學問呢!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租船問題》。
。ò鍟鹤獯瑔栴})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現實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內容,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審視事物和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閱讀與理解
1.租船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在公園劃船都有一些具體要求,劃過船的學生一定是知道的。讓我們一起去公園看看。(打開教材10頁)瞧!這是班主任老師和她的學生在春游,你從這幅圖中,你能發(fā)現有關劃船的哪些數學信息?
生1:一共有32人,租小船24元,租大船30元。
生2:這幅圖中我還發(fā)現了隱含的數學信息:每條小船可以乘坐4人,每條大船可以乘坐6人。
生3: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租船最省錢。
⊙分析與解答
1.32人怎樣租船最省錢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好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2)自己有了方案之后再在小組內交流,組長做好不同方案的記錄。
(3)整理方案之后準備全班交流。
2.派代表匯報:
小組1: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如果全租小船需要花192元。算式是32÷4=8(條),24×8=192(元)。
小組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如果全租大船需要花180元。算式是32÷6=5(條)……2(人),5+1=6(條),30×6=180(元)。全租大船比全租小船省錢,這個方案比較合理。
小組3: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合租大船和小船,可以租5條大船和1條小船,需要花30×5+24×1=174(元);也可以租4條大船和2條小船,需要花30×4+24×2=168(元)。
小組4: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租4條大船和2條小船是最省錢的方案。
解決問題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通過在具體情境中探究,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ǘ┻^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多角度觀察的過程,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積累解決此類問題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目標分析
學生在掌握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同時鼓勵學生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圖文并茂,復習舊知
。1)看圖列式計算:(課件演示)
、僖恢т摴P9元
、谝还灿卸嗌俣浠?
(2)匯報交流:
、95=45(元)
、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
2.以舊引新,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運用加、減、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復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道題,第1題復習求總價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回顧用乘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第2題的設計稍微靈活一些,可以引導學生從橫行和豎列兩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從而發(fā)現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的同時,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
。ǘ┖献魈骄,解決問題
1.小組合作,構建方法
(1)理解題意,收集信息。
、賹W生讀題:(課件呈現例5題目)
二(1)班準備租車參觀科技館。有2名教師和30名學生,租下面的客車,坐得下嗎?
、谛〗M交流:從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教師和學生共有32人要乘車)
(2)明確問題,分析過程。
、倮斫庾孟聠岬暮x。
引導學生明確:有32人要乘車,一共需要多少個座位呢?(32個座位)如果車子的座位比32個少就怎樣?(坐不下)什么情況下就坐得下呢?
、谡f說解決過程。
學生交流:先求車子的座位數,再比較看看能不能坐得下。
。3)看懂圖意,嘗試解決
、俨煌嵌扔^察座位示意圖:可以引導學生從橫、豎兩個角度說一說;還可以從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趯W生根據不同觀察,嘗試列式解決。
③匯報交流: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算式。
預設:
解法一:74=28(個) 解法二: 84=32(個) 解法三:58=40(個)
28+5=33(個) 32+1=33(個) 407=33(個)
、鼙容^作答:根據計算結果比較回答能不能坐得下。
。ǘ┓此歼^程,小結方法
學生說說像這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應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看懂圖意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尋求不同的解決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他們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三)多種形式,綜合應用
1.基礎練習
。1)完成教材第84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決,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即怎樣求雞蛋的個數,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小英準備了25元,想買6本日記本和1個鉛筆盒,如圖:
她準備的錢夠嗎?
2.提升訓練
。1)找規(guī)律,填一填。
1+2+3=23
1+2+3+4+5=35
1+2+3+4+5+6+7=( )( )
(2)根據上面的規(guī)律算一算,我們一共學習了多少句乘法口訣呢?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的目的之一是鞏固新知,因此,在基礎練習中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空間,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在提升訓練中,設計找規(guī)律的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的能力,同時系統(tǒng)回顧乘法口訣,一舉兩得。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談談這節(jié)課學了哪些知識?
解決問題教案 篇5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第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同學們,元旦快到了,你們高興嗎?(高興)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游園活動。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參加?(想)好!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參加游園活動,我們唱著歌出發(fā)好嗎?(唱新年快樂歌)
2.情境圖
談話:我們來到了游園點,你們看小朋友們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戲)
提問:你從這幅圖上看懂了什么?獲得了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動探索,協(xié)作交流,領悟解法。
1.同學們,你們看得真仔細,通過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戲?
(2)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還剩多少人?
對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又來了13人,F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4)原來有22人在看戲,又來了13人,又走了6人,F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對說出(3)(4)兩題的學生給予表揚。
2.解決問題
提問:你們會解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
(1)獨立思考
談話:在四人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你是怎樣算的?
(2)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充分地交流,說自己的想法,老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了解情況。
(3)匯報:并說想法
3.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
(4)22-6+13=29(人)
讓學生明確(1)、(3)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方法;(2)、(4)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是同一種方法。
4.比較(1)、(3)和(2)、(4)兩種方法的聯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談話:小朋友們看木偶戲看得多高興呀!你們看這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練習一的第1題)
解決問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并說說怎么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 3X3X2+7=25(個) 3X3+3X3+7=2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思考題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教案 篇7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29頁的例3及練習六的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2、通過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動腦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體會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系,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教學難點: 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動腦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體會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系,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具準備:課件、作業(yè)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玩什么游戲?
2、豐富多彩的游戲可以鍛煉身體,開發(fā)智力,所以吸引了很多同學參加。老師昨天就看到一些同學在高高興興的做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學習新知:
1、認真觀察,根據圖上的信息可以提什么數學問題?怎樣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交流。
2、匯報:(有15個同學做游戲,平均分成了3組,每組有幾人?)(有15個同學做游戲,每組有5人,可以分成幾組?)將提前寫好的例題貼在黑板上。如果學生提出了“有3組同學在做游戲,每組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時,直接讓學生解答。
3、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兩個問題嗎?
自己做在作業(yè)紙上,找學生板書。
4、由板書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寫的。并通過生生交流的形式解決以下問題:
、、 為什么這樣列式?(有15個同學做游戲,平均分成了3組,每組有幾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 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邸 為什么單位名稱是人?(因為最后求得是每組有幾人?所以單位名稱是人。)
、堋 第二題為什么用除法?(有15個同學做游戲,每組有5人,可以分成幾組?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5?所以用除法。)
、、 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個5。)
⑥、 為什么單位名稱是組?(因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幾組?所以單位名稱是組。)
5、通過觀察、思考我們解決了三個問題,你能發(fā)現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小組里討論討論。匯報。
小結:由于這兩個問題講的是一件事,所以都用除法;而且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都是有15個同學在做游戲,所以算式中被除數都是15;第二個已知條件和問題交換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數和商交換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義不同,一個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另一個表示15里面有3個5。
6、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找出了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喜歡做游戲的人比較多,所以人數發(fā)生了變化,我們來看看!
7、出示主題圖:學生讀題。你們會解決嗎?誰來說說?
根據匯報板書,說說想法。(15+3=18(人)18÷3=6(人)
3÷3=1(人)1+5=6(人))
怎樣列綜合算式?(15+3÷3 3÷3+5)
你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要加括號?
小結:所以當我們列綜合算式的時候一定要看看需不需要加括號。
指綜合算式,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得是什么?
8、由于有的同學有事,所以人數又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出示主題圖:如果來得不是3人,而是1人,平均分成三組行不行?(不行,因為來的只有1人,將這個人分在哪一組,都會造成有多有少的現象,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行。)
9、既然平均分成3組不行,那你認為平均分成幾組比較合適?小組為單位,借助小棒先擺一擺,再交流并列出算式。
匯報: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4份,每組有4人。算式是16÷4=4(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2份,每組有8人。算式是16÷2=8(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8份,每組有2人。算式是16÷8=2(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16份,每組有1人。算式是16÷8=2(人)
10、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知識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除法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你們掌握了嗎?那老師考考你們!出示練習六的第1題和第2題。 學生讀題,口答。
2、為了激勵同學們養(yǎng)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小刺猬準備運蘋果獎勵給大家。
3、大家一起來看小刺猬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怎樣解答?你幫小刺猬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獎勵你一個大蘋果。第二個問題誰會解決?
4、同學們得到了小刺猬的獎勵,高興嗎?老師還有一個想法,剛才我們都是口頭解決的問題,你能講問題寫在紙上嗎?出示主題圖,要求將問題寫在作業(yè)紙上,再解答。
四、課堂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題用除法計算?
五、板書設計:
用除法解決問題
有15個同學做游 有15個同學做游戲,
戲,平均分成了3 每組有5人,
組,每組有幾人? 可以分成幾組?
15÷3=5(人) 15÷5=3(人)
答:每組有5人。 答:可以分成3組。
解決問題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5頁例4及55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討和研究,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余數問題,能正確地寫出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3、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數學的應用價值,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認識他們嗎?請你說出它們的名字。如果按這樣的順序繼續(xù)排下去,緊挨著懶羊羊后面的會是誰?你是怎么想的?
師:你用找規(guī)律的方法知道了緊挨著懶羊羊后面的應是灰太狼,那第39個會是誰呢?
師:其實像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今天這堂課我們就學習“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揭示課題)。
二、理解基本的數量關系
1、出示數學信息:
提問:根據圖中這兩條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根據學生回答,將問題補充完整。全班連起來讀一遍,請你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三一班有45人跳繩,每6人分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2)學生獨立解答。(用練習本完成)
。3)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提問:豎式中“45”、“6”、“5”、“42”各表示什么?
。4)師:現在我們把數學信息“6人一組”改成“平均分成6組”,
你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連起來讀一遍。
生:三一班有45人跳繩,平均分成6組,每組有幾人,還多幾人?
。5)對比:
三一班有45人跳繩,每6人分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45÷6=7(組)3(人)
三一班有45人跳繩,平均分成6組,每組有幾人,還多幾人?
45÷6=7(人)3(人)
仔細看一下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生:算式是一樣的。單位名稱不一樣,第1題每6人分一組,可以分成5組,還多2人,單位名稱是“組”和“人”;第2題平均分成6組,每組5人,還多2人,單位名稱就是“人”和“人”。
師小結:看來單位名稱是跟我們解決的問題有關,第1題的問題是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單位名稱是“組”和“人”;第2題的問題是每組有幾人,還多幾人?單位名稱就是“人”和“人”。
2、提問:剛才我們解決了三一班45人跳繩的問題,現在如果全校小朋友都來跳繩,還是每6人一組,分到最后可能會剩下幾個小朋友?如果每5人一組,分到最后可能會剩下幾個小朋友?8人一組呢?15人呢?
三、鞏固練習
數學書55頁做一做
。1)、小蘭有20元,都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還剩幾元?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四人各有15元,可以買些什么呢?出示學習要求,指名讀要求并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3)、對比四個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四、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拓展練習)
解決問題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89頁例1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一一列舉和倒過來推想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同時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
通過解決例1這個問題,讓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換的策略。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一是能夠由題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二是正確把握替換后的數量關系,從而實現將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意圖。
“練一練”依然是把一種物體分裝在兩種不同容器中的實際問題。與例1的區(qū)別在于,大盒和小盒的.關系不是用分數表示,而是用差數表示。因此在依據題意將大盒替換成小盒或者將小盒替換成大盒后,原題中的數量關系就有了不同的變化。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解題步驟,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體會畫圖、列表等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2、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感受到“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一個大杯和幾個小杯(大杯的容量正好是小杯的3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
2、問:看出是什么故事了嗎?
3、問:曹沖用了什么巧妙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教師引導說出“替換”并板書。)
4、談話:曹沖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這節(jié)課我們也來學習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數學難題,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曹沖稱象的故事,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了解替換的策略不僅能解決數學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探索新知
。ㄒ唬、理清大小杯的關系
1、師出示一個大杯和幾個小杯(5個)說:猜一猜,一個大杯可以倒?jié)M幾個小杯?
過渡:事實勝于雄辯!我們來倒一倒。
2、師演示。(正好3杯)
3、問:誰來說一說大杯容量和小杯容量的關系?
4、師:假如老師再裝滿一大杯水,分給每個小朋友每人一杯水,一共可以給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大杯可“替換”三個小杯)
5、師:假如有30小杯的水,老師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大杯水,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導說出三個小杯可替換成一個大杯)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說出大、小杯容量之間的關系,意在讓學生確立起倍和比的關系意識,能順利進行轉化,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例題。
過渡:小明在倒果汁的時候給我們出了個難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電腦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倒?jié)M。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讀題獲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問題?
3、指名說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這句話的?
過渡: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來容易嗎?你們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4、小組討論。
要求:
1、把什么替換成什么?
2、替換后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5、交流討論結果
學生匯報教師演示課件。
6、小結策略。
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替換方法,但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兩種不同的物體替換成一種物體)
7、列式解答。
根據剛才的兩種思路讓學生自選一種喜歡方法進行計算,教師指名解法不同的兩名學生板書,并讓其再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換策略的應用。在交流中,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鑒、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ㄈ、教學檢驗。
過渡:跟他們一樣的舉手,確定百分之百做對了嗎?那要確定做對怎么辦?(檢驗)
1、學生自己嘗試檢驗。
2、實物投影交流學生的檢驗方法。
3、課件交流“只檢驗滿足一個條件”的檢驗方法的不足之處。
4、課件出示檢驗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檢驗方法。
5、小結檢驗方法。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掌握這類題目的檢驗方法,檢驗時解答的結果必須滿足題中所給的各個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還原思想”!
。ㄋ模、小結:
你覺得“替換”的這個策略如何?
三、鞏固策略
過渡:學到這兒有點累了,進段廣告,輕松一下。[電腦播放廣告]
這則廣告不僅教育我們好東西一定要和親人、朋友分享,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道題目。
。ㄒ唬㈧柟叹毩。
1、出示鞏固練習題。
[電腦出示]8塊達能餅干的鈣含量相當于1杯牛奶的鈣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塊餅干,喝了1杯牛奶,鈣含量共計500毫克。你知道每塊餅干的鈣含量大約是多少毫克嗎?1杯牛奶呢?
2、學生獨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聲交流。
3、教師選擇學生作業(yè)實物投影交流。并要求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4、口頭檢驗。
5、為什么不把餅干替換成牛奶來考慮?
6、小結:我們還需選擇適合自己的“替換”策略來解題。
【設計意圖:廣告的插入可以很好的調節(jié)課堂氣氛,學生感覺非常新鮮,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ǘ┙虒W“練一練”
過渡:小明在裝網球時又給我們出了個難題,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它!
1、[電腦出示]小明在2個同樣的大盒和5個同樣的小盒里裝滿網球,正好是100個。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每個大盒和小盒各裝多少個?
2、齊讀題,從題目中獲得哪些信息?
3、問:與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準備怎樣替換?替換后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6、同桌討論。
6、交流:學生說,教師課件演示。
方法一:把2個大盒換成2個小盒。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穿插提問:
、佻F在7個小盒還能裝下100個球嗎?為什么?
、诂F在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方法二:把5個小盒換成5個大盒。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穿插提問:
、佻F在7個大盒要都裝滿,100個球還夠嗎?為什么?
、诂F在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7、學生選擇一種解法解題。
8、實物投影交流。
9、口頭檢驗。
10、小結:
【設計意圖:這道“練一練”實際也是本堂課的難點,通過圖示的方法使學生能比較清楚的看出球的個數總量變化和盒子數量的不變,幫助學生較好的梳理解題的渠道,找準解題的依據,策劃出比較明確的解題方案,同時也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感受數學的趣味。】
四、全課總結。
1、例題和練一練,兩種替換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們要注意什么?
指導學生明確:例題是倍比關系:替換時總量不變,數量會變;練一練是差比關系:替換時總量變了,數量不變。
2、替換時你還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明確:
倍比關系:替換時,可以是“一個物體換幾個物體”或“幾個物體換一個物體”。
差比關系:替換時,只能是“一個物體換一個物體”。
3、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遇到數學難題時,不要害怕,要像曹沖一樣開動腦筋,合理選擇策略,難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的。
【設計意圖:這時的小結,是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怎樣抓住它們的依據特點,采用不同的“替換”策略去解答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練習十七第1題(可做為機動練習題)
解決問題教案 篇10
余東中心小學何葉萍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65-67頁。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摘錄的方法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或摘錄的方法簡單的實際問題所的信息。
2、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感受信息的必要性
出示情景圖,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并說說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學生充分交流。
結合學生的“無序”交流,教師組織學生根據所獲得的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板書:
。1)小華用去多少元?
。2)小軍能買多少元?
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信息的方法
1、提問:要解答“小華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條件是什么?
指名用簡潔的語言陳述。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將發(fā)言的內容,即所要解決的問題和所需要的條件出來。
18元買3本,()元買5
學生的可能有:
3本要18元,小華買15本
小明買3本用去18元,
小華買5本用去()元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比較,評說,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列表。
教師在小黑板上繪出空表格,學生完成填空:
小明3本18元
小華5本()元
小明3本18元
小華
小明
小華
提問:下面我們來解決問題,你是看原先的購物圖呢,還是看你的內容?為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獨立解答。
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18÷3=6(元)
6×5=30(元)
再讓學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2、談話:再來看問題2,大家會信息嗎?
學生自主,展示學生的內容。
師生評議學生的結果。
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練。
評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引導比較,強化信息的方法。
討論、交流:
A把剛才解決的兩個問題聯系起來比較,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B把解決兩個問題的數據合,你發(fā)現了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本數在變化,錢數也在變化;本數與錢數發(fā)生了相對應的變化,不變的是——每本的價錢。
3、引導學生反思:在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鞏固應用,提高信息的自覺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列表,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少數學生作個別指導。
展示學生的結果。
提問:通過,解題的感覺如何?
學生列式解答,教師指名板演,
師生評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提問:大家覺得在這里解決問題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課題,提升對信息意義的認識
談話:回顧一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探討了——列表,摘錄。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今天所學習的列表、摘錄問題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簡明的表達,方便我們理解,有助于順利解題。下一節(jié)課我們還要繼續(xù)探討解決問題的其他策略。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題及練習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以往被稱之為“歸一”、“歸總”的內容,但在蘇教版教材中,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定位已發(fā)生了變化。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不是目的,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來問題信息,體驗解決問題中的思考策略。教學時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通過引導,放手讓學生用多種方式來摘錄條件和問題,然后讓學生來評論、比較、鑒別,從而認可最簡潔的一種,形成共識;接著教師繪制表格,讓學生填寫。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學生,任由學生來摘錄和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導點撥的教學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走向規(guī)范簡潔的列表。
解決問題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2、學會收集有效信息,并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通過列表的過程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本節(jié)課設計時,我就是以這一理念為依托。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探索解題策略展開,先出示有很多信息,但隱含比較簡單的數學問題的情境圖,讓學生選擇信息,選擇整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感知解題過程中可以通過列表的方法來整理信息。然后通過兩個問題情境,讓學生達到策略內化和優(yōu)化,并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要從方法、策略入手。
教學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初步感知用列表來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出問題:
(1)你聽到了或看到了哪些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每本筆記本多少錢?
每枝鋼筆多少錢?
小華買筆記本用去了多少錢?
小軍買了幾本筆記本?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一步計算的馬上解決。
2、解決小華買筆記本用去了多少錢?
(1)找有用的信息
、僖鉀Q小華用去多少錢?圖中那么多信息,你打算怎么辦?
、谀敲茨男┬畔⑹怯杏玫哪兀空埬阏乙徽,和同桌說一說。
。2)記錄信息
、偃绻竽銈儼堰@些有用的信息記錄下來,你會怎樣記錄?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信息。
③匯報展示方法:你能說說你是怎樣記錄信息的嗎?
大家覺得怎么樣?
學生可能會有:完整地記錄信息的方法
摘記數字記錄的方法
摘錄重點的方法
(3)優(yōu)化方法:
、偃绻F在再讓你記錄,你會選擇哪種記錄的方法?為什么?
、墼賮碚f一說:剛才他是怎么樣記錄的?
、茉谡浿攸c這種方法的基礎上添上表格線,使它成為一個表格。
、菽隳芸粗砀裰苯恿惺浇獯饐?
。4)揭示課題
3、初步應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1)現在你們能不能也用列表的方法把求小軍買多少本筆記本?需要的信息記錄下來?
。2)匯報展示:你能說說你是怎么記錄整理信息的嗎?
。3)列式解答。
二、通過觀察比較,鞏固列表的方法,并對列表的方法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
(1)觀察這兩個表格,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2)其實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表格來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
小明
。潮
共18元
小華
。当
共?元
小軍
?本
共42元
。3)還有更簡單一些的呢?
3本--18元
5本--()元
。ǎ┍--42元
現在你能把括號里的數填出來嗎?
三、實踐應用,再次體會列表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1、解決買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用列表的方法先整理信息。
。2)匯報展示并列式解答。
2、錄音播放商店降價的信息:
(1)現在有2個問題,請咱們班的小朋友幫忙解答。
問題一:麗麗和芳芳一共付了多少元?
問題二:丁丁比麗麗少付多少元?
(2)學生選擇一個問題,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并解答。
四、課堂總結
解決問題教案 篇12
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 當堂檢測
關鍵詞:
有序地思考 不重復 不遺漏
教學目標:
1. 學生經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運用列舉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學生在以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 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難點重點:
重點:能對所給信息,用“列舉”法解決問題。
難點:靈活運用列格、畫圖、連線等方法進行列舉。
教學準備:
小棒、表格。
教學步驟:
一、游戲激趣,情境引入。
1.游戲激趣。
師:我這里有一疊撲克牌反扣在桌面上,請你從中找出數字最大的那張牌。
【設計說明:讓學生初步感受要想知道哪張牌的數字最大,只有翻出所有的牌,感受一一列舉。】
2.引入課題。
師: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經兩次學習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方法。)還記得學過的是哪兩種策略?(畫圖法、列表法。)今天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一位王大叔打算用22根1米的木條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伤龅搅艘粋問題,我們愿意幫幫他嗎?
二、組織探究,獲取新知。
1. 弄清題意,引發(fā)需求。
、懦鍪纠1及其情境圖,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閱讀。
⑵ 提問:從題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周長是22米,可以圍成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圍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是都是整數。)
師:周長總是一定的,長和寬也是固定的嗎?面積呢?怎樣圍面積最大呢?
、翘岢鲆螅喝绻22根同樣長的小棒表示這22根1米長的木條,你能先試著擺出一個符合要求的長方形嗎?
學生嘗試操作后,組織交流,并把不同圍法展示出來。
⑷啟發(fā):同學們通過動手操作找到了這么多圍法,那么是否還會有其他圍法呢?怎樣圍長方形的面積才能最大呢?
、芍赋觯阂涝鯓訃娣e最大,就要把不同圍法一一列舉出來,計算面積后再進行比較。
【設計說明:讓學生用小棒先試著圍一圍,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更加準確地理解題意,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明確認識到:按要求圍出的長方形周長一定是22米,而長、寬以及面積則是不確定的。由此,學生就會產生“要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就要把各種不同圍法一一列舉出來”的心理需求。把學生在操作中的不同圍法展示出來,既能進一步突出“圍法是多樣的”,又能把他們的思維從無序引向有序,從而初步體驗有序列舉對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性。】
2.嘗試列舉,感受策略。
、懦鍪救缦
長/米
10
寬/米
1
面積/平方米
10
、铺釂枺簭谋碇锌,你知道填表時是從長是幾米的長方形開始想想的?為什么要從長是10米的長方形開始想起?(板書:有序的)
提示:用22根1米長的木條會不會圍成11米或21米以上的長方形?
、敲鞔_:因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一定是22米,所以它的長與寬的和一定是22÷2=11(米)。由此可知,圍成的長方形的長最長是10米。
、忍岢鲆螅耗隳馨堰@張表接著填寫完整嗎?
⑸學生填表后,討論:通過一一列舉,你發(fā)現符合要求的圍法一共有多少種?這個結果與黑板上展示出來的種數是否一樣?你覺得用哪種方法求得的結果更加可靠?
、蔬M一步討論:根據列舉的結果,你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嗎?
、酥赋觯簞偛,我們通過有條理地一一列舉求出了答案,列舉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策略。(續(xù)寫課題:——列舉。)
【設計說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的思考方法和具體操作過程,列表和畫圖等輔助手段的作用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獨立進行列舉的思考時,不大可能想到列表,所以上述教學活動先讓學生看表,再引導他們根據表中數據的獲取過程照樣子把表格填寫完整,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學生實實在在地經歷過程、掌握方法。此外,在讓學生填表格之前,贊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要從長是10米的長方形想起”,則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選擇合適的“序”進行思考,是保證列舉活動展開的重要前提。】
3.反思回顧,加深理解。
、盘岢鲆螅赫埓蠹一仡櫳厦娼鉀Q問題的過程,說說你有什么體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強調:列舉能幫助無們解決一些問題,列舉時要注意有條理地思考,對列舉出兵結果要進行比較。
⑵進一步要求: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運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問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并要求他們說清當時是怎樣列舉的。
追問: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這些問題有什么好處?運用列舉策略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舉可以幫助我們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列舉時要按照一晥的順序進行思考。
【設計說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能使列舉的策略意義得以凸顯。也有利于學生初步掌握列舉的思考方法。對以前應用列舉策略解決問題的回顧,一方面使學生可以基于更多的應用案例進一步加深對策略應用過程和方法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受到策略應用的廣泛性,從而更好地體會策略的價值!
三、拓展應用,豐富體驗。
、抛觥熬氁痪殹钡1題
①學生讀題后,啟發(fā):從題中告訴我們的條件中,你能知道什么?你打算用什么策略一來判斷13:00、14:00、15:00、16:00這幾個時刻中,哪些也會發(fā)出鈴聲?
、趯W生自主嘗試解答后,組織交流反饋,重點讓他們呈現解題過程,說說自己是怎樣列舉的。
、谱觥熬氁痪殹钡2題
①學生講師后,提問:你能看懂題中的表格嗎:填表時首先選定的是哪種葷菜?列舉完和各種素菜的搭配后,接著考慮的是哪種葷菜?你能把表格填寫完整嗎?
、趯W生各自填表解答后,交流反饋填表的情況,著重讓他們說說是按照怎樣的中順序列舉的。
③追問:如果先選定一種葷菜,你還能按順序列舉出各種不同搭配嗎?
【設計說明:通過解答與例題題材完全不同的實際問題,有助于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體會策略的價值,鞏固運用策略的方法,豐富運用策略的經驗。】
四、當堂檢測
1.做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集體訂正。
2. .做練習十七第2題。
先適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鼓勵他們利用教材給出的表格尋找答案。
2. .做練習十七第3題。
先讓學生說說付多少種不同的郵資?如果選3枚、4枚郵票呢?
五、全課小結
解決問題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分析具體情境中的實際問題,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路。
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初步感知。
今天早上我從家里出發(fā),下樓到車庫,取出二輪寶馬自行車,然后在路邊的忘不了早餐店吃個早餐,共用了十分鐘,在路上騎車又用了二十分鐘才到學校,這時剛好是7點40,請問你們知道我是什么時候從家里出發(fā)的嗎?
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結論的,倒過來推想,是呀,倒過來推想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重要的一種策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這種策略。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倒過來推想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1
老師這里有兩個杯子,裝了一些果汁,共400毫升。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現在兩杯同樣多。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從題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甲倒給乙40毫升后,什么不變?什么變了?怎么變的?我們可以用以前學過的什么相關策略我們解決呢?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在小組交流。先想好的同學可以幫助組里其他有困難的同學一下。根據小組的交流,發(fā)現你們有以下這么幾種想法:
。1)示意圖 請畫圖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
說得不錯,如果還不是十分清楚的同學,再看一下大屏幕,老師把他的想法用動畫表示出來,這樣你懂了嗎?
。2)畫線段圖
他這樣做也是先求什么?然后再把甲倒給乙的40毫升還回去,求出原來甲
乙各有多少毫升。
(3)表格
我們已經求出了原來的甲是240毫升,原來的乙是160毫升。你能對這個結果作出檢驗嗎?
剛才同學們用了我們以前學過的畫線段圖、畫示意圖、列表等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想一想,不管你用的是哪種方法,都是先從什么出發(fā)?然后再根據原來到現在的變化過程求出什么?這就是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8頁把例1看一遍,再體驗一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ǘ┙虒W例2
這種策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請看大屏幕例2。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想個辦法來信息,清晰地表明郵票變化情況嗎?先自己試一試,再與同組同學交流,F在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是怎樣信息與解答的呢。
箭頭法教師板書
原有?張 收集24張 送走30張 還剩52張”
“原有?張 去掉24張 要回30張 還剩52張”
線段圖說出意思。
符號表示我剛才在下面發(fā)現有個同學也是用箭頭表示,不過不象我們用文字敘述,而是用符合來表示的,請同學們看黑板,你們看得明白嗎?來那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同時這掌聲也是送給你們自己,你們的想法都不錯,表現讓我非常滿意。
剛才在解答時同學們用了什么策略? 現在大家有信心用這個策略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嗎?
請看書上89頁的練一練。甲、乙兩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做,其他同學在下面自己獨立完成。
請黑板上板演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我剛才發(fā)現有兩個同學是這樣列式的,25*2+1,發(fā)現這種解法錯在什么地方,做錯的同學能不能自己主動站起來勇敢地說一說。同學們你看這位同學說得多好,我們不怕犯錯誤,關鍵是錯了能知道錯在什么地方,及時地改正過來,這是最珍貴的,我希望同學們在有錯誤時都能象這位同學一樣,勇敢地承認自己錯誤,并改正過來,做一個誠實的人。掌聲送給他,勇敢的人。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堂練習本,把書上90頁的第1、2題做在本子上。
。和ㄟ^剛才的作業(yè)我發(fā)現同學們這節(jié)課掌握得不錯,只有兩個同學計算時粗心錯了。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對用倒過來推想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已知結果,求原來。用這個策略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借助示意圖、線段圖、表格、箭頭圖等分析題意,如果對剛才課上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同學們下課與我交流,好,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 謝謝同學們的配合,下課。
解決問題教案 篇14
一、教學內容
轉化是解決問題的常用策略。轉化能把新穎的問題變成已經認識、已能解決的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轉化能把復雜的問題變成較簡單的問題,從而便捷地找到問題的答案。本單元教學轉化策略。
學生在過去的數學學習中經常進行轉化,已經積累了關于轉化的體驗。本單元深入體驗轉化,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編排2道例題、一個練習,把教學分成兩段進行。
例1,回顧以前進行的轉化,從策略層面上認識它,體會轉化的價值。
例2,利用已有分率進行推理,轉化較復雜的分數問題,發(fā)展思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讓學生體會轉化,感悟策略。
策略是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再認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思想方法是形成策略的有效途徑。學生曾經進行過許多轉化,是感悟策略的寶貴資源,本單元從回顧以前進行的轉化開始,例1的教學分三步進行。
利用圖形的直觀作用引發(fā)轉化。方格紙上呈現兩個形狀不同的圖形,不容易直接看出面積是否相等。學生會想到把兩個圖形都轉化成長方形,再比較面積的大小。其中一個圖形平移它的一部分,另一個圖形旋轉它的兩小塊,轉化成的兩個長方形長相等、寬也相等,面積肯定相等。這個問題利用直觀情境讓學生主動轉化,初步體會轉化有助于解決問題。
回憶曾經進行過的轉化,體會轉化是一種策略。教材指出轉化是策略,讓學生回憶曾經運用轉化策略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驗轉化。第72頁列舉了推導面積公式時轉化,計算小數乘法、分數除法時轉化,這些僅是曾經進行過的一部分轉化,學生還能說出許多。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回憶,簡要說說怎樣轉化的,轉化有什么好處,達到體驗轉化的目的。
有意識地應用轉化解決問題。試一試計算四個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數形結合,把原式轉化成1-,能很快說出得數。練一練計算多邊形周長,在圖形啟發(fā)下轉化成求長方形周長的問題,實現了化繁為簡。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再讓學生說說解題策略,不僅深刻體會了轉化,還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2.指導學生轉化稍復雜的分數問題。
例2是較復雜的分數問題,在本冊教材第一單元里,這樣的問題要列方程解答。通過轉化,能很容易地列式計算。
本單元轉化分數問題,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化繁為簡,增強策略意識。同時,更好地理解分數的意義及相關的概念,發(fā)展推理能力。并不要求學生掌握轉化復雜分數問題的技巧,更不要求他們獨立進行轉化。例2以及練習十四里的分數問題,都是教材指點下的學生轉化。。
用原有的方法解題。教學例2,先讓學生列方程解答,這是舊知識。用原有方法解題有兩個目的,一是熟悉題目里的數量關系,理解題中的分數的意義,為轉化作準備。二是感受原來的解題比較麻煩,轉化后的解題十分方便,為比較解法作準備。
指出轉化的方向。教材說:如果把男生人數是女生的轉化成女生人數是美術組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在這句話里提出了轉化,指出了方向,要通過轉化題目里的分數,使題目變成簡單的分數乘法問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仔細閱讀這句話,明白把已有的那個分數轉化成什么分數,解釋為什么轉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
學生聯系已有經驗進行轉化。轉化要應用概念進行推理,對現有的信息進行深度開發(fā),創(chuàng)造出新的有價值的信息。把男生人數是女生的轉化成女生人數是總人數的幾分之幾,是進一步溝通男生人數、女生人數、總人數三者的倍數關系。由于分數與除法、比都有聯系,因而學生轉化的思路必定是多樣的,而最終的結論是一致的。
解答轉化后的問題。得出女生人數是美術組總人數的,求女生人數就很方便了,因為原來的題被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問題了。讓學生列式計算,能感受方便,從而又一次體會轉化對解決問題的作用。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練習中的分數問題也是在教材指點下的學生轉化。呈現圖形直觀,填寫應聯想的分數,降低了轉化的坡度。學生只要在教材提供的條件下通過推理實現轉化。
【解決問題教案】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教案07-03
《 解決問題》教案06-23
《解決問題》教案07-21
解決問題教案范文10-26
《解決問題》教案范文06-18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01-26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0-10
數學《解決問題》教案10-31
解決問題的優(yōu)秀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