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1
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名師的講課實錄,體會他們?nèi)绾我徊讲揭龑W生,如何提出一個個問題,如何信手拈來引用資料。感覺名師準備的就是細致,瀏覽者的回帖也是好評不斷?傻搅苏n堂上,我仍然覺得不知如何給學生講,尤其是現(xiàn)代文和詩歌部分。
前幾天學生自學了《蒲柳人家》,我先讓他們讀了兩遍課文,要求他們體會人物的描寫方法,分析出人物性格。學生讀完后,我又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幾個問題,完成了幾個鞏固練習題就結(jié)束了。有學生問我:“老師,這就結(jié)束了?”我說嗯。其實我是真的不知道再講點什么。我只是覺得該小說人物形象描寫的這么栩栩如生,故事情節(jié)也這么通俗生動,自己細心默讀品味,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假如這時有個人在你耳邊絮絮叨叨,那又是如何地大煞風景。
但學生說的話畢竟起了點作用,讓我覺得不講點什么似乎對不起學生,于是在準備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時,我這樣設計了教學流程:
一、學生預習課文,教師范讀
二、學生熟讀
三、合作探究,讓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土地的象征意義。
2、詩中出現(xiàn)了哪些意象,他們各象征什么?
3、詩中的鳥是個什么形象?為什么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4、這首詩的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有什么聯(lián)系?
5、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我本來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后就讓他們討論回答這些問題,可心中又有些擔心:他們能答對嗎?要是答不出來,冷了場,還不得我來說?
可一讓學生預習課文,他們就剎不住了,不知是因為詩寫的動人,還是現(xiàn)代詩比文言文好懂,一個個都讀的那么專注,那么動情,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打斷他們。
我忽然想,為什么不讓他們先背過這首詩,然后再回答這些問題呢?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許讀熟了,就更容易理解詩中意象的含義了。
于是我改變了計劃,范讀一遍后讓他們背誦這首詩,果然效果很好,半節(jié)課下來,連平時背的最慢的也背過了,背的稍快的一些同學已開始看文下的注釋及課后題了。
后面再進行這些問題就容易多了,學生都能答個八九不離十,我也感覺很輕松。
由此看來,學生熟悉文本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他們通過閱讀體會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能提出相關(guān)問題,這比老師挖空心思給學生提問題并滔滔不絕地講解要好得多。學生如果能真正進入文本,即使老師不講,效果也一定不錯。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2
《我愛這土地》是當代詩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又是九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第一篇課文。為了有一個好的開端,在備課上我下了功夫。寫好教學設計后,我反復地朗誦了這首詩,又從網(wǎng)上下載了這首詩的朗誦錄音,對照著自己反復地讀,爭取在課堂做好示范朗誦。為了每一節(jié)課能夠精彩一些,在課前我都要做比較充分的準備,雖然是平常的課,不是公開課,但是我也付出努力。如果到了公開課展示課時,才下功夫備課,而忽視了平常的課,那么這樣的教學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的教師是不合格的。
經(jīng)過認真考慮,我把朗誦作為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把理解詩中的象征意義作為教學難點。我認為詩歌教學就是朗誦課,只要讀好了,詩歌的內(nèi)容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朗誦,特別是高水平地朗誦是一個個性化的理解過程,是一個藝術(shù)加工的過程,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一篇文章平鋪在紙上,黑字白紙,僅僅是一樣東西而已,但是經(jīng)過讀者的用心讀,文字便活了,山青了,水流淌起來了,鳥兒飛起來了,書中的動物們可愛了,人物有了思想。語文課本上都是精選出來的世代流傳下來的文章的精華,都是極其典范的文章,因此,把朗讀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任何時候都可以。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的現(xiàn)代抒情詩歌,其充沛的感情,明快的節(jié)奏,細膩的思想,自由的表達方式,都需要用朗讀來品味。
當然朗誦是個性化,不能強作要求,不能作統(tǒng)一的要求,教師只能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朗誦方式。重音,節(jié)奏,語調(diào),語速,等等要根據(jù)文本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理解作恰當?shù)陌才拧8星榈谋磉_是重點。在朗誦之前一定要先醞釀好感情,把自己放在詩歌中,放在當時的背景之中,自己就是作者,只有這樣,才能朗誦好。
朗誦者不一定都要聲音圓潤、渾厚、優(yōu)美,不一定非得普通話標準,不一定都要講究高超的朗誦技巧,只要做好得體、大方、自然就可以。像方明、濮存昕這樣的朗誦名家畢竟是少數(shù)。我們語文教師當然可以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訓練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朗誦水平。在我們的示范帶動下,學生能夠認真朗讀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學生有朗誦的潛質(zhì),我們不妨重點培養(yǎng)。
在這節(jié)課上,我?guī)ьI學生朗誦就占去了大約30分鐘的時間。只討論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土地”“鳥”“河流”“風”“黎明”的象征意義;一個是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這兩個問題用時不到十分鐘。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3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以感情真摯,富含哲理著稱,它抒發(fā)了詩人對歷經(jīng)磨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在教學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白x,是組織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的過程,是把學生帶進文本構(gòu)建學習的起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分層面,爭取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所收獲。同時注意閱讀方式的多樣性,如自瀆、范讀、配樂讀、競賽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這節(jié)課,我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教學情境。如課前搜集有關(guān)1938年祖國狀況的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通過查書籍、看影視、問他人等多種渠道獲取了知識,也鍛煉了能力,使學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收獲?傁蛘n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情境創(chuàng)設,同教師的灌輸講解所得的'收獲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為解決“象征“這一難點問題,再創(chuàng)情境。引導學生轉(zhuǎn)變角色,以”一只鳥“的身份舍身處地的去體會作者對”這土地“的摯愛之情。對主題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評價
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其潛能的開發(fā),個性的張揚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擁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評價的多元化,評價在生生、師生之間充分展開。對朗讀、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的評價不僅使師生之間增加了親和力,而且使教與學同時變得生機無限,搖曳多姿。
四、注重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這首詩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的素材。結(jié)合社會背景的對比分析,學生對經(jīng)歷磨難的祖國心生敬佩,并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這就在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優(yōu)化的基礎上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三維目標在一定基礎上得到了落實,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過分遵循教學模式朗讀與解讀不必嚴格分開,可以將朗讀融于解讀中,更有利于對整首詩的理解和感悟。
2、解讀過程沒有充分放開學生討論、總結(jié)、交流之后,教師不必重復歸納。這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他回認為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教師只點撥補充即可。
“教學有法,教無法定“,這只是對詩歌教學的一個嘗試,如何最大限度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4
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教育教學形式的改革和完善。教師應學習課改理論,遵循課改要求,體現(xiàn)課改特色,尊重學生自主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教學的雙邊互動,注重閱讀方法的訓練和指導,使學生能把握文本的精要,學有所得。
這篇課文的語言富有激情,主題也很有深度。而它要面對的學生,都是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由于時代和生活環(huán)境的'原因,他們根本就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jīng)歷和體驗。就是對教材上記述的那段歷史,也知之甚少。因此,情感領悟能力不強,導致他們對作者在字里行間蘊含的感情難以理解,對課文的主題進行深度的把握也會有相當?shù)睦щy。不過,他們有樸素熱烈的愛國情感和豐富誠摯的內(nèi)心世界,教學過程中應加以很好的引導,利用。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ㄒ唬┍疚氖銓懙膬(nèi)容,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相去甚遠,因此教學前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查閱資料,了解相關(guān)歷史背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ǘ┍疚脑谥黝}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應用心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情感,這將直接影響教學實施效果,可考慮播放音樂,歷史短片作鋪墊,補充。
。ㄈ┱Z言熾熱,感情豐沛,是本文的另一個特點。老師在示范朗讀處理教材的基礎上,可指導學生配樂朗讀,表情朗讀,以使學生更好地領會課文語言特點。
(四)本文生字詞較多,且難度較大,應狠抓落實。
在教學《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時,由于時代背景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相差甚遠、理解詩歌又需要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所以,我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由發(fā)言,只要想法合乎情理,我不會予以否定。因為,我覺得我們不能把我們的理解方式強加給學生們,他們的閱歷是有限的,我想,等到他們長大后再來理解這首詩時,肯定又與現(xiàn)在不同了。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進而進行朗讀訓練。在朗讀中,生生之間互相進行評價,使師生雙方都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堂上,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學習這首詩,我采用的方法是:創(chuàng)情境——曉詩人——知背景——重朗讀——析意象——品意蘊——賞意境——作比較——重背誦。根據(jù)以上方法學習詩歌,條理比較清晰,由淺入深、由易入難,有利于學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詩。
總之,詩歌是正值詩的年齡的學生較感興趣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教學中還有不少獨特的方法等待我去嘗試,去挖掘。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5
今天分別在205和206班上了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我沒有提前告訴學生要上,臨時起意就上了。上完后細想,還是有有意為之的嫌疑。因為,昨天晚上和一位優(yōu)秀的小老師討論過這首詩。小老師的言語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思考一個問題,閱讀教學到底該怎么教?!
還是“教”!這里需要糾正的一個概念就是這里的所謂的“教”,其實是引導學生“學”。
今天很開心,真的。引導學生裸讀這首詩,效果不錯!現(xiàn)在將教學流程簡單記錄如下:
1、從題目入手感受詩歌。問:這個題目中有幾個關(guān)鍵詞?——我、愛、這、土地五個關(guān)鍵詞。
2、用第幾人稱寫的?第一人稱。
3、我的對象是什么?——土地。
4、我對它的情感怎樣?——愛。
5、這樣看來,題目里的“我、愛、土地”這三個詞語都是有意思的,只有“這”沒什么意思,很多余的樣子!為什么題目里要有這個“這”呢?(引導學生去掉“這”讀,不去掉“這”讀,感受區(qū)別)——“這”表達出我對土地的`愛是非常“強烈”的。(音韻上的起伏,沒有“這”題目都是平聲。指代作用——這片土地,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即祖國,生養(yǎng)自己而又滿目瘡痍的土地。這個括號里的內(nèi)容在這里不要講,可以放在全詩都品讀完以后,由教師補充說明即可。)
過渡:詩人為什么要對土地發(fā)出如此強烈的愛的情感?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三遍)
6、為什么會有如此強烈的愛的情緒發(fā)出?因為,我愛的土地正被“暴風雨”打擊。
7、看著土地被“暴風雨”打擊,怎么辦?反抗。ㄟ@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這兩句寫出了“我們”的反抗精神!
8、我們?yōu)槭裁磿氨瘧崱薄凹づ?因為,我深愛的土地正被“暴風雨”打擊!
9、“反抗”取得勝利了嗎?沒有寫,但是,有希望,哪怕是微弱的希望。(無比溫柔)
10、我反抗到何種地步?(反抗到底!到死!死也要死在我愛的土地里。)
11、這只“鳥”有何意義?這是一只具有反抗精神的鳥,看著土地被打擊被蹂躪,它在呼叫,這是不屈的聲音!為什么是嘶啞的聲音?因為想要喚起所有的反抗精神,想讓這個土地上的人都起來反抗,聲音都嘶啞了還在“歌唱”。這個歌唱是戰(zhàn)斗的號角,是人民的呼聲——讓我們都起來反抗!
12、結(jié)果怎樣?我死了!我為了我愛的土地而死,我為了所愛獻出了生命!我死了連羽毛都要腐爛在這土地里?梢娢覍@土地——愛得深沉!
13、我為什么流淚?——因為我太愛這土地,看著它倍受打擊,我痛徹心扉,我流下眼淚。這是生死存亡的痛,很痛很痛!
14、這首詩寫于1938年,這一年怎么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中國,祖國大地正在忍受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打擊和踐踏。
15、所以,這里的“暴風雨”象征著“日本帝國主義”,“河流”“風”象征著反抗精神……“土地”象征著“祖國”。
16、這首詩歌的主要情感就是作者對祖國大地深沉的愛和看見祖國大地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無比的悲憤!
上面的所有的內(nèi)容,都是學生說的,學生說到哪里,我跟到哪里,適時引導罷了。可以說,這次的《我愛這土地》的裸讀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讓我們懷著無比信任的心來引導學生閱讀吧,他們會給你想不到的意外和驚喜!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6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是一首常教常新的詩歌,其情感內(nèi)涵就是對祖國的熱愛。詩言志,歌詠情,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借助背景音樂直接導入,有利于感情基調(diào)的把握,更容易引發(fā)共鳴,而且這樣開宗明義點出愛國之情,也是著眼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來創(chuàng)設情境。
本節(jié)設計以朗讀為主,深得短詩教學之三味的情感美、意象美、韻律美,是對詩歌這一文學體裁特點的準確總結(jié)。通過反復誦讀,領會詩歌的'情感內(nèi)涵和思想意蘊;通過師生的美讀加速實現(xiàn)感染熏陶,從而更快地進入角色,更好地去領悟詩人的心聲,豐富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
本節(jié)課設計走出偏重理性分析的挖掘式閱讀,回到了詩性的閱讀上來,精彩之處是“情緒對接”的設計。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強化,將學生的生活積累、情感積累與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相連,利用多媒體進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觸,更易于入境入情的理解把握,但又不是僅僅停留在悅耳悅目的視聽欣賞層面上,或者進行泛泛的討論,而是引領學生“關(guān)注詩中飽含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整個設計的落腳點還在語言,這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特征。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7
20xx年5月7日下午,我有幸到聯(lián)中參加深圳龍華中學聯(lián)校的教研活動,聽了楊老師的語文教研課,受益匪淺!
楊老師上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課,非常成功!不管是重點的引導,還是難點的突破,都處理得得心應手,水到渠成,并將學習權(quán)交給學生,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F(xiàn)結(jié)合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談談我聽完這節(jié)課后的心得。
一、善用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
楊老師的課堂,學習氣氛非常好,跟自己平時的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相比,感覺非常慚愧,因為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完全是由老師調(diào)動的,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和勇氣,也是老師給予的。楊老師很善于運用激勵的語言,如“楊老師的課堂,同學們不能做聽眾”“要參與,我希望認識那些勇敢的同學”、“隨便說,沒關(guān)系,也許你說得比老師想的更完美。”“我們要參與到學習中,享受學習過程!薄罢故疚覀兤撸2)班的風采,我們是最棒的!”“別對自己要求太高,很累,只要有一點的體會就好。”“這兩位同學的表現(xiàn)太好了,下課后老師一定讓你們給老師簽名,讓老師記住你!”“能提問題的同學真棒,但能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的同學更棒!”……像這些鼓勵的'語言,貫穿整節(jié)課,楊老師從不吝于將贊美的語言送給勇敢發(fā)言的同學,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氣氛也很好,師生互動愉悅,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
二、善用激情,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詩歌是抒情言志的,詩歌的教學就是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詩情,進而理解詩人的情感。楊老師的這節(jié)課就做到了這點!她帶著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舍得“情感投入”,以濃郁熾熱之情去熔煉學生之心,最后,詩人的愛國熱情與老師、學生甚至聽課老師產(chǎn)生共鳴。整節(jié)課,楊老師的聲調(diào)抑揚頓挫,表情豐富,特別是她大膽地范讀了詩歌,雖然讀音不是很標準,但是感情把握得非常好,非常有感染力。讀完,全體學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正因為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也都富含感情地去讀,用心地去體會,進入詩歌的意境,感受艾青那深沉的愛國之情。
三、善用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
在課堂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楊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又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學生的學習思路、學習動態(tài)完全在她的掌握之中,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十分善于引導,把學生的思維引導至正常的學習軌道。這節(jié)課,從作者的簡介、新詩的介紹、寫作背景的簡介到詩歌的內(nèi)容、意象、感情、寫法的理解,楊老師都能設置成一個個比較容易理解、容易回答的問題,讓全體學生都能把握。例如,教學意象這一概念,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有難度,楊老師就把問題設置成這樣:“這只鳥歌唱祖國,那么它歌唱祖國大地上的哪些東西呢?”這樣的問題,既淺顯,有能解決詩歌意象這一難點,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幾乎全班同學都能回答。
總之,語文教學像是一潭綠水,只有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索,保證有“源頭活水來”,才能“清如許”!學習是為了發(fā)展,借鑒是為了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探索、改進教學形式,語文教學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我愛這土地》聽課教學反思04-19
《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12篇03-30
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通用3篇)05-08
我愛這土地09-21
《我愛這土地》艾青09-22
《我愛這土地》教案09-22
我愛這土地說課稿05-28
《我愛這土地》詩歌02-19
外國詩兩首教學反思03-19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