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浪淘沙》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浪淘沙》教學反思 篇1
白居易的《浪淘沙》是《水》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里選了兩首詩,還有一首詩是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所以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按照詩歌教學的常用方法,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讀節(jié)奏-讀意思-讀情景-讀背。想在通過朗讀的基礎上,能明白詩的意思,進而配合插圖想象詩的情景,然后簡單賞析?紤]到我們的孩子起點比較低,手里也沒有多的教輔資料,不可能對白居易以及他的作品有多地了解,好在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語言比較質樸。所以之前只是安排他們對詩進行了朗讀。想經過老師的引導,通過學習這樣的詩,在方法上再進行指導。然后用這種方法能自學第二首詩。
本以為是一個很完美的設計,沒想到卻出乎我的意料。因為一開始意境的創(chuàng)設不到位,我的引導又出現(xiàn)了錯誤、孩子們因為有許多老師聽課而怯場畏畏縮縮,所以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讀意思時就出了以外,接著便在第二個和第三個中糾纏不清。整堂課下來讓我感覺是一個人死拖著三十七個前行,很累,很累,更不要說體現(xiàn)詩歌的優(yōu)美了。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沒有一個好的開始,又哪來好的結果呢?在評課時劉校長也點出了一個問題――詩歌教學中意境的創(chuàng)設。最后姚校長也進行了同樣的點評。
我想,詩人寫詩,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想現(xiàn)在的孩子知道幾千年前詩人寫詩的目的,能與詩人產生共鳴,除了進行必要的朗讀而外,老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就如《浪淘沙》,“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我們班的孩子在進行理解的時候,他就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什么“茫茫東海變成了干涸的桑田”、什么“東海變成了桑田,水沒有了,要節(jié)約用水”等等,始終不能上升到高度進行思考,更不要說讓他們想到“滄海桑田”的道理了。而當時我也沒有進行很好的及時的引導,而是讓他們想怎樣理解就怎樣理解,所以就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大的偏離,太“個性化”反而還不好了?梢姡蠋煹囊龑Т_實非常重要。
當然除了老師的引導外,對作者的把握、情景的體會也不能忽視;蛟S對于小學的孩子,我們不能給他們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們老師心中應該要清楚詩人的生平以及寫作這首詩時的背景和詩人要表達的思想?傊,老師先要讀透這首詩,先要與詩人產生共鳴,才能感染孩子去與詩人心靈溝通,體會詩句的美,與詩人產生共鳴。俗話說:“要給人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
我覺得姚校說的一句話非常好,想把詩歌教學好,老師自己必須應該有淵博的學識和濃厚的文化底蘊。我在東小的網站里,也看到了一篇關于馬興蘭老師詩歌教學取得佳績的報道,評課的專家也給予了馬老師和這堂課高度的評價,說她是一位教學功底,文學功底深厚的老師,上出的一堂富有詩歌美,文學美的課。
同時對孩子口標的鍛煉還是要加強。尤其像詩歌這種需要大量賞析的課文。就像有幾個老師說的那樣,或許那些孩子心里清楚,但就是不知該怎樣表達,或者即使表達了也是詞不達意。
所以我就在想,我們老師應該用一種怎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詩歌呢?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經過這一次的討論,我們能在詩歌教學方面琢磨出一條路來。
《浪淘沙》教學反思 篇2
《浪淘沙》一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水”中的重要古詩。學生此時已初步學習了第三單元“變化”,了解和積累了一些關于“變化”的詞語,并對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故此,教材將此文編寫在第六單元,一方面是讓學生欣賞寫景詩歌的萬千氣象,同時和“水”這一主題緊密聯(lián)系,并從中讓學生體味“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一主題。
為較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引探教學法”來組織教學,注重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并在某些環(huán)節(jié)采用“讀、思、品、議、悟”的`五步閱讀法,再輔以音樂、圖片、文字等情境陶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體味詩中蘊涵的哲理,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結合本課教學,計安排了三次語文活動。
第一次是開始上課時,指導學生背誦古詩的競賽,目的是調動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詩的興趣。
第二次活動是后一部分的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背誦與“水”相關的古詩,目的是交流碰撞,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積累語文知識的意識。同時,因為“水”這一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日日相對的特性,讓學生背誦關于水的古詩詞,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由語文學習上升到在生活中形成愛水意識,由古典詩詞學習轉化到欣賞生活之美的情趣,將語文學習與庸常生活密切相關,由語文學習到生活化的良性轉變的效果。
第三次活動安排在課下作業(yè)中,即要求學生寫一個片段,通過景物或事物的描寫,說明一定的道理,其目的是讓學生動腦動手,寫作交流,拓展思維。同時,其實也是語文學習生活化的有效嘗試,因為學生動筆寫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與美,是語文生活化的有效延伸。
《浪淘沙》教學反思 篇3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描寫黃河的一首詩,這首詩借助夸張和想家描寫了黃河雄偉的拭氣勢,以豪邁的筆觸展現(xiàn)了黃河的壯觀景象。
這節(jié)古詩教學,我改變了以往“解詩題,知作者,曉詩意,悟詩情”的教學思路。上課尹始,我先給學生播放了有關黃河的錄像片,讓學生感受黃河的雄偉氣勢,為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在接下來的古詩教學中,我采用了“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初讀古詩,讓學生把古詩讀流利,通順。接著是就熟讀,開展“挑戰(zhàn)對手”活動,引導讀出韻律,讀出感情。然后是分角色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設計了這一樣的問題“如果男女生分角色讀,那么角色應該怎樣分配呢?”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結果幾乎一致:“男生讀前兩句,因為前兩句描寫的了黃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女生讀后兩句,因為后兩句是美麗的神話傳說!蓖ㄟ^學生對角色的分配,可知學生已經整體的把握了古詩。我又追問男生“這段黃河有什么特點呢?”又問女生“這是一個什么傳說?”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就促使學生細節(jié)處把握了古詩。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背誦古詩。
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分配:初讀和熟讀大約運用了25分鐘,而分析古詩(分角色讀)和背誦只用了15分鐘。從教學的有效性上分析,這樣的分配時間還是比較合理的。
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多讀多誦,從而悟詩境,曉詩意。古詩教學上,我還是第一次這樣的嘗試,在這樣課上學習的學習積極主動,興趣濃厚,品悟到位,可以得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成功的。
《浪淘沙》教學反思 篇4
《浪淘沙》是一首借黃河雄偉壯麗的景象,抒發(fā)詩人豪邁氣概和奮發(fā)有為精神的詩篇。詩人以生動形象的筆調、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形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時,我先讓指名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么。接著,讓學生自讀古詩,理解詩意。然后,讓學生再讀古詩,討論交流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描繪黃河的。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讀與思,討論與交流,從中感受到黃河的雄奇、浩瀚、動蕩、偉大,感受到一種偉大的生命力,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最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背誦積累。通過自由背誦,小組賽背,齊背等形式,對古詩進行背誦積累。
學完這首古詩,我還布置一項課外作業(yè),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描寫黃河的詩歌,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浪淘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浪淘沙教學反思11-27
浪淘沙04-30
浪淘沙改寫11-03
劉禹錫《浪淘沙》02-01
浪淘沙劉禹錫01-29
《浪淘沙》劉禹錫12-20
劉禹錫浪淘沙05-01
浪淘沙閱讀答案08-23
浪淘沙閱讀答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