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精選1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離子鍵的概念;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能夠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fā)展,綜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學會從宏觀到微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宏觀到微觀的研究過程,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難點】
離子鍵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學習元素的知識,思考氯化鈉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
【學生回答】鈉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問題】鈉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播放視頻】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
【提出問題】觀察實驗現(xiàn)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學生觀察并回答】金屬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chǎn)生很濃的白煙。
【提出問題】思考產(chǎn)生的白煙是什么,如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這一過程?
【學生回答】產(chǎn)生的白煙是氯化鈉固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問題】如何從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解釋】氯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7個,鈉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1個,要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鈉原子會失去一個電子,氯原子會得到1個電子。由此可知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成Na+,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變成Cl-,Na+和Cl-共同構成氯化鈉晶體。(教師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板書或者動畫的方式進行講解。)
【教師講述】利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原子的電子式如何書寫。)
2.離子鍵
【提出問題】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鈉晶體的構成粒子是什么?
【學生回答】氯離子和鈉離子。
【提出問題】既然氯化鈉晶體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說明陰、陽離子的電荷并沒有中和,這說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哪些作用力?
【學生回答】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彼此的電荷不會中和,說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說明陰陽離子之間除了吸引力之外還存在排斥力。
【教師引導】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稱為離子鍵。
3.離子化合物
【教師提問】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離子化合物。觀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屬于離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學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師補充】NH4Cl、(NH4)2SO4也屬于離子化學物。
【教師總結】離子化合物存在于:
(1)活潑金屬(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屬元素)與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間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屬元素與酸根離子之間形成的化合物(酸根離子如硫酸根離子SO42-、硝酸根離子NO3-、碳酸根離子CO32-等等)。
(3)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之間,或銨根離子與非金屬元素之間,例如NH4Cl、NH4NO3。
(4)NaH、KH等活潑金屬氫化物。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如何用電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過程。
解析:用電子式表示如下,教師要強調帶有相同電荷的離子分開來寫。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yè):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過離子鍵形成物質之外,還可以通過什么形成物質?預習下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2
【學習目標】
1.掌握Al2O3、Al(OH)3的兩性。
2.掌握Al(OH)3的制備方法。
【學習重點】
1、Al2O3、Al(OH)3的兩性。
2、Al(OH)3的制備方法。
【新授知識】
閱讀教材57—59頁
1.氧化鋁
(1)物理性質:Al2O3溶于水;熔點,能有效地保護內(nèi)層金屬。
用途:氧化鋁是的原料,也是一種較好的材料。
(2)化學性質: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改成離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結論:Al2O3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堿反應,因此Al2O3是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既能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又可以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氫氧化鋁
【討論】
在硫酸鋁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將溶液分為三份
現(xiàn)象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鹽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氫氧化鋁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倥c酸的反應
②與強堿的反應
結論:Al(OH)3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堿反應,因此Al(OH)3是氫氧化物。
、跘l(OH)3的.不穩(wěn)定性
Al(OH)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討論】
1.能否用氧化鋁制備氫氧化鋁?為什么?
2.如果實驗室用Al2(SO4)3與堿反應制備Al(OH)3,選擇NaOH溶液還是氨水為好?為什么?
【限時作業(yè)】
1.下列關于Al2O3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B.鋁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鹽酸反應,又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物質是()
、貯l2O3②MgO③NaHCO3④Al(OH)3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屬鈉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鋁溶液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析出金屬鋁B.產(chǎn)生白色沉淀C.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D.產(chǎn)生無色氣體
4.某無色透明溶液能與鋁作用放出氫氣,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Cl-、SO42-、Na+、K+
B.K+、ClO-、Na+、NO3-
C.HCO3-、Na+、NO3-、K+
D.NO3-、Ba2+、Cl-、NH4+
5.兩份鋁屑,第一份與過量的鹽酸反應,第二份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體積比為1:2,則第一份與第二份鋁屑的質量比為()
A、1:1B、1:2C、1:3D、1:4
6.將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應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結果是()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會產(chǎn)生大量沉淀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3
教學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jié)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材與第一節(jié)教材相類似,本節(jié)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蓪⒁恍┭菔緦嶒炞鲞m當?shù)母倪M,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裳a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 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lián)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jù)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yè)發(fā)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的化合物
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過程
[提問]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
1.鈉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
(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
演示[實驗 2-6]用棉花包住約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wǎng)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貼a2O、Na2O2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氣)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
、贜a2O2、Na2O與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氣)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
[討論]
①N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贜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
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
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chǎn)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僮饔猩椢锏钠讓嶒,有色織物褪色。
、趯⒎犹囈旱稳朐撊芤海犹_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①展示Na2CO3 、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
a.Na2CO3 、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
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
、谧寣W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xiàn)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問]: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
、邸昂钍现茐A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
總結、擴展:
(1)總結
通過列表對比學習:鈉的氧化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連線法表示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2)擴展
根據(jù)Na2O2的性質可知Na2O2與CO2 、H2O反應,則可增加可燃燒氣體(如CH4、 H2、 CO……)與Na2O2共存于密閉容器,電火花點燃時反應以及酸式碳酸鹽與Na2O2共熱時的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根據(jù)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轉化,不僅可掌握碳酸鹽、碳酸氫鹽相互轉化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態(tài)時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在固態(tài)時,可用加熱法,在溶液中則需選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決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業(yè):
補充作業(yè)
(1)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過量的CO2的現(xiàn)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鈉塊(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氣體1.12L(標準狀況),將這些氣體引燃后冷卻到標準狀況,剩余氣體為0.0336L,求鈉塊中單質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與NaHCO3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堝中充分加熱至質量不變時,將殘留固體用足量的鹽酸溶解可產(chǎn)生標準狀況的氣體3.36L;若將28.2g原混合物與鹽酸反應則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4.48L,由此計算:①殘留固體質量,②n值,③NaHCO3質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鹽的質量為13.7g時,通入多少克CO2?
(5)200℃時,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求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jié)常見的兩種有機物。學好這一節(jié),可以讓學生掌握在烴的衍生物的學習中,抓住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這一中心,確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性規(guī)律,既鞏固了烷、烯、炔、芳香烴的性質,又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學會以點帶面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帶動了學生學習素質的提高。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
掌握乙醇的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
。2)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
、谂囵B(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乙醇是醇類物質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
。2)重點、難點的突破,可設計兩個突破點:
、僖掖冀Y構的特點可通過問題探究、化學計算和分子模型來推導,電腦展示來確定,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掌握乙醇結構的同時,也學會邏輯推理的嚴密性;
②通過實驗探究和電腦多媒體動畫演示的辦法認識和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二、教法活用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jù)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情境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3.計算機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xiàn)象宏觀化,瞬間變化定格化,有助于學生掌握乙醇化學反應的本質。
4.歸納法:通過學生的歸納和邏輯推導,最終確定乙醇的'分子結構。
三、教學輔助手段
1. 說實驗:
、 乙醇與鈉反應,可作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對比實驗,且取用的金屬鈉盡量大小一致,表面積相差不大。
、 乙醇氧化,銅絲一端卷成螺旋狀,以增大催化劑的表面積,使反應速度加快。
2. 說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乙醇主要化學性質可用以下兩個方程式作代表:
。1)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2)2CH3CH2OH + O2 →2CH3CHO +2H2O
以上二個反應的過程可用電腦動畫模擬,以便讓學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應的本質及斷鍵的部位,讓微觀反應宏觀化。
。ㄋ模┙虒W程序引入課題:
富有感情的朗誦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講述]:從杜牧的詩句中可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掌握了釀酒的方法。釀酒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設問]:同學們可知酒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寫?它有哪些主要化學性質?
通過詩歌引入可以使學生感受詩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學發(fā)展史,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
1.乙醇的分子結構的探究:
投影一道簡單的試題:某有機物4.6克,完全燃燒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機物的蒸氣的相對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的23倍,求此有機物的分子式。 通過試題引出乙醇的分子組成C2H6O,(意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醇的同分異構體教學做鋪墊)。繼續(xù)引導學生將乙烷(C2H6)與乙醇進行比較,根據(jù)碳四價,氧兩價引導學生探究出以下兩種可能的結構式:
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判斷出(A)式中有1個氫原子與其它5個氫原子不一樣,而(B)式中的6個氫完全相同。
繼續(xù)探究,投影練習:已知乙醇跟鈉反應放出氫氣,現(xiàn)有 1 mol無水乙醇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可得到0.5 mol H2,根據(jù)這個實驗數(shù)據(jù),你可以得出結論了嗎?1 mol乙醇可得到0.5 mol H2,即1 mol 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個氫原子與其他5個氫原子不同,進而讓學生判斷出乙醇的結構式為(A)式。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結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結合著羥基-OH。羥基是官能團,決定乙醇的化學性質。(以上是對
學生的書寫,概括、觀察等各項能力進行訓練,達到掌握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質 :
首先取出一瓶無水乙醇,請學生觀察顏色、狀態(tài),并聞其氣味,然而讓學生歸納出一部分物理性質。最后通過演示:乙醇與水,乙醇與碘單質,乙醇與苯的溶解實驗,總結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獲國際金獎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幫助同學理解性地記憶乙醇的易揮發(fā)性和水溶性。(以上是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品質和優(yōu)良的習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學性質 :
結構決定著化學性質,首先可以從結構上來認識乙醇的化學性質。講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電子能力比C、H強,使得C-O鍵,O-H鍵均具有極性,在化學反應中均有可能斷裂。
。1)與活潑金屬Na反應 :
首先,做無水乙醇與鈉反應和水與鈉反應的對比實驗,請同學們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剖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思維得出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沒有水中的氫原子活潑的結論。然后用電腦模擬出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最后請同學們寫出反應方程式,討論其反應類型并推廣到乙醇與其它活潑金屬K、Mg、A1等與乙醇的反應。
。2)氧化反應 :
首先,拿起一個點燃的酒精燈,請學生寫出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教師接著講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外。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劑(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時生成水。教師演示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銅絲表面顏色的變化來判斷反應是否已經(jīng)發(fā)生。接著用電腦顯示,乙醇的斷鍵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結構式,讓學生掌握反應的本質是與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有氫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雙鍵。最后讓學生判斷以下幾種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OH、(CH3)2CHOH。讓學生真正掌握并鞏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質。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減輕的學生的負擔。
歸納小結
乙醇化學性質主要與官能團-OH有關。 從結構上看:都涉及到-OH。
從反應類型看:取代反應、氧化反應、消化反應。從反應條件看:不同條件、產(chǎn)物不同。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5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初步了解有關氮氣和稀有氣體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強對空氣污染的防治。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了解空氣的組成。
2.介紹空氣污染的嚴重危害,以增加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用品
水槽、鐘罩、燃燒匙、酒精燈、紅磷。
教學過程
(提問)
、傧铝凶兓俏锢碜兓是化學變化?
電燈發(fā)光(物理變化)爆炸(舉例說明,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谂袛嘞铝欣幽膫是描述性質?哪個是表述變化的?
(講解)通常鎂燃燒,酒精燃燒都是在空氣中進行的。
(提問)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板書)第一節(jié) 空氣
一、空氣的組成和用途
(演示)實驗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提問)①實驗現(xiàn)象
、跒槭裁醇t磷燃燒時只消耗鐘罩內(nèi)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閱讀)課本有關內(nèi)容,并簡介人類對氧氣的認識過程。
(板書)
二、空氣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燒產(chǎn)生的煙霧
、谑突づ欧诺臒熿F
③汽車排氣形成的煙霧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俟I(yè)三廢的回收與處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質量
(講解)
1.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溫室效應”對自然界的影響。
2.臭氧“空洞”的形成──對自然界的影響等。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6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
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師生共同鞏固第一課時相關。
根據(jù)鹽類水解規(guī)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鋁溶液呈 性,原因 ;
【設疑】
影響鹽類水解的內(nèi)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
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 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 越低。
【設疑】
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
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講解】
根據(jù)鹽的組成及水解規(guī)律分析!罢l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guī)判斷依據(jù)。
分析: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
【講解】“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 溶液與 溶液的堿性強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強。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堿性強于 溶液堿性。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講解】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俣嘣跛崛芤海鶕(jù)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 溶液中,
、诙嘣跛嵴}溶液,根據(jù)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鄄煌芤褐型浑x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芑旌先芤褐懈麟x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賾谩半姾墒睾恪狈治觯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shù)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shù)相等。如 溶液中,陽離子有 和 ,陰離子有 , , 根據(jù)電荷守恒原理有:
②應用“物料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 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晶體 中,在 溶液中: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 溶液(約1mol/L), 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體積比約是 。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若用固體 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泡沫滅火器內(nèi)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guī)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酸性或堿性)的常規(guī)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賶A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陰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 溶液中混有雜質 。方法:加熱,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7
教學目標:
1.記住化合價一般規(guī)律和常見元素化合價。
2.根據(jù)元素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根據(jù)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
教學重點:
化合價原則。
教具:
小黑板投影機、膠片。
教學方法:
異步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寫出Nacl Hcl Mgcl2 H2O幾個化學式,導入新課。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出示教自學提綱(學生自學,教師巡堂輔導)
1.x是元素化合價。
2.離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等于x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等于x。
3.化合物中通常氧顯x價,氫顯x價,金屬一般顯x價,非金屬一般顯x價。
4.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x。
5.一種元素是否只有一種化合價?
6.單項化合價為x。
四、師生共學
五、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2、4課。
2.下列化學式是否正確,錯的改正
A.氧化銅CuO2 B.氧化鋅Zn2O C.氫氧化鈣CaOH
D.氧化鈉E.碳酸鈉NaCO3
3.重鉻酸鈉(Na2Cr2O7)是一種強氧化劑,求元素Cr化合價。
4.含碘鹽中常含有碘酸鈉(NaIO3)求碘元素化合價。
5.下列各組中硫元素化合價相同一組是()。
A.H2S、SO3 B.S、Na2S
C.SO2、Na2SO3 D.SO2、H2SO4
六、課堂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化合價
、寤蟽r概念:
、婵谠E:金正非負單質零,氫為正一氧負二。
正負總價和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
條價不同價不同。
㈢順口溜:正一氫鈉鉀銀,二鈣鎂鋇鋅
三鋁四碳硅,五價氮和磷。
一二銅二三鐵二四六價硫齊全通常氧是負二價。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記住什么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chǎn)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
2.通過對布朗運動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guī)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tǒng)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通過學生對布朗運動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影響產(chǎn)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平衡性產(chǎn)生的。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2.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氣體和液體的擴散實驗:分別裝有H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內(nèi)盛有凈水、紅墨水。
2.制備好的有藤黃懸浮顆粒的水、顯微鏡用載物片、顯微攝像頭、大屏幕投影電視。
四、主要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讓學生觀察兩個演示實驗: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nèi)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nèi)。
2.在一燒杯的凈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開來。
提問:上述兩個實驗屬于什么物理現(xiàn)象?這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xiàn)象,擴散現(xiàn)象是一種熱現(xiàn)象。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而且擴散現(xiàn)象的快慢直接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xiàn)象加快。這些內(nèi)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經(jīng)學習過了。
。ǘ┬抡n教學過程
1.介紹布朗運動現(xiàn)象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fā)現(xiàn)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后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加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朗運動存在。
介紹顯微鏡下如何觀察布朗運動。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nèi)用滴管滴入幾滴有藤黃的水滴,將蓋玻璃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后通過顯微鏡觀察,在視場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許多顆粒,仔細觀察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fā)現(xiàn)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然后讓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jīng)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學生觀察,最好教師用教鞭指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為點,讓學生看這顆微粒以后的一些時間內(nèi)對點運動情況。
讓學生看教科書上圖,圖上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指出這不是布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察到的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短的30秒內(nèi)微粒運動也極不規(guī)則,絕不是直線運動。
2.介紹布朗運動的幾個特點
。1)連續(xù)觀察布朗運動,發(fā)現(xiàn)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nèi),只要液體不干涸,就看不到這種運動停下來。這種布朗運動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懸浮液不冰凍),永遠在運動著。所以說,這種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
。2)換不同種類懸浮顆粒,如花粉、藤黃、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運動,說明布朗運動不取決于顆粒本身。更換不同種類液體,都不存在布朗運動。
。3)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大了,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運動。
。4)布朗運動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釋布朗運動的原因
。ɑィ┎祭蔬\動不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chǎn)生的,所謂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指存在溫度差、壓強差、液體振動等等。
分層次地提問學生:若液體兩端有溫度差,液體是怎樣傳遞熱量的?液體中的懸浮顆粒將做定向移動,還是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差這樣的外界因素能產(chǎn)生布朗運動嗎?
歸納學生回答,液體存在著溫度差時,液體依靠對流傳遞熱量,這樣是浮顆粒將隨液體有定向移動。但布朗運動對不同顆粒運動情況不相同,因此液體的溫度差不可能產(chǎn)生布朗運動。又如液體的壓強差或振動等都只能使液體具有走向運動,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定向移動不是布朗運動。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是產(chǎn)生布朗運動的原因,只能是液體內(nèi)部造成的。
。2)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受到液體各個方向液體分子撞擊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固體的微小懸浮顆粒,液體分子是看不到的,因為液體分子太小。但液體中許許多多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分子不斷地撞擊微小懸浮顆粒,當微小顆粒足夠小時,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書上的插圖所示。
在某一瞬間,微小顆粒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著這個方向運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著另一個方向運動。任一時刻微小顆粒所受的撞擊在某一方向上占優(yōu)勢只能是偶然的,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guī)則的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數(shù)越小。布朗運動微粒大小在10一’m數(shù)量級,液體分子大小在 10一“m數(shù)量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xiàn)得越明顯,因此,布朗運動越明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越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xiàn)得越不明顯,以至可以認為撞擊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要研究物質的宏觀性質,必須從微觀粒子入手,才能尋找到原因;瘜W學科涉及分子、離子、原子、質子、中子、核外電子等多種微觀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結構,才可以進一步了解分子、離子結構,進而深入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了解化學變化規(guī)律。在初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學物質的性質,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進入微觀世界,探索物質的奧秘。通過本節(jié)了解原子構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和質量數(shù)間的關系,為后續(xù)周期律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質量數(shù)和AZX的含義。
2.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
提高同學們辨別概念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原子結構的研究,激發(fā)學生從微觀角度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質量數(shù)和AZX的含義。
難點: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四、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初中已經(jīng)有了關于原子結構的知識,所以這節(jié)課原子表示方法比較容易接受,但對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識。
五、教學方法:
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學生學習準備:導學案
教師教學準備:投影設備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八、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案填寫,總結疑惑點(主要以學生讀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離子、分子等),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都都與原子結構密切相關,同種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構成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原子的幾個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原子結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帶負電的電子繞核作高速運動。也就是說,質子、中子和電子是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荷,其正電荷數(shù)由所含質子數(shù)決定。
(1)原子的電性關系:核電荷數(shù) = 質子數(shù) = 核外電子數(shù)
(2)質量數(shù):將原子核內(nèi)所有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shù)值加起來所得的數(shù)值,叫質量數(shù)。
質量數(shù)(A)= 質子數(shù)(Z)+ 中子數(shù)(N)
(3)離子指的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帶正電荷的粒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粒子叫陰離子。
當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時,該粒子是陽離子,帶正電荷;
當質子數(shù)(核電核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時,該粒子是陰離子,帶負電荷。
(4)原子組成的表示方法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0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學習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方法的不同。
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內(nèi)容。
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教學內(nèi)容:
初、高中化學的銜接。
高中化學課程設置。
學習高中化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
實驗、多媒體輔助
教學時間:
20分鐘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
教師自我介紹
通過一個小魔術“白紙變字”引入教師的自我介紹(師生共同完成)
第二環(huán)節(jié):
初、高中化學學習的不同
抽兩名學生演示(初高中對比實驗)
實驗1:取一支試管加入約2mlNaOH溶液,再加入約3—5滴酚酞試液,振蕩后再觀察。
實驗2:取一支試管加入約2ml碘水,再加入約2mlCCl4溶液,振蕩后觀察。
學生觀察得出:兩支試管的溶液中均出現(xiàn)了紅色。
教師講解:
以上兩個小實驗均產(chǎn)生紅色,但產(chǎn)生的原因不同。由此,我們上高中后一定要學會不僅要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活動設計:
一位高三學生談高中化學學習的心得體會。(播放視頻)
教師:實驗是感知化學、體驗化學和探究化學的重要途徑。
學生演示:
實驗3:
向一個盛有與水(水中先加入酚酞)的燒杯中加一粒黃豆大的.金屬鉀
引導學生從現(xiàn)象分析上升到理論分析,從而引出初中到高中的學習要求:從感性認知到理性分析
第三環(huán)節(jié):
高中化學學什么
介紹高中化學課程設置:高中化學共八個模塊,其中有兩個必修模塊,含必修1、必修2,六個選修模塊,含選修1《化學與生活》、選修2《化學與技術》、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選修6《實驗化學》。
我們要學的模塊有必修1、2,選修1、4、5。
第四環(huán)節(jié):
高中化學怎樣學?
講學習方法,并通過一則小故事帶給學生啟示:做任何事貴在持之以恒。
第五環(huán)節(jié):
美好祝愿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1
目的要求 :
1.了解有機物概念、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從碳原子的結構特征來了解有機物的特點。
3.介紹簡單有機化學發(fā)展史,了解有機物對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義。
重、難點 :
有機物的定義和有機物的特點。
教學方法 :
實例引導,自學閱讀,討論分析,對比歸納,認識實質。
教學過程 :
引入 :
學生舉出已經(jīng)認識的有機物;講“有機物”一詞的來源及有機物的發(fā)展史。
CAI軟件:
思考討論:
1、什么是有機物?其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機物與無機物是否為毫無關系的兩類物質?
3、有機物種類繁多的原因何在?
4、有機物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與什么密切相關?
5、有機物對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義?
學生活動:
自學閱讀
師生活動:
學生回答、討論,教師評價、分析、講解,解決以上問題。
1、學生回答
2、舉例:尿素和碳酸分子結構對比;用氰制醋;2000諾貝爾化學獎的成果——導電塑料;說明有機物和無機物并無截然區(qū)別。
3、從碳原子結構分析其化學鍵;從碳原子間可形成碳鏈,即使相同碳原子數(shù)時,又可有支鏈,可成環(huán)。說明種類繁多的原因。
4、分析:溶解性、熔沸點、導電性等物理特性與其分子極性和分子晶體有關;熱穩(wěn)定性、可燃性、反應慢且復雜與其碳原子結構,以碳為主,共價鍵結合,分子復雜有關。
5、 CAI展示化學將作為中心學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以及我國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重點研究的項目等。
小結 :
學生填表比較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性質不同點和導致原因。
練習:
有A、B兩種有機物,它們都是碳、氫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都是85.7%。A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氣的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
師生活動:
學生解答后,教師評價。師生共同歸納求有機物分子式的
一般方法和思路。
作業(yè)布置 :
課本65頁第4題和73頁第3、4題
教后記 :
1、本節(jié)課用自制的CAI課件上,學生興趣高,直觀。
2、注意挖掘了結構和性質的關系,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注意了結合練習介紹解題方法和思路。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1.會寫甲烷的結構式和電子式,能識別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
2.了解甲烷的化學性質,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3.通過甲烷的分子結構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質,并設計實驗來證明,初步掌握研究物質的方法。
4.認識化學微觀世界分子結構的立體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甲烷分子結構,化學性質及取代反應的含義。
【難點】
理解甲烷分子結構決定了性質,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
在我們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了解了很多種物質,比如堿金屬元素、鹵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也曾了解和接觸過另外一類物質,如甲烷、乙烯、乙炔、蔗糖、葡萄糖、酒精等等。前一類物質我們稱之為無機物,后者就是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即將學習和討論的一類重要的物質——有機物。有機物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在人們的衣、食、住、行、醫(yī)療保健、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及能源、材料和科學技術領域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甲烷的結構
【提出問題】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這是因為它本身只含有一個碳原子,而且只含有有機物必須含有的兩種元素:碳和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資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教師講解】教師講解結構式。
【過渡提問】那么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間是如何分布的呢?(過渡提問,可不回答。)
【教師講解】實際上,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甲烷分子是一個以碳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結構,碳與每個氫間形成的鍵長鍵角都是相同的。下面我們大家都用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和牙簽是做一個甲烷的模型,觀察一下它的結構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開始制備,教師巡回進行指導。
【教師展示】通過展示實驗室中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進一步驗證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它是一個正四面體結構。
2.甲烷的物理性質
【教師引導】從多媒體播放的視頻(關于甲烷應用和物理性質的趣味資料)中,你能從中提取哪些關鍵信息?
【學生回答】甲烷俗名叫沼氣,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可用作燃料;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甲烷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6,空氣的平均分子量為29,因此甲烷密度比空氣小。
【過渡提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質,那甲烷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3.甲烷的化學性質
(1)甲烷的氧化反應
【教師引導】相信大部分同學家里都使用天然氣吧,那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到甲烷可以燃燒的化學性質,請推測一下燃燒產(chǎn)物是什么?
【學生回答】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
【視頻演示】確實是,接下來請同學們觀看驗證甲烷燃燒生成產(chǎn)物的實驗視頻,通過燒杯壁的水珠以及變渾濁的澄清石灰水進一步驗證了剛剛同學們的猜想。請同學們寫出反應方程式。
【學生回答】進行書寫。
【教師補充】把等號改成箭頭,這是有機反應的一個特殊之處:
同時提醒學生可燃性氣體在點燃前要驗純。
【教師講解】甲烷燃燒是一個氧化的過程。但是甲烷性質穩(wěn)定,不與酸性高錳酸鉀這樣的強氧化劑反應,也不易與酸或堿反應。甲烷四條碳氫鍵,它們是飽和鍵,由結構決定性質也可以推斷出,甲烷的性質穩(wěn)定。
(2)甲烷的取代反應
【過渡】甲烷的性質穩(wěn)定,與一般的物質不反應。其實,除了會與氧氣反應以外,甲烷還會與氯氣發(fā)生反應,那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同學們注意觀察。
【教師演示】演示科學探究中的實驗。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光亮地方的集氣瓶中氣體的顏色變淺,證明有新的物質生成了,有白霧產(chǎn)生,試管內(nèi)壁油狀液滴,這些是生成物。
【教師提問】根據(jù)反應物的元素組成,你能推測出生成物嗎?
【小組討論】白霧可能為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氣體是甲烷中的氫原子與氯氣中的氯原子的結合,你能由此推測油狀物的成分嗎?
【學生回答】油狀物可能為甲烷中剩余原子與氯原子的結合,即甲烷中一個氫原子被氯原子替換了。
【教師講解】同學們的猜想非常好,你能嘗試寫出這個反應嗎?
【教師講解】方程式書寫的非常準確,甲烷中的氫原子確實可以被氯原子取代,但取代一個氯原子的時候生成的物質卻是氣態(tài)的,而非油狀物,這就證明反應還有其他物質生成。其實甲烷與氯氣的反應是分步進行的,一個氫原子被替代后的產(chǎn)物中氫能繼續(xù)被替代,共分四步完成。
【提出問題】你能猜想一下生成的其他幾種物質是什么嗎,并類比第一個反應寫出它們的方程式嗎?
【動畫展示】觀看視頻動畫展示的甲烷與氯氣發(fā)生反應時分子模型的變化,驗證學生的猜想。
【教師講解】一氯甲烷為氣體,二、三、四氯甲烷為液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稱四氯化碳,為常用的溶劑。并由黑布下的集氣瓶沒明顯現(xiàn)象,得出反應需要光照的條件,提醒學生補充反應條件。并介紹其為取代反應。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總結取代反應的概念?
【學生回答】有機物分子力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替代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升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可以是知識,也可以是學習方法。
布置作業(yè):大家看到這個取代反應,能不能想到哪個無機反應類型與之是十分相似的呢?對,就是置換反應,那么同學們就在課下整理一下置換反應與取代反應的基本特點,并形成表格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分享。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3
教學目標概覽
。ㄒ唬┲R目標
1、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了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2 、常識性介紹燃燒的條件,明確燃料完全燃燒的方法和意義。
。ǘ┠芰δ繕
學習圖表表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分析實驗、閱讀圖表的能力。通過研究性課題學習調查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ㄈ┣楦心繕
通過對家庭所用燃料問題進行專題調查,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態(tài)度和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對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貯存”和“釋放”的理解。
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教學過程:
[引言]
在我們所學過的化學反應中,有的化學反應是為了制取某些物質的,比如:實驗室制取H 2:Zn + H 2 SO 4 = ZnSO 4 + H 2 ↑,而有的化學反應是為了利用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比如:炭的燃燒和氧炔焰中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瘜W反應所放出的能量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所產(chǎn)生的熱量。
請同學看書P19 1-14,所以研究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板書]
第三節(jié)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請同學們舉出見到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實例。
[實驗]四人一組做課本實驗1-3 、 1-4
請同學們歸納實驗現(xiàn)象。
[ 小結 ]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鋁片與鹽酸反應、燃料的燃燒都要放出熱量,這類反應叫做放熱反應;Ba(OH)2 · 8H 2 O與NH 4 Cl的反應要吸收熱量,這類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放熱反應:放出熱的化學反應
[板書]化學反應
吸熱反應:吸收熱的化學反應
[討論]
為什么有的化學反應會放出熱量,而有的化學反應卻需要吸收熱量呢?
[ 小結 ]:
1、化學反應的特點是有新物質生成,新物質和反應物總能量不同。
2、反應中要遵循能量守恒。
3、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熱能形式表現(xiàn)即為放熱和吸熱。如果二者能量比較接近,則放熱和吸熱不明顯。
[板書] ∑ E(反應物)>∑ E(生成物)——放熱反應(能量釋放)
∑ E(反應物)<∑ E(生成物)——吸熱反應(能量貯存)
反應熱=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
[板書]
二燃料的充分燃燒
[學生閱讀]
教材相關內(nèi)容
思考下列問題
1、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是什么?
2、燃料不充分燃燒會造成怎樣的后果?
3、為使燃料充分燃燒,要充入足夠多的空氣。是否空氣越多越好?
4、增大燃料與空氣接觸面積可采取哪些措施?
5、煤直接燃燒會對環(huán)境造成哪些污染?
6、高效、清潔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徑有哪些?
[師生活動]
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板書]
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需要考慮兩點:
一是燃燒時要有足夠的空氣;
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討論]
1 、煤易自燃,如何防止煤自燃?
2 、怎樣使煤燃燒更充分?
3 、常用的滅火材料有哪些?
[講述]從環(huán)境保護方面考慮,發(fā)展?jié)崈裘杭夹g、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已成為我國及國際上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練習]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
B、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fā)生吸熱反應
C、Ba(OH) 2 ·8H 2 O與NH 4 Cl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D、木炭在氧氣中的燃燒是吸熱反應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如果某一反應的反應物能量總和高于生成物能量總和,則該反應是吸熱反應
B、我國目前使用最多的燃料是酒精
C、煤炭直接燃燒不僅產(chǎn)生大量煙塵,而且生成SO 2,導致酸雨的形成
D、煤經(jīng)過處理后制得水煤氣、干餾煤氣等,可提高燃燒效率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
3、 1998年出現(xiàn)的全球溫度大幅度升高,產(chǎn)生了顯著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干旱和暴雨災難危害了許多地區(qū)。為了防止氣候變暖的進一步惡化,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保護組織于1998年通過大會要求各國減少工業(yè)排放量的氣體是()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氮的氧化物D、氟里昂
4、能源可分為一級能源和二級能源,自然界中以現(xiàn)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稱為一級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間接獲得的能源稱為二級能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電解是二級能源B、水力是二級能源
C、天然氣是一級能源D、煤氣是一級能源
[布置作業(yè)] P 24習題二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蓋斯定律的意義,能用蓋斯定律和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蓋斯定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
蓋斯定律的應用和反應熱的計算
【學習過程】
【溫習舊知】
問題1、什么叫反應熱?
問題2、為什么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
問題3、什么叫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4、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問題5、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化學方程式
熱方程式
相似點
不同點
【學習新知】
一、蓋斯定律
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什么叫蓋斯定律?
問題2、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途徑有關嗎?與什么有關?
【練習】
已知:H2(g)=2H (g) ;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 H4= -44.0 kJ/mol
寫出1molH2 (g) 與適量O2(g)反應生成H2O (l)的熱化學方程式。
二、反應熱的計算
例1、25℃、101Kpa,將1.0g鈉與足量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晶體,并放出18.87kJ熱量,求生成1moL氯化鈉的反應熱?
例2、乙醇的燃燒熱: △H=一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燒放出多少熱量?
例3、已知下列反應的反應熱:(1)CH3COOH(l)+2O2=2CO2(g)+2H2O(l);△H1=一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一393.5 kJ/mol
。3)H2(g)+O2(g)=H2O(l);△H3=一285.8kJ/mol
試計算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與交流】通過上面的例題,你認為反應熱的計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課堂練習】
1、 在 101 kPa時,1mol CH4 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H2O,放出 890 kJ的`熱量,CH4 的燃燒熱為多少?1000 L CH4(標準狀況)燃燒后所產(chǎn)生的熱量為多少?
2、 葡萄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葡萄糖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一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體組織中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與它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相同。計算 100 g葡萄糖在人體中完全氧化時所產(chǎn)生的熱量。
【本節(jié)小結】
【作業(yè)】
1.由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1 mol水蒸氣放熱241.8 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若1 g水蒸氣轉化為液態(tài)水放熱2.444 kJ,則氫氣的燃燒熱為________kJmol一1。
2、已知
2H2(g)+O2(g)===2H2O(l);ΔH=一571.6 kJmol一1
CO(g)+ O2(g)===CO2(g) ;ΔH=一282.9 kJmol一1
某H2和CO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時放出113.74 kJ的熱量,同時生成3.6 g液態(tài)水,則原混合氣體中H2和C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2∶1 B.1∶2 C.1∶1 D.2∶3
3、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燃燒的主要化學方程式依次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現(xiàn)有一套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今改為燒液化石油氣,應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
A.減少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B.增大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C.減少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D.增大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4、已知CH4(g)+2O2(g) CO2(g)+2H2O(l);ΔH=一Q1 kJmol一1
H2(g)+ O2(g)===H2O(g);ΔH=一 Q2 kJmol一1
H2(g)+ O2(g)===H2O(l);ΔH=一 Q3 kJmol一1
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 L(標準狀況),經(jīng)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室溫,則放出的熱量(單位:kJ)為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5、已知熱化學方程式:
、貶2(g)+ O2(g)===H2O(g);ΔH=一241.8 kJmol一1
②2H2(g)+O2(g)===2H2O(g) ;ΔH=一483.6 kJmol一1
③H2(g)+ O2(g)===H2O(l); ΔH=一285.8 kJmol一1
、2H2(g)+O2(g)===2H2O(l) ;ΔH=一571.6 kJmol一1
則氫氣的燃燒熱為
A.241.8 kJmol一1 B.483.6 kJmol一1
C.285.8 kJmol一1 D.571.6 kJmol一1
6、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 O2(g)=H2O(1); △H= 一285.8 kJmol一1
C3H8(g)+5O2(g)=3CO2(g)+4H2O(1);△H= 一2220 kJmol一1
實驗測得H2和C3H8的混合氣體共5 mol,完全燃燒時放熱3847 kJ,則混合氣體中H2與C3H8的體積比是( )。
A.1∶1 B.1∶3 C.3∶1 D.1∶4
7、某短跑運動員的體重為72 kg,起跑時能以1/7s沖出1m遠。能量全部由消耗體內(nèi)的葡萄糖提供,則該運動員起跑時沖出1m遠將消耗多少克葡萄糖? 已知葡萄糖緩慢氧化時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 mol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5
實驗目的
1、通過讓學生親自做鈉及化合物性質的實驗,使學生加強對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認識。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焰色反應檢驗鈉和鉀及其化合物。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實驗重點
1、通過實驗鞏固對鈉及化合物性質的認識。
2、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難點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初步培養(yǎng)其設計實驗和評價實驗的能力。
實驗用品
試管、試管夾、燒杯、膠頭滴管、鐵架臺、酒精燈、藥匙、濾紙、粗玻璃管(10mm×10mm),帶導管的橡皮塞、鉑絲、藍色鈷玻璃、鋁箔、火柴、小刀、水槽、鑷子、蒸發(fā)皿、細長玻璃管、脫脂棉、氣球。
鈉、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體及溶液、BaCl2溶液、稀鹽酸、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
實驗形式
單人單組
實驗過程
[引入]本章我們主要學習了鈉及化合物性質。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對這些知識加以鞏固。
[板書]實驗三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師]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進行以下實驗內(nèi)容。
[板書]
一、鈉的性質。
1、鈉與水反應。
2、鈉在空氣中燃燒。
二、過氧化鈉的性質。
1、Na2O2與水的反應。
2、Na2O2與CO2的反應。
三、Na2CO3與NaHCO3的性質。
1、NaHCO3的不穩(wěn)定性。
2、Na2CO3、NaHCO3與酸的反應。
3、Na2CO3與NaHCO3的'鑒別。
四、用焰色反應檢驗Na+、K+、Cu2+。
[提問]1、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試管中為什么不能有氣體?
2、在NaHCO3加熱分解的實驗時,為什么要先將導管移出燒杯,然后再熄滅酒精燈?
3、做好焰色反應的關鍵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金屬鈉。
2、實驗中所取鈉塊不得超過黃豆粒大小。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
1、如果將鈉與鹽酸溶液反應,鈉是置換水中的H,還是置換HCl中的H?
2、一開始我們發(fā)現(xiàn)Na用煤油保存,經(jīng)過以上一系列的對鈉的性質的研究,你能說出為什么嗎?
4、用鹽的固體或溶液做焰色反應的實驗時,何者現(xiàn)象更明顯?
[布置作業(yè)]填寫好本次的實驗報告,并能熟練地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含義;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含義;
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對中和反應、碳酸根離子檢驗等知識的綜合運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教育。
教學建議
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建議
離子反應是電解質在溶液里發(fā)生的反應,或在溶液里生成電解質的反應。
要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必須掌握電解質、電離、電離方程式和酸、堿、鹽的溶解性等知識。
教學過程可采用: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具體建議如下:
一、精心設計,并做好強弱電解質水溶液導電性強弱的實驗,再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理,是建立強弱電解質概念的關鍵。教師要強調比較導電性強弱時,必須條件相同。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燈光的亮度,討論推斷:燈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導電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不同→電解質電離程度不同→電解質有強弱之分。從而為理解離子反應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由于學生學過的化學反應不太多,本節(jié)只要求學生掌握離子互換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置換反應兩類離子反應,不要再擴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運用電解質在水中發(fā)生電離,電離方程式等知識進行分析,并聯(lián)系復分解反應趨于完成的條件,得出“電解質在溶液里發(fā)生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的反應”這一新課題。理解離子反應總是向離子濃度降低的`方向進行的道理。最后過渡到為表示反應的本質,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來表示化學反應,即離子方程式的教學。
三、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是本節(jié)的難點。
建議
1.初學時按書寫步驟進行訓。
2.步驟中的第二步是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的關鍵。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不熟悉酸、堿、鹽的溶解性表。教師可幫助學生抓住若干條規(guī)律,記住常見物質的溶解性,這樣有利于教學。
3.強調離子反應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加強讀出離子方程式正確含義的訓練。學生練習化學方程式改寫成離子方程式和由離子方程式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難點: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方法:創(chuàng)調情境→提出問題→誘導思維→激發(fā)興趣→分析歸納→解決問題
教學手段:實驗錄像、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投影
教學過程:
。垡裕萃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將化學反應分為不同的反應類型。如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可將化學反應分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若根據(jù)化學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又可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種重要的分類方法。
。郯鍟莸诙(jié)離子反應
。蹚土曁釂枺莼仡櫝踔形镔|導電性實驗——第一組物質是干燥的氯化鈉固體、硝酸鉀固體、氫氧化鈉固體、磷酸固體、蔗糖固體、無水酒精,第二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學生回答]還記得嗎?哪些物質能導電?哪些物質不能導電?干燥的 固體、 固體、 固體、 固體不導電,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導電。蔗糖和蔗糖溶液,無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導電。
。蹚土曁釂枺轂槭裁从行┪镔|如 ...... 在干燥的固體時不導電,而溶于水后卻能導電了呢?
[學生回答]是因為這些物質的固體中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而當它們?nèi)苡谒,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這些物質電離產(chǎn)生了能夠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從而能夠導電。
[教師總結]可見酸、堿、鹽的水溶液都具有導電性。
。垡鲂抡n]
。郯鍟菀、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1.概念:
[投影](1)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如: ......等。
。2)非電解質:無論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例:蔗糖、酒精等。
。壑v述]我們已經(jīng)知道酸、堿、鹽是電解質,它們的水溶液都能導電。那么,我們進一步來研究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它們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實驗]實驗1-1
。垡龑伎迹輰W生認真觀察實驗,并對實驗現(xiàn)象加以分析、討論。
[學生回答]根據(jù)燈泡發(fā)光明暗程度不同,我們可以知道相同條件下,它們的導電能力不同。
。劢Y論]電解質有強、弱之分。
[板書]二、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
。弁队埃輬D1-10, 在水中溶解和電離示意圖。
[講述]離子化合物與某些共價化合物能夠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電離成離子,而某些共價化合物只能部分電離成離子。
。弁队埃輳婋娊赓|: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強酸、強堿和大多數(shù)鹽類。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 。
[學生練習]寫出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
[板書]三、離子反應:
。垡龑Х治觯萦捎陔娊赓|溶于水后就電離成為離子,所以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郯鍟1.概念:離子之間的反應稱為離子反應。
。蹖W生總結]2.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郯鍟
、偕扇蹼娊赓|,如 、弱酸、弱堿
、谏蓳]發(fā)性物質,如
、凵呻y溶性物質,如
。垡龑Х治觯萦缮鲜鲭x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我們來分析離子反應的特征是什么?
。劭偨Y]3.離子反應的特征:
。弁队埃菹蛑鴾p少某些離子的方向進行,反應速率快,部分離子反應有明顯的現(xiàn)象。
4.離子反應類型:
、匐x子之間交換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如:
、陔x子和分子之間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如:
、塾须x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如:
。郯鍟菟摹㈦x子反應方程式:
。蹖W生實驗][實驗1-2]中的實驗Ⅰ、Ⅱ、Ⅲ,并要求學生們仔細觀察,記錄現(xiàn)象,思考原因。
。弁队埃
。厶釂枺輰嶒灛F(xiàn)象?
。蹖W生回答]實驗Ⅰ無明顯現(xiàn)象。
實驗Ⅱ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濾液為藍色。
實驗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垡龑伎迹輰嶒灑裰袩o明顯現(xiàn)象,原因?
。蹖W生回答]只是 溶液電離上的 和 與 溶液電離出的 的簡單混和。
。垡龑伎迹輰嶒灑蚝廷笾蟹磻f明了什么?
。蹖W生回答]實驗Ⅱ和Ⅲ說明了 溶液電離出的 和 溶液電離出的 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電離出的 與 溶液電離出的 并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離子形式存在。
。蹖W生總結]實驗Ⅱ中反應實質為
實驗Ⅲ中反應實質為
。壑v述]由以上實驗Ⅱ和Ⅲ我們看出,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所電離出的離子并沒有全部發(fā)生化學反應,而只有部分離子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生成其它物質。
[引出]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郯鍟
。壑v述]2.書寫:(以 溶液和 溶液為例)
、賹懀ɑ瘜W方程式):
②離(電離):
、蹌h(兩邊相同離子):
、懿椋ㄙ|量守恒,電荷守恒)
[投影]
寫出上述中和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學生回答]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7
一、課標要求
高中化學新教材的實施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fā)展的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完成實驗報告,并主動進行交流。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學會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適用范圍。
2、知道分液漏斗與三角漏斗、長頸漏斗的區(qū)別,了解分液漏斗的種類和適用范圍,學會使用分液漏斗。
3、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劑,初步學會萃取的'基本操作。
4、學會應用萃取和分液操作從碘水中提取碘。
(二)過程與方法
在化學學習和實驗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問題意識,能夠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價值的化學問題,學會評價和反思,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善于與他人合作。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探究中,體驗實驗探究的樂趣,激發(fā)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逐漸形成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與生產(chǎn)、生活實踐的意識。
三、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分液、萃取
(二)教學難點:萃取
四、設計思路
教材“萃取”這部分內(nèi)容實際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過從碘水中提取碘實驗來介紹萃取和分液。以往我們都是按照教材這種編排來介紹萃取和分液,最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二者還是不能理解,經(jīng);煜叩膮^(qū)別與聯(lián)系,也不會將它們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F(xiàn)改為通過問題探究和實驗探究學習新知識,先學習分液,再學習萃取,最后學習從碘水中提取碘。這樣就使得難點得以分解,而且學生能將新舊知實很好的聯(lián)系起來。在學習每個知識點時,先讓學生做探究性實驗,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再由實驗上升到知識點的學習。這樣就更加便于學生學習,學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個知識點。
五、儀器、藥品
鐵架臺、燒杯、鐵圈、分液漏斗(球形、錐形)、試管、試管架、膠頭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學過程
教學進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目標
及說明
問題引入
同學們,在前面我們共同學習了過濾、蒸發(fā)和蒸餾等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方法,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剩下的兩種分離和提純方法。首先請大家根據(jù)所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試利用桌上的儀器,對油水混合物進行分離。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和思考,并將自己的方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比較。
傾聽、思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實驗探究
巡視,對學生交流進行適當?shù)狞c撥。
實驗、討論。
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情境
通過實驗,同學們利用了哪些方法將油水混合物進行了分離?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又存在什么樣的優(yōu)缺點?
個別回答:有兩種方法,傾倒法和用膠頭滴管吸取油層。他們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來進行分離的。傾倒法較快但不能很徹底分離,而滴管吸取雖效果較好但很慢。
學會總結和分析。
過渡
的確我們需要利用油水互不相溶來進行油水混合物的分離。剛才同學們的兩種方法雖能夠實現(xiàn)分離,但不是最佳的分離方法。今天我們來學習也是利用剛才的原理來分離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傾聽、思考。
介紹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離油水混合物)。
、 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應液
錐形分液漏斗——分液
⑵ 分液操作
、 檢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 混合液體倒入分液漏斗,將分液漏斗置于鐵圈上靜置
、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再打開旋塞,使下層液體(水)從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與旋塞上口相切即可關閉旋塞;
、 把上層液體(油)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傾聽、觀察和思考。
介紹分液漏斗和分液操作。
實戰(zhàn)演練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和糾正實驗中的錯誤操作。
練習使用分液漏斗分離油水混合物。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和分液操作。
總結歸納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也初步學會了分液操作。那么你能否總結出分液的適用分離什么樣的混合物?
思考、交流,個別回答:分液適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學會歸納。
知識介紹
介紹碘水和四氯化碳。
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水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顏色呈棕黃色,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四氯化碳是一種有機熔劑,無色液體,不溶解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
傾聽。
了解新知。
實驗探究
下面,請大家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蕩,注意觀察、比較振蕩前后的實驗現(xiàn)象,從這個實驗你能有什么啟發(fā)?
實驗、觀察現(xiàn)象、相互交流。個別回答:振蕩前上層棕黃色,下層無色,振蕩后上層無色,下層紫紅色;碘會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中轉移到溶解度較大的溶劑中。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能力。
探索新知
其實剛才大家所做的實驗就是從碘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那么你能否歸納出萃取的定義呢?
傾聽、思考、交流。個別回答: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的差別,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劑把溶質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中提取出來的操作叫萃取。
學會歸納。
在萃取中,溶解度較大的溶劑我們把它稱做萃取劑,那么可以用作萃取劑的物質有那些特殊的要求?請從剛才的實驗進行思考。
思考、交流。個別回答:
、倥c原溶劑互不溶;
②與溶質不發(fā)生化學反應;
、廴苜|在其中的溶解度遠大于溶質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學會分析,由特殊到一般。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18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學習物質的量濃度之后學習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課,此實驗在高中乃至高校實驗教學中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在實際應用非常重要,因此學生必須掌握此實驗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基于此,本教學設計就應本著學生學會實驗操作為目的,想方設法的讓學生學會實驗操作步驟并注意細節(jié)問題;诖吮竟(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大部分,一、視頻演示。二、實地操作。教師應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的嘗試,總結和實驗,在實驗中體會怎樣操作和體會實驗的快樂。為此設計以下目標和重難點突破方法。
二、三維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2、正確地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基礎上,學會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項。
。ǘ┠芰δ繕耍
1、培養(yǎng)學生耳聽、目看、書寫、腦思的協(xié)調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培養(yǎng)實驗操作技能。
。ㄈ┣楦心繕耍
1、通過對實驗的實地操作,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對待科學實驗的品質。
2、通過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與人合作的優(yōu)秀品質,并通過實驗操作體會獲得成就的快樂。
三、重點:
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學會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難點: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項。
五、重點突破方法:
根據(jù)有效學習思想和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提高,采用視頻觀法達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驟學習,然后進行實地演練進一步鞏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實地體會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使之深刻。
六、教學方法:
以學案-導學教學法為指導,讓學生上課有據(jù)可依。細節(jié)中采用視頻觀看、討論總結、自學閱讀、實驗實地操作、小組間自評互評、合作學習、快樂學習等教學方法。
七、學習方法:
自學閱讀法、觀察法、實驗操作法、互評自評法、合作學習法。
八、導學過程:
【復習回顧】
溶液的概念: 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混合物。
質量分數(shù): 單位質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
一定質量分數(shù)溶液的配制方法:
一、計算;
二、取固體和溶劑、
三、溶解。
【問題導入】:
即將收獲:如何才能配制一定物的量濃度溶液?我們將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為例獲取知識和實驗的快樂?
【學生活動1】
請認真觀看視頻容量配的使用,討論總結容量瓶使用情況。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ㄒ唬┤萘科康氖褂眉白⒁馐马
1、用途:用來配制一定體積、準確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長頸平底細口磨口瓶。
2、規(guī)格:
50mL 100mL 250mL 1000mL
容量瓶上標注的內(nèi)容: 溫度 ,容量 , 刻度線 。
選用:與所配溶液體積相等或大于所配溶液體積。
3、使用:
。1) 檢漏 :檢查是否漏水。方法:注入少量自來水,蓋好瓶塞,將瓶外水珠拭凈,用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手指頂住瓶底邊緣,倒立半分鐘左右,觀察瓶塞周圍是否有水滲出,如果不漏,將瓶直立,把瓶塞旋轉約180°再倒立過來試一次,如不漏水即可使用。
。2) 洗滌 :用自來水、蒸餾水依次分別洗滌x次。待用。
【學生活動2】
自學閱讀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項。
4、注意事項:
。1)不能溶解固體或稀釋濃溶液,更不能作反應容器。
(2)讀數(shù):眼睛視線與刻度線呈水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處和刻度線相切。加入水過多,則配制過程失敗,不能用吸管再將溶液從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3)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線,不能再補加蒸餾水。
因為用膠頭滴管加入蒸餾水定容到液面正好與刻線相切時,溶液體積恰好為容量瓶的標定容量。搖勻后,豎直容量瓶時會出現(xiàn)液面低于刻線,這是因為 有極少量的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所以搖勻以后不需要再補加蒸餾水。
。4) 容量瓶不能用來保存溶液,特別是堿性溶液,配好的.溶液需轉移到試劑瓶中保存。
【學生活動3】
請自學認真閱讀課本xx頁,并認真觀看視頻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回答配制溶液所需儀器,并使用簡單幾個字概括各步驟內(nèi)容。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
1、實驗儀器及用品:托盤天平、稱量紙、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試劑瓶。
藥品:固體氯化鈉、蒸餾水。
2、步驟概括:計算、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搖勻、保存。
【學生活動4】
根據(jù)視頻內(nèi)容及案例中提示,分組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學生總結收獲。
案例: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
、 計算:
n(NaCl)=c(NaCl)·V[NaCl(aq)]=0.1L×1.0mol/L=0.1mol。
m(NaCl)=n(NaCl) ·M(NaCl)=0.1mol×58.5g/mol=5.85g。
⑵ 稱量:用托盤天平稱。蝍Cl固體溶質的質量5.9 g。
、 溶解:將溶質倒入小燒杯,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溶解,冷卻致室溫。
、 轉移:將上述溶液轉入指定容積的容量瓶。
、 洗滌:用蒸餾水洗滌小燒杯和玻璃棒2—3次,將洗滌液一并注入容量瓶。
、 定容:在容量瓶中繼續(xù)加水至距刻度線1—2cm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至刻度(液體凹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
⑺ 搖勻:把定容好的容量瓶瓶塞塞緊,用食指頂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幾次,混合均勻。
(8)保存。
【實驗所獲】
總 結:
一算二稱三溶解;四轉五洗六定溶;
七搖然后八保存;溶解勿碰燒杯壁;
轉移需在刻線下;定溶平視要相切 ;
上下顛倒來搖勻;配制溶液要記牢。
【學生課后完成】
3.誤差分析(所配溶液中溶質的實際濃度與理論濃度的比較)
⑴ 稱量時所用砝碼生銹。( )
⑵ 將燒杯中的溶液轉移至容量瓶后,未對燒杯進行蕩洗。( )
⑶ 定容時,俯視(或仰視)容量瓶刻度線。( )
仰視讀數(shù)、本來到刻度線卻以為沒到 俯視讀數(shù)時到達刻度線卻以為超過了
、 固體溶解或濃溶液稀釋時有散熱,溶液未冷卻即轉移到容量瓶中進行定容。( )
、 將燒杯中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內(nèi)時,不慎將液體灑到容量瓶外。( )
⑹ 將定容后的溶液搖勻后,靜置,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用滴管加少量水使液面重新恢復至與刻度線相平。( )
⑺ 定容時,液面不小心超過了刻度線,并用滴管將超出的部分吸去。( )
。8)其它情況下可能引起的誤差,應由同學們在實驗研究中補充、總結。
板書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ㄒ唬┤萘科康氖褂眉白⒁馐马。
。ǘ┮欢ㄎ镔|的量濃度的配制。
1、實驗儀器:
2、步驟概括:
計算、稱量、溶解、轉移及洗滌、定容、搖勻、保存。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選修五教案09-28
高中化學選修3說課稿03-29
高中化學選修四教學設計04-29
選修高二語文教案選修設計10-17
高中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試題及答案09-24
高中化學選修4教學計劃(精選12篇)05-12
高中化學選修一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3篇)08-28
2022選修語文《羅曼·羅蘭》教案10-18
人教版選修《都江堰》精品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