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刈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刈麥教學設計1
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幾天,我看到這樣一首小詩:五月的心情是土地開出的花朵,它笑意盈盈,那笑是麥子散開的麥芒,那笑是刈麥人上下俯仰的身浪……
這首詩字里行間飽含的豐收的喜悅和滿足,深深地打動了我。
然而,五月的心情卻不全是這樣。曾經(jīng)的五月,也是麥收的季節(jié),詩人白居易在田埂邊看農(nóng)民割麥,寫下了《觀刈麥》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一下他不一樣的“五月的心情”。(板書課題作者)
誰來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白居易的情況
大家了解得可真不少,看來同學們昨天預習得很充分。老師也整理了一些有關白居易的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幻燈片)簡介作者: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這段文字,選擇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記錄在書上。
有人說“詩歌的靈魂是朗讀”首先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詩歌,在朗讀時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活動一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活動要求: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活動方式:個體自讀,圈畫生字—集體釋疑—小組確立朗讀方式—合作試讀—四個組代表展示——集體齊讀
同學們在朗讀時覺得那些字需要注意讀音?在小組朗讀的時候注意正音,其他小組適時點評。
同學們讀得真不錯,今天我看到了我們同學最認真的讀書姿態(tài)了。非常感謝剛才幾個小組同學的精彩展示。同學們,一首好詩是可以不斷讓人挖掘的,也是可以不斷打開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首詩歌的大意,請同學們對照書下注解,理解詩歌的意思。
活動二再讀詩歌,讀懂意思
活動要求:爭取字字落實,注意譯后句子通順流暢。
活動方式:釋疑解惑—1+2互譯(讀、提醒重點字詞、譯)—合作試譯—全班展示(友情提醒:互譯時,善于利用書下注釋;翻譯過程中,其他小組可及時補充或修正喲!)
這個小組的同學翻譯得很準確,我們其他小組的同學也及時進行了補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小組之間的互助越來越好了。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詩的意思,能不能試著歸納一下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什么?我們能不能從中選擇一組詩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
活動三結合詩句,想象畫面
活動要求:小組選定一組詩句,發(fā)揮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詩句所描寫的`表現(xiàn)農(nóng)民辛苦生活的畫面。
活動方式:小組選定畫面——交流討論,補充完善——小組1+1展示(讀詩句,有感情朗讀小組描寫的畫面)
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些汗流浹背,一刻也不肯休息的農(nóng)民,看到了那個不堪重負,生活凄慘的母親。同學們能不能用一個字來形容一下這些人的生活?“苦”(板書)
當站在田頭的白居易看到這樣的情景,他會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詩句,大聲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活動四體會感情,探究主旨
活動要求:作者面對此情此景想了些什么?表達了什么感情?
活動方式:個體思考——組內交流——小組展示
補充介紹寫作背景總結
作者在深深的自責,暗自慚愧。官吏的豐衣足食和農(nóng)民的痛苦遭遇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板書“愧”
于是用筆歌其事,表達自己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也希望能引起統(tǒng)治者的注意。(板書同情關心)
作為一位時刻關注百姓生活的封建文人,白居易在他的其他詩歌作品中也曾經(jīng)描述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詩句。
(出示幻燈片)
調節(jié)時間
學習了《觀刈麥》這首詩,再讀到剛才的這些詩句,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用一句話來說一說。
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觀刈麥》這首詩,了解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把這首詩歌一起來讀一讀。
觀刈麥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整體理解詩歌思想含義,感知詩歌中的藝術形象。
一、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強調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形式為內容服務,建立了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
二、 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敘事詩,帶有強烈的諷喻色彩。詩的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終年勞作的農(nóng)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jié)更忙了。這時候,婦女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冒著炎炎烈日,來到田里給正在收麥的人們送飯送水。男人們正在埋頭割麥,他們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雖然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卻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夠多干一些活。這是寫的全景。在這個景的襯托下,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什么交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lián):前者揭示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于是用筆歌其事,表達自己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當政者的注意。
這首詩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把割麥者和拾麥者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萬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內心感受,描繪得真切生動,歷歷如畫。
三、 主題
詩歌描寫了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場景和一位貧婦人的悲慘遭遇,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和賦稅的繁重,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 寫作手法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工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之事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涵著感情。本詩充滿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憐憫。
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詩中運用對比,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
觀刈麥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詩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2、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強調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形式為內容服務,建立了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
二、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敘事詩,帶有強烈的諷喻色彩。詩的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終年勞作的農(nóng)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jié)更忙了。這時候,婦女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冒著炎炎烈日,來到田里給正在收麥的人們送飯送水。男人們正在埋頭割麥,他們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雖然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卻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夠多干一些活。這是寫的全景。在這個景的襯托下,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什么交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lián):前者揭示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于是用筆歌其事,表達自己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當政者的注意。
這首詩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把割麥者和拾麥者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萬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內心感受,描繪得真切生動,歷歷如畫。
三、引導探究
1、思考:(1)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兩個場景?各有各的側重——農(nóng)人揮汗如雨割麥,揭示農(nóng)民的勞苦。
貧婦抱子挎籃拾麥,揭示賦稅的繁重
(2)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黃
場面描寫:足蒸……光
語言描寫:家田……腸
心理描寫:力盡……長
(3)從文中找出敘事與抒情的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討論書后練習一
(5)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慚愧、譴責自己,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觀刈麥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緊扣關鍵字詞的解釋,用散文化的語言復述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2、通過比較了解勞動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
3、品悟作者親農(nóng)憫農(nóng)的“詩心”并通過仿寫形式進行簡單的詩歌創(chuàng)作。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面對五月麥收,我作了一首小詩:
《五月的心情》
五月的心情是土地開出的花朵,
它笑意盈盈,
那笑是麥子散開的麥芒,
那笑是刈麥人上下俯仰的身浪……
你們能從我的詩中看出我的心情嗎?
在詩后續(xù)一句“然而,五月的心情卻全不是這樣!
曾經(jīng)的五月,麥收的季節(jié) ,詩人白居易于田埂邊看割麥,于是有了我們今天要共賞的《觀刈麥》中不一樣的“五月心情”。
。ǘ 新授:
1、 詩中人
大聲朗讀詩歌,找出詩中人,并用詩中原詞作答。
。▼D姑、童稚、丁壯、貧婦人、“我”)
2、 詩中景
農(nóng)家人很少有空閑的時候,到了五月,夜晚刮起了一場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fā)黃了……詩中的人們面對這樣的情景都在干什么呢?
。▽W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中人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肯定不可能把詩中的字詞一個不漏地翻譯下來,所以教師可以在他們的回答中即興提問,如:“婦女孩子往哪送飯”、“貧婦左臂懸著怎樣的筐子”、“丁壯們在什么天氣情況下勞作”等,為的是有效調控學生字詞翻譯的落實情況。)
3、 詩中情
、僖裕何覀兺ㄟ^文字,看到了他們的行為,我們能再通過行為,看到他們的內心嗎?
A、 我們先來關注一下詩中的丁壯和貧婦。請以詩中字詞句為依據(jù),揣摩丁壯和貧婦的心理,向站在田埂邊觀刈麥的詩人說說自己的心理話。
追問:丁壯和貧婦哪個更苦?(落實翻譯:家田輸稅盡)
小結: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今日的拾麥人即昨日的割麥人,今日的割麥人也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人,悲涼之意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中不言自明。
B、古代表現(xiàn)勞動人民悲慘命運的詩篇不勝枚舉,但本文著實高人一籌,那是因為詩人在那個時代就能夠主動去和農(nóng)民對比。作此詩時他正任縣尉,是主管一縣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員。看到此情此景,他“自愧”,于是他自言自語道:
、谝裕鹤髡叩那橥ㄟ^作品傳給了我們,我們是否也該擁有這份“詩心”來悲憫一下農(nóng)人呢?請依據(jù)本詩內容,對老師的自創(chuàng)詩歌《五月的心情》進行續(xù)創(chuàng)作。
《五月的心情》
五月的心情是土地開出的花朵,
它笑意盈盈,
那笑是麥子散開的麥芒,
那笑是刈麥人上下俯仰的身浪……
然而,五月的心情卻全不是這樣。
五月的農(nóng)人 ,(不肯放下手中的镢頭)
五月的貧婦 ,(艱難覓尋散落的麥粒)
五月的詩人 ,(帶著“詩心”悲憫眼中的農(nóng)人)
、垡裕捍嗽娭械霓r(nóng)民如此,此詩外的農(nóng)民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其他古詩中的農(nóng)民眾生相,請同學們讀讀詩句,說說詩中人的命運。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薄短胀痢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薄缎Q婦》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賣炭翁》
你能結合《觀刈麥》一詩說說造成以上這些詩中人物悲苦的社會根源嗎?
教師小結: 古詩中此類農(nóng)民矛盾心理和矛盾現(xiàn)象眾多。一個“稅”字道出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強烈的諷刺意味在這些矛盾中不言自明。
。ㄈ┱b讀:
引言:“一首詩只有讀出來,生命才算完成!币韵率且晃痪W(wǎng)友對本詩的閱讀建議,請你參考他的建議讀一讀,并以最后一段為例,從語速、語調、重音等角度談談自己的閱讀建議。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有一點豐收的欣慰,節(jié)奏比較快。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平靜的`念下來就好,不用特意調節(jié)速度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心心相連的感覺,要用將心比心的語氣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悲傷、壓抑節(jié)奏較慢,最后一句聲音拉長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四)尾聲:
白居易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我們慶幸的是他的筆下有刈麥的丁壯和貧苦的婦人,然而在他的文筆觸及不到的地方呢?所以我想給剛才的詩再添一個結尾來結束本課。
《五月的心情》
五月的心情是土地開出的花朵,
它笑意盈盈,
那笑是麥子散開的麥芒,
那笑是刈麥人上下俯仰的身浪……
然而,五月的心情卻全不是這樣。
五月的農(nóng)人不肯放下手中的镢頭,
五月的貧婦艱難覓尋散落的麥粒,
五月的詩人帶著“詩心”悲憫眼中的農(nóng)人。
我?guī)е芏嗳俗呓悖?/p>
傾聽你五月用歷史訴說的秘密。
五月,你訴說著不同的心情,
然而我們,
聽到的卻只是同一個聲音。
課后思考:談談你對《五月的心情》中“秘密”的理解,并用自己的理解說說“同一個聲音”是指什么。
觀刈麥教學設計5
導入:
自小我們就讀到唐代李紳《憫農(nóng)》作品之《鋤禾日當午》,大家還記得嗎?好,大家一起背下來。很好,你們從這首詩中感受到農(nóng)間耕作的辛勞嗎?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這樣一篇描寫農(nóng)夫勞作的詩歌——《觀刈麥》。(板書課題)這首詩的作者是——白居易。誰來介紹一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強調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形式為內容服務,建立了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論。與“元稹zhěn”齊名,世稱“元白”。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是他成就的一個方面。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
這是一首諷喻詩,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寫諷喻詩的目的:嘔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大家看題目中“刈”字。左邊是“乂”,意為右手;右邊是“刂”旁,聯(lián)合起來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鐮刀收割莊稼。所以刈麥就是什么?觀刈麥就是什么?
聽讀古詩,檢測字詞。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正音。
2、聽課文錄音。
分析詩歌
1、這首敘事詩描繪了哪兩個場景?
(農(nóng)人揮汗如雨割麥、貧婦抱子挎籃拾麥)
教師:割麥、拾麥分別是哪幾句?
教師:因此全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的內容。
教師:
先看題目中的“麥”,詩的開頭哪些句子寫到了麥?麥子什么顏色?什么情態(tài)?
明確:“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秉S色。覆蓋著田壟。
作者為什么要提到南風呢?
明確:刮風會下雨。
2、古有諺語“五月南風下大雨,六月南風井底干!备铥湑r得搶收,搶收不及時麥子遭雨淋之后,不出三天全部發(fā)芽,不能食用,之前的一切辛苦將全部白費。農(nóng)人得接天連夜地干,什么時候干完,什么時候才能松口氣,所以詩中寫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
倍忙!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苯淮藭r間是——五月,地點是——田間
教師:在這兩句詩中有兩個字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的是那兩個字?
。ㄉ、倍)
再看題目中的“刈”字。刈麥的人是誰呢?在哪里割麥?他們的家人有些誰?在干什么?
明確:丁壯;南岡。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婦姑指誰?“荷”何意?“攜”何意?
“荷”與“攜”的位置能否互換?婦女兒童提上湯水,擔上食物全家出動去干什么?
不能,小孩力氣小,只能提,大人則能擔。給田里勞動的丁壯送飯去。
哪一句運用正面描寫生動體現(xiàn)刈麥者忙碌艱辛?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教師:先找找與“蒸”一樣底部有四點的形似字吧。找找規(guī)律看它們都與什么有關?
明確:煎、熬、熏、熱、照等,都與火(氣)有關。
教師:四點是熱氣上升的樣子,割麥人受農(nóng)歷五月地面熱氣熏蒸。
腳下是熱氣的熏蒸,那背上受什么烘烤?
明確:農(nóng)歷五月炎熱的陽光。
3、在“蒸”、“灼”下割麥人真是太熱太苦太累了,已經(jīng)筋疲力盡,但他們卻怎樣?
明確: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側面描寫)
難道他們真的`“不知熱”嗎?為什么?
明確:人們豈是不知累,豈是不知熱,只不過是趁著天長,趁還沒有下雨,要多干些活而已,更是為生活所逼,活命。其中一個“惜”字寫出了勞動人民的一種反常心里,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教師: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之語與“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都違背正常心里,歸根到底是生活所逼,突出社會的黑暗。
教師:為了搶收,為了活命,再苦、再熱、再累、再痛也得忍著、挺著。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感情讀詩中寫刈麥人的這句話。
教師:第一部分,寫作者旁觀農(nóng)民收割麥子,目睹農(nóng)民全家出動忙碌艱辛的勞動場面。(揭示了割麥者農(nóng)民的艱辛的社會現(xiàn)象)
教師:在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情景這個全景襯托下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貧婦抱子挎籃拾麥”
全班齊讀有關句子
這是一幅貧婦拾麥特寫畫面。從哪個字看出貧婦的窮?
明確:蔽
貧婦人手里拿的是什么?
明確:遺穗
一個貧窮的婦女懷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個破籃子在一旁揀拾收麥時遺落的麥穗。貧婦人真是太可憐了,導致她貧困的原因是什么?從哪里得知?
賦稅;“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教師:“稅”:道出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
農(nóng)婦為了交租稅把田地賣光了,只能拾麥穗充饑了。
教師:所謂“苛政猛于虎”啊
4、可想而知,貧婦人曾經(jīng)也有田地,曾也是割麥人,但因為繳稅淪落到拾麥的地步。只要繁重的賦稅存在,今天的拾麥人曾經(jīng)是……(昨天的割麥人);今天的割麥人也會成為……(明天的拾人,惡性循環(huán),這強烈的諷諭盡在其中。想象一下,這樣的季節(jié)還有麥子可拾,明天、后天、再后天,如果沒有了麥子可拾,今日的拾麥人處境又將如何呢?
教師:請男生讀刈麥的一段詩,要盡量讀出刈麥的緊張忙碌,再苦、再累再熱、再痛也忍著;請女生讀拾麥的一段詩,要盡量讀出悲涼、無奈,但還得活著。
教師:此八句寫作者聽到了一個抱著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貧困村婦”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的悲慘訴說。(揭示了拾麥者賦稅的繁重的社會現(xiàn)象)
教師:讓我們再回到題目,看題目中的“觀”字。作者白居易看到今天的割麥者和曾經(jīng)的割麥者,有何感想?
明確:“今我何功德……盡日不能忘”
全班齊讀議論部分
白居易寫作這首詩時任什么官?
明確:周至縣尉。
教師:縣尉就是主管一縣治安和催租的小官。所以他深切地了解人民的悲慘生活,寫下此詩,表達了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5、為此詩中寫到“念此羞自愧”,你們知道作者因何而愧了嗎?
明確:官吏不事農(nóng)桑卻過著舒適富裕的生活;農(nóng)民辛勤勞動卻生活貧困。形成鮮明的對比。
教師:作者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譴責自己;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師:詩人觸景生情,由農(nóng)民們痛苦的生活聯(lián)想到自己的舒適與安逸,因此感到無比的愧疚與傷懷。詩歌也從上面的敘事轉為抒寫內心同情的情緒,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教師: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xiàn)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才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難道不應該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嗎!賦稅是皇帝管的,白居易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再讀全詩,體會主題思想:
詩歌描寫了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場景和一位貧婦人的悲慘遭遇,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和賦稅的繁重,也表現(xiàn)出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伸張在中國紅旗下,黨中央、國務院再三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我們這些農(nóng)家的孩子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
觀刈麥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流暢生動地朗讀課文。
2.整體理解詩歌思想含義,感知詩歌中的藝術形象
3.寫作訓練,片斷練習。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詩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
過程方法:讀說結合,讀出詩韻、分層次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賞析
情感態(tài)度: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教學媒體:
錄音機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明確目標。
。、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詩句“田家少閑日,五月人倍忙”這句詩出自何處?白居易,中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經(jīng)常描寫老百姓生活,關心百姓疾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觀刈麥》(板書)“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割麥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
。病⒆髡呓榻B: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強調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形式為內容服務,建立了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論。與“元稹”齊名,世稱“元白”。他的
其詩善于敘述,語言淺顯,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是他成就的一個方面。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諷喻詩:《秦中吟》、《新樂府》.寫諷喻詩的目的:嘔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3、解題: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諷喻詩。詩歌描寫了農(nóng)民冒著暑熱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婦人的訴說,反映了當時租稅剝削的慘重和農(nóng)民生活的困苦。并對自己的“不事農(nóng)!倍袄舻撊偈鄙罡袘M愧,表達了他對農(nóng)民的同情。
二、學生自學,初步感知。
1、朗讀《觀刈麥》請二至三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正音。注意句讀
刈荷簞 童稚 攜餉灼秉穗 祿石晏邽
2、齊讀、概括內容
整理歸納:農(nóng)忙季節(jié)-------送水送糧-------南岡刈麥--------貧婦訴苦---------慚愧不已
三、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這是一首敘事詩,帶有強烈的諷喻色彩。
1、詩的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終年勞作的農(nóng)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jié)更忙了。這時候,婦女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冒著炎炎烈日,來到田里給正在收麥的人們送飯送水。男人們正在埋頭割麥,他們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雖然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卻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夠多干一些活。寫到這里,這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jīng)有力地展現(xiàn)出來。這是寫的全景。
。、在這個景的襯托下,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穗。為什么要來拾麥穗呢?因為她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穗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lián):前者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最后的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chǎn)物,于是用筆歌其事,表達自己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當政者的注意。
。础⑺伎迹
。1)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兩個場景?
農(nóng)人揮汗如雨割麥,揭示農(nóng)民的勞苦。貧婦抱子挎籃拾麥,揭示賦稅的繁重
。2)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黃場面描寫:足蒸……光語言描寫:家田……腸心理描寫:力盡……長
哪些描寫景物的句子表現(xiàn)出勞動環(huán)境的艱苦?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農(nóng)家的關心和同情?
明確:(詩中景物描寫:“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對農(nóng)家同情、關心的句子是:“聞者為悲傷”“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ǎ常┰娭小皬陀胸殝D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貧婦人”還是正在勞動的農(nóng)民?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nóng)民!奥犉湎囝櫻浴钡摹捌洹敝复铥湹霓r(nóng)民和拾麥穗的婦人。)
。ǎ矗⿵奈闹姓页鰯⑹屡c抒情的部分,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慚愧、譴責自己,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ǎ担┯靡蛔指爬ò傩丈,說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
(6)面對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樣,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tài)度。
苦————輸稅盡———生活困苦、勞作辛苦
愧————同情————關心百姓疾苦
這首詩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把割麥者和拾麥者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萬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內心感受,描繪得真切生動,歷歷如畫。
四、學生探究,讀準詩韻,理解詩歌內容出示思考題,學生讀書。
作者怎樣描繪割麥人勞動的'情景?這幾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他們“不知熱”?并且還“惜”夏日長?
拾麥者為什么去拾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請用一個字概括。
作者面對此情此景是怎樣想的?體現(xiàn)了什么情感
1、教師明確: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勞動和農(nóng)民卻不知熱,他們珍惜這勞動的時光。作者真實的寫出了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的變態(tài)心理。
2、教師明確:一個“稅”道出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卻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麥人即昨日的割麥人,今日的割麥人也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人。強烈的諷刺意味盡在不言之中。
教師明確:作者在深深的自責,暗自慚愧。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適生活。強烈的諷刺意味盡在不言之中。
。、學詩歌要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領悟感情。請同學們在熟悉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賞讀,賞讀字句,體會其妙處,用“---------寫出了--------”的句式說一說
生自由誦讀
例:“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句寫得好,為了早日將糧食搶收進倉,勞動人民為顧炎陽灼曬,為顧自己筋疲力盡,爭分奪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寫出了勞動人民的一種反常心理,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生賞讀、探究、交流、發(fā)言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寫出了當時租稅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
“少”、“倍”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
“吏祿三百石,風晏有余糧”寫出當時官員(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
“輸稅盡”點出了勞動人民辛苦勞作卻一無所有的根本原因。
“愧”、“不能忘”寫出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出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田間勞作的艱辛。
五、學生再讀課文,當堂訓練。
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將你的理解融入其中,讀出情境、情感,并根據(jù)課文內容結合課文插圖去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想象:
1、動作(如刈麥、拾穗、訴苦等)
2、心情(如勞動不肯休息、聽農(nóng)婦訴苦后的心情等)
詞語:一望無際此起彼伏汗流浹背筋疲力盡腰酸背疼聲淚俱下忍氣吞聲
衣衫襤褸面無菜色悲痛欲絕家徒四壁仰天長嘆面紅耳赤
以“你看: ”描述割麥者或拾麥者勞動的場景。(一百字以內)
生讀、想象、描述、交流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
2、集體背誦,了解古詩押韻的一般常識押“ang”韻
六、總結擴展。
讀以下二則材料,并在課后動手去搜集更多的相關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薄⒐旁娭杏性S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陶土》!八暮o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中國26省市免征農(nóng)業(yè)稅,7.3億農(nóng)民特告別皇糧國稅”--------升華認識,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觀刈麥》描寫了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場景和一位貧婦人的悲慘遭遇,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和賦稅的繁重,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這首詩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農(nóng)民的生活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做了對比,就是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謂用心良苦。想想我們伸張在新中國,紅旗下,黨中央國務院,在三減輕農(nóng)們的負擔,我們這些農(nóng)家的孩子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好好學習。
寫作手法: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工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之事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涵著感情。本詩充滿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憐憫。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詩中運用對比,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討者”。為了使學生閱讀興趣更強烈、更持久,做到自主學習,有所發(fā)現(xiàn),我讓學生反復讀,在讀后抓字詞自由賞析,在賞析的基礎上想象自己進入了情境。由于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特別活躍,積極性也補調動了,真正讓學生“樂學”、“會學”!皩W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會將這一教學中永遠的真理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課堂中的。
觀刈麥教學設計7
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觀刈麥》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古代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單元主題是“詩詞拔萃”。詩歌是文學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優(yōu)秀的詩歌可以飛越時間的長河和不同的國度,撥動人們的心弦!队^刈麥》通過描寫農(nóng)民冒著酷暑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一位貧苦農(nóng)婦之口,訴說當時租稅剝削的沉重和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本詩所描繪的割麥者、拾麥者的生活場景,有利于學生感受勞動人民勞作的辛苦,培養(yǎng)學生對父母、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從而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認真學習。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作品主題鮮明、通俗易懂。作品內容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而且本詩的主要特點是敘事與心理揭示融為一體。所以結合本課的特點,確定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意蘊,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敘事和心理揭示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3)感受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激發(fā)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解當時時代背景基礎上,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敘事與心理揭示相結合的寫法。
3、課時:一課時
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將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詩歌教學應著重體現(xiàn)朗讀,通過朗讀指導,在確定本詩的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注重語氣、語調、掌握節(jié)拍速度,輔以教師示范。力求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深刻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愛民之心。
其次利用品味鑒賞: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詩情,想象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詩境,反復涵詠,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從而領悟作者的情感。
并通過探究討論: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
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把學生的思考引向縱深,拓展思路,高質量地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葉老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具體的學法如下:
1、利用誦讀涵泳,讀出詩味,感知詩意、感悟詩情。
2、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達到合作研討,鞏固提高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展示有關農(nóng)民辛苦勞作的詩句及農(nóng)民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薄短胀痢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薄缎Q婦》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薄顿u炭翁》
導語:生活時時是語文,語文處處有生活。生活中,常見農(nóng)民在日頭下、田埂間,臉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的情景。古往今來詩歌中也不乏此類描寫,這些詩句都體現(xiàn)了詩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白居易在他的.詩句中也有體現(xiàn),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學習白居易的作品《觀刈麥》。
(設計意圖:通過屏幕展示如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薄顿u炭翁》等詩句,及農(nóng)民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開啟今天的學習。在帶著這樣的認識進入課文學習,將會事半功倍。)
二、誦讀詩歌感知詩意
此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朗讀指導。首先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這時多媒體顯示重點字詞,讓學生正音,以此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其次指名學生朗讀,生互相點評,教師加以總結。使學生意識到朗讀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還要把握住語調的輕重,語音的高低,節(jié)奏的快慢、氣息的強弱。然后老師范讀,使學生對朗讀形成感性認識,最后學生齊讀,把握文章沉郁悲憐的感情基調,同時感知詩意
感知詩意時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找出詩中人物,并用詩中原詞作答。明確“詩中人”是婦姑、童稚、丁壯、貧婦人和“我”。
2、季節(jié)是什么時候?人們從事的農(nóng)事活動是什么?
3、農(nóng)家人很少有空閑的時候,到了五月,夜晚刮起了一場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fā)黃了……詩中的人們面對這樣的情景都在干什么呢?
(設計意圖:啟發(fā)學生結合文句,通過想象的思維活動,進入詩的意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根據(jù)文句所想象的畫面。師生共同總結得出三幅畫面:餉田圖、刈麥圖、拾麥圖。這個問題的設置既幫助學生把握詩意,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感受到作者平易淺近的語言風格。)
三、解讀詩歌感悟詩情
對于文章主旨的把握,我主要設計了兩個大問題:
1、用一個字概括百姓生活,說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
學生應該會用“苦”字概括,引導學生找出百姓生活“苦”的具體表現(xiàn),設計了以下4個小問題:
(1)作者怎樣描繪割麥人勞動的情景?為什么他們“不知熱”,并且還“惜夏日長”?
(2)“貧婦人”生活的困苦,從文中哪些描寫可以看出?
(3)有麥可收的“丁壯”與無麥可收而撿拾“遺穗”的“貧婦人”相比,他更幸運些嗎?學生暢所欲言,但最終要使學生意識到,看似不同的兩種場面,其實是同一命運。
教師明確:今日的拾麥人即昨日的割麥人,今日的割麥人也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人。
(4)思考造成詩中人物悲苦命運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原來是家田輸稅盡繁重的賦稅已經(jīng)使這個貧婦人失掉了田地
一個“稅”字道出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卻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在繁重的賦稅徭役之下,農(nóng)民只有這樣一種悲慘的命運!強烈的諷刺意味不言自明。
2、面對此情此景,用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理,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tài)度。
此時教師課件出示寫作背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背景:《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唐代縣尉是九品官,一年的俸祿除了三百石糧食外,另有職分田兩頃五十畝,錢一千九百五十七文。
找出文中關于作者心理描寫的句子,這些心理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不事農(nóng)桑”,“歲有余糧”,“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自愧同情(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合作、探究、討論中解讀詩歌,關注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結合寫作背景,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白居易諷喻詩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了解其作諷喻詩的目的。)
四、賽讀詩歌讀出詩韻
1、通過本文的教學,師生共同總結學習詩歌的方法。歸納出三點
[!--]
誦讀詩歌,感知詩意
品讀詩歌,讀出詩韻
解讀詩歌,感悟詩情
2、然后教師配樂背誦全詩,并組織小組競賽,當堂成誦。
(設計意圖:總結方法,“授人與漁”,教師背誦,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師生賽誦,有助于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五、總結歸納升華詩意
同學們,白居易寫的這首《觀刈麥》,真實地再現(xiàn)了中唐時期勞動人民在苛捐雜稅的盤剝下悲慘的生活狀況。(出示幻燈片免稅補貼畫面)時代變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不僅免除了農(nóng)民的各種賦稅,還實行了農(nóng)民種地補貼的多種優(yōu)惠政策。農(nóng)民的地位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我們這些農(nóng)家的孩子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好好學習。最后賦對聯(lián)一副,結束本課的學習。
憶往昔,詩人觀刈自責,當朝賦稅苛重民生苦;
看今朝,人民贊政歡歌,國家惠農(nóng)補貼百姓樂。
(設計意圖:教師背誦,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師生賽誦,有助于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成就感;總結方法,“授人與漁”,結語設計,新舊社會對比,激發(fā)學生的時代自豪感。)
六、布置作業(yè)
把詩歌改寫成散文,進一步理解百姓的“苦”和詩人的“愧”
(設計意圖:改寫是對所改文章的再創(chuàng)造,但原文的主題思想不能變。有助于我們對詩歌意境的理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觀刈麥
民苦--------勞作辛苦、生活困苦--------輸稅盡
自愧--------同情--------關心百姓疾苦
(設計意圖:此板書不僅寫出了農(nóng)民苦的現(xiàn)狀,還點明了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并展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情感。既簡潔地突出了教學重難點,清晰直觀,一目了然,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本節(jié)課的設計以讀貫穿始終,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掌握了朗讀的技巧,感知了詩意,讀出了詩韻、感悟了詩情;仡櫿麄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從課外詩句入手,對文本進行賞析品味,感知詩意,感悟詩情、升華詩意,最后跳出課本,關注社會,反思生活。在文本閱讀中,學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歸納復述知識能力、誦讀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鑒別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觀刈麥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帶有強烈的諷喻色彩。詩的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終年勞作的農(nóng)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jié)更忙了。這時候,婦女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冒著炎炎烈日,來到田里給正在收麥的人們送飯送水。男人們正在埋頭割麥,他們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雖然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卻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夠多干一些活。這是寫的全景。在這個景的襯托下,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什么交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lián):前者揭示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學情分析:《觀刈麥》這詩是白居易的一篇敘事諷喻詩,文字有點難,所以我讓學生先預習,自己查資料,培養(yǎng)培養(yǎng)其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經(jīng)過了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預習作業(yè)已經(jīng)作得很好了,而且經(jīng)過一學年的語文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課文的。
教學流程圖:導入新課→解題→了解作者、體裁→熟讀課文→疏通文意→質疑、點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反復吟誦,理解詩歌。2、培養(yǎng)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讀說結合,讀出詩韻、分層次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賞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教學方式:自讀、點撥、質疑。
學習方式:朗讀法、預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難點:體會感情、把握主旨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詩句“田家少閑日,五月人倍忙”這句詩出自何處?今天我們就一學習白居易的《觀刈麥》(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導入新課
二、解題,介紹作者
1、何為“刈”呢?
2、作者為什么要觀刈麥?時為周至縣尉,負責治安、催租)
3、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W生根據(jù)預習作業(yè)上查找的資料介紹作者、了解背景。)
三、朗讀詩歌
注意押韻(押“ang”韻)(朗讀詩歌、熟悉內容)
四、質疑
哪些句子不理解,師生答疑。(質疑、答疑、檢查預習作業(yè),培養(yǎng)其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
五、合作探究
1、本詩寫了幾個場景?(農(nóng)人割麥、貧婦拾麥)
2、這兩個場景各揭示了一個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你是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出來的?(農(nóng)人揮汗如雨割麥,揭示農(nóng)民的勞苦。貧婦抱子挎籃拾麥,揭示賦稅的繁重)
3、請你想像一下豐收的場景和農(nóng)民揮汗如雨割麥、拾麥者訴說時的情景。(一望無際此起彼伏)(汗流浹背筋疲力盡腰酸背疼)(聲淚俱下忍氣吞聲衣衫襤褸面無菜色悲痛欲絕家徒四壁)
“抱子在其旁”中的“其”是指誰?(割麥者)為什么割麥人要拼命割麥?(拼命搶收,為了繳租)為什么他又舍得貧婦在他旁別邊拾麥?(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
4、劃出中心句(家田輸稅盡)
5、賦稅本來是用來干什么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來做一些公共事業(yè),造福百姓的。)可是封建社會的賦稅被用來干什么了?((可是封建社會的賦稅被統(tǒng)治者揮霍掉了,統(tǒng)治者像一群大老鼠吞掉了老百姓的`勞動果實。)你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6、也就是說除了寫了農(nóng)人、拾麥者,還寫了什么人?(詩人)他在干什么?(旁觀)他屬于什么階層?(統(tǒng)治者,只不過他是一個能夠同情老百姓的統(tǒng)治者,事實上封建社會很多統(tǒng)治者都認為自己享受是理所當然的,正是由于他們的不勞而獲,使得賦稅更加繁重,百姓更加艱苦。)
7、這是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有什么作用?(寫出當時官員(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積極發(fā)言,詩生進行交流。
學生仔細閱讀課文
分小組合作討論:
1、培養(yǎng)學生能夠抓住關鍵的字詞句進行品讀、欣賞的能力。
2、讓學生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3、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六、再讀詩歌
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
讀以下二則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一古詩中有許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陶土》。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憫農(nóng)》。
二“中國26省市免征農(nóng)業(yè)稅,7.3億農(nóng)民特告別皇糧國稅”——20xx年2月27日〈〈人民日報〉〉。討論交流(升華認識,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板書設計:
農(nóng)人割麥生活貧苦同情
。ㄓ刑镎撸
貧婦拾麥賦稅繁重批判
(無田者)
詩人旁觀不勞而獲愧疚
。ńy(tǒng)治者)
觀刈麥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帶有強烈的諷喻色彩。詩的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終年勞作的農(nóng)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jié)更忙了。這時候,婦女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冒著炎炎烈日,來到田里給正在收麥的人們送飯送水。男人們正在埋頭割麥,他們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雖然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卻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夠多干一些活。這是寫的全景。在這個景的襯托下,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什么交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lián):前者揭示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學情分析:
《觀刈麥》這詩是白居易的一篇敘事諷喻詩,文字有點難,所以我讓學生先預習,自己查資料,培養(yǎng)培養(yǎng)其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經(jīng)過了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預習作業(yè)已經(jīng)作得很好了,而且經(jīng)過一學年的語文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課文的。
教學流程圖:
導入新課 →解題→了解作者、體裁→熟讀課文→疏通文意→質疑、點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反復吟誦,理解詩歌
2.培養(yǎng)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讀說結合,讀出詩韻、分層次說出自己對詩歌 的理解、賞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教學方式
自讀、點撥、質疑
學習方式
朗讀法、預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把握主旨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詩句“田家少閑日,五月人倍忙”這句詩出自何處?今天我們就一學習白居易的《觀刈麥》(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導入新課
二、解題,介紹作者
1.何為“刈”呢?
2.作者為什么要觀刈麥?時為周至縣尉,負責治安、催租)
3.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W生根據(jù)預習作業(yè)上查找的資料介紹作者、了解背景。)
三、朗讀詩歌
注意押韻(押“ang”韻)(朗讀詩歌、 熟悉內容)
四、質疑
哪些句子不理解,師生答疑。(質疑、答疑、 檢查預習作業(yè),培養(yǎng)其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
五、合作探究
1.本詩寫了幾個場景?(農(nóng)人割麥、貧婦拾麥)
2.這兩個場景各揭示了一個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你是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出來的?(農(nóng)人揮汗如雨割麥,揭示農(nóng)民的勞苦。貧婦抱子挎籃拾麥,揭示賦稅的繁重)
3.請你想像一下豐收的場景和農(nóng)民揮汗如雨割麥、拾麥者訴說時的情景。(一望無際 此起彼伏)( 汗流浹背 筋疲力盡 腰酸背疼 )(聲淚俱下 忍氣吞聲 衣衫襤褸 面無菜色 悲痛欲絕 家徒四壁)
“抱子在其旁”中的“其”是指誰?(割麥者 )為什么割麥人要拼命割麥?(拼命搶收,為了繳租)為什么他又舍得貧婦在他旁別邊拾麥?(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
4.劃出中心句(家田輸稅盡)
5.賦稅本來是用來干什么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來做一些公共事業(yè),造福百姓的。)可是封建社會的賦稅被用來干什么了?((可是封建社會的賦稅被統(tǒng)治者揮霍掉了,統(tǒng)治者像一群大老鼠吞掉了老百姓的勞動果實。)你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6.也就是說除了寫了農(nóng)人、拾麥者,還寫了什么人?(詩人)他在干什么?(旁觀)他屬于什么階層?(統(tǒng)治者,只不過他是一個能夠同情老百姓的統(tǒng)治者,事實上封建社會很多統(tǒng)治者都認為自己享受是理所當然的,正是由于他們的不勞而獲,使得賦稅更加繁重,百姓更加艱苦。)
7.這是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有什么作用?(寫出當時官員(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1.積極發(fā)言,詩生進行交流。
2.學生仔細閱讀課文
分小組合作討論
1.培養(yǎng)學生能夠抓住關鍵的字詞句進行品讀、欣賞的能力。
2.讓學生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3.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六、再讀詩歌
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讀以下二則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一、古詩中有許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陶土》。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憫農(nóng)》。
二、“中國26省市免征農(nóng)業(yè)稅,7.3億農(nóng)民特告別皇糧國稅”——20xx年2月27日。 討論交流(升華認識,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觀刈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觀刈麥教學設計04-22
白居易的觀刈麥教學設計06-08
《觀刈麥》教學設計4篇05-28
白居易《觀刈麥》優(yōu)質教學設計02-17
白居易《觀刈麥》優(yōu)質教學設計12-16
《觀刈麥》的教學反思06-12
初中語文《觀刈麥》教學設計12-16
觀刈麥的教案04-09
《觀刈麥》說課稿06-13
觀刈麥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