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示兒》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示兒》教學反思 篇1
古詩《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之作:“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簡短的幾句話,飽含著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讀這樣的詩,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一位愛國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課前我認真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整首詩,我在朗讀指導上做了精心設(shè)計。我著眼一個“悲”字,運用拓展,感悟詩境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我還是以這一個“悲”,把詩串起來,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把我們的課堂串起來。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師引導語言,為的是抓住學生已有的情感,來提升感悟。如:“因為陸游的愛國,看不到大宋統(tǒng)一,陸游遺憾!”“因為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陸游悲痛啊!”“因為陸游的愛國,想著那些花天酒地,茍延歲月的南宋權(quán)貴們,陸游悲憤啊!”有了這樣的教師語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同時也自然的把內(nèi)容歸結(jié)在了我們的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這時,學生的情緒還在激昂之中,所以繼續(xù)教學后兩句詩: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因為陸游的愛國,他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國家,于是他對兒子千叮萬囑,我們的課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囑中,一次又一次的抒發(fā)陸游愛國感慨的朗讀中結(jié)束。
教學本課后,我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對寫作背景的介紹過于簡單,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不夠透徹;其次,學生對偉大詩人陸游的愛國思想的理解僅僅局限于書中的詩句,還有當時的歷史事件。在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延伸時,我雖多方引導,但學生聯(lián)系實際、自身談現(xiàn)在學習這首詩的意義時,部分學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滿意。如能聯(lián)系當前國家形勢談出愛國主義對與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重要意義,中心就會得到再一次升華。
學習是無止境的,今后我還必須深挖教材,課前認真?zhèn)湔n、對學生的了解上做到細致入微,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示兒》教學反思 篇2
《示兒》這首詩通俗易懂,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時,應(yīng)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
上課伊始,因為有學生課前的預習,所以直接讓學生緊扣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感受詩人的“悲”,然后通過簡介有關(guān)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讓學生理解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感受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用堅定的激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是我沒有判斷到的,語言組織能力也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著重對學生相關(guān)語文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全面提高本班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zhì)。
《示兒》教學反思 篇3
《示兒》一課緊扣一個悲字,讓學生理解詩文,重點思考:詩人臨終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唯一的遺愿又是什么?哪句詩寫明了這一點?學生很快便找出了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我問學生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我追問:?這個‘悲’字包含了幾層意思?也就是說,作者都悲傷些什么?學生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詩句的表面。
講解中我介紹了一段金兵南侵,淮河以北百姓流離失所,朝廷被迫南遷但貪生怕死,一味求和的歷史,由此引導學生領(lǐng)會到作者有三悲:
一悲,臨死前沒能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
二悲,自己年邁體衰,無法再為國家效力;
三悲朝廷墮落,不派兵迎敵平定戰(zhàn)亂。所以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讀時,可輕讀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耙姟弊趾笠nD長一些,然后一字一頓地讀出“九州同”三字,把詩人難以平靜的悲愴心境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凸顯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又配以拓展《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讓學生從中明白當時的統(tǒng)治者昏庸,不思收復中原以至于詩人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什么也做不了時的無奈,哀怨,傷痛,悲憤!讓學生透徹理解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源自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適時的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到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奔走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激發(fā)他們的愛國志!找準詩眼,體會它貫穿全詩的情感是學詩的關(guān)鍵所在,適時的思想教育蘊含其中效果更佳!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了古詩教學的幾個步驟:明詩題;解詩句;悟詩情;入詩境。教學中我做到了這些,學生也入情入境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又深了一個層次!另外,嘗試根據(jù)實際情況寫詩也是一不小的收獲。不過給學生自由體會的時間還不夠多,以后應(yīng)放手讓孩子多做自主學習!
總之,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不管是古詩教學還是閱讀教學,我會按新課標要求努力探討,選擇最佳教學方案進行最優(yōu)化的教學!
《示兒》教學反思 篇4
《示兒》是我上得印象最深的一課。上這一課前,我想,這首古詩的內(nèi)容不長,如果只抓讀、背和對詩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興趣可能不大,因此,我把重點放在挖掘詩里的愛國主義思想上,以愛國作為主線,去設(shè)計課堂教學的過程。對高段學生的古詩教學主要是要讓學生理解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文本的對話;同時,還要注意對古詩知識點的歸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古漢語的言簡意賅的特點,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化的熱愛。
《示兒》這首詩,詩人的感情豐富而深刻,陸游在古詩中除了抒發(fā)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外,又有對南宋政權(quán)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對故土老百姓身為亡國奴,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和同情,以及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引導學生走進陸游,走進古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應(yīng)該是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線索。
另外,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借此首詩可以讓學生復習、積累、學習,并且加深對陸游這個愛國詩人的認識。
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時,我在理解詩意的后面,又設(shè)計了這樣的兩個環(huán)節(jié):
1、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700多年前這位偉大詩人的`病榻前,你能向我們描述一下,你看到了怎樣的一位老人嗎?
2、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女或他的親朋晚輩,此刻你看到了這樣的一位老人:他雖然久病纏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復,祖國不能統(tǒng)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卻滿含期待和信念,他在用緩慢而深沉的語調(diào)表達人死之后萬事皆了無牽掛的曠達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時候,要告訴他中原收復的消息。面對這樣的老人,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請寫下來!
學生在描述和寫話之中,便能通過想象和詩人進行對話,同時在老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到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同時也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熱情。
但是,在實際上課中,我也忽略了兩個地方,一是對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沒有作細的闡明,導致后面部分學生感情無法進入老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二是在對學生進行古詩知識點的教學時,過于簡單,指導不到位,學生的理解不充分了,教學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示兒》教學反思 篇5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中的《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全詩字字句句發(fā)自肺腑,悲憤交集,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
本節(jié)課,我先讓學生想一想:怎樣學好古詩?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抓住詞句,邊讀邊想,讀中感悟。將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遷移到對這首詩的自主學習中,學生一邊讀,一邊交流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和朗讀的感受。最后在全班匯報交流中,我感覺到這種遷移在教學中確實是一種好方法。
這節(jié)課有一個小插曲,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波蘭音樂家肖邦的臨終遺愿與陸游臨終悲歌進行了類比,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人強烈的愛國之情。這是課堂中很好的生成性的部分,但是不足之處是由我以獨白的形式為主向?qū)W生闡述我的觀點,沒能讓學生很好地通過自己的比較,用語言表達出來。
因此,教學中應(yīng)注重教學預設(shè)與生成的辯證關(guān)系。生成性的東西,最好由學生生成或引導學生生成。
《示兒》教學反思 篇6
《示兒》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12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這首詩是陸游的絕壁之作,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
一、狠抓字眼。在教學時,我抓住了“悲”和“望”兩個字來展開。首先讓學生說一說陸游“悲”什么?學生很輕松地說出:悲祖國分離,悲國土淪喪,悲統(tǒng)治者醉生夢死,毫無理想……接著我讓學生思考:作者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沒有為自己悲傷,卻為國家擔憂,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孩子們很輕松地說出:強烈地愛過之情。然后我再次讓孩子朗讀詩歌的后一句話,再次問道:“你從這句詩歌中讀出了什么?孩子們說道希望看到祖國統(tǒng)一的夢想。這就是一個“望”字。從這個望中,可以讀出什么呢?那就是:就算自己將死之時,還是念念不忘祖國統(tǒng)一,對未來祖國統(tǒng)一仍然信心百倍。
這時候我讓孩子們再次朗讀這首詩歌,孩子們的朗讀聲音低沉,情感充沛,我心底明白,此次教學已經(jīng)達到了我想要的結(jié)果。
二、資料補充。本單元的單元目標就是通過搜集資料,來理解課文。所以課前我讓孩子搜集了很多陸游,南宋,北宋等方面的知識,再加上以前在教學宋詞的時候說道的內(nèi)容,孩子對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有很深后的歷史積淀。再通過自己的搜集整理,更能夠了解陸游生活的時代背景,從而更能夠體現(xiàn)陸游收復失地,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夢想緣由。
第三、補充詩歌,拓寬視野。在教學這首詩歌結(jié)束之后,我再次補充陸游的另一首詩歌《十一月四日風月大作》讓孩子更深層次地明白陸游強烈的愛國之情,深切的家國之痛。
《示兒》教學反思 篇7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的臨終絕筆。全詩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似乎不費時力,就能讓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理解詩意并不難,學生讀上幾遍,再疏通一下幾個字的字義,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學生就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了。但學古詩詞,遠不止理解詩意那么簡單。體悟詩人能過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所表達的詩情,才是重中之重。這首詩,以“悲”為感情基調(diào),抒發(fā)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渴強烈望,愛國熱情一表無遺。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懂得陸游的拳拳愛國心,豈是一首詩所能做到的。陸游一生追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多次遭受排擠、打壓、卻仍不改其報國之心。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詩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學完《示兒》后,為了讓學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陸游的性情、陸游的志向,我又向?qū)W生出示了他的另兩首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時期,寫的內(nèi)容也不盡相同;人老時,做夢時,乃至臨終時,詩人都在憂國憂民。三首詩表達了詩人同一個情懷:一心為國、渴望祖國統(tǒng)一。
三首詩學下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為陸游強烈的愛國情懷深深震撼了。陸游也成了學生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愛國詩人。
《示兒》教學反思 篇8
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數(shù)十首古詩,因此,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新大綱在“附錄”中推薦了70首小學生古詩詞背誦篇目,由此數(shù)量上的增加,可以明顯看出,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古詩教學,擴大小學生對詩詞的閱讀。這應(yīng)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這首詩通俗易懂,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學過不少的古詩,對古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這首古詩也較為淺顯易東,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學,然后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共同品析重點詞句。
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后,自己去弄懂課題和詩句的意思,然后讓學生緊扣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感受詩人的“悲”,然后通過簡介有關(guān)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讓學生理解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為了使學生深刻體會詩人的“悲憤”教學中,我插入了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及林升的《題臨安邸》,從中也讓學生感受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用堅定的激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xiàn)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朗讀時,“死”字應(yīng)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霸薄ⅰ翱铡倍忠x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課末又展示李清照的一首詩《夏日絕句》,一可以鞏固學生的對詩文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二是學生古詩詞的積累。
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是我沒有判斷到的,語言組織能力也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著重對學生相關(guān)語文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全面提高本班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zhì)。
《示兒》教學反思 篇9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詩,詩句意思平白質(zhì)樸,容易讀懂,但感情強烈,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的愛國激情。實際上這個愿望貫穿了陸游的一生。在陸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北宋政權(quán)滅亡。當年農(nóng)歷五月,宋高宗趙構(gòu)稱帝,建都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著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對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殘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與華北地區(qū)的人民受盡了折磨。因此,陸游的一生也飽嘗流離之苦,無比悲憤。所以在他的很多詩中都寫到希望南宋王師早日平定中原。如《北望》“北望中原淚滿巾,黃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窮死由來事,要是江南有此人。”《病起書懷》“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等。
了解了這些之后,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思路:
1、提供注釋,讓學生借助注釋自己理解古詩。
2、拓展陸游的其他愛國詩,在同類詩中體會陸游的愛國之深。出示《題臨安邸》,了解權(quán)貴們的花天酒地,茍且偷生,尋歡作樂。在相互參讀中比較,力求讓學生的情緒與詩詞產(chǎn)生共鳴,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本文的對話,走進陸游的內(nèi)心世界。
3、反復利用文中的插圖,用“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什么?仿佛又聽到什么?”這樣的問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交流。然后出示司馬談、肖邦的臨終囑托,指名讀,組織練筆,還原一種情境。最后比較參讀,了解歷史,引導學生完善對話描寫,講述一段故事,達到對詩思想感情的升華。
課堂不足:
1、教學設(shè)想三在課堂上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從學生的課堂想象交流、練筆反饋看,學生對古詩情境的還原、講述停留在一個層次上,沒有很好地體會到蘊含在詩人心中的那份無法排遣的悲痛,熱切的盼望和堅定的信念。
2、課堂上沒有安排學生自我小結(jié)與反思,沒有交給學生閱讀古詩的方法。
3、教學時間的分配不太合理,給予學生更多時間練筆,導致最后的有感情誦讀成了走過場。
《示兒》教學反思 篇10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充實體驗
針對這樣的一首古詩,學生的體驗也只是停留在詩句“但悲不見就州同”中的“悲”,根據(jù)詞語手冊與書本上的注釋,能夠體會的就是詩人陸游因見不到國家統(tǒng)一的那份遺憾,與自己不能參與抗金復國的悲哀。學生作為個體經(jīng)驗不豐富的,情感卻極其敏銳的一個群體,讓他們在學習時,走進文本,走進能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生硬的反復朗讀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積極性。如在上述片段中:當學生有了初步體會到詩人的“悲哀”的心情,我就選取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作為補充材料。在過渡引導后,學生能根據(jù)當時的背景,詩文的內(nèi)容,了解陸游當時還有“悲痛”、“悲憤”之情。如此一來,學生對句子“但悲不見就州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引導朗讀,鞏固體驗
感情朗讀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如上述片段中的陸游對兒子的最后遺囑“家祭無忘告乃翁”,體現(xiàn)的是一個愛國詩人的最后一段話,對兒子的千叮萬囑,讓學生朗讀時猶如自己就是詩人,怕兒子忘記自己的話,所以一遍又一遍的反復吟誦;感情朗讀,還借助一定的朗讀設(shè)計。在本案中,我適當?shù)母淖兞嗽娋涞脑芯涫,采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這樣的朗讀,不但有新意,而且對文本也更有加深,甚至還增強了學生朗讀時的氣勢,效果下來不錯。
三、展開想象,豐富體驗
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就是憑借語言文字對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過程,而這都需要學生豐富的想象。兒童時期是一個充滿想象的時期。古詩的內(nèi)容雖然短小,但是情感卻不亞于抒情散文。古詩的教學,忌諱的是過多的教師語言,死板的用教師的教取代學生的學。本課中,一開始我就運用課件為學生展示一幅陸游晚年的,蒼老的肖像,為整堂課選好基調(diào):悲。
而在上片段中,為學生呈現(xiàn)的兩幅截然不同的詩文畫面,(兩首詩都是學生所沒有學過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想象詩人所看到的畫面。在上述片段一中,我問學生:“你能看到陸游所看到的畫面嗎?”有的學生說:“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聽到哭泣、呼喊著宋王朝的名字”;有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騎著馬從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過去,這些百姓在喊叫著。”……豐富的想象,喚起了學生內(nèi)心的體驗,加深了學生對詩人心情的理解。
《示兒》教學反思 篇11
《示兒》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說出了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如血,如火,如哭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教學時,我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這一課前,我讓學生上網(wǎng)搜集了有關(guān)陸游的生平事跡和南宋的歷史,讓學生對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上課時,我讓學生初讀詩文后,學生簡介有關(guān)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教學時我讓學生再讀詩文,思考“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詩寫明了這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進行精讀、理解。此句詩意是作者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而深深感到遺憾。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我使學生了解到作者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對最后的勝利懷著不可動搖的信念,堅信總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
第四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使學生了解這是作者對兒輩們的囑咐:家祭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忘記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使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文所表達的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xiàn)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示兒》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示兒》教學反思07-06
《示兒》教學反思03-14
《示兒》的教學反思06-19
《示兒》教學反思01-07
《示兒》教學反思12-17
教師《示兒》教學反思11-17
《示兒》教學反思14篇02-23
陸游《示兒》教學反思11-03
《示兒》教學反思(通用6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