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1
《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名篇寓言故事,它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又帶有神話色彩,篇幅短小,作為自讀課文,學生通過自學基本上掌握這則語言的主要內容。我在初三(3)班開了一節(jié)《愚公移山》的公開課,現(xiàn)結合本課的教學實踐作如下反思:
《愚公移山》是篇傳統(tǒng)的老課文,故事情節(jié)簡單,大概的內容學生早知,經(jīng)典的教法也有很多。我這次主要是結合我的小課題研究: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方法來設計這節(jié)公開課。在準備上這篇課文之前,腦子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有吸引力,如何在教學中體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1、營造良好的氣氛。在學習之前,我播放江濤所唱的“愚公移山”的歌曲,以此導入課文的學習中。幾乎所有的同學能夠馬上進入狀態(tài),部分學生學生還慢慢伴唱。我覺得這一點能很好第激發(fā)學生學習這則寓言的興趣。
2、采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授課之前,我讓學生做了很好的預習,主要是針對文言字詞,梳理文章內容,嘗試進行翻譯。學生先結合文下注解獨立學習,把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然后小組討論,若還有疑難問題,則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來,共同分析理解。我覺得這比單純的老師串講要好一些,可以調動學習的欲望。
3、采用提問教學法。教這篇課文時,我提出了幾個問題。這則寓言一共寫了哪些人物?老愚公有多大年紀了?智叟是個年輕人嗎?那個“遺男”姓什么?有幾歲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嗎?參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移山”這件事做起來困難嗎?他們的勞動艱苦嗎?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文章既對重點字詞做了強調,也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2
這是一篇寓言,但是教學中沒能引導學生明確寓言的特點及作用?傆X得九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知道,所以在教學內容設計時只是蜻蜓點水,這里就沒有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教師有想當然的因素,這是值得反思的。另外在分析“愚公愚嗎”這一問題時,大部分學生能很好的去用文中的句子加上自己的理解去分析,氣氛也比較活躍,可是為了趕時間,我還是會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孩子們,就導致學生交流討論的.不夠深入。這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最好的方式是多朗讀。課上,雖然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讀,但是從讀的時間來看,還是不足的。
從上課的總體來看,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新知,上課積極主動,踴躍發(fā)言,我就認為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教學中存在的這些缺點,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去改進的。
新課程明確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倡導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我校的“三精”活力課堂是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設計、抓實教師主導地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這節(jié)課我主要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引下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這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說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這也體現(xiàn)了我校的“三精”中精講、精學和精練。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基本上能領會文章的寓意,認識到愚公精神的偉大,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學習愚公精神,排除萬難,爭取勝利。課堂氣氛活躍,有激烈的討論交流,也有爭先恐后的發(fā)言。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課堂效果比較令我滿意。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3
新一輪的拉練課正在有序地進行著。今天下午,我出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愚公移山”。
課后我進行了反思,本節(jié)課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的地方是:本節(jié)課學生能全體參與學習全過程,學生之間的合作很友好,師生、生生之間有豐富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學生對于課題敢于質疑,思維活躍,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獨創(chuàng)的見解(如:能把大山移走全是智叟的功勞)。教師語言簡練,有駕馭課堂能力。小練筆的設計為課堂增添光彩!尤其是有一個叫杜海麗的'同學的發(fā)言是本節(jié)課一個精彩的的課堂生成,老師能抓住這個契機,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不同的視角去展開聯(lián)想,促進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小組合作學習很有效,板書工整教態(tài)和藹。教給同學們預習的8字真言用的比較好,不僅教給了同學們的預習方法,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不足之處:面對全班同學只注重了教學流程,時刻記住自己的教學設計,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隨機應變得不夠,有些環(huán)節(jié)猶如“蜻蜓點水”缺乏“精雕細琢”。比如,學生朗讀指導流于形式,指導得不到位,很籠統(tǒng),只是讓他們讀出嘲笑的語氣或是很自信的語氣。思維訓練不深不透。課堂氣氛有些沉悶,學生的積極性沒調動起來,講課的語言不夠連貫。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磨礪自己,追求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4
《愚公移山》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其中愚公的精神影響了新中國一代代人的成長。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愚公的精神會受到人們的質疑。在初中學生心中,率先樹立一個正確的愚公的人物形象,是課堂的重中之重。在教學策略上,我致力于以下四點:
一、突出核心問題,帶動整體思路
在最早的設計稿中,我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比如“愚公為什么要移山?”、“他要把山移到哪里?”、“愚公遇到了哪些阻礙?”等等,大大小小的問題多達十幾個,而且均以組的形式展示在課件中。因此第一次試講猶如一場知識問答賽,而整個課堂都是在一問一答中緩慢推進,缺乏整體感。帶教導師建議我將這些問題簡化,盡可能用一個主要問題串聯(lián)起其他的小問題,盡可能使目標指向更加明確。在導師的啟發(fā)下,我將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確定為“愚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圍繞這個問題,可以去分析“平險有什么困難”,可以分析“智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均可以過渡到愚公的人物形象分析上,同時也可以引出“對比”和“襯托”這兩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于是,課堂的整體思路一下子清晰了許多,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性也得到了加強。
二、強調朗讀過程,調動學生情緒
朗誦是我的專長,在日常的課程中,我常常示范朗讀,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朗誦的前提是理解文章,進一步則是情緒的`感染。在認識“愚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后,我要求學生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這一步驟需要學生情緒的感染,因此在課堂中我格外強調閱讀的過程。第一遍讀是齊讀,為的是曉知內容;第二遍讀是自讀,為的`是品味思想內涵;第三遍讀是誦讀,為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同時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于是,我特意設計了三段需要重點誦讀的內容,從而使學生深刻地體悟:平險過程中的困難險阻、智叟的目光短淺和愚公的堅定信念。從這幾個閱讀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斷的深化,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也得到了逐步加強。
三、抓住原文詞句,堅持文本出發(fā)
在一些課例中,教師往往引導學生去討論“愚公愚不愚”的問題,有的甚至會引導學生討論愚公該不該搬家的問題。這樣的引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但卻犯了脫離文本的錯誤。這是用一種極其現(xiàn)代的功利性的思維去解讀古文,必然不能深刻理解原文宣揚的精神品質。我覺得,學習文言文,必須要先沉潛進文本之中,拋開現(xiàn)代人的慣常的思維觀念,回歸“文本的語詞世界”。在具體分析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從文章的具體語句中尋找結論的依據(jù),同時我會對這些語句中的一些詞語進行追問,并通過細節(jié)之處引導學生把握內容、理清思路。如關于智叟人物形象的推測,我就是從語言描寫入手,從具體的語境入手,用句式和語氣揣摩人物的心里和性格。
四、追求導入創(chuàng)新,敢從標題入手
在本課的設計中,我比較自豪的一處在于導入的設計。在導入中,我請同學們對標題“愚公移山”點上標點,表達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的想法。有同學點上感嘆號,表示對這一舉動的驚嘆,有同學點上問號,表示對這一舉動的質疑。而這個導入是課程結語的一個鋪墊,在課程結束時,我依然讓學生給這個標題點上標點,以表達他們學完課文后的想法。有的同學在“愚”上點上雙引號,認為愚公并不愚;有的依然點上感嘆號,表達對他精神品質的贊揚。這一設計前后呼應,先是以學生的情感判斷為導引,引導走向一個更貼近文本的愚公形象。本課結束前,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的時刻,再次給予學生表達看法的機會。
在課后的交流和評課中,我也體悟到本課的不足。在本課開始前,我曾用了3分鐘時間檢測學生預習的成果,比如通假字、特殊句式、重要的實詞。設計的目的在于將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進行強調,以便課文內容的分析。然而今天的文言文教學需要教師將文言字詞的學習進行分類處理,比如需要煉字煉句、具體分析的要帶進文章深入解析,對生僻的難詞難句的學習可以直接讓學生參閱注釋進行記憶。因此,我將所有注釋均呈現(xiàn)在課前預習中,僅通過課前的幾分鐘進行強調,是難以引導所有學生進行有效而全面記憶的,而對于部分預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文言文字詞的學習可能會因此而滯后。對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我要尤為注意,對文言字詞要分類解決,加強有效性。此外在本次課程的最后我設計了一道作業(yè)題,是要求學生思考:如果沒有天帝神仙的幫助,愚公是否可以完成移山這一壯舉?當初預設的答案是“依然可以”,因為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體悟了愚公精神后,必然對愚公敬佩有加,也必然對他的事業(yè)抱有堅定的必勝決心?墒牵瑢W認為他不能,理由是“等愚公的后人進入現(xiàn)代社會,那現(xiàn)代社會會產生惰性,所以不會”,由此看來,該學生依然沒有體會到文言文學習之初的一個特征,那就是盡量拋開現(xiàn)代的話語語境和現(xiàn)代的思維觀念,去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內涵。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值得我多加反思。
從備課到上課,從上課到反思,我思考了很多,也感悟了不少。尤其在導師的啟發(fā)和幫助下,我深刻地領略到,設計核心問題的重要性。核心問題能夠有力地牽動整篇文章的感知和理解,凝聚學生的閱讀注意,理清學生的思路。同時我也識到,文言文的教學必須要重視“朗讀”這一步驟,而且要多多地讀、甚至“狠狠”地讀,讀出文意、讀出感情、讀出味道,因為只有“讀”才能使學生暫時忘卻現(xiàn)代話語語境,暫時離開純現(xiàn)代的思維方式,從而真正地沉浸在文本之中,體悟文中人物的精神和智慧。雖然考評課上完了,我長舒一口氣,但正因為上完了,我依然體味到了新的壓力,因為在課堂內外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我去推敲、去反思、去糾正的,我要以更為充沛的精力和堅定的決心投入到語文教學過程中去,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修養(yǎng),引導學生去感知一個原汁原味的語文課。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5
《愚公移山》是初中文言文名篇,教材改編之前一直都是九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改編之后把它放在八年級上冊。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出自于《列子》。
這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故事情節(jié)生動,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文中的愚公是一位志向遠大且非常有恒心的耄耋老人,他提出的“移山”的宏偉目標,無論是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是讓人望而生畏的?蛇@一家人卻倔強的尊崇著這個老人的意圖,艱辛的移著山“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這一偉大壯舉,反應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氣魄和堅強毅力。堅持、堅持、最后一定會勝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涌流不息的傳統(tǒng)美德。
學生們在學習時,也是興味盎然的,無不為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遠見的目光所折服。在激烈的課堂討論中,有的同學卻義正言辭的提出“愚公確實很愚昧,思考問題太過僵化,除了移山之外其實他們還可以搬家”。更有同學提出,“在今天,土地是珍貴的資源,是不可以隨便挖掘的。而且挖出來的`土石也就成了建筑垃圾也不可以隨便亂倒!背趼牭綄W生這樣的想法,我還是很驚異的,因為作為一篇寓言,文章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體悟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寓言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只要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按照合理的邏輯展開思考,不盲目求新求奇,又能聯(lián)系實際來談就可以。孩子們有這樣的聲音,正是時代在發(fā)展的見證。
首先談談“搬家”。搬家省力、省時,而且見效快。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這樣一條捷徑吧。那么,愚公為什么不選擇這一點呢?這大概就是中國人的”鄉(xiāng)土情結“吧。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后,躊躇滿志,回到故鄉(xiāng)沛縣,宴請父老故舊及鄉(xiāng)中子弟,在”酒酣“之時親子擊筑,高唱“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風歌》凸顯了漢高祖劉邦君臨天下、“舍我其誰”的霸氣,同時,他也向沛縣父老鄉(xiāng)親吐露“游子悲故鄉(xiāng),吾雖都關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的故土情結。另外還有家喻戶曉的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無不體現(xiàn)出中國人的故土情結。因而可以體會愚公的心境了。再者,愚公一位有遠見的智者,面對險峻的太行、王屋二山,他更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為子孫后代造福,這同樣也體現(xiàn)了我們祖先改造自然的氣魄和堅強毅力。但學生的理解和愚公的做法并不沖突:移山是一種毅力,而搬家是一種智慧。因而此時可以教育學生遇事要學會選擇,從各方面各個角度考慮問題。
其次談談土地問題。城鎮(zhèn)化的加快發(fā)展,已使農村的耕地面積越來越少,而且以前最不缺的“土”,現(xiàn)在需要買。家里需要填個坑,都要到別處買土。農村要求統(tǒng)一規(guī)劃,各種垃圾不能隨意傾倒。這些都是目前學生能夠看到的問題。學生能談到說明他已經(jīng)意識到發(fā)展和變化的問題,借此機會鼓勵學生要勤奮學習,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我一直覺得,在夯實了語文基礎后,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與教師思想火花碰撞的一個過程,也是彼此互相溝通認可的一個過程。很高興這節(jié)課能做到這點,希望以后繼續(xù)努力,繼續(xù)學習,爭取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6
本學段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是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十三課,本單元以“堅持不懈”為主題,本單元選入了《愚公移山》是一篇神話故事也是寓言故事,通過對這篇課文的閱讀,可以讓小學生受到堅持不懈,不達目的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感染。
這篇課文共14個自然段,從四部分進行表達:
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寫兩座大山擋住了村里人的出路。這是移山的原因。第二部分是二—六段,寫的是愚公召集家人商議移山大計。這是移山的準備。第五-六段有一段愚公和妻子商議大計的對話,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對話,體現(xiàn)出妻子的細微心理,她在大家都情緒高漲時提醒大家冷靜思考,同時也要體現(xiàn)出愚公雄心不改,移山不變。適合以此為故事情境進行朗讀訓練和語言訓練。第三部分是第七—十三段,寫愚公率領家人緊張的移山。這是移山的過程。這部分里有智叟的嘲笑和愚公堅定移山的對話,適合朗讀訓練。最后一部分寫的是移山成功。
課后題的設計對教學內容的確定很有指導性:1題“默讀課文,說一說愚公移山遇到哪里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钡某尸F(xiàn)是指引總結課文內容。2題的呈現(xiàn)文言文中一段愚公回答智叟的話,初步讓學生了解現(xiàn)代文和文言文表達上的不同。3題的呈現(xiàn)提示我們要通過一定的策略讓學生對這樣的語言樣式進行學習,內化和再創(chuàng)造。詞語小車里,“直插云霄癡心妄想”是需要重點理解的新詞,也是帶有生字的新詞,提醒我們在學生隨文積累時要引導他們不盲目,不應付,側重選擇課文重點詞,新近掌握詞,才能做到課課有所得。
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能初步感受作品中優(yōu)秀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并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但對于大多數(shù)嬌生慣養(yǎng)的獨生子女來說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教學中要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多種多樣的教學呈現(xiàn)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在課上教師適合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在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受到限制,思維不夠深入時,教師可采用多媒體白板輔助教學,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彌補學生認知的差距。
今天就我這節(jié)課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反思。
一、目標確定合理
本學段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我確立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初步概括課文內容。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直插云霄”“風燭殘年”“癡心妄想”等詞語的'意思,讀好人物對話,感悟愚公精神。
3.讀中積累詞語,背誦愚公對智叟說的話。
4.拓展續(xù)寫,學習語言的表達樣式。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力求清晰、簡約
1.在教材的處理上,首先整體把握文本的內容,點撥學生掌握這種抓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方法總結課文內容。然后抓文章的重點-----對話。把妻子和愚公、智叟和愚公的對話作為本課教學主題部分的主線。在讀中,將品詞析句,訓練朗讀和體會情感有機融合在一起。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了三個詞語,并且方法各有不同!爸辈逶葡觥弊寣W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想象感知,“風燭殘年”“癡心妄想”指導學生練習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
2.朗讀的訓練體現(xiàn)在指導朗讀兩段對話中。分段讀、默讀、師生合作讀、古今文段對比讀、配樂讀等。注重朗讀與品悟的有效結合,在讀中體會愚公妻子與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的不同,妻子是關心的語氣,而智叟的語氣是嘲諷的。在學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后,適時地利用電子白板,圈畫出提示語、關鍵詞、標點、反問句等指導學生練習朗讀學生讀出了情感,在熟讀中很自然的達成了背誦目標。
三、讀寫結合,學會表達
在學完課文后,我設計了一個想象寫話訓練,想象道路暢通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學生在反復讀中,掌握了對話的語言樣式,學生寫得比較好,不僅意思表達清楚,而且愚公的品質也有體現(xiàn),學生從讀學寫,做到了讀與寫得有機結合。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7
《愚公移山》是篇傳統(tǒng)的老課文,故事情節(jié)簡單,大概的內容學生早知,經(jīng)典的教法也有很多。我本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來設計這節(jié)公開課。
采用提問教學法。教這篇課文時,我提出了幾個問題。這則寓言一共寫了哪些人物?老愚公有多大年紀了等,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視學生的讀。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法寶。在對人物進行分析時,我主要分析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從感情,語氣,稱謂等各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兩者的不同。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分角色來朗讀,學生興趣較高。然后用課本劇的形式表演課文,借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總體來說,這堂課基本上完成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課前預習效果較好,大部分都很積極主動,課堂上能踴躍發(fā)言,學習興趣濃厚。由于聽到下課鈴聲,匆忙之間把“神話”寫成了“神化”,拓展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對于欠缺的地方,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改進。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8
《愚公移山》是一則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大概的內容學生早就知曉,經(jīng)典的教法也有很多。這次教學想要在傳統(tǒng)教學中突出重圍,就要有新的教學模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本節(jié)課我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新穎的教學設計入手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1、充分做好課前準備階段。我先咨詢有經(jīng)驗的語文老師,多方聽取他們本課的教學思路,自己在私下又搜集多方面資料,最后教學目標設定在把握故事情節(jié)和多角度感悟愚公精神。
2、追求導入創(chuàng)新。我沒有以歌曲導入,而是另辟蹊徑,引用董卿《朗讀者》遇見名言引入,直入課題,引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采用提問教學法。教這篇課文時,我先提出了上節(jié)課遺留問題:愚公移山的'“移”字能否換成“搬”字?來檢查課下作業(yè)。而后為了教給大家概括故事情節(jié)的“題目擴充法”,我提出了怎樣的愚公移山?年且九十的愚公移了什么樣的山?年且九十的愚公怎樣移"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太行王屋二山?移山的結果怎么樣?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文章既對重點字詞做了強調,也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想象移山的主觀困難時,我讓學生結合兩種想象出來的情景,假如你是愚公會怎么勸兒子或孫子?我讓一部分同學充當愚公勸說兒子,剩下的充當愚公勸說孫子,然后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口語交際問題,因為設計問題的新穎,小組討論激情澎湃,小組展示時,甚至達到了聲情并茂。我覺得這比個人思考更能調動學習的欲望。
5、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朗讀機會。我主要從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兩個人物入手,從感情,語氣,稱謂等各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兩者的不同。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模仿其口吻來朗讀,學生興趣較高。
6、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同于平時我們對課題的直接板書,我這次通過讓學生設計板書課題,使學生從設計理念上初步把握愚公精神。特別是想象移山主觀困難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想象力更是發(fā)揮到極致。
7、最后讓學生欣賞毛主席在七大會議上的演講視頻,使學生深入理解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內涵,在此基礎上水到渠成引入小練筆《移走我心中的大山》,使學生真正感悟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質。
通過教學,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沒能夠讓學生親自到黑板上板書自己的課題設計。
2、沒能讓學生總結學習這則寓言的感受。
3、最后的小練筆由于時間關系,沒能課堂上完成。
總體來說,本節(jié)課完成了教學的重難點,學生的學習興濃厚。對于不足的地方,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優(yōu)化。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9
《愚公移山》是篇傳統(tǒng)的老課文,故事情節(jié)簡單,大概的內容學生早知,經(jīng)典的教法也有很多,所以我在準備上這篇課文之前,腦子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有吸引力,如何在教學中體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
教授此文時,立足文以載道,在扎實搞好文言教學的基礎上,以幫助學生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為基礎,充分挖掘文本,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導向,使學生獲得人生的啟示,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戰(zhàn)勝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切困難。
掌握文言常用詞語,理解詞義和句義,始終是文言閱讀的重點和難點。文言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的,所以在這篇古文閱讀教學中,重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目的從而凸現(xiàn)古文的美感,使學生加深積累古文知識,逐步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評價愚公的行為是否愚的'問題上引導分析人物形象,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學生能有針對性地發(fā)言,自信表達觀點,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yǎng)。不足的是部分學生比較緊張,思維沒有完全放開,否則效果會更理想。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 10
《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一篇優(yōu)秀的寓言,主要講述了愚公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感動過天帝,成功移山的故事,借此表現(xiàn)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針對本文的教學,側重不同,方式各異。在追求創(chuàng)新的眾多教學設計中出現(xiàn)了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師生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反觀“愚公移山”的行為,進行了諸多批判:愚公移山是缺少科學精神的蠻干;愚公移山成功的不可能性因素眾多;愚公具有“暗黑”本質這種大膽的質疑精神和探尋意識是值得稱贊的,但這種“過度解剖”有悖于我國傳統(tǒng)精神文化體系,有損于寓言文體的教學解讀。愚公移山的行徑符合我國民族精神中“知其不可而為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拼搏內涵。進一步說,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對《愚公移山》一文的解讀應基于本文的寓言文體特點,就文本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從而挖掘哲理所在的“愚公精神”——不畏艱難的氣魄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以此為立意點,在教學過程中避開了學生有關“愚公愚與不愚”的討論,主抓愚公人物形象的正面分析。首先以學生學過了的較為熟悉的寓言故事引入作家嚴文井有關寓言的形象描述,借此導入新課,使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分析故事,體會哲理。而后以問題教學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移山的目標是什么?移山過程遇到哪些困難?移山的結果怎樣?從中你發(fā)現(xiàn)愚公身上具有怎樣的品質?在基礎情節(jié)分析過程中將“文”與“言”相融教學,得到對愚公精神的初步認識。而后引領學生分析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的`不同之處,愚公和智叟的對話中體現(xiàn)的愚公之“智”和智叟之“愚”,穿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節(jié)的作用,故事結尾添加神話人物的用意,目的都是更為深入地體會愚公身上的精神品質。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有關愚公形象的思考分析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精神內涵的理解內化,談課堂收獲使學生將心中所想由口而發(fā),老師亦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吸收水平。
本次公開課中我也習得了不少的經(jīng)驗,反復的打磨是提升的好途徑。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具體可量化,不能大而不實。課堂上對學生的點評話語應引導性與鼓勵性兼具,不能只關注學生的錯誤點,不能就學生的問題生硬指正。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等待多種思想的出現(xiàn)與碰撞,等待學生思考的深化與完善,不能急于引導學生向“標準答案”靠攏。
一次次的磨煉總能讓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的不足,一次次的鍛造亦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的進步。作為教師,我們也需要愚公精神,敢于挑戰(zhàn),持之以恒。
【愚公移山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5-01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4-04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8-18
《愚公移山》課后教學反思06-01
《愚公移山》課后教學反思09-12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通用04-27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15篇10-01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15篇07-19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精選9篇)03-08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15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