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物理的教學設計
篇一: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一、基本信息
1)學科:物理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級(冊):九年級全一冊
4)課題名稱:重力
5)課時數(shù):1課時
二、改進后的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點。
方法與過程目標:經歷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物理道理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2、學情分析:①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初三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通過初二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多種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思維規(guī)律,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熟透的蘋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時速度越來越快等有關事例。②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xiàn)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xiàn)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
3、教學過程:
。ㄒ唬┙虒W準備階段:1.課前根據(jù)本節(jié)課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動畫演示多媒體課件,在引入新課時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2.需要對學生分組,前后桌4人一組。 (二)整個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板塊來完成:
第一板塊: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
首先以提問的方式復習力的概念,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圖示,為學好本節(jié)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
然后,利用課本54頁“想想做做”,讓學生做“模擬引力”實驗。再利用“蘋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體動畫引入新課。
【說明:1.讓學生通過實驗先感受橡皮不會飛走是因為受到“引力”作用,拉進了學生跟所學知識的距離。2.由于學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現(xiàn)象的體驗,因此他們對多媒體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這樣引入新課很自然,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
第二板塊:重力的概念及產生原因。
引入新課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產生的'原因和施力物體,使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第三板塊: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完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實驗方法是:先用彈簧測力計分別稱出質量為100克、200克、300克的鉤碼分別受到的重力,填入書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跟質量的比值,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個定值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這個計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將數(shù)據(jù)整理畫出圖像。(正比例函數(shù)圖像)
此實驗的關鍵是:①要選精確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②要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說明:利用學生探究來完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好處有兩個:一是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地進行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體現(xiàn)自主性原則;二是再次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第四板塊:重力的方向
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學實先做演示實驗:用細線把物體懸掛起來,靜止時讓學生觀察線的方向是否是豎直方向。然后剪斷細線,同時讓學生觀察:物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并結合著斜面再一次演示,這樣又一次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這個知識有一個重要的應用——重垂線,它是建筑工人砌墻時用來校準墻壁是否豎直的。由于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時要先易到學生觀察圖13.2-6,再讓一位學生利用重垂線進行操作,其他同學分析其工作原理。當學生理解了這一現(xiàn)象后提問:如何用這個重垂線來檢查窗臺、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輔助器材?這是學生最難理解的地方,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憶測量人體身高的辦法,并通過一些動作適當提示,最后在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的基礎上歸納:重垂線其實是應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決水平問題。
想想議議:看圖13.2-7思考地球上幾個地方的蘋果都可以向“下”落,但從地球外面看,幾個蘋果下落的方向顯然不同。那么,我們所說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可以得出從地球以外看,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說明:這一部分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方法。重垂線、水平儀是重力方向的重要應用,對它們的學習,也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第五板塊: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這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這個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個小實驗(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訴學生,刻度尺上與手指接觸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點,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僅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而且還跟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向學生出示圓形薄板等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的物體,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畫出這兩種形狀的物體圖形,標出重心位置,作出重力的示意圖。通過這樣的教學處理,學生便對重心的概念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知道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點上;利用這個重心的平衡特點,還能找出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
【說明:利用實驗幫助學生建立了“重心”這個較難理解的物理模型,并應用于實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效果檢測:
第六板塊:效果檢測
。保鞒鲑|量為100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圖示。
2.完成課后練習
第七板塊:布置家庭作業(yè)
三、結合國培課程研修對本節(jié)課設計與改進的教學反思(300-600字)
通過國培課程研修對重力一課教學設計改進有如下的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學法指導,改進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常見力的方法。通過實例分析,提高學生引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玻撛O計對學情進行了分析,對于初三學生剛接觸到力,對利用力的知識來研究常見力,所以本節(jié)課依據(jù)教材特點,優(yōu)化教學內容,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完成教學,充分考慮到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經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物理知識的教學可以聯(lián)系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哪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需要創(chuàng)設哪些現(xiàn)實情境和實驗場景讓學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知識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加以點撥引導? 注意新舊知識的整合,可以提高學生在新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實驗探究注重教學活動中如何將師生合作、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達到優(yōu)勢互補,如何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交流與合作、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與建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提高了綜合思維能力。
課例研修心得
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感覺收獲頗多!我十分珍惜這次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機會,在培訓中我聆聽了專家們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論;下面就本次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
【初中物理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0-19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8-26
初中物理有趣有用的物理教學設計03-13
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09-03
初中物理功率的教學設計12-09
初中物理電流教學設計12-11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設計12-11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電功》07-20
關于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