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父母的愛》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際與溝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愛母愛。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讓學生暢所欲言,廣開言路。
3.能理解父母的愛,建議父母改進教育方法。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交際興趣
同學們,在這幾天課文的學習中,我們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愛,情深似海,我們在愛中一天天長大。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愛表達出來,與同學、老師、父母一同分享。(板書課題)
二、回憶感人事例,同桌交際
拿出課前準備的記錄或物品,回憶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在交際中把事情的細節(jié)回憶清楚。
三、如何對待父母的愛
1.出示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幾個小片段(略),(讓學生小組內(nèi)評說,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聽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學提出問題。
3.推舉出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際
1.各組代表輪流上臺,談出自己的看法。
2.對自己的父母說幾句話,說說他們應該怎樣愛自己。
五、模擬采訪,家長學生交際
1.我們剛才聽了那么多的故事,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深沉的、寬廣的,更是無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我們可能有許許多多的話想對爸爸媽媽說,也可能有許多問題要請教別的同學的父母。下面我們就請剛才到臺上交流的同學的父母到前面,我們根據(jù)剛才同學所介紹的.故事,來采訪這些叔叔阿姨,好嗎?
2.在學生與家長的交際中,進一步感受親情之愛。
六、與自己的家長自由交談、溝通情感
習作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淡化文體意識,倡導自由表達,強調(diào)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本文設計力求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突顯學生作文的真實和真情。
設計目的
針對學生作文中敘事空洞,感情牽強附會這種現(xiàn)象,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和習作的定勢,多角度地去觀察、認識事物,多層面地進行回憶、思考、分析、想象,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尋找最適合這個題目的內(nèi)容,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發(fā)最誠摯的情感。使學生的作文記事真實,抒情真摯;使學生的作文在真與情這一層面有所突破。
內(nèi)容
通過具體的事,從對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體會到父母的愛;建議父母改進教育方法,勸說他們改掉不良習慣;同父母再說說其他心里話。
教學目的
選擇最想給爸爸媽媽說的話,暢所欲言;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后讀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過程
一、導入習作
1.同學們,我們剛剛上完一節(jié)洋溢著愛的口語交際課,那些事例我們終生也不會忘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愛。先自己想一想寫什么,可以寫如何體會父母的愛;可以寫一寫意見或建議;可以寫自己的心理話。
2.自由發(fā)言,互相啟發(fā),拓展思路:可以寫自己在口語交際課中講過的事,也可以寫了解到的其他事,還可以寫自己和父母之間其他感人的事。記住:只要是愛的故事,無論大小,無論遠近,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寫。
二、鼓勵有個性的表達
1.我們這篇習作的第一讀者將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寫,才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銘記他們的愛呢?讓我們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
2.各組說一說你們討論的寫法有幾種(如,寫信;給自己的習作繪制插圖;附上照片;在習作前給爸爸媽媽寫幾句話等)。明確,只要表達了真情實感,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爸爸媽媽一定會將我們的習作當做最好的禮品。
三、進行習作注意書寫工整,語句通順。教師對部分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1.請你提起筆,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寫下他們不在家時,發(fā)生的影響最深的事和你的感受,怎么想就怎么寫,做到把真實的事寫具體,把心里的感受寫下來,把你相對他們的說的話也可以寫下來。
2.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評析。投影儀出示幾個學生的習作,讓全班同學評議。
四、品──評析例文,交流真情
1.師讀例文。
2.小小組評析。寫好了讀,讓小組的同學評議:有沒有把事情表達具體,有沒有抒發(fā)你的真實感情。
五、延伸課外
1.同學們,相信我們的每一篇習作都表達了我們與父母之間最真摯的愛,就讓我們把這篇充滿真情實感的作品獻給爸爸媽媽;丶液,請讀給父母聽。
2.讓爸爸媽媽對你寫的內(nèi)容提出意見,我們認真改一改,再請他們在我們的習作后寫上批語。
【口語交際《父母的愛》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口語交際父母的愛》教學設計07-02
《口語交際:父母的愛》教學設計02-02
口語交際《父母的愛》教學設計02-02
口語交際《父母的愛》教學設計范文02-02
《口語交際父母之愛》教學設計02-02
《父母之愛》口語交際教學設計06-26
口語交際教學設計07-06
《口語交際》教學設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