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精選19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
在此課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分析人物形象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找出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然后根據(jù)課文中的記敘和描寫,分析人物形象。主要分析“我”,“杰利”,“父親”的形象。
“我”的形象分析中,我的問題是:“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交流討論后,突出強調了“我”的形象是有變化的。經(jīng)歷了這件事,“我”變了。由膽小變得勇敢。并且提醒學生,文章中的人物正如生活中的人物一樣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性格也有可能會發(fā)生變化,尤其是經(jīng)歷了一些對他來說有特殊意義的事情之后。
在問“杰利”能不能算是“我”最好的朋友這個問題后,正如預料的一樣,學生之間發(fā)生了爭論。一番討論回答之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杰利不夠朋友。理由如下:1.杰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他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2.從后文天色越來越暗,父親和杰利一起來找我,父親說,“晚飯做好了”來看,極有可能是晚飯做好后,父親等不到兒子回來吃飯,到杰利家找我,才知道我可能還在懸崖上,而并非杰利去找的父親。雖然如此,我還是對學生說:如果換成是你,你又會怎樣?學生于是有的表示要像父親一樣幫助我,有的表示要找人來救我,有的說要打110。我和他們討論了每一種方法的可能性。并且最后說:要注意,杰利畢竟也只是一個八歲左右的孩子,我們對待一個小朋友也該多一些寬容吧?
關于“父親”是不是一個好父親的問題,當然學生都認為是的。他們提供的理由是:他鎮(zhèn)定冷靜,首先安慰我,然后耐心地幫助我,指導我一步步地脫離險境。這里學生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去理解。我讓他們去想像一下:如果是他們的父母找到了兒子,發(fā)現(xiàn)他們在懸崖上,他們的父母第一句話會是什么?想象的結果中有一種是:叫你不聽話,現(xiàn)在害怕了吧?活該!我們笑過之后,我說:其實,這樣的父母也是有的。但并不是說這樣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一個人一個性格嘛!打是親,罵是愛!當然文中的父親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遇到困難,我們也應該首先安慰他。然后再想辦法幫助他。
總之,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去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2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導”學地位,又注重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開展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探究性閱讀、拓展與延伸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是把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習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通過體驗反思接受正確的審美觀與情感熏陶,而對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學目標過程化、教學設計意向化、教學組織合作化……特別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蹲咭徊,再走一步》的執(zhí)教過程基本上體現(xiàn)了這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我最大的收獲是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突破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說完全的放手不管,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失控,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這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學生收效甚微。那么到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我想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不就是課標為我們指明的方向嗎?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獨自或合作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與能力點是完全可能的,讓他們講出自己從文本中所接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是完全可能的。從教學實際來看,他們也的確做到了。由此我想到:語文教師的確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適當放手,讓他們在長期的磨練中,不斷提高、不斷進步、不斷獲得新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那么語文教學也就不會再是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永遠的痛。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3
因為這是初一語文學習的第二課,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盡快適應初中生活的一個有利的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的思路是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
于是一改以往我主宰課堂我長篇大論的授課方式,換成學生當主角,因此,在45分鐘的課堂上,我一會是參與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問題;一會又是提問者,再一次把學生引領到課文之中;一會又是設計者,為學生思考創(chuàng)設某種環(huán)境氛圍……學生也隨之不斷改變角色,不斷變換思路,一會是旁觀者,為小主人公著急;一會又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身臨其境體會當時的心境;一會又是主人公的伙伴,為他出謀劃策。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烈而不喧嘩,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弛,于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最后的10分鐘,用5分鐘讓學生寫自己遇到的一個困難及如何克服困難的片段,在用5分鐘學生讀習作和點評,真沒想到初一學生會有如此精彩的故事,而他們對困難的認識也告訴我他們的確是需要挫折教育的一代。
一節(jié)課下來,我說話的時間加起來不到15分鐘,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學生討論、發(fā)言和練筆,但我想,學生從同學和老師的討論交流中所獲得的東西遠比從我的長篇大論中學到的多。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4
開學幾周了,對剛接的這個七年級有點陌生。通過和以前任課老師的了解,得知這個班的學生情況比較復雜,認知水平層次參差不齊,學習比較被動,思考問題比較膚淺。由此,我心里已經(jīng)做好了心理準備,對學生的期望不是很高。
可是通過兩個星期的課堂觀察來看,事實并沒有想象的那樣糟糕。特別是今天,在和學生一起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學生的積極參與讓我信心十足。速讀完課文后,學生們一個個踴躍發(fā)言。有的提問有的解答,課堂氣氛非;钴S。
有的問:“為什么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里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峰?
“我知道,因為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有個同學搶答。
還有的補充:那時小,個子小就覺得高。
“為什么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又有同學問。
很快就有學生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勇敢,不愿當膽小鬼,但心里害怕,所以拿不定注意。
又一個同學補充:還有媽媽的話不能違抗。
看來,學生們的思維還是活躍的,都參與到了課堂中來。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譚同學的一段分享:我覺得,這件事情是杰利的爸爸特意安排的。這還是我上了這么多屆七年級沒有學生想到的問題。
我問他,你為什么這么覺得呢?譚同學說:爸爸清楚自己的孩子體質弱,膽子小。長期得不到鍛煉,于是召集他的伙伴為他安排了這件事情來鍛煉他,因為后面爸爸不但沒有責備他還那么耐心的指導他,還讓他成功地戰(zhàn)勝了恐懼,說明是爸爸精心策劃的。
孩子講了這么一番話,不管作者的父親是否策劃了此事,我覺得,孩子的這種想法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最起碼父親在他眼里是多么的偉大?梢钥隙ǖ氖,譚同學感受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用心良苦。只有心存感恩,才會對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都視為是上天,或是家人為自己增加信心的特意安排。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我們這個特殊的群體里,更應該灌輸,發(fā)揚這種意識。這樣,今后無論身處何種困境,我們的生活都將會充滿陽光。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5
語文課上人聲鼎沸學生們正在熱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你最喜歡哪人物為學生佩服文中的父親的:善良、和藹、慈祥、有智慧、么危急的情況下這么冷靜的指揮的孩子克服不但讓孩子體會了的感受而且給了孩子一輩子的勇氣
甚至有學生感嘆我怎么就的父親我要兒子該多么幸運我看得差不多了正下“你不喜歡誰為?”這時名叫王寅的學生站起來說:“我最喜歡的人那四個小伙伴”我有些吃驚按人的理解那四個小伙伴應該大家批評的不但嘲笑“我”還對“我”棄之不顧同情心的人所不齒的不過我很有耐心的追問:“為?你喜歡呢?”“我喜歡勇敢敢于去爬懸崖;我喜歡目的敢于舍棄”“哦?敢于舍棄?”“老師我知道你們都會覺得那四個小孩無情無義你們會四個同情心把身體不好的‘我’扔在懸崖上老師你們有想過那四個小伙伴并要求‘我’和一起去爬懸崖也有的任務如何最快的爬過懸崖都去幫助‘我’了有全都會被困在懸崖上天黑也下來。
還有現(xiàn)在的社會弱肉強食誰能力誰就會被淘汰”說著說著在有一學生的不贊同的噓聲中他越說越小聲但“那你的意思的社會就不需要同情弱者了嗎?”“有必要同情弱者嗎?”“我覺得有每個人每個時候強者要大家一起進步!”“鄧小平還說讓一人先富起來呢?”“并富起來就不管別人吧!”我還要求一場辯論賽就拉開帷幕我耐心的聽著各樣的意見心里說不出的激動我喜歡這才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你一天都去管別人了你有做的事情嗎?比如街上這么多乞丐你再有錢管得嗎?你去應聘高薪職位你會不會同情別人而把位置讓給別人?在奧運會上劉翔看見那個遜摔倒了就去把他扶起來他能得冠軍嗎?
王寅勢單力孤但一點兒也膽怯他連續(xù)幾個棘手的問題把同學問住了大家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大家都把目光轉向了我我在思考:“這怎樣的孩子才七年級他怎么會想得如此深沉?其實他講的事實有一應該說的客觀現(xiàn)實那我又該如何他呢?”我微笑著看著王寅遭到大家的反對他表面上很己見但有點氣惱了我說:“我個人很佩服王寅的!他對問題有的看法而且有的深度而他善于思考生活你們也聽到了他剛才的一番話平時不動腦筋說不的!”王寅的臉上的放松了許多甚至得意的神色他極力掩藏“同學也不錯
里我也不對你們兩方的意見‘終審判決’我將兩個故事:大雁的故事說每大雁的雁隊中有一只大雁生病或者受傷雁隊會有兩只健康的大雁留下來照顧它和它一起越過田野、飛過小溪對付所突發(fā)事件和面對所和危險直到它痊愈或死去個故事測驗:外國女士到了的一所學校邀請了五位小學生做實驗把五個拴著線的小球放進瓶口和小球差不多大的瓶里要求孩子們在30秒以內把手上牽著的那個小球拉拉就會被海水淹死
聽完要求以后最大的孩子示意女士等一等只見他和幾個小孩商量了一下然后再示意女士可以開始了女士下了命令以后只見最小的那個孩子奮力一拉他的小球了5秒接著個、個、個、最大的那個孩子最后拉出了他的小球30秒剛好那位女士激動得熱淚盈眶她連聲稱贊小孩了不起她說‘我在許多都做過實驗但孩子在命令下達后爭先恐后的往外拉結果被淹死了你們真正了實驗!你們真好樣的!’”故事剛講到這里下課鈴聲響了我給同學留了一道思考題:你知道奧運會的精神實質嗎?你如何看待競爭與合作互助?
這堂課結束很久以后我還一直在思考著這節(jié)課上的一切
感悟:語文課堂要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老師習慣了用的思維去代替學生習慣了學生跟著我的思路走可學生活生生的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會背景思想、性格、心理等完全不同而且以后從事的職業(yè)也不會相同為總想著要“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呢?學校既然教育社會人的地方也有必要用生動活潑的學生樂意的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個人潛移默化比生硬的說教不會有好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6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設計導語能吸引學生,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
我從作者的一次飛行經(jīng)歷導入: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jīng)歷的啟示。這個人就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那么小時候的一段什么樣的經(jīng)歷改變了他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走一步,再走一步》!边@個導語是以故事的形式說給大家,加之我生動的語言,一上課就吸引了學生目光,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
二、設計的問題適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
1、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要求學生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本文記敘了……的事,說明了……的道理。
2、文中寫了幾個人物?找出課文中描寫“我”爬下懸崖時的語句和“我”走第一步時的動詞,這幾個動詞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這幾個問題比較簡單,我讓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來回答,提起他們參與討論的興趣。
3、爬懸崖這件事給了“我”什么啟示?(“我”永遠忘不了的經(jīng)驗指的是什么?)學生自己能從文段中找到相關的句子“要著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眴栴}的設計是讓學生理解: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從一個毫無信心的孩子到頓生信心,到信心大增,繼之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獲得他一輩子都忘不了,一輩子都在享用的人生經(jīng)驗。
4、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這是本文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結尾幾段點出來。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再讓學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這樣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理解了文章的題目,也知道了怎樣從文本中找一篇文章的主旨。
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與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
我主要運用朗讀、品味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朗讀文中富有心理描寫的語句、有代表意義的關鍵詞語以及蘊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在學習了文章以后,給學生留下思考題:你在生活中曾經(jīng)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讓學生寫下來。
在反思中,也發(fā)現(xiàn)有一點遺憾:就是學生對文章哲理的領會不夠深入。原來設計的意圖是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樹立信心,增強勇氣,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讓學生設想:如果父親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來,我的人生又該是怎樣的人生?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父親博大的愛的同時,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覺得自己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些簡單化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7
今天聽了一節(jié)語文課《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節(jié)復習課,執(zhí)教者是青年男教師C。我在評課中提到了幾個優(yōu)點:一是C老師的聲音響亮,學生聽課效果較好。二是注重學生誦讀習慣培養(yǎng)。上課前先輪流背古詩,在日常習慣培養(yǎng)中。二是目標明確,復習什么,讓學生一開始有個數(shù)。三是注重學生的互動,真實的互動。注重暴露思維過程,學生在討論中犯了很多錯誤,這是可喜可賀的。一堂課如果學生回答的都很順利,這樣的課堂是不成功的課堂,因為至少這樣的課堂沒有抓住學生的學習上的難點。學生答不錯的課堂不是好課堂。C老師在幾次期中期末考試中成績都不錯,這說明C老師課堂有很多可取之處。
幾點建議:利用一些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利用一些傳統(tǒng)的或者現(xiàn)代的技術手段,可以加深學生印象,提高效率。復習課要給學生學法指導,不要簡單地回顧以前記憶的東西。發(fā)揮好小組教學的互助評價功能。拓展復習課深度,按照“定向——梳理——提煉——拓展——檢測”設計好復習思路。教師要建立錯題記錄,增強復習的深度。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8
上這一課時,我主要運用朗讀、品味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朗讀文中富有心理描寫的語句、有代表意義的關鍵詞語以及蘊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在學習了文章以后,給學生留下思考題:你在生活中曾經(jīng)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xiàn)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讓學生寫下來。
課后我也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的缺憾:就是學生對文章哲理的領會不夠深入。原來設計的意圖是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樹立信心,增強勇氣,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讓學生設想:如果父親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來,我的人生又該是怎樣的人生?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父親博大的愛的同時,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覺得自己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些簡單化了。
總之,今后我要多讀教學研究方面的書籍,提高自己的授課的水平,做一名讓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9
這個教案是在我第四次上這篇課文時寫下的,第一次的教學設計是先復述課文,總結文中的生活哲理,然后說說自己遇到困難后處理的方法,有什么經(jīng)驗教訓。由于復述的角度單一,我又沒有做有效的指導,學生對復述課文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感興趣。所以第二、三次上這篇課文時我放棄了復述這個環(huán)節(jié),直接讓學生讀課文,總結文中的生活哲理,然后把課文1—13小節(jié)復述給自己的父母聽,并問他們如果我就是文中的主人公,您會怎么辦?最后說說自己遇到困難后處理的方法,有什么經(jīng)驗教訓。這樣的課堂學生興趣盎然但是復述這種能力學生就沒有得到鍛煉。最近一次備課時,我仔細研讀了教材,課后練習里有明確的復述要求。相關研究也指出,復述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重新組織語言把課文內容敘述出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復述,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概括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和研究復述的教學,讓學生學會復述的方法,提高復述的能力。這種因為學生不感興趣就有意避開的教學方法是不恰當?shù)摹D敲,怎樣讓學生對復述有興趣呢?我想出了上面的這種多角度復述的方法,并且在復述過程中穿插對課文重點研討。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完成了教學重難點。
在進行以復述為中心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以下幾點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加強復述方法指導
在第一組復述課文用的是詳細復述,看似要求最低,難度最小,但實質上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實踐過程中學生往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表現(xiàn)得并不出色,記敘的六要素,學生一般都能在復述中涵蓋,但是還不夠流暢,由于是第一個匯報發(fā)言,多少還有點兒緊張。在復述指導是可以預先引導學生找出故事發(fā)展的線索:冒險——遇險——脫險;找出時間轉換的詞語,分析每一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編寫簡單的復述提綱。這樣第一組的復述就會更流暢一些,為下面變換人稱復述打好基礎。
二、靈活運用多種復述方式
第二組從杰利的視角復述,第三、四組從父親的視角復述都屬于變換人稱復述,如果第三組已經(jīng)能夠出色的完成從父親的視角復述的任務,那么還可以考慮讓第四小組嘗試創(chuàng)造性表演復述,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三、關于復述學習方法的總結
這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復述這一教學方式,而且復述的是一篇記敘文或者說是一個故事。在學習結束后可以和學生一起來總結一下復述記敘文的方法。如:熟讀課文找出記敘六要素;編寫復述提綱,找出記敘的線索;分析每一部分之間的關系;根據(jù)課文內容組織語言,用自己的語言說而不是背誦原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0
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知道如何做人,如何交友。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一個指路人。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上完了這堂課后,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
首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指導學生概括的方法,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其次,接著問:文中寫了幾個人物?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這個題型在閱讀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要指導學生解題的方法。最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種形式談感悟。
二.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鍛煉。
運用朗讀復述、合作探究閱讀這種方式,引導學先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內涵,再走出文本,聯(lián)系生活,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在整個過程中,我一會是提問者,一會是引導者,一會又是點撥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話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思考的環(huán)境氛圍……學生也隨之不斷變化角色,不斷變換思考……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鬧而無喧嘩,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弛。
一節(jié)課里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學生討論,交流,發(fā)言,但在這節(jié)課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缺點:
1.復述課文時語言表達不給準確,不簡潔,不流暢。
2.最后的5分鐘,我設計了一個拓展,但在這個設計上,有些欠缺,深度不夠。
3.學生談交友方面,應該敞開了談,多拓寬學生的眼界,抓住實例來講,更好。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1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中的自讀課文,而在這之前,卻是精讀課文。這就要思考這篇課文在內容上的取舍問題了。
精讀課文的話,老師可入手的點很多,在課時上也可以安排為兩個課時。作為自讀課文,就更側重于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新課程標準提倡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诖耍偌由媳締卧南嚓P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自己對課文的認識。
2.勾畫出描寫“我”心理的句子,說說作者從中所得的“經(jīng)驗”。(重點)
3.多角度閱讀課文,獲得新的理解和感悟。(難點)
第一個學習目標的設定,是得益于余映潮老師的教案。為了讓學生認識課文,理解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說說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學生可以從文章體裁、故事內容、情節(jié)順序、文章結構、人物特點、文章技法、給人啟迪等等多個角度選取一個,表達自己的見解。
這一篇是我們學習默讀課文中的第八篇課文了,剛好可以借鑒余老師的這個方法檢測學生前段時間默讀的情況。
第二個學習目標,勾畫描寫“我”心理的句子,從“我”的心理歷程過渡到自己所得的“經(jīng)驗”,也就是從文章內容到主題。
第三個學習目標,更多的是用新的角度讀課文。隨著閱讀的深入,讓學生能從一篇課文中有不同的閱讀體驗,獲得新的理解和感悟。
這樣一來,自讀課文中學生的自主性就處處體現(xiàn)出來了,更側重于學生的閱讀體驗,而文中傳遞出來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也沒有因自讀缺失,老師起到了很好的統(tǒng)籌作用。
自讀課文并不是老師放手不管,任由學生漫無目的地讀,而是更需要老師有放眼全局的大手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2
因為這是初一語文學習的第二課,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一個有利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合作研究,自主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
于是一改我以往長期主宰課堂長篇大論的習慣,換成學生當主角,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45分鐘的課堂上,我一會是參與者,一會是引導者,一會又是點撥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話題;一會又是提問者,再一次把學生引領到課文中來;一會又是設計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思考的環(huán)境氛圍…… 學生也隨之不斷變化角色,不斷變換思路:一會是旁觀者,為小主人公著急;一會又是文中的小主人公,身臨其境體會當時的心境;一會又是主人公的伙伴,為他出謀劃策……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鬧而無喧嘩,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馳,于是在輕松的教學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最后的5分鐘,我設計了一個口語訓練內容,傾聽了孩子們的心聲。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節(jié)課下來,我說話的時間不到15分鐘,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學生討論,交流,發(fā)言和練筆,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從對本課的學習中,使學生真正領悟到了生活中大困難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將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3
經(jīng)驗聯(lián)想引發(fā)的體驗是反思性體驗,是師生借助聯(lián)想、記憶等手段,將自身經(jīng)歷中值得珍視的內容提取出來,進行回味、過濾和反思而引發(fā)的體驗。
請看《走一步,再走一步》課堂教學情況描述:結束采訪后,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除了亨特先生的這種辦法,難道就沒有其他好辦法救出莫頓了嗎?學生們各抒己見,紛紛找出理由為自己的辦法“助威”。在此基礎上,教師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文章的主旨上來,組織學生品讀最后一段,引導學生讀讀、說說自己最有體會的語句。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本文主題的四種看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多元探究文章內蘊。接著,教師又提出了回憶自己難忘經(jīng)歷的要求。
學生一:小時候,父親教我學騎自行車。我最討厭騎自行車了,可是父親很嚴厲,我知道不學的后果會很嚴重,于是我開始學了。一次又一次的摔倒還是使我退縮了,就像莫頓看待那座懸崖一般,我不想再“登臨”那個“禁地”了。終于有一天,我對父親說:“爸,我不想再學了,我是學不會的!”父親意料之中地給了我一個巴掌。不過,從此我再也沒有碰過自行車了。后來,雖然母親也曾多次提議讓我再試試,可我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我知道我輸了,沒跨出一步就輸了,輸?shù)靡粩⊥康。對于我來說,它帶給我的是一個道理──逃避就等于不戰(zhàn)而敗。
學生二:讀了這篇文章,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自從10歲那年我得了脊髓炎之后,我就陷入了無盡折磨中。病痛來的時候,實在難熬,有時候令人幾乎絕望。生活對于我來說已經(jīng)完全不同以往,我常常想,未來會是什么樣子呢?現(xiàn)在,醫(yī)生告訴說要動手術,手術風險很大(許多學生眼圈發(fā)紅,眼眶濕潤)……盡管有很大的危險,我還是準備動手術──因為如果不這樣,手術失敗的風險沒了,可我的未來將是永遠的痛苦和無望……我現(xiàn)在非常深切地感覺到:生命是那么珍貴!
一般說來,學生對與自己的經(jīng)驗和需要等相關性強的教學內容更敏感一些!皬娬{學習內容的相關性”中“把學習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經(jīng)驗和背景結合起來”的教學策略(《實踐教育學》,熊川武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要求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應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有真實的生活交往情境,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有開放的生活交往空間。
該教學片段中,作品中主要人物年齡、經(jīng)歷與學生們相仿,在前一個階段的“現(xiàn)場采訪”模擬情境中,學生比較容易地就把自己擺了進去,不知不覺使自己成為文章中的一個人物,置身于文中的景、情、事。可文章的思想、情感與學生的心靈之間畢竟還是有一段距離,要使閱讀“對話”真正深入,就需要教師“搭橋”。教師搭了一座這樣的“橋”:“回想過去,我們一定也有一些難忘的經(jīng)歷。我們想過這其中包含的道理嗎?”從而將學生的視線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有了前面“設身處地”閱讀文本的鋪墊,學生們借助聯(lián)想、記憶等手段,邊讀邊想,將自身經(jīng)歷中值得珍視的內容提取出來,進行回味、過濾和反思。他們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自己難忘的經(jīng)歷,進而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最終讀出情,讀出味。記得曾經(jīng)讀過成都李鎮(zhèn)西老師的一篇文章,他回憶自己的閱讀時提到:“每當我感到心潮起伏的時候……是從作品中讀到了‘自己’……這種伴隨著感情流淌或思想飛揚的閱讀,才是真正深入心靈的閱讀!睂W生在閱讀中去發(fā)現(xiàn),閱讀中去體會,閱讀中去悟情,閱讀中去體驗,此時“讀到自己”也就水到渠成了:有的同學身患重疾,卻在病痛的折磨中感覺到了生的可貴和希望;有的同學由人推己,反思自己對困難的態(tài)度……學生們非常自然地從文本回到現(xiàn)實的、流動的“生命態(tài)”中,從文本中捕捉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根思想感情的“琴弦”,情動自己,感染他人。這種反思性體驗,有利于改造和重組學生的經(jīng)驗,提升學生主體的認識和情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時寫的一篇回憶性文章。課文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寓理于事、文字淺顯、故事性強,富有啟發(fā)性。作者通過回憶自己8歲時的一次爬懸崖脫險的經(jīng)歷,告訴讀者一條重要的人生經(jīng)驗: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化難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戰(zhàn)勝困難。閱讀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對待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對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如何對待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這種學習和影響是無法外加的,它必須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理解、體驗、感悟、內化才能起作用。我在案例設計時從以下兩點著手,以期達到上述目的:
1、學生體驗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不管是學生自讀還是課堂討論,都強調學生情感體驗的主動參與。
2、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只有獨立學習,主動體驗,主動發(fā)現(xiàn),學到的才有可能成為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東西。
3、閱讀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在理清了文章的線索和中心后,對文章進行多角度的閱讀探索。
這一設計的優(yōu)點:學生的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角度的閱讀探索。這樣能讀得有創(chuàng)意,能提高閱讀質量。缺點是學生的體驗不給深刻,生活閱歷少,解釋不到位。還的老師的引導。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5
1、以人為本,培養(yǎng)綜合素質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們對中國的教育前景充滿信心,確實一改過去傳統(tǒng)教育中的奇怪現(xiàn)象:把學生變成一個“容器”,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滿堂灌”,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沒精打采,像一群殘兵敗將松松垮垮地坐在那兒,時間沒有了,個性沒有了,發(fā)展自己的機會沒有了,只為了一個分,而是去得太多太多的東西。如今的課堂,生機勃勃,學生在學習知識中形成能力,特別是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真正將語文和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都能很自然地拉進文章和自己的距離,深刻體會寫作此文的用心了。讓所讀的書真正活起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會激發(fā)自己的靈感和想象力。這是在新課程實施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先進教育理念。
2、實現(xiàn)從知識向能力提高的大突破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一些特別的方法,并且能及時用這些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最令人高興的是每一個學生從做人的角度得到一些基本的素養(yǎng)、德育的熏陶,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上獲得一些新的突破。獲得教書育人的雙豐收!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6
整個教學按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策劃!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苯處煹拈喿x指導應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歸,就學生共同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一句話,不是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而是學生需要我們指導什么。同時,本文的教學目標也只有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感悟體驗才能有效實現(xiàn)。
這一過程的設計突出的特點是: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滲透情感,積極實踐“大語文”觀。開頭的歌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師生的朗讀,與文章形成一個整體,加強學生的感悟。
2.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鍛煉。運用朗讀復述、合作探究閱讀這種方式,引導學先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內涵,再走出文本,聯(lián)系生活,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3.問題的設計緊湊,扣住主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huán)中,要適時點撥。在第二課時探究人物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緊扣中心,有梯度感,注重情感的滲透。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缺點:
1.復述課文時語言表達不給準確,不簡潔,不流暢。
2.對人物的性格和心里的把握不準確。
3.由于生活閱歷和閱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自讀課文的最大問題出現(xiàn)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會因為“我”的伙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chǎn)生“這么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改進建議:
1.多給學生指導如何復述,抓住記敘的要素,抓住關鍵的詞語,關鍵的句子。
2.讓學生多讀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多角度理解,走進文本,走進人物。角色朗讀。閱讀感想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可進行書面準備;
3.必需多鼓勵。
4.在學生交流之后,迅速整合關鍵問題,要求學生關注重點片段,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在閱讀、想像、整合中讓學生充分體悟。
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都很恰當。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品讀、探究對人物的刻畫,感悟故事內涵。并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全班交流的方式,對人物進行深入的揣摩。再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7
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尤其在師生基于課文的互動方面,顯得輕松、自然,同時重點突出、富有成效。在很多互動問答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就會有清晰地了解,同時,關于文章的主人公、時間、地點、事件的發(fā)展過程等信息也自然而然地明確了。
這種方式可能也是語文教師們駕輕就熟的講課習慣,操作起來也并不難。但是,這樣一來,教師的話又難免多了起來,教師還是不免要重復學生的話、重復自己的話,多說很多話。
這種情況與我這學期想要做的事情是背道而馳的。我想要像余映潮老師那樣去講課。教師課堂語言簡潔,不重復學生,也不自我重復,不滿堂問,一節(jié)課的問題超過十個就重上。用大塊兒的學生活動時間、用有變化的學生活動形式,大大提升課堂上學生的訓練機會。這樣的課堂,教師講得少,但是學生活動充分,是更有意義的做法。
我仍舊是改不掉語文教師慣常會犯的毛病——磨叨起來沒個完,好像是得了“說話狂熱癥”一樣。做這樣的語文教師,是不行的,表面熱鬧,慢慢地會越來越膚淺。
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是讓自己學會安靜,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課堂訓練的機會。一個語文教師喋喋不休的課堂,怎么能夠走得更遠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種人生智慧。我既然決定學習余映潮先生,我既然已經(jīng)走出了第一步,那么我必需要一步一步地行走下去才可以啊!下一步就是把語文課上得樸素、有效、豐富而美!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8
本文是篇講讀課文,第一節(jié)課重點是復述故事情節(jié),第二節(jié)課重點是學習文章的寫法,如環(huán)境的渲染、情節(jié)的鋪墊、心理的刻畫,細節(jié)的描寫,以及全篇文章的先敘事后抒情的行文結構。
此課,本人認為在以下幾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一是字詞的鞏固方面,學生在齊讀課文之后,我給了學生兩分鐘時間看文中注釋和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接下來我迅速讓學生完成“同步訓練”中1、2題,搶占時間,減少學生課外做“同步訓練”的時間。二是教學生如何進行復述時,我因時因地制宜,我先傳達一個意思給班長(本日恰好是星期五,在教室走廊我要班長告訴學生今天第七節(jié)課下課后周寄生和通學生可以回家,月寄生今天晚上由老師組織看電影,明天、后天由老師組織文體活動,所有學生趕到星期天晚自習。),這樣學生興趣大增,一下子明白了復述的重要性及其要點。三是在具體復述時,我一改以往由一人上講臺當著全面學生的面復述,我而是在組內面對面復述,這樣學生參與面大大擴大,真正形成了全員動起來的局面。
在教學時本人也有點困惑,教師有時一圈又一圈的提問,我們是否可以用試題的形式來讓學生來寫,因為學生閱讀能力是否真正提高,最終要體現(xiàn)在答題能力的高低上。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學生,他們課堂上非常活躍,老師的每個問題,他們總能迎刃而解似的,結果一到考試,閱讀得分卻相當?shù),如何提高這類學生的閱讀分數(shù),本人真是有點困惑。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 篇19
和學生共同學習完《走一步,再走一步》,感覺這課有得有失。得在學生結合實際對文章主旨的感悟,失在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到位。
由于時間關系,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朗讀訓練不夠到位。朗讀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教學手段,以讀帶講,從讀中悟,古人都總結出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寶貴經(jīng)驗。這一點我是很贊同的,在教學中也注意了朗讀訓練。在這篇課文中,“‘嗨,慢著’我軟弱地哀求道,‘我沒法’”大多數(shù)的同學能自己處理輕重緩急,注意到情感的變化。特別是幾個朗讀好的學生,讀起來聲情并茂。
這是本文的朗讀難點,要把那種哀求的味道,那種軟弱地哀求的味道讀出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孫帥,那個學習不肯努力的小男孩卻把它讀得那么精彩,那種哀求的味道讀得我心軟。滿含嘲諷的一句“再見”“你要是想呆在那,就呆在那好了”更是讓大家如臨其境。然而,因為在引導學生去感悟它復雜的情感上,用去了不少時間,結果本來就滿打滿算的時間現(xiàn)在是遠遠不夠了,只好忍痛割愛,以至脫險部分也沒有充分展開讀,原先設計的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只好忍痛割舍。
原來設計的意圖是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樹立信心,增強勇氣,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讓學生設想如果父親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來,我的人生又該是怎樣的人生,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父親博大的愛的同時,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人生哲理的理解。這樣層層深入,特別是結合自身的感受,學生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就會牢牢記住這個人生哲理,用它指導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然而,因為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后面的安排也被舍棄了。這無疑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反思,我意識到課上要有主有次,不能面面具到,即使有取舍,也要慎重,語文課堂的瑯瑯的讀書聲不能少。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2-2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6-28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06-2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6-2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6-28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07-0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3-11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范文07-0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與反思06-2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范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