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凡卡教學反思1
教學《凡卡》(第十二冊)一文,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內(nèi)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復雜的事件關系,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為了實現(xiàn)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情感世界。待學生完成自習預習,了解課文大意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初讀課文,你對本文有什么總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同時明確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作者采用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表現(xiàn)手法,來突出同一個中心:沙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這樣抓住關鍵,直奔要害,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識地把文章按線索破為三大塊,為突破重點做好準備,我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再采用以點帶面、發(fā)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引導:“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nèi)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這是抓住學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們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述說悲慘學徒生活一段。接著精讀細讀:“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目的之一在于讀懂內(nèi)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而明確此種描寫細膩、逼真的寫作手法。再繼續(xù)抓住情感:“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么心情?”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訴說?”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提高朗讀能力!胺部ǹ嗫嗟匕鬆敔攷厝,這一內(nèi)容信中多處出現(xiàn),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边@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品評鑒賞能力!到此,教學的第一板塊結束。
《《凡卡》教學反思》全文共867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敝挥谐浞肿鹬貙W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學生共同的關注點,精心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的學習才會積極主動,學生的在課文中的體驗才會真情流露,全情投入,再加上教師精妙的點撥與充滿信任的激勵話語,學生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戰(zhàn),深入探究,順利地實現(xiàn)了舊知與新知的連接,不斷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智慧火花,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這樣的課堂,無疑是開放而又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的。
我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慘遭遇,激起他們對凡卡的同情和對當時黑暗社會的痛恨。除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外,我還引導學生將課文的插圖與相關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矛盾,產(chǎn)生疑問,然后討論解決,這樣做對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凡卡》一文的插圖主要描繪了在圣誕節(jié)前夜,凡卡等老板,老板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之時,在鞋店偷偷給爺爺寫信的情景。在凡卡的身后,是一個高大的鞋架,架子上擺滿了各種楦頭和皮靴……而文章的第十自然段中卻有這樣一句話:“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
當學到這段內(nèi)容時,與插圖對照,學生很快就產(chǎn)生了疑問:為什么鞋店有那么多鞋,而凡卡卻說沒鞋穿呢?圍繞這個問題,學生展開了討論。有的說:“鞋是賣錢的,他那樣穿,哪能買得起,只有有錢人才能穿上鞋”;有的說:“課文中莫斯科是個大城市,房子會是老爺們的,自然,鞋店也是有錢人光臨的地方”……接著我又問:“當老板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時,為什么不送他雙鞋穿呢?”經(jīng)過討論,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錢人是不會可憐、同情、幫助窮孩子的,有的只是對他們兇殘的虐待,可見這個社會是多么的黑暗。
凡卡教學反思2
六年制小語第十二冊的《凡卡》,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qū)懙囊黄≌f。根據(jù)該文的特點與本文的教學要求,閱讀訓練的重點應是:指導學生著眼細節(jié),精讀細嚼,深入體味,從而較深刻地理解,受到思想感染。教師在學法指導上應抓住以下三點。
一、以具體事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細節(jié)的意義
細節(jié)是文章表達方法中的一個概念,學生尚未接觸過,因此在教學時首先要使學生明白其意義。這里的意義包含著兩層意思,即細節(jié)的概念及其作用。
在講讀本課的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時,宜于解決這一問題?梢圆扇∵@樣的方法:讓學生閱讀本段,粗知其內(nèi)容之后,便提出問題:在這段中,哪些地方寫得最具體最細致呢?請找出有關的句子。當學生找出他擔心地朝門口昏暗的神像這些句子之后,教師再問:這些句子說的是什么意思?請概括性地說出來。當學生回答后(他十分擔心被人發(fā)現(xiàn)),教師可在黑板上板書:
他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了幾眼,又斜著眼看了那昏暗的神像
他十分擔心被人發(fā)現(xiàn)
接著,教師指導學生比較:前、后兩組句子,哪組最能反映凡卡的心理?為什么?在讓學生充分討論之后,教師可以這樣總結:大家說得對,下面的句子寫得籠統(tǒng)、平淺,未能形象地反映出凡卡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世界。而上面的句子(原課文的)能抓住凡卡擔心地看門口、窗戶、神像等富有特征性的細微末節(jié)來寫,這就充分反映了他對老板害怕至極的心理狀態(tài)。
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即概括出細節(jié)的概念:像這樣能抓住人或物某些富有特征的細微末節(jié),加以細致地刻劃的描寫,就叫做細節(jié)。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幾種描寫方法,引出細節(jié)描寫有景物細節(jié)、場面細節(jié)、肖像細節(jié)、行動細節(jié)、心理細節(jié)、語言細節(jié)等幾種,并簡單說說細節(jié)的作用:能刻劃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理、推動作品情節(jié)的發(fā)展、深化作品的思想、描繪作品的典型環(huán)境等。要求學生在閱讀本課下面四大段時要著眼細節(jié),體味細節(jié)。
二、指導學生掌握發(fā)現(xiàn)細節(jié)的方法
要善于發(fā)現(xiàn)細節(jié),就必須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根據(jù)細節(jié)的特征,以及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實際知、能水平,可以通過指導,使學生掌握如下幾種發(fā)現(xiàn)細節(jié)的方法:
其一,圍繞本課(或某段)中心去發(fā)現(xiàn)細節(jié)
細節(jié)描寫是為文章(篇或段)的中心思想服務的。作者往往在能夠突出中心的地方作細節(jié)描寫。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圍繞中心去發(fā)現(xiàn)富有特征性的細微末節(jié)的描寫。本課主要是通過寫凡卡的悲慘遭遇,去揭露沙俄時代的社會的黑暗,反映舊俄羅斯人民過著牛馬般的生活、悲苦而無望的呼喊。從整課著眼,便可發(fā)現(xiàn)凡卡做學徒時受折磨的那些細節(jié)。從某段來說以第二大段為例,主要是寫凡卡想象爺爺替日發(fā)略維夫老爺守夜的情景,以及回想著農(nóng)村的生活。據(jù)此內(nèi)容,便可發(fā)現(xiàn)對爺爺?shù)男は瘛⑿袆拥募毠?jié)描寫,以及對景色的細節(jié)描寫。
其二,根據(jù)本文(或某段)描寫特點去發(fā)現(xiàn)細節(jié)
從全篇來說有對凡卡和爺爺?shù)男は、行動、心理的細?jié)描寫,有對農(nóng)村、莫斯科等地的環(huán)境細節(jié)描寫。以第五段為例,該段文章的主要特點是:細致地寫了凡卡把信投進郵筒,以及他做了一個美麗的夢的情景。根據(jù)這特點就能發(fā)現(xiàn)其行動細節(jié)和心理細節(jié)。
其三,從寫作技法中找細節(jié)
細節(jié)描寫往往運用對比、象征、擬人、比喻、夸張、簡筆勾勒等方法,因此在閱讀時要注意課文中哪些地方運用到這些技法進行描寫,辨別這些描寫是否是細節(jié)。例如第三大段中寫凡卡和爺爺去砍圣誕樹的情景,采用了夸張的手法,使其氣氛充滿著輕松、愉快、歡樂,因此這是一段栩栩如生的細節(jié)描寫。
三、精讀細嚼,深入體味
1.抓住重點詞句,精讀細嚼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細節(jié)中的重點詞句,精讀細嚼,領會其含意。以教學本課第三段為例,最重要的是找出描寫凡卡受折磨和渴望自由的細節(jié)的重點詞語:揪、揍、隨手、直戮、簡直、沒有、一點兒、別想、只好、受不住、慈悲、離開對這些詞語,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咀嚼,品味其含意揪、揍、隨手、打、直戳,揭露了老板和老板娘的兇狠、毒辣、殘忍,反映了凡卡的無比痛苦;別想、只好,反映了凡卡的非人生活;受不住、慈悲、離開,反映了凡卡渴望自由的心情。本段中,還有描寫環(huán)境的`細節(jié)和爺爺肖像的細節(jié),都應指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句來研讀。
2.對照互比,領會妙處
教師在指導學生領會某一細節(jié)的意思的基礎上,把細節(jié)描寫改成一般敘述性的文字,然后把兩者對照互比,從而領會細節(jié)的微妙之處。
3.深入體味,受到感染
在指導學生閱讀細節(jié),了解其意思的基礎上,即要指導學生對細節(jié)深入體味: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形象,不由自主地進入細節(jié)描寫的意境,使自己的心與作者的心溝通、共鳴,從而受到熏陶。還要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表情復述),做到:在朗讀(或復述)過程中,腦子自然地浮現(xiàn)細節(jié)中所描寫的凡卡受苦受難的悲慘情景,心理產(chǎn)生對凡卡的無比同情。這樣,就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與教育。
再則,在學生對上述的細節(jié)理解意思之后,還可以指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同學們,假如你是凡卡,在那樣的悲慘境況下,你會怎樣想呢?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再進一步啟發(fā):事實上,你們現(xiàn)在是生活在幸福的社會主義國家里。那么,在讀過這些細節(jié)之后,你此時此刻的心情怎樣?通過這樣指導,不但使學生深受教育,而且也使他們掌握了這種對細節(jié)深入體味的方法。
凡卡教學反思3
《凡卡》篇幅特別長,內(nèi)容更是錯綜復雜,寫信,回憶交織在一起。作者采用了對比、襯托、插敘的寫法,使課文的內(nèi)容顯得更加生動有趣。這樣的課文該怎么教?思索了很久,但是無緒!
最后我決定把握教學目標,簡單教,簡單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寫15個生字。
能正確讀寫“饑餓、禮拜、生銹、揉皺、昏暗、瞇縫、聳肩、一縷、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凍僵、逗笑、竄過、逮住、孤兒、打攪、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誕樹、黑糊糊、笑瞇瞇、孤零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整體把握主要內(nèi)容,了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nèi)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第一課時,
讓學生初讀課文,弄清生字新詞的讀音寫法。隨后帶著孩子們把文章中的人名反復讀了幾遍,這樣以減輕學生在朗讀課文中的難度。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特別不喜歡讀外國作品,原因讓人有點啼笑皆非,就是我覺得人名太長,有障礙。以小孩子的眼光看課文,然后指導他們學習。
接著,我讓孩子們談談對這課的看法,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好多同學都紛紛表示不喜歡,原因就是“小凡卡的生活太苦了。”他們不喜歡悲劇。原本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為了讓學生喜歡上課文。只有少數(shù)幾個孩子說喜歡課文。于是我順勢對孩子們說:“同學們,你們通過朗讀課文,已經(jīng)知道凡卡過的日子非?,你們都產(chǎn)生了對這個孩子深深的同情。為什么你們能在瞬間產(chǎn)生這么復雜深厚的感情呢?這就是普普通通的文字組合在一起后產(chǎn)生的巨大的`魅力,造成了我們感情的變化。孩子們,在我們這個和平的社會里,也有許多悲劇,比如昨天青海省發(fā)生了7。1級的地震,比如,前不久,山西煤礦發(fā)生了礦難……有的時候,我們不能不用文字來記錄這些悲劇,來激發(fā)人們的同情,來引起人們的重視,讓人們引以為戒,讓悲劇遠離我們!孩子們,如何應用文字是一門很深的文字,今天,我們來好好學習《凡卡》這篇課文,去體味文字帶給我們的精彩!”察言觀色,孩子們對這篇課文有興趣!
第二課時,
我先引導孩子們迅速找出“信的內(nèi)容”,通過體味重點的句子,去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苦。孩子們的朗讀很到位。然后引導孩子們朗讀凡卡要求爺爺接他回家的自然段,體味回家之情切。這部分的教學也是我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
隨后讓孩子們找出凡卡回憶的自然段指導學習。凡卡的回憶是甜蜜的,讓孩子們讀出凡卡內(nèi)心的快樂。接著引導學生分析,凡卡的鄉(xiāng)下生活真的很甜蜜嗎?為什么在凡卡看來這么甜蜜呢?并告訴孩子們這一部分的寫法叫“插敘”,這里插寫的內(nèi)容更加烘托了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苦。
第三課時,
讓學生找出凡卡寫信時候的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讓學生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接著讓學生分析故事的結尾,展開了辯論“假設爺爺能收到信,會來接凡卡回家嗎?”學生在辯論中明白了,凡卡的悲劇是當時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凡卡的命運不會有改變。
應用這種傳統(tǒng)的教法,三個課時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完這課,我的感受就是上課的程序依然不夠簡單,過渡不太自然,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一直保持興趣。課文長,教學冗長,這是我整體的感受?磥,長文短教只是我的理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突破!教學中,依然不能大膽地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取舍,就是這課教學效果不太讓我滿意的基本原因!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深鉆教材,有自己的見地,然后大膽設計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才是讓人滿意的課。
一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已經(jīng)完成,但是到底該如何調(diào)節(jié)教學設計,在另一個班級實施教學,依然沒有思路!
凡卡教學反思4
在執(zhí)教語文第十二冊《凡卡》一文時,我設計了一張學習表,讓學生通過讀書、討論,合作填寫“信的主要內(nèi)容,自己的感受或體會,不懂的問題”等欄目。這種學習方式在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學生順利地完成了學習表。檢查學習表,可以看出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凡卡的悲慘命運,產(chǎn)生了對凡卡同情,對老板憎恨的情感。我認為已經(jīng)達到教學目標。
我很滿意,習慣性地問道:“誰還有疑問?”。一名男生舉手發(fā)問道:“為什么凡卡在信中說街上的狗一點也不兇?我見過的狗可兇了!”。頓時,全班嘩然,怎么問如此無關緊要的問題。我略有慍色,暗想:問題與文章思想感情無聯(lián)系,與領悟表達方法無關,多此一問,沉住氣說:“誰幫助他?”。舉手者頗多,一生說:“養(yǎng)狗的人對狗很好,經(jīng)常帶狗在街上散步,時間久了,狗與人熟了,就不咬人了。”一生說:“那些有錢的人都養(yǎng)寵物狗,寵物狗是供人玩的,當然不兇。我家就有一只……”?磥磉@個問題確實與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無關,不涉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沒有深究的價值。我正準備結束這個提問時,一個女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另一個想法。凡卡認為狗不兇是因為老板和老板娘對他太兇狠、惡毒了,狗的兇狠和老板、老板娘的兇惡比起來差遠了。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襯托凡卡的悲慘命運!
問的學生隱約捕捉到“狗一點也不兇”的寫作深意,前面答的學生大多是從“狗”的角度去思考,沒有聯(lián)系文章的表達方法,沒有考慮凡卡的痛苦遭遇,最后答的學生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兩個層面思考,準確認識到《凡卡》一文采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訴苦為主,以“樂”相襯,凡卡回憶鄉(xiāng)下的美好是“流淚的快樂”。其回答達到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融合的境界。更讓我思索到,教師在改革課堂教學時,不能從形式上設計幾個討論題,讓學生質(zhì)疑幾個不明白的地方,就認為是開放的課堂,創(chuàng)新的教學,就認為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滿足營造表面的課堂繁榮,會出現(xiàn)熱鬧的'討論沒有目的,所謂和諧的學習氛圍是空泛地讓學生發(fā)問,學生往往不知問什么,為什么發(fā)問,課堂學習流于膚淺。教師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示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時,更應提高教師主導作用,在深入研究課文的基礎上,高瞻遠矚地引導學生去討論、去質(zhì)疑,要善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銳性,提高質(zhì)疑的質(zhì)量。要讓“狗兒為什么一點也不兇”的學生偶然質(zhì)疑變成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思考。
凡卡教學反思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禮拜、生銹、揉皺、昏暗、瞇縫”等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學習凡卡寫信的內(nèi)容,了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nèi)容,通過課文中所描寫的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背景
1、揭示課題:同學們,學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優(yōu)秀的外國短篇小說《凡卡》。
2、補充資料,了解背景: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出示資料,默讀思考:從這份資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課件:
契訶夫和他的作品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一生處于沙皇俄國最黑暗的統(tǒng)治時期,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國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凡卡》寫于1886年,反映了沙皇時代無數(shù)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過著苦難的生活,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里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檢查預習: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讀準人名,并明確人物的身份。(先把它們讀正確,然后說說他們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fā)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幾個部分來寫的 ?
(課文主要寫了凡卡寫信給他的爺爺,告訴爺爺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當學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讓爺爺接他回去.課文大致可以分成準備寫信,寫信,寄信三個部分.)
三、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
1、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凡卡信的內(nèi)容的(3.8.10.11.12、15自然段)。快速默讀這幾個自然段,想一想凡卡過著一種怎樣的學徒生活,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嗎?(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2、“指望”什么意思?請同學們想一想,爺爺把凡卡送到城里當學徒,原本有什么指望?(學生發(fā)揮想象)
3、是啊,凡卡帶著美好的愿望來到城里,可是現(xiàn)在不僅生活變得沒有指望,而且生活的連狗都不如?請同學們再讀讀凡卡寫的信,找一找原因。
4.結合詞句,匯報交流。
課件出示: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板揪著我的頭發(fā),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揍了我一頓。這個禮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弄起,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拿魚嘴直戳我的臉;镉媯冏脚,他們打發(fā)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簡直沒有。早晨吃一點兒面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
有一天,老板拿楦頭打我的腦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過來。
挨打、挨餓、挨困,讀這些文字,我們得讀出畫面,在這些場景中,有哪些細節(jié)深深地刺痛著你的心?
。1)挨打:結合挨打時的動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帶”“拿楦頭”老板娘“撈起青魚”;程度--“昏倒”,來體會他們對9歲的小凡卡肆意隨便地毆打,毫無人性地對待。
是的,所以凡卡這樣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2)挨餓:結合“簡直沒有”“一點兒”“一點兒”來想凡卡一天到晚饑腸轆轆,可能餓到什么程度的表現(xiàn)。讀到“稀粥”這個詞語,你似乎看到什么了呢?而旁邊的老板呢?
是的,所以凡卡這樣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3)挨困:結合“一……就……只好”來體會凡卡即使在過道里也無法好好睡一覺,可能會困得怎樣。你從哪些詞語知道他是睡不好覺的?在你的想像中,過道是個怎樣的地方?是!在炎炎酷暑里,到處是嗜血的蚊蟲,凡卡只能在哪兒睡?秋天到了,瑟瑟的秋風吹來,凡卡還在哪兒睡?凜冽的寒冬里,老板躺在暖和的被窩里,而凡卡仍然在哪兒睡?從哪個詞,你猜想凡卡一定很困?對于凡卡來說,睡覺都不能實現(xiàn)!這是人過的生活嗎?
讀句子“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5、可憐的凡卡,難道僅僅只受到了這些虐待嗎?他還可能會有怎樣的遭遇?(學生發(fā)揮想象)
課件出示:凡卡在莫斯科過著連狗都不如的生活。我還看到了,有一次。
讀句子“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6、小結: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著非人的折磨,吃不飽睡不好,還要挨打。聯(lián)想他每天會這樣生活,沒人的時候凡卡會怎樣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爺爺,傷痕累累,撿東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7、9歲的凡卡在老板家過的就是這樣沒有自由,沒有尊嚴,連做人的基本權利都沒有的生活。所以,凡卡才寫信乞求爺爺趕快帶他離開,逃離這種非人的生活。
8、學習第8、10、15自然段中寫凡卡乞求爺爺接他回家的部分,進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 他是怎樣乞求爺爺?shù)哪??找出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段落和句子, 選擇最能打動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 指導朗讀信中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三段話。讀出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絕望。
9、自由朗讀課文第11自然段,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莫斯科是個很繁華熱鬧的城市.)
10、既然莫斯科這么繁華熱鬧,凡卡為什么還要苦苦哀求爺爺帶他回鄉(xiāng)下呢?
11、小結:
現(xiàn)在我們讀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當學徒,挨打,挨餓,整天干活,睡不好覺,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爺爺把他帶回鄉(xiāng)下去。
12、質(zhì)疑:關于凡卡的信,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相機說明第10,11,12自然段引號的用法.)
13、凡卡小小年紀就受盡了苦難,那么他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布置作業(yè)
一、交流背景為學文奠定基礎
《凡卡》一文,作者契訶夫?qū)懹冢保福福赌,當時正是沙皇統(tǒng)治最黑暗的時期,作者所寫的時代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開課時通過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關于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交流,奠定了學習課文的基礎,進行交流之后,就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作品之間的距離,降低了學習難度。
二、長文短教,直奔重點
課文結構復雜,為了實現(xiàn)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教學中采用扣主線、棄枝葉,確定教學的重點。抓住信的內(nèi)容以及凡卡向爺爺呼救的重點內(nèi)容,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在重點段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這部分內(nèi)容,然后抓課文的重點句“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從信中找出凡卡生活的連狗都不如的原因,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相關句子,讀中理解,進而體會凡卡的非人生活。教學中我還注意啟發(fā)學生想象。如:凡卡還受了哪些折磨?另外,凡卡向爺爺呼救的內(nèi)容,我借助反復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描繪的感情氛圍,體驗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達到情感的貫通。
三、不足之處
課算是上完了,但給我的反思也很大,教研室倡導“半小時課堂”的教學理念,而在我的這堂課中沒有體現(xiàn)出來,所以高效課堂就談不上了,回顧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這堂課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精簡,如:“讀準故事中的外國人名,并了解是什么角色”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把人名一齊出示,這樣給學生想的空間更大些,也會節(jié)省不少時間,其次,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讀準詞語),我可能太高估學生預習的成效了,以至于朗讀詞語時出現(xiàn)了幾次錯誤,為正音耽擱了時間,預習的習慣還要進一步加強指導!最后,在重點段教學時,老師唯恐學生理解的不到位,有些地方或許講的多了,花的時間也多了。
如果這幾個環(huán)節(jié)能精簡,那留給學生作業(yè)的時間就有了,看來,作為語文老師,還是要像數(shù)學老師那樣少講!葉老也曾說:“語文課并不是你老師講的多就是上得好的!呵呵!
凡卡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tǒng)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边@是參考書中對《凡卡》一課的教材簡說,我真的是無語了,人物命運悲慘的文章無不是“揭露了……批判了……”本文還好有一段幸福往事的回憶,可是結局卻更加殘酷——信件無法投遞!人類發(fā)展到現(xiàn)在,每一種社會制度都有他的黑暗面,大可不必在這方面給學生消極的影響。語文,就是語言文字的學習和訓練。本課的教學就通過閱讀,訓練語言文字能力,體會文章表達方法。
課文比較長,生字也不少。課前布置學生借用工具書的方法學習生字、新詞。通過快速讀課文,使學生大致的了解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理清課文“準備寫信──寫信──寄信”這一脈絡。然后,讓學生把文中信的內(nèi)容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內(nèi)容分別做上不同的記號。這樣,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動手標記,就基本整體了解了課文結構。
在學習凡卡學徒生活時采用精講精練,在學習回憶往事這部分采用扶讀方法,在學習作者的敘述時采用放的方法讓學生自學,突出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風、學風,充分顯示了教學的民主性,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發(fā)揮。
凡卡教學反思7
一、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
這節(jié)課,我注重激活學生頭腦里的詞匯,讓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如:聽完錄音朗讀后我問: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也可用文中的)來形容凡卡的生活?一個個鮮活的詞語出來了:悲慘、可憐、凄慘、沒有指望、連狗都不如、生不如死等?梢粋學生卻說“豬狗不如”這是我課前根本沒有預設到的答案。我愣了一下,這不是我們平時罵人的話嗎?“ XXX, 你豬狗不如!”這時,我分明看見所有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等待著我評判這個答案正確與否。“凡卡的生活豬狗不如!薄胺部ㄟ^著豬狗不如的生活!边@兩個句子迅速在我腦中閃現(xiàn),顯然后者才符合語言規(guī)律。于是,我告訴學生“應說成凡卡的生活連豬狗都不得不如,課文中也講了連狗都不如!眲e看就這樣一個詞語,它關系到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即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這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潛移默化的,以后他就會在準確上下功夫了。所以,平時上課與學生對話時,我們老師一定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表述,充分肯定或糾正學生的'說法。
再如:講到具體描寫凡卡學徒生活那一段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讀了這段話,你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當一個學生談到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個成天只吃一點稀飯和面包的凡卡時,我順勢引導:你想到了什么詞語來形容此時的凡卡?“面黃肌瘦、面如土色、骨瘦如柴、皮包骨頭、弱不禁風”學生一個個站起來說。還有讓學生探究“即使爺爺收到了信,凡卡能否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一問題時,一學生談到:“爺爺不可能去接他,因為他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并不好!蔽矣忠龑А澳銖哪睦锟闯霾缓?”“他爺爺已經(jīng)65歲,這么老了還要去當守夜人,像他這種年紀的老人是應該在家享福的,可他卻------”“是。〖词範敔斢羞@份心,也無這份力呀!”這時學生馬上就說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愛莫能助、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我驚訝了,學生竟能一下想出這么多詞語!我感動開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又在運用中積累了詞語。
二、在取舍之間徘徊
課后,總覺一種遺憾在心頭。雖然自己抓住了課文重點(第八自然段)的教學。學生也融入到了文本之中,通過有層次、有梯度的朗讀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了震撼,體會也不是架空的。確確實實學到了語文知識(用詞的準確及表達方法)。但是,后面為了把所有內(nèi)容上完,設計了“凡卡的鄉(xiāng)下生活是怎樣的?”和“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即使爺爺收到了信,凡卡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三個問題探究凡卡鄉(xiāng)下的生活和寄信后的內(nèi)容。
這樣,雖然也有探究學習的痕跡,細而一想,這不是又按照我的教路讓學生鉆嗎?難道學生就沒有自己獨特的感悟?自始自終就沒有一個問題要問嗎?這就是我對教材的處理不夠大膽,要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特別是這篇很長,就更應在取舍之間作出決斷。我完全可以在學生讀完苦苦哀求內(nèi)容后問:“學到這,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這時定會一石激起千層浪:“老師,我想知道為什么凡卡一定要讓爺爺帶他回鄉(xiāng)下?”“鄉(xiāng)下的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嗎?”“爺爺會來接他嗎?”——對這些問題老師加以整理,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去探究閱讀,這樣就真正把學生當成了學習的主體、個體,樹立了學生本位意識。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里,才能真正知道學生想什么。這讓我想起課伊始,聽朗讀信的內(nèi)容錄音時,大部分學生都在凝神聽著,只有一個學生在竊笑。我想他肯定在想:有這么苦嗎?可隨著課文學習的深入,他后來再也沒有笑。我想他或許走進了凡卡的心靈,被文中的描述深深吸引了。
但我疏忽了,課結束時,應讓他起來談談為什么他會有此變化?那對于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應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凡卡教學反思8
【一得】
《凡卡》是一篇精讀文章。它是一篇小說,作者是俄國作家契科夫,文章主要通過主人公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tǒng)治下俄國孩子的悲慘命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本文篇幅長,如果逐段地講解,平均使用力量,勢必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使得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冗長、拖沓,造成“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局面。于是,在教學中,我嘗試著對教材進行合理剪裁,重新組合,找準文章的切入點,從一個“苦”字著手,感受凡卡的悲慘遭遇,層層推進,步步展開,以達到“長文短教”的效果。
一、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
“初讀課文,在你眼中凡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然后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為統(tǒng)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
二、讀信悟情,明確中心
文章篇幅較長,內(nèi)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而“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一問的設計,能讓學生快速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nèi)容,抓住文章的主線。緊接著,我讓學生通過抓住文章中描寫凡卡心情、神態(tài)的句子反復誦讀,以及借助書本插圖,合理的想象“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在凡卡的身后,是一個高大的鞋架,架子上擺滿了各種楦頭和皮靴,可是他卻赤著雙腳!薄笆茄,凡卡在鞋鋪里,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挨老板、老板娘的打,伙計們也經(jīng)常捉弄他,怎么可能送他鞋穿呢?”通過學生自我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對凡卡的同情,明白學徒生活是苦不堪言的。
三、回憶“快樂”,凸顯中心
“文章中僅僅寫了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nèi)容嗎?還寫了什么?他在鄉(xiāng)下生活的快樂嗎?”問題的拋出旨在讓學生通過討論,通過對課文的深入理解,體會凡卡在鄉(xiāng)下的生活很苦,可是當學徒的生活更苦,凡卡寧愿回家和爺爺過這樣的苦日子,也不愿呆在城里受罪了,以及感受到凡卡失去親人疼愛的孤獨。從而領會作者的構思之妙,穿插凡卡回憶鄉(xiāng)下生活的“快樂”,目的是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四、結尾留白,升華中心
一篇好文章,常常會使人覺得言雖盡而意不盡。有的寫人記事的課文不寫結局,留下藝術空白,讓讀者去思考,更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教學中,我緊扣文章結尾只寫凡卡在郵筒里投送他寫給爺爺?shù)男牛貋砗笏X時做了一個甜蜜的美夢,留下了一串省略號這一載體,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小凡卡滿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愿望能實現(xiàn)嗎?他的命運能改變嗎?”通過學生回顧信封上的書寫,探知凡卡的爺爺肯定收不到信;根據(jù)凡卡爺爺?shù)木硾r判定爺爺即使收到信也不能接他回家;根據(jù)時代背景推知凡卡的美夢注定不能實現(xiàn),等待他的是更悲慘的命運,以此更深入地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激發(fā)學生對小凡卡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一失】
課堂上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凡卡是一個九歲的窮孩子,沒有上過學,怎么可能給爺爺寫信呢?雖然當時,我與學生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進行了猜測,“可能是爺爺教他識字的結果”:“可能是他死去的媽媽教他的”:“可能是……”,我也含糊地解釋為這畢竟是小說,可以虛構,但我明白此說不妥當。直至下課以后,翻閱了雜志,查找了資料,才明白課本中的《凡卡》是根據(jù)俄國作家契科夫的同名小說節(jié)選縮寫的。凡卡的母親佩拉蓋雅在世時曾在席瓦列維夫老爺家里當女傭,老爺?shù)呐畠汉芟矚g聰明的小凡卡,教他念書,寫字,數(shù)數(shù),還教他跳四組舞。由此可見,小凡卡能給爺爺寫信是合情合理的,可信的?上,由于我對原著的不熟悉,只能給予猜測,甚至給出了差強人意的解釋。
假如課前,我多花一點時間去讀讀原著,多花一點時間去熟悉教材,情況又會怎么樣呢?
凡卡教學反思9
《凡卡》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tǒng)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社會制度的黑暗。本單元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增加人生閱歷,激勵他們從小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并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文中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內(nèi)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復雜的事件關系,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為了實現(xiàn)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巧設疑問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以朗讀指導為主,按文章中信的內(nèi)容、插敘的回憶內(nèi)容、作者的敘述內(nèi)容三部分品讀課文。首先讀凡卡信的內(nèi)容──走進凡卡的現(xiàn)實生活,了解一個九歲孤兒小小的、并不過分的愿望,從中體會凡卡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復請求爺爺帶他回鄉(xiāng)村里去。再讀插敘的內(nèi)容──走進凡卡的夢幻世界,了解凡卡的內(nèi)心情感,向往鄉(xiāng)村快樂的生活,激發(fā)學生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然后讀作者的敘述內(nèi)容,體會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匠心獨運的結構安排,體會文章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從而深入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把自己的童年,與凡卡對比,襯托凡卡的悲慘童年,激起對凡卡的'同情,進而珍惜自己的童年。在仔細閱讀信的內(nèi)容的環(huán)節(jié),用“哪些地方最能體現(xiàn)凡卡在城里學徒生活的悲慘?”這一問題貫穿教學,指導學生仔細閱讀第8、10、15自然段,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通過對重點段落扣住詞句的分析,走進凡卡的現(xiàn)實生活,讀懂課文,體會情感,并通過朗讀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然后再讓學生思考“鄉(xiāng)村生活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讀插敘部分,談感受,聯(lián)系前文理解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誕樹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憶中卻是那么美好、快樂、有趣,這正更說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和痛苦。通過讀和同學們自己的分析,已經(jīng)清楚地認識到凡卡無論在鄉(xiāng)村還是在城里他都沒有好日子過;無論到了哪里他的命是運都悲慘的。既而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采用的這種把鄉(xiāng)村的貧窮、無奈和城里的悲慘、孤獨放在一起寫,讓人讀完之后更加同情、一目了然凡卡的悲慘命運,這樣的寫法叫對比;同時還能夠從凡卡含淚帶血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識地用農(nóng)村生活來襯托城市生活的悲慘。領悟本課在表達方法上有兩個重要特點。由于時間緊,教學中還存在有些重點句子讀得少,學生體會不夠等問題。只能讓學生課下再讀,以加深理解。
凡卡教學反思10
一、交流背景為學文奠定基礎
《凡卡》一文,作者契訶夫?qū)懹?886年,當時正是沙皇統(tǒng)治最黑暗的時期,作者所寫的時代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開課時通過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關于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交流,奠定了學習課文的基礎,進行交流之后,就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作品之間的距離,降低了學習難度。
二、掃清障礙,弄清文章脈絡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讓學生初讀課文,弄清生字新詞的讀音寫法。隨后帶著孩子們把文章中的人名反復讀了幾遍,這樣以減輕學生在朗讀課文中的難度。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特別不喜歡讀外國作品,原因讓人有點啼笑皆非,就是我覺得人名太長,有障礙。以小孩子的眼光看課文,然后指導他們學習。初讀課文,讓孩子們?yōu)g覽,弄清課文的脈絡,課文是按“準備寫信——寫信——寄信”的順序來寫的。然后讓學生找出信的內(nèi)容,以及最能表現(xiàn)凡卡痛苦學徒生活的段落,最后落腳點在“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這句話上,引導學生精讀15自然段。
三、長文短教,直奔重點
課文結構復雜,為了實現(xiàn)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教學中采用扣主線、棄枝葉,確定教學的重點。抓住信的內(nèi)容、凡卡爺爺?shù)暮艟、凡卡?回憶和凡卡的夢等重點內(nèi)容,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讓學生討論凡卡受盡哪些折磨?進而體會凡卡的非人生活。
教學中我還注意啟發(fā)學生想象。如:凡卡還受了哪些折磨?為什么?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替凡卡說下去。另外,凡卡向爺爺呼救的內(nèi)容,我借助反復的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描繪的感情氛圍,體驗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達到情感的貫通,把教學推向高潮,收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教學設計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增強了悲劇感人的力量。
凡卡教學反思11
問:教學《凡卡》這篇小說時,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小說的主人公凡卡是一個9歲的窮孩子,沒有上過學,怎么能給爺爺寫信呢?我只好解釋說:這是小說,可以虛構。這樣解釋妥當嗎?
又:“凡卡”為什么又稱“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
答:您用小說可以虛構來解釋見卡會寫信,不夠妥當。小說里的人物、事件、情節(jié)確實可以虛構,但是,虛構的情節(jié)必須是合情合理的,可信的。也就是說,藝術的真實必須以生活的真實為基礎。如果凡卡真的不具備會寫信的條件,作家也不應當這樣寫。
那么凡卡會寫信是否合情合理呢?教材中的《凡卡》是根據(jù)俄國作家契柯夫的同名小說縮寫的。凡卡9歲前是否上過學,小說沒有交代,但我們不能只根據(jù)他家里窮就斷定他沒有上過學。小說雖然沒有交代凡卡是否上過學,但是他能夠?qū)懶诺臈l件還是可以從小說原作中的一些情節(jié)中看出來的。凡卡的母親佩拉蓋雅在世時曾在席瓦列維父老爺家里當女傭,老爺?shù)呐畠簥W爾格·伊格納捷夫娜很喜歡聰明的小凡卡,教他念書、寫字、數(shù)數(shù),還教他跳四組舞。這一情節(jié)沒有納入課文,可以參見《凡卡》原作。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凡卡真的沒有上過學,他能夠給爺爺寫信也是合情合理的。
俄國人的姓名由三部分組成——名字、父名和姓氏。“凡卡”的名字是“伊凡”,“凡卡”是愛稱,類似我們的小名,“茹科夫”是凡卡的姓。作者喜愛小說的小主人公,所以用“凡卡·茹科夫”的愛稱來稱呼他。按照俄國的.習慣,姓名的全稱只在正式場合使用,平時用省略的說法。晚輩對長輩自稱,只稱呼自己的名字和姓氏,所以凡卡在給爺爺?shù)男胖凶苑Q“您的孫子伊凡·茹科夫”;晚輩稱呼長輩,只稱呼長輩的名字和父名,不稱呼姓氏,所以凡卡稱呼爺爺“康斯坦丁·馮卡里奇”。
下面是來自《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凡卡》一文是俄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契訶夫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翁凡卡只有九歲,家里很窮,又沒有讀過書,他怎么能給爺爺寫那樣長的信呢?另外,凡卡又為什么不會寫信封呢?對于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
原因一,課文是經(jīng)過編者刪節(jié)的,看《契河夫文集》第五卷的小說原文,有這樣一段被刪去的話:“當初凡卡的母親彼拉蓋雅還活著,在老爺家里做女仆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筆者注:其人是老爺家的小姐)就常給凡卡糖果吃,閑著沒事做便教他念書、寫字,從一數(shù)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墒堑缺死w雅一死,孤兒凡卡就給送到仆人的廚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后來又從廚房給送到莫斯料的鞋匠阿里亞興的鋪子里來了……”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凡卡之所以能寫信,是老爺家小姐教他念書、寫字的結果。至于小姐為什么喜歡他并樂意教他,這又和凡卡的母親曾是小姐寵愛的女仆有關系。
原因二,俄語是拼音文字,和漢語不同,俄國孩子學俄語讀寫要比中國孩子學習漢語容易得多。凡卡雖沒有上學讀書,但很小的時候小姐就教他念書、寫字;另外,凡卡的爺爺也識字(可以從文末的夢境描寫中看出),說不定爺爺在平時生活中也曾教過凡卡,因此,凡卡會寫信應在情理之中。
原因三,凡卡的信,通篇都是孩子口氣,用詞淺顯,近乎是一般兒童口語的實錄,所以,這對于凡卡來說只會寫字就可以了。然而,凡卡在平常生活中只學會寫字卻不曾學過寫信封,因此,凡卡把信封寫錯了是可能的。
凡卡教學反思12
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內(nèi)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復雜的事件關系,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為了實現(xiàn)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我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情感世界。待學生完成自習預習,了解課文大意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初讀課文,你對本文有什么總的感受? 目的是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同時明確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作者采用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表現(xiàn)手法,來突出同一個中心:沙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這樣抓住關鍵,直奔要害,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
其次,有意識地把文章按線索破為三大塊,為突破重點做好準備,我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再采用以點帶面、發(fā)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引導: 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nèi)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 這是抓住學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們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述說悲慘學徒生活一段。
接著精讀細讀: 凡卡受了哪些罪? 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 目的之一在于讀懂內(nèi)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而明確此種描寫細膩、逼真的寫作手法。
再繼續(xù)抓住情感: 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么心情? 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 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訴說?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提高朗讀能力。 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帶他回去,這一內(nèi)容信中多處出現(xiàn),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 這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品評鑒賞能力!到此,教學的第一板塊結束。
我們除了凡卡的語言敘述和城鄉(xiāng)生活的`對比中感受到他悲慘的命運外,你還能從文中哪些內(nèi)容體會到凡卡生活的悲慘,內(nèi)心的痛苦?這一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自然導向第三板塊。而且稍微拔高了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們獲得探求知識的樂趣。學習好的同學動動腦子可能會想到凡卡寫信前后的心情,中下等同學可在老師的提示中得到啟示,進而明白:原來文中細致入微地刻畫凡卡寫信前擔心、害怕的神情;寫信中多次嘆氣;寫信后還做了一個好夢,也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凡卡悲慘的命運。到此,教學第三板塊結束。
最后,把三大塊有機地結合起來。 同學們,看著板書,聯(lián)系剛才所講的內(nèi)容,說說作者是什么樣表達中心,突出凡卡悲慘命運的? 此時,學生的腦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條線索:信中訴說悲慘學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憶往事,對比現(xiàn)實,襯托出中心;結尾的美夢,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學任務全部完成。
這樣,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讀法為主,以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為輔,交替使用,使學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縱橫交錯的三條線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間的關系,而且提出的問題,由淺入深,擊中要害,還使學生在朗讀、討論中深切感悟到語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師教是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凡卡教學反思13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兩個對立統(tǒng)一的方面。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兩者始終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凡是效率高的語文課,莫不是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較好地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而反觀那些失敗的教例,則與教者對主導作用的錯誤認識不無關系。
現(xiàn)結合教學《凡卡》的實踐,談幾點想法:
一、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實際,在此基礎上組織教學,使教師的“導”富有針對性
學生學習課文都不是從零開始的,一是學生有極大的自學可能性,二是語文不同于數(shù)理化,學生往往在教師教學一篇課文之前就有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先期感受和認識。因此,教師必須正確把握學生已有學習基礎。只有這樣,課堂教學目標才會定位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起他們“跳一跳摘到桃”的欲望。
上課時,學生已出乎意料地將《凡卡》這篇長課文讀得十分流利。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即以“你在預習中還有什么收獲”的問題來進一步摸清學生“底細”。學生大多數(shù)交流了自己理解了哪些生字新詞,比如有一位男生說:“‘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打’,仔細讀了課文第8節(jié),我覺得‘揍’不是一般程度上的‘打’,像文中老板拿著皮帶那樣的‘打’,才算得上‘揍’。”還有的說“這是契訶夫?qū)懙囊黄≌f,他用寫信的形式來寫凡卡非人的遭遇,構思真是巧妙!”等等。一番熱烈的交流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學習基礎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優(yōu)化,主要是做了“減法運算”:如要求理解的新詞,凡學生已自己讀懂的就無需再講;再如學生已經(jīng)熟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也相應作了調(diào)整,教師只是對“康司坦丁·瑪卡里奇”等難以讀順的名字稍作指導,把重點落到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上。實踐證明:這樣做既順應了學生學習需求,更能有效地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供機會讓學生質(zhì)疑,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的氛圍,使教師的“導”富有活力
“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就表現(xiàn)為能積極提問、主動探索。我在實踐中深深感到,教師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意識和能力,不但體現(xiàn)了教學民主,更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讓語文課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上《凡卡》時,除了歡迎學生隨時質(zhì)疑外,我還特意在學生交流完預習所得之后讓他們質(zhì)疑問難。當時學生提問很熱烈,帶著普遍性的問題主要有:①“楦頭”是什么樣子的?“一普特重”到底有多重?②第一節(jié)作者稱“凡卡”是“凡卡·茹科夫”,而在信里凡卡又自稱“伊凡·茹科夫”,“凡卡”到底叫什么?③這么冷的天氣,星星怎么會“快活地眨著眼”?“許多小樅樹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等著看哪一棵該死”這一句又如何理解?④凡卡為什么要寫信給爺爺?作家為什么不直接讓他逃回鄉(xiāng)下去呢?應該說,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表現(xiàn)出學生思維“走勢”。特別是③④兩個問題,與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與訓練重點“體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緊密相關。如果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讀書探求答案,那么既可以解決疑難,又可以使教的要求轉化為學的內(nèi)在需求,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師因勢利導,指明下面的學習就是要體會人物寫信時的內(nèi)心世界,并指出同學們提的兩個問題到時就會迎刃而解。
我始終相信,教師只有通過藝術的“導”,學生才能主動、高效地學習,也才能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在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力與人格的全面發(fā)展。而這正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目的所在。
凡卡教學反思14
對于本課的教學,總體來說,感覺比較流暢,基本上實現(xiàn)了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有所得。
教學設計比較優(yōu)化。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進行了精心的備課,在陳主任、范老師,以及同組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完成了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了整體——部分——整體的語文教學模式。表現(xiàn)在整體的教學設計,從回顧主要內(nèi)容入手,再深入文本進行學習,最后以續(xù)寫結束回歸整體。也表現(xiàn)在每一部分的教學中,如學習凡卡給爺爺?shù)男艜r,先指導學生整體把握,提煉要點,用概括的語言說一說,凡卡在信中都說了什么?再如學習回憶往事的部分時,同樣先整體把握了解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還有凡卡學徒生活悲慘情況的概括。像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還有很多。第二,注意了本課對比、反襯這一寫法的教學,并把它作為一個難點來突破,有方法,效果比較好。設計了兩條線索——學徒生活和回憶往事。并且進行了合理的銜接,學生比較自然地在兩條線索中進行品味、學習、掌握方法。第三,在上課伊始,將凡卡祈求爺爺?shù)恼Z句進行提煉,并貫穿于全文。這樣,不但將其作為一條線索使教學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更好地把它作為了朗讀訓練的重點。學徒生活、回憶往事和結尾的思考自然過度;品味語言和朗讀訓練有機結合。
另外,在教學設計中,我進行了充分的課堂預設,對過渡語進行了細致地揣摩。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比較干凈、準確、豐富,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促進了課堂的有效。
本次教學也有許多遺憾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情感的升華欠火候,如對于祈求語句朗讀訓練的指導,反復出現(xiàn)、反復朗讀的過程中,缺乏變化,沒有逐步提升、不斷投入的過程。一是缺乏這方面的.指導,可能老師的一個簡單過度指導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如從語氣上:請求——祈求——哀求;或者從情感上:希望——失望——絕望。二是老師的示范作用沒有很好的體現(xiàn),如在范讀時,沒有達到預期提升情感的作用。再有,一些細節(jié)的問題還需斟酌。如在回憶往事時,如能結合具體的詞句去品味快樂,可能效果會更好;在概括學徒生活時,如能追求形式上的統(tǒng)一可能學生在接受起來會更直觀一些;在續(xù)寫時,沒有充分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邊寫邊指導,沒有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思考空間。
總之,這堂課可以說基本上是一節(jié)有效的語文課,但縱觀整個設計與教學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立足于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方向,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包括內(nèi)在的和外顯的。一名簡單、細膩、和諧、大氣的語文教師是我的追求目標,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我會努力。
凡卡教學反思15
語文老師大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在教學完一課時或一篇課文后有時會產(chǎn)生一種暢快淋漓之感,那是因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帶給他們無比清爽的快樂。
教學完《凡卡》一課,走出教室的那一刻,一種甜絲絲的感覺涌上心頭。我發(fā)現(xiàn)每當這一時刻,皆是在我沒有按照預設的教案,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重新調(diào)整教學定位之后產(chǎn)生奇特效果。教學上我們言之為生成,也正是有了這種教學的生成效果,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因為這種生成是適合于他們的,是他們在學習中所渴盼的;正是有了生成,教師的教學變得更加得心應手了;正是有了生成,課堂化作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凡卡》一文篇幅長、內(nèi)容雜。學生在解讀時往往不能將作者的敘述,信的內(nèi)容,凡卡對鄉(xiāng)下生活的回憶這三部分內(nèi)容明確的區(qū)分開來。教學時一個念頭忽然在我的心頭萌生:何不讓學生自己通過讀來判斷。于是我先讓學生通過初讀交流了解這三部分內(nèi)容,然后我把全班分成了三個大組,讓這三個大組分別讀三部分內(nèi)容,看哪一組讀得最好。
在讀第一遍課文的`時候,三個組都分別出現(xiàn)了一些失誤。課文讀完后,我沒有讓學生匆忙去讀第二遍,而是讓學生交流感受或體會,你認為凡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學生們有的回答:凡卡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你為什么說凡卡是個可憐的孩子?
我接著問。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他挨餓、受凍,受老板和伙計們的作弄、挨打有的學生躍躍欲試:我知道凡卡還是個特別懂事、有禮貌的孩子。說說看,你從哪里知道的。我驚奇地問道。第一個高潮出現(xiàn)了:從問候爺爺?shù)脑捴兄赖。從凡卡問候鄉(xiāng)下熟人知道的。從凡卡的信中感受到的。
此時,我抓住時機讓學生二讀課文,但這一次與第一次大不相同,學生讀得幾乎沒有差錯。正當我要表揚同學們讀得棒時,一些學生紛紛舉手,原來他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讀出了凡卡生活的那個時代是沒有幸福可言的。一個學生迫不及待了。
我想凡卡給他的爺爺寫信有三個原因:一是他在莫斯科的日子很苦;二是他很想念爺爺,因為爺爺是他惟一的親人;三是他想念鄉(xiāng)下的生活,想念鄉(xiāng)下的熟人,想念鄉(xiāng)下的快樂日子。一個學生滿含深情的說。我獨享在孩子們的感受中了。凡卡的這封信爺爺收到收不到?課文又蘊涵著什么深意呢?讓我們來再讀課文。動聽的讀書聲剛剛止歇,學生們又紛紛舉手。
這封信爺爺根本收不到,他連郵票都沒貼,地址也沒寫明,怎么能收到呢?一個學生不等我叫就站起來說。我認為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結尾,意在告訴人們凡卡美好的愿望,只是一場夢。另一個學生站起來滿有把握地說。課堂就在學生對課文濃濃的回味中結束了。
這堂課我并沒有多講,完全是學生在讀中感悟和理解。他們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源于他們能入情入境地讀,源于我的一個突發(fā)奇想。讓學生走進課文才能有深切的感悟,讓學生走進課文才能與文中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讓學生走進課文才能更好理解課文把握精髓。這就是我教學《凡卡》一課最大的收獲。
【凡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凡卡》教學反思02-08
《凡卡》教學反思10-31
凡卡教學反思07-18
凡卡教學反思06-14
《凡卡》教學反思02-18
《凡卡》教學反思01-02
《凡卡》教學反思01-02
《凡卡》教學反思01-02
凡卡的教學反思10-02
《凡卡》教學反思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