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1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是這種鄉(xiāng)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可以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那么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并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shù)呐。接著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xiàn)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己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fā)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情,我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斑@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弊寣W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tài)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xiàn)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2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后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xiāng)的桂花。
我教學時設定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一、課前準備兩問。
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電教法。由于孩子們對掛花很熟悉,我通過圖片和描寫桂花的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達成第一個目標,我在給學生出示自學提示后,引導其自讀課文,之后再檢查自讀情況。檢查中及時糾正讀錯的字詞。
二、課堂教學兩問。
在檢查讀字詞和課文時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同學都連朗讀的最基本要求“正確”都做不到,掉字、加字、把字讀錯了。
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描繪的生活情境。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情緒,“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但是在學習這幾個重點詞語時,詞語的含義學生體會得不夠深。而我用自己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而沒有用回憶生活、聯(lián)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如果能夠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有助于學生理解用詞準確。
本節(jié)課中孩子們朗讀的形式只有齊讀、小組讀和自由讀的三種方式。而這樣的朗讀形式很明顯不利于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談不上到達以讀促悟的效果。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觀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來挑戰(zhàn)他人或小組的沖動,可我卻忽略了這一點。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采用過這種挑戰(zhàn)式的朗讀,效果甚好。
三、課后反思兩問:
我的課堂教學總體來說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蹦赣H說的這句話時,出示杭州的桂花圖片,十分美十分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母親還是認為家鄉(xiāng)的桂花更香更美呢?回文再讀,再次品味那搖花樂,那桂花香。于是這份快樂更樂,這份花香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鄉(xiāng)的層面,讓學生深入體會母親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濃淡,比的是感情,與其說母親談的是桂花,不如說母親在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四、作業(yè)布置兩問。
作業(yè)布置如下:
1、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
2、完成習字冊。這兩項作業(yè)學生都能完成,能兼顧到班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
3、完成練筆:介紹家鄉(xiāng)。
五、學生輔導兩問。
針對學困生,在學習中可能會讀不準字音和書寫倒筆順。課下請小老師檢查其朗讀情況。教師重點檢查聽寫、背誦課文。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3
剛上完這一課,學生反響很好。學生基本上都認真傾聽,認真思考,能隨時跟著我的思路走。這堂課對“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和“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兩個句子的引讀做得很充分。先從學生們的整體感知中引出了母親的這句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讓學生了解了杭州滿隴覺山上的`桂花香時,再去仔細品讀母親這句話的含義。讓學生去文中找出描寫家鄉(xiāng)桂花香的語句,交流,出示,自由讀,齊讀,指名讀。就這樣引到“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句話。而在學習這句話時,抓住了一個“浸”字,一個時間“全年”,一個范圍“整個村子”,讓學生領悟“浸”的妙處,并且給全年換一個詞,很多學生想到了“永遠”、“永久”、“一輩子”等等。在學生的反饋中,進行及時引讀。而對“整個村子”讓學生們展開聯(lián)想浸在桂花香里的都有村子里的什么。學生們想到了花草樹木到房屋家具,以及村里的人們。
而在教搖桂花的樂時,讓學生自主體會第五段作者感受到的快樂,并且聯(lián)想“搖呀搖都搖下了什么”。
就是從桂花香和搖桂花的樂中體會母親的話語“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學生也有所悟,有所感。
這節(jié)課的不足是板書設計的不是很合理,如果能再加入小練筆,就更好了。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4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xiāng)情的優(yōu)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边@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學生讀后,很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作者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懷念。
在讀通讀順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钡脑,學生帶著問題讀懂了作者最喜歡桂花的原因是因為桂花香味迷人,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體驗有感情朗讀,學生從朗讀中如真地聞到桂花香。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边@一句話。我引導學生經(jīng)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學生經(jīng)過品讀感悟,能經(jīng)過“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香飄十里”重點詞句體會桂花香得遠;經(jīng)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換句式訓練,讓學生經(jīng)過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學生懂得相同的意思不一樣的表達,感情深厚可不一樣,指導并幫忙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
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境,“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歡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我試圖用回憶生活、聯(lián)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之后用同桌分主角讀和師生分主角讀的方式來引導。最終能夠搖桂花了,這可把“我”樂壞了,我怎樣樂壞了,學生入情境朗讀,讀好詞語“使勁”,讓孩子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學生從使盡地搖到動情地讀,真的感受到搖桂花的樂趣。當桂花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經(jīng)過個人讀、小組讀、團體讀等方式體會如雨般的桂花飄落的美麗情景。
課文最終我試圖經(jīng)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以及課外補充填空訓練來加深學生對母親話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作者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懷念。
這篇文章的教學主要經(jīng)過多種形式地有感情朗讀,品詞、品句、品段,讀中悟語、讀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我還鼓勵學生摘抄課文精美的詞句,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5
初讀《桂花雨》這篇美文,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隨后,又讀了作者琦君的其他幾篇散文,感覺如飲甘泉,清洌甘醇,被她的文章中透出來的幽幽情思所感動。所以我決定把這篇課文作為我的教研課,讓一場桂花雨飄落孩子們的心田。
上完這堂課,我久久沐浴在那花香四溢的桂花雨中。我覺得今日的課成功之處主要有這幾點:
1、創(chuàng)設情境,善用“空白”,引發(fā)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上的一切。”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需經(jīng)過感悟自得的.語言實踐來實現(xiàn)的。而教師必須給他們供給一個思維支點進行啟發(fā)、導向,才能挖掘創(chuàng)造想象的潛力。例:教學桂花紛紛落下情景時,我先出示課件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后想象桂花落到你的頭上、頸上、身上、地上的感受,再說出表現(xiàn)作者當時喜悅心境的詞語,最終用詞語喊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這樣一步步深化進行語言實踐,使學生讀出、說出了自己的情感體驗,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能融入文本,有身臨其境之感。還善用文中其他的“空白”,啟發(fā)學生想象,放飛想象的翅膀,聽弦外之音,會意外之意,這樣可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拓展、豐富、充實課文資料,獲得許多動態(tài)生成資源,對文本的理解有了升華。
2、整合教學資源,觸發(fā)學生情感。教學過程中,學生從“搖花樂”到“思鄉(xiāng)情”情感需一個轉折過渡,才能漸漸沉浸文本,體會真情。為此,我收集了有關琦君簡介、還配了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還補充了了作者另外一部作品《煙愁》中的話,讓學生從供給的資源中獲得信息,經(jīng)過自讀自悟,有層次地階梯狀地感受到了作者和母親那份思鄉(xiāng)情。
語文課該用演繹法還是歸納法,上了這堂課我真的是很有感觸。成功的語文課堂就因充分研究學生的學情,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僅有貼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6
小學語文《桂花雨》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搖桂花”是本文的重點段。教學時,當學生讀到“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到“我”搖桂花時的歡樂,我笑著對著孩子們說:“孩子們,搖桂花多帶勁呀!我們也來搖一搖好嗎?來,伸出我們的小手,盡情地搖吧。媽媽是不會怪你們的!”孩子們一聽都勁頭十足,不禁伸出小手“搖”了起來!皣W啦拉,嘩啦拉……”我搖了搖頭,故作嘆息道:“唉!太可惜了。這么點力氣哪能搖下這桂花呀?快!再用勁!加油!”這下,孩子們真的放開膽子了,看,個個搖得搖頭晃腦,小臉蛋紅撲撲的,搖啊搖,孩子們咧嘴笑了。我看時機成熟,問道:“孩子們,快抬頭看哪!你都看到什么啦?”
小A說:“我看到桂花飄落下來,好美!”
小B說:“啊,桂花紛紛從樹上飄落下來,就像一只只黃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小C說:“老師,老師,我覺得我身上落滿了桂花,成了一個桂花仙子,還渾身散發(fā)著香氣呢!”說著,小C竟離開座位不由自主地在我面前旋轉起來,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
“老師,我覺得桂花還像個調皮的孩子,看,它還悄悄鉆進了我的頸脖子,濕濕的,癢癢的!”小D迫不及待地叫起來。
聽著孩子們美妙動聽的描述,我已深深感受到他們已都沉浸于“搖花樂”中了,此時,他們都已經(jīng)成了作家筆下的'“我”了。而我也被他們的這種真誠與天真感動了感染了。
在我們的新課標指引下,我們的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內(nèi)容,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領悟文章的內(nèi)涵及主旨等。而教師如果能善于挖掘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充滿個性的閱讀中與文本對話、與主人公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將文本語言轉化為會運用的“活”的語言,那這對學生今后感悟語言文字,品讀新的作品將大有幫助。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7
小學語文《桂花雨》是我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執(zhí)教的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公開課。在教學中,我認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使閱讀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更加生動、感人。
一、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小學語文《桂花雨》一課是閱讀課文,課堂時間應主要在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上。課文的重點就是從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到作者寫家鄉(xiāng)桂花的香與中桂花的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讀了課文后,你感到了什么?學生尋著問題找到:“香”、“樂”兩個字,于是我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字,然后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能體現(xiàn)你感到“香”、“樂”的句子或段落。這樣,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文中找句子,找到一個句子或段落就用課件出示一個,引導學生讀句子、段落,體會句子含義,學生在找、讀中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抓住了文章的重點。
二、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以及家鄉(xiāng)的人與物的`思念,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要學生自己抓住難點并突破難點是見不容易的事。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桂花樹、我搖樹時等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感受,然后思考媽媽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香!弊寣W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兩處的桂花一樣不,不一樣在哪,按作者寫的應該是哪處的香?為什么媽媽又會這樣說,于是在比較中學生自然就講到了家鄉(xiāng)的原因,于是我再出示課件:這里的再,也比不過家鄉(xiāng)。通過句子練習,學生一下就懂得了課文中作者句子后面的潛臺詞,突破了難點。
三、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達到人文化境界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創(chuàng)設情景,將語文外的多種因素調動,配合語言文字達到美育作用。
首先,我使用了淺蘭色的底版,在這個底版上采用的是黑色、黃色和橘紅色的字體,給人舒適的感受。比如說“桂花”我就用的是黃色的字體,使人聯(lián)想到桂花是黃色的,而“香”用橘紅色,給人以溫馨之感。
此外,我還插入了高清晰度、具有美感的圖片,有桂花樹、桂花和我和媽媽搖桂花樹的圖片,還有透析心靈感受的小雨圖,這些圖片能幫助學生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人與物。
另外,我還從音樂庫中找到了一段很舒緩的音樂,在學生自己感悟課文后,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有感情的讀課文,仿佛都進入了那個美麗的故鄉(xiāng),看到了桂花、感受了搖花的樂趣!
我認為適當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制作的課件在語文內(nèi)閱讀課文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8
講桂花雨這篇文章提前看過優(yōu)質課,但是引導的還是不夠。
那桂花樹的花好看嗎?學生有些愣,他們自然而然覺得文章是寫桂花,那么必然桂花的任何方面都是好的,所以習慣性就說好看,最后導致完全不看文本按照習慣回答,這是我們班學生的一個比較差的習慣,不從文本里找依據(jù)。
圈畫文章中表現(xiàn)桂花雨香的句子: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字是什么旁?三點水。淹沒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見,摸得著嗎?看得見,摸得著。桂花的香氣看得見,摸得著嗎?看不見,摸不著,F(xiàn)在用了一個“浸”。香氣就變得好像看得見,摸得著了。一個“浸”字,使得香氣不但聞得到,還能感覺得到了。所以這個“浸”用得恰當,用得傳神。讀這句話的時候,注意要把“浸”字讀得輕一些、柔一些。反復品讀。還有一句話也有“浸”字。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中秋節(jié)前后才是桂花盛開的季節(jié),其他季節(jié)的香氣是從哪里來的呢?讀第六自然段。想象,桂花酒里有——桂花糕里有——桂花茶里有——怪不得作者琦君說——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原本想為思鄉(xiāng)情做鋪墊,“不說香飄萬里”和“才是香飄萬里”進行對比,其實在母親心里不是桂花的.香濃比較,而且情的濃與淡,但由于前面學生兩次那種習慣性思維,導致拖了一些時間,所以沒有完成。
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激情澎湃的鼓勵,整個課堂慢悠悠的,效率極低。本來可以十分鐘解決的問題,被我活生生拖延到了一節(jié)課,其實很多問題學生已經(jīng)略知一二了,我只需要順勢而為就能引出重點,這是其一;其二,不要為了極個別學生耽誤了整個班的學生,不值得。其三,課堂語言一定要準確,這節(jié)課我在不同的香氣上花了太多太多時間,意義不大,效率不高,其實我只需要說不同香氣中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學生一下子就能聚焦到重點。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9
上完《桂花雨》一課,自我感知,效果良好,主要突出以下特點
1、賞出喜愛。
我根據(jù)課文資料,自制了《桂花雨》課件,大連的孩子賞過槐花,但從來沒有見過桂花,那一張張桂花圖片展此刻學生面前時,他們十分地興奮,看得出他們喜愛桂花。于是到文中去體會“我喜歡的是桂花”。課件的運用恰到好處,淡化了教學的難點。
2、讀出快樂。
課文的第3、4、5自然段是重點,母親的.“助人樂”,我的“搖花樂”盡在其中。我讓孩子們盡情地讀,入境的讀,想象著讀,讀出快樂,在讀中體會童年的樂趣,思鄉(xiāng)的情感。
3、悟出真情。
作者僅僅在寫搖落的桂花雨嗎?母親的話,讓你感覺到了什么?在反復的體會中悟出真情——思念故鄉(xiāng)!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10
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本課首先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課文大意,知道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然后讓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讀中想象當時的情景,如“我又想起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下我可樂壞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备形蛑攸c語句的含義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讓同學間進行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搖花帶給作者的快樂,以及無窮的回味。
新課程提倡,教師應遵循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相應的對策。
所以在設計《桂花雨》的教案時我盡量以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并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一說自己不能忘記的人和事,在閱讀學習中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在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雨”的時候,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問題;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樂的大事?學生發(fā)言熱烈,覺得很開心,這時學生融入課堂中間,結合淋雨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接著讓后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學生扮演小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設計了一個辯論題:到底是作者家鄉(xiāng)的桂花香,還是杭州的桂花香?學生一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的討論,在各種觀點的交流過程當中自然的體會到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深情。
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也就是說教學要從重視教師“教”的構思,轉向重視學生“學”的引導。相信學生,讓學生在充分自學中思考、記憶、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點,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這樣所獲得的知識才扎實牢固。給學生的理解與表達留有足夠的空間,學生自然就會碰出智慧的火花。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11
《桂花雨》是琦君的一篇散文。1949年,琦君離開家鄉(xiāng)來到臺灣,自此,她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她懷念著故鄉(xiāng)的一情一景,她盼望著回家,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讀她的散文能讀到這股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本文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這一情感的抒發(fā),一方面通過描寫“搖花樂”來表達的,另一方面,則通過母親的一句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睂懗隽俗约号c母親一樣的思鄉(xiāng)情。這既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又是難點。
整篇文章是以“樂”作為全文的情感基調,作者是通過對童年搖桂花的快樂回憶,來向讀者抒出自己對童年、對往事、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如何帶領學生通過品評語言文字,走進那個香氣四溢的村莊,感受搖桂花帶來的無窮樂趣,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我作了這樣的設計:
一、感受“桂花香”
課文以“桂花香”為線索,貫穿全文,作者之所以最喜歡桂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香。文中三句話具體寫出了桂花的香:“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薄肮鸹ㄩ_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薄叭辏麄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香味的迷人是極其抽象的感受,因此,教學時,我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他們說說:“前些日子,校園里桂花盛開的時候,它的香味也讓你覺得迷人了嗎?為什么?”從而感受桂花香的迷人。
第二句中的`一個“浸”字,把桂花香味的濃郁、持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教學時,通過對“香飄十里、至少、十幾家、沒有不”等詞透徹理解“浸”在這里的妙用。
第三句“沉浸”的理解,則分了兩次去體會的。剛開始對沉浸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比較淺層次的,就是說“桂花盛開時,滿樹生香,花香四溢,人們沉浸在濃濃的花香里;花謝后,人們用它泡茶做糕點,喝上一口桂花茶,品上一塊桂花糕,滿嘴生香!边@僅是桂花本身給人們帶來的香。后來的理解則深入了一個層次,讓學生體會收獲的喜悅、分享的喜悅,這香是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二、感念“搖花樂”
作者寫“搖花樂”,一方面是通過自身感受來體現(xiàn)它的樂趣,這是正面描寫,一方面則通過父母對桂花的喜愛和搖花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從側面來描寫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直接找到了具體寫我“搖花樂”的句子,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前面的內(nèi)容說說“我知道可以搖桂花后,為什么這么樂?”那是因為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有了這樣的情感鋪墊,再來讓他們從我搖花的動作、語言體會“搖花樂”,通過朗讀表達感受到的快樂。此時,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就再自然不過了。在深切體會到“搖花樂”后,讓學生展開想像,桂花雨像什么?怎么落下的?在放飛學生想像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搖花帶來的無窮樂趣
孩子喜愛桂花,樂于在樹下?lián)u落它們,那父母是否也和他們一般喜愛桂花,樂在其中呢?我讓學生從第二到第四自然段中找找句子,體會體會。母親怕臺風打落了桂花,趕緊吩咐人提前“搖桂花”;母親珍視桂花,在洗凈雙手后才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母親與全家一起揀桂花、曬桂花、收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餅,體驗著收獲的快樂。從而,體會到家鄉(xiāng)的桂花已成了母親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這一方面從側面體會“搖花樂”,另一方面則是為感悟“思鄉(xiāng)情”作鋪墊。
三、感悟“思鄉(xiāng)情”
成年后的作者從外地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墒悄赣H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同是桂花,難道真是家鄉(xiāng)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嗎?你知道母親為什么這么說嗎?之所以這樣直接切入,是因為對前面的鋪墊有足夠的信心,“母親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所以特別愛家鄉(xiāng)的桂花!边@是學生的回答,可見,他們也體悟到了這濃濃的思鄉(xiāng)情了。這是母親對家鄉(xiāng)的愛,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其實也是作者真是情感的寫照,為了讓學生能了解到這一點,我還為他們出示了琦君的一段文字。讓學生在體會到作者思家、念家,盼望回家,渴望團聚的情感時,激發(fā)他們閱讀琦君散文的興趣。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12
《桂花雨》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思鄉(xiāng)”。學生在學習了前兩篇文章《古詩詞三首》和《梅花魂》的基礎上,再學習第三篇略讀文章《桂花雨》,難度應該不會很大。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主動性明顯增強,并且敢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在本節(jié)課上,我將課堂充分還給了學生: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默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先獨立思考喜歡的原因,再和小組進行討論,集思廣益,最后進行分享。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用課件幫助學生提升感官感受。由于學生所處環(huán)境所致,學生根本就沒有見過桂花,更不要說搖桂花、喝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餅了。那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感官感受,調動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課件的強大功能。在重點講解搖桂花的樂趣的時候,我設計了動畫效果,讓桂花的花瓣紛紛飄落,樹下面的小姑娘和小蝴蝶隨之舞蹈,孩子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效果感到很新鮮,并且立即就身臨其境,覺得自己也站在桂花樹下一樣;在講解桂花的用途,可以泡茶做糕餅的時候,我運了希沃5軟件里的橡皮擦功能,當教師一邊擦拭展示屏,屏幕上一邊出現(xiàn)桂花茶和桂花糕的'時候,孩子們別提有多興奮了。這些現(xiàn)代化多媒體功能的運用,實在為我的課程助力了不少。
當然,除以上兩點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之外,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針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桂花的幾件事情?”這個答案不應該給學生硬性規(guī)定是四件。畢竟文章中除了“搖桂花”這件事情講的比較具體之前,其他的都是一帶而過。
其次:在講解品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餅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運用了希沃5 軟件的橡皮擦功能。課堂上,這個效果的展示是我來操作的,F(xiàn)在想想,這個操作如果是學生來做的話,應該會更加增強學生的興奮度。
最后:在課堂練習的環(huán)節(jié),我應該給學生做些適當?shù)奶嵝,提醒學生對于自己的家鄉(xiāng),你可以從景色、人物、事件等多方面來寫。家鄉(xiāng)之所以稱之為家鄉(xiāng),那一定是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只要寫出來,就是最好的。經(jīng)過這樣的提示,學生的思路應該會變得更加開闊,下筆應該會更加容易一些。
我一直都認為,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字詞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對文字的感受力和表達力。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語文服務于學生的生活,也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13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在家鄉(xiāng)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 花樂”表現(xiàn)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鄉(xiāng)、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在如此淡雅的文章教學中,我采用以讀代講法:用“讀”來理解課文,來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課堂上“讀”的三點小小的體會:
指導學生讀出喜愛: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主要寫了作者最喜歡桂花。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時,我就是抓住了“最”字進行做文章,問學生作者最喜歡桂花的什么?學生開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但如果僅僅是香氣迷人可能并不一定引起作者深深的喜愛,對桂花的品格也是作者深愛的原因之一作者還喜歡桂花的“謙虛”,“不愛張揚”。開始學生理解不到位,我就讓學生靜心默讀課文,一遍下來,學生舉手了,找到了課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與繁花爭艷”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指導學生讀出快樂: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是重點段落,在這節(jié)中,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父親的“豐收樂”、母親的“助人樂”以及母親和全村人的濃濃的鄉(xiāng)情。在教學中設計了感悟———理解—朗讀—體會的教學過程指導學生讀出我在搖桂花時的樂趣。
指導學生讀出真情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這兩段的學習,在學習這段時將作者琦君的生平和《桂花雨》的原文錄音出示通過拓展寫作背景幫助理解難點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理解文章的中心,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讀懂的那部分內(nèi)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注重以讀為本,做到師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xiàn)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歡樂的目的。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14
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課文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在“搖花樂”這一情景中,反映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以及作者淳樸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作者為什么喜歡桂花”這個問題貫穿課堂,從三個原因引出桂花香、搖花樂、思鄉(xiāng)情三個板塊,把“搖花樂”作為重點讓學生感悟作者童年時候的歡樂。
一、感受“桂花香”
課文一、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桂花的香味。對于學生來說,桂花并不陌生,所以我在教學之前先讓學生講講他們自己對桂花的認識,學生能說出桂花的香味很濃,桂花小小的,很不起眼……這時,再讓學生讀這兩個自然段,學生能很自然地聯(lián)系到自己,理解作者喜歡桂花的原因是因為桂花香。教學過程中,也能看到學生把相關的語句都找出來了。在這一部分,我重點讓學生理解了“浸”這個字,讓學生聯(lián)系游泳時候自己浸在水里的感覺以及海綿浸泡在水里的狀態(tài),體會人們浸在桂花香味中的感覺。
二、感受“搖花樂”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我沒有按照課文中的順序來講,而是先讓學生找出直接寫作者搖花的快樂的句子,讓學生找出句子中的關鍵詞,特別是一些動詞,讓學生做一做這些動作,和作者一起感受這份快樂。搖了之后,花自然會落下來,此時再讓學生聯(lián)想花落下來的情景。同時,屏幕上出示一張桂花落下來的圖片,幫助學生聯(lián)想,學生能聯(lián)想到像下雨、像蝴蝶、像落葉……再讓學生把這份快樂喊出來。在充分感受搖花快樂的'前提下,再回到第三自然段的開頭讓學生體會作者期盼搖花的心情,就更容易理解了。在這里,我和學生一問一答,學生也仿佛走進了課文,和作者一起期待,一起急切地盼望搖桂花的那天。搖桂花的快樂,不僅僅是作者的,作者的父母也是快樂的,我讓學生找一找,讀一讀,繼續(xù)沉浸在搖桂花的快樂中。
三、感悟思鄉(xiāng)情
這是這篇課文的難點。直接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從母親的話入手,“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痹儐枌W生是不是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鄉(xiāng)的桂花香,學生都知道肯定不是,但是還不能直接聯(lián)系到思鄉(xiāng)情。于是我補充了關于作者的一些資料,又設置了幾個情境讓學生通過說話訓練來一步步體會這種鄉(xiāng)情。最后,還給學生補充了作者其他寫鄉(xiāng)愁的散文片段,讓學生讀一讀,進一步感受這種思鄉(xiāng)情。
學生在課堂中,感情得到了熏陶,所以朗讀方面情感也很豐富很充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忽略了寫作手法的指導,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仔細地琢磨教材。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 15
《桂花雨》是琦君寫的一篇散文。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情。教授本節(jié)課后,我有如下感想:
一、精心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感受作者對桂花的喜愛。
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主要寫了作者最喜歡桂花。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時,我就在“最迷人”等字眼上做文章,問學生作者最喜歡桂花的什么?學生開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其實作者是通過對比其他的花,來表現(xiàn)桂花的“不愛張揚”。開始學生回答不出,我就讓學生靜心默讀課文,一遍下來,學生舉手了,找到了課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與繁花爭艷”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導學生讀出快樂。
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是重點段落,在這節(jié)中,我最大的亮點就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我和學生同搖同樂,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喊搖花時的句子,學生很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連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起喊,一起讀。
三、指導學生讀出真情。
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在學習這兩段的時候,我一開始就拎出來,在精讀課文前先讓學生朗讀,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將這兩段話提出來,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小學《桂花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桂花雨》的教學反思04-22
桂花雨教學反思08-23
《桂花雨》教學反思05-12
《桂花雨》教學反思05-12
桂花雨教學反思08-23
桂花雨教學反思07-08
桂花雨教學反思精選07-08
《桂花雨》教學反思06-06
桂花雨的教學反思05-29
《桂花雨教學》教學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