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三年級科學教案

時間:2024-07-31 07:48:3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科學教案(精)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科學教案(精)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

  授課時間:xxxx,累計xx,xx課時

  我們的“過山車”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等。

  科學探究目標

  1.能根據(jù)已有材料,針對“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按照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完成指定的任務。

  2.能對自己小組或他人設計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進建議,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diào)整。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務,并樂于反思和改進,體驗設計產(chǎn)品的成就感。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驗科技創(chuàng)造中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2.體驗工程項目的建成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設計過山車軌道路線并且根據(jù)設計圖拼搭過山車模型。

  難點:制作過程中軌道鋪設及曲線軌道的調(diào)整。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塑料積木套件(或鐵架臺和泡沫保溫管)、小球、細繩、軟尺、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過山車視頻、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17各種過山車的圖片。)大家認識這些游樂設施嗎?(預設:它們是過山車。)

  2.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過山車由哪幾部分組成?(預設:軌道、支架和車。)它的軌道有什么特點?(預設:有些地方是直線,有些地方是曲線;有些地方高,有些地方低。)

  3.追問:(教學提示:播放游樂場里過山車運動的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過山車的運動有哪些特點呢?(預設:有時在爬升,有時在滑落;有時做直線運動,有時做曲線運動;在坡度大的地方下滑得快,在坡度小的地方下滑得慢;……)

  4.揭題:過山車看起來可真有趣。今天,我們就來設計和搭建一座自己的“過山車”吧!(板書:我們的“過山車”)

  【設計意圖】由于3年級的學生缺乏乘坐過山車的經(jīng)歷,因此通過圖片和視頻來豐富學生的直觀認識,同時也為后續(xù)設計“過山車”的運動路線做鋪墊。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

  1.過渡:我們知道過山車的軌道主要由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組成,現(xiàn)在,我們先來嘗試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

  2.演示:出示搭建“過山車”軌道模型的材料,簡單介紹并演示不同材料的作用及拼接方法。

  3.活動:將相關材料分發(fā)給小組,指導學生建造一條直線軌道和一條曲線軌道。確認各小組均完成建造以后,收回材料。(教學提示:此環(huán)節(jié)用時不能太長,使學生對材料及其拼接方式有直觀感受即可。)

  【設計意圖】通過搭建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讓學生熟悉材料的特性,為后續(xù)的設計環(huán)節(jié)服務。

  探索二:設計“過山車”的軌道路線

  1.過渡:熟悉了我們將使用的建造材料,接下來,我們就要進行設計。讓我們看看設計要求。(教學提示:出示“過山車”的設計要求。)

  2.布置任務:要怎樣設計才能達到這些要求呢?請大家在組內(nèi)進行研討。

  3.過渡:現(xiàn)在各小組組內(nèi)都達成了一致意見,接下來,大家去動手實踐吧!

  【設計意圖】明確設計要求,再引導學生組內(nèi)討論設計方案,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有效的設計活動中來。

  小實踐

  1.設計:出示“過山車”設計圖繪制要求和軌道設計圖范例,指導學生在學生活動手冊上先獨自完成設計,再組內(nèi)交流,確定其中一份作為小組拼搭“過山車”的設計圖,并對其進行優(yōu)化。

  2.制作:分發(fā)制作材料,提示學生根據(jù)設計圖從低到高拼搭。如果拼搭和設計有一定的出入,指導學生適當調(diào)整設計。完成制作的小組,分發(fā)小球進行測試并指導調(diào)整。

  3.評價:根據(jù)“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指導學生先完成對“過山車”的'組內(nèi)自評,再組織學生進行組間互評。(教學提示:提示學生,測量軌道長度時可以用軟尺直接測量;如果曲線軌道較多,不方便直接用軟尺測量,也可以先用細繩量出軌道長度,再用軟尺測量這段細繩的長度。)

  4.布置任務:大家已經(jīng)完成了“過山車”的軌道制作,請將“過山車”軌道放置在桌子中央,并將多余的材料整理好后交還至材料箱。(教學提示:若第7、8兩課不安排連上,則要求學生給自己小組的“過山車”軌道貼上標簽并放置在指定位置,確保軌道不被損壞,可供下節(jié)課使用。)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將設計、制作和評價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時間優(yōu)化,確保大部分學生能順利完成“過山車”軌道的拼搭和評價。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先通過觀察過山車圖片和視頻聚焦過山車的運動,然后熟悉現(xiàn)有材料并明確設計要求,最后設計、制作和評價自己小組的“過山車”。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不僅應用了本單元前幾課所學的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在斜面上的運動等相關知識,還針對一個具體的任務——建造“過山車”,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等)完成了指定的任務,將科學、技術(shù)、工程、數(shù)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應用了跨學科和跨領域知識。同時,學生的交流和評價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得到發(fā)展,并體會到“做”和“思”的成功和樂趣。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P14第三題。

  三、選擇題。

  1.下列工具不能測量軌道長度的是( )。

  2.我們在設計“過山車”模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軌道的坡度不能發(fā)生變化

  B.既要有直線軌道也要有曲線軌道

  C.“過山車”可以發(fā)生脫軌現(xiàn)象,因為這樣更加刺激

  3.設計“過山車”時,我們需要考慮的是( )。

  ①底座的牢固程度

 �、谶^山車是否美觀

  ③過山車是否安全

 �、苁褂玫牟牧鲜欠窈侠�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參考答案

  三、1.C

  2.B

  3.C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2

  螞蟻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

  對觀察方法的探究。

  教學準備:

  放螞蟻的瓶子、白紙、放大鏡、水、水槽、三、四塊塑料泡沫、昆蟲觀察盒、毛筆、水彩筆、玻璃片(投影片)、沙、繩子、幾條硬紙條、記錄紙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帶來了什么?

  2、出示課題:螞蟻。

  二、激發(fā)探究欲望。

  1、說說你是怎樣捉到螞蟻的?

  2、學生畫一只螞蟻。選幾幅展示。

  3、比較。為什么有的會畫錯?

  三、引導探究。

  學生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分組自行探究。

  教師不時穿插到每個小組的旁邊觀察學生的活動。密切注意學生在做什么?說什么?爭論什么?扯得太遠要幫助他們回到主題上來,鉆進“牛角尖”得要幫助他們跳出來。

  在學生的觀察活動中,要適時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認為怎樣?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換一種材料再試試?

  四、開展研討、說螞蟻。

  1、把材料從學生處拿開。

  2、說說剛才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

  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fā)言,研討中發(fā)現(xiàn)的事實有另一個學生記錄下來。

  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fā)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fā)言出現(xiàn)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教師要注意把握方向,對于怎樣更好地觀察螞蟻,螞蟻身體的'特點這些問題一定要討論。

  五、課外延伸

  1、剛才我們初步觀察了螞蟻,實際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你們想不想繼續(xù)研究?下課后,每個小組繼續(xù)研究螞蟻,下節(jié)課我們舉行一個螞蟻信息報告會。

  2、看螞蟻的反應,猜測螞蟻的想法,送螞蟻回原來的地方。

  教學設想: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嘗試讓學生解決觀察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意識到動物與大自然的密切關系,珍愛生命。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學生較多的探究研討和動手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這節(jié)課不在于學生獲得多少螞蟻的知識,而在于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獲得知識。因此,在引導探究階段要給學生自主權(quán)。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教學重點】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過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教學準備】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二、觀察蝸牛吃食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第四課 蚯蚓

  【教學目標】

  1、 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jié)構(gòu)。

  2、 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jié)構(gòu)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jié)構(gòu)的認識。

  【教學準備】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第五課 螞蟻

  【教學目標】

  1、 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2、 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

  【教學重點】經(jīng)歷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的過程,初步體會動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觀察螞蟻過程中不干擾螞蟻,室外觀察螞蟻的安全性。

  【教學準備】

  每組:少許面包,少許白糖、和死掉的昆蟲,放大鏡。

  教師準備: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志、放大鏡、小盆子、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找螞蟻

  二、觀察螞蟻

  三、交流發(fā)現(xiàn)

  第六課 金魚

  【教學目標】

  1、 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jié)構(gòu),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 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 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難點】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教學準備】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diào)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教學過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第七課 動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動物的個體形態(tài)不同,生活環(huán)境也不同,但是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后代。

  【教學重點】整理已經(jīng)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jié)果,進行概括和總結(jié),共同的除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證據(jù)支持,學生無證據(jù)信息對整理的干擾。

  【教學準備】蝸牛、蚯蚓、螞蟻、金羽的圖片;四種動物議政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討論動物的共同特點。

  二、感受生物的多樣性

  三、總結(jié)生物的共同點

  四、討論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

  第1課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教學目標】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準備】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觀察描述幾種常見材料的主要特點

  第2課 誰更硬一些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韌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 【教學重點】比較材料軟硬的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木頭、紙、金屬和塑料各兩根,鐵、銅、鋁等金屬片各一條,砂紙、玻璃杯、熱水。

  【教學過程】

  一、比較硬度

  二、認識金屬

  三、飲料罐的故事

  第3課 比較柔韌性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zhì)。

  【教學重點】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柔韌性的認識

  二、比較3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

  三、認識塑料

  四、討論了解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

  第4課 它們吸水嗎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有關。

  【教學重點】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有關。

  【教學準備】

  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誰更容易吸水

  三、紙的觀察

  四、介紹造紙術(shù)

  五、我們來造一張紙

  六、課堂小結(jié):

  第五課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目標】

  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gòu)成的材料有關。

  【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

  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并具備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質(zhì)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

  2、水槽1只,裝半水槽水。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沉浮實驗

  三、認識木頭

  第六課 磚和陶瓷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教學難點】

  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的變化及磚和陶瓷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

  1、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

  2、制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磚和陶瓷

  三、研究磚和陶瓷的性質(zhì) 四、黏土的變化

  五、課堂小結(jié)

  第七課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jù)構(gòu)成它的材料的性質(zhì)來描述,也可以根據(jù)這些性質(zhì)來區(qū)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教學重點】 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

  【教學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lián)系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自制復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一份。

  【教學過程】

  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zhì)進行總結(jié)歸納

  三、材料與環(huán)境

  四、進一步了解材料,拓寬視野。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 》

  第一課 水

  【教學目標】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教學重點】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zhì)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jié)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水

  二、水在哪個袋中

  第二課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教學目標】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二、滴液比較

  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五、總結(jié)提升

  第三課 誰流得更快一些

  【教學目標】

  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

  【教學重點】簡單設計對比實驗,描述并簡單解釋液體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影響。

  【教學難點】設計對比實驗,理解公平實驗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潔精、1塊玻璃、3個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張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設計流動比賽

  二、實驗、思考

  三、液體、固體比較

  第四課 比較水的多少

  【教學目標】

  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比較哪個瓶子水最多

  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里面裝有不等量的水。請學生猜測,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多,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說明理由。

  二、比較水多多少

  三、認識并使用量筒

  第五課 我們周圍的空氣

  【教學目標】

  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zhì),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重點】了解空氣確實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用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比水輕,也會流動。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2個透明塑料袋、2個玻璃杯、1個水槽、1根香、1個打火機、1個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潔精或肥皂水。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空氣

  二、空氣的存在

  三、比較空氣和水

  第六課 空氣占據(jù)空間嗎

  【教學目標】

  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zhì)一樣,能夠占據(jù)空間,但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zhì)。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空氣占據(jù)空間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三、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變化

  第七課 空氣有重量嗎

  【教學目標】

  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教學重點】知道并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難點】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四、單元小結(jié)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制定計劃,采用走訪、等形式中的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了解一種植物的生產(chǎn)、加工、以及成為我們食物的過程;能用排序、分類的方法處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將整理的信息記在記錄本上;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述本小組的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

  2.積極與小組同學合作;樂于傾聽其他組的研究情況,并進行評議;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3.了解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植物,并能舉出生活中利用植物的例子。

  內(nèi)容設計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用到植物,特別是在“食”上。本課設計的活動主要是植物與我們飲食的關系,最后討論一下植物與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的關系。本課設計了三個活動。

 �。�1)了解能吃的植物有哪些。第二單元中的種植物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此時,生長周期短的植物,如蠶豆、豌豆等,已經(jīng)可以收獲能制定計劃,采用走訪、生產(chǎn)基地調(diào)查、市場調(diào)查、收集圖書、網(wǎng)上查找,本課從收獲春天的植物的果實入手,引出“能吃植物有哪些?”的問題上。這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前測,了解學生對于生活中的食物來源途徑知道多少。

 �。�2)調(diào)查一種植物怎樣到我們餐桌上的。學生先選擇一種感興趣的植物,然后興趣相同的同學組合成小組,共同調(diào)查這種植物是怎樣生產(chǎn)、加工,最后成為我們的食物的。在調(diào)查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植物的生產(chǎn)是一個社會化的復雜過程。調(diào)查過程中,小組同學合作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最后與全班同學交流和匯報。

  (3)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植物。植物除了可以做我們的食物,還可以在其他方面為人類服務,如美化環(huán)境。讓學生討論植物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植物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要位。

  教學準備

  活動(1):了解當?shù)爻R姷氖秤弥参锓N類:糧食、蔬菜、水果、干果各有哪此,收集它們被生產(chǎn)、運輸、銷售、加工過程的資料。

  活動(2):搜集植物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其他資料,如:美化環(huán)境(觀賞植物)、衣(棉花、桑葉)、�。ńㄖ�、家具)行(草鞋、行道樹、花壇)等方面以及茶葉、中草藥等特殊用途的植物。

  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各種各樣的果實

  看到這些果實,你有什么問題提出?

  生:可以吃嗎?

  生:是從哪里來的?它的植物是什么樣的?它怎樣吃?

  師:好的,同學們,你們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解答。

  一、選擇一種植物,了解它的一生。

  1.出示一份研究計劃

  日期:20xx年6月9日

  溫度:18——29℃

  小組成員:柯奇、王麗、劉云輝、金煊

  研究計劃: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1.訪問別人

  2.查書

  3.上網(wǎng)查資料

  4.分小組,制定自己的研究計劃。

  3.教師提供各種提供信息的資料計算機書集等

  5.各小組交流。

  二、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系

  1.討論:植物和我們有哪些聯(lián)系?

  2.匯報:生活——食物、穿衣——居住——走路、藥用——制成藥

  板書:種子—植物—開花—結(jié)果實——產(chǎn)品

  作業(yè):查閱有關種植技術(shù)的發(fā)展。

  小結(jié):小組交流時氣氛熱烈,小組交流的方式非常適合這樣的課,因為孩子們這方面知識很豐富,如果采用舉手發(fā)言的方式,但想必會讓許多孩子喪失許多表達的機會。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有充足的舉手發(fā)言的機會與時間。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學習準備】

  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學習流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交流飼養(yǎng)蝸牛流程中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nèi)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流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jié)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xù)飼養(yǎng)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yǎng)流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yǎng)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yǎng)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jié)構(gòu)。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流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學習重點】

  經(jīng)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jié)構(gòu)的多樣性。

  【學習難點】

  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jié)構(gòu)的認識。

  【學習準備】

  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學習流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扣、和環(huán)帶,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jié)構(gòu)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huán)節(jié)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jié)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流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流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學習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學習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學習流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jīng)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nèi)容真豐富,有的內(nèi)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nèi)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nèi)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jié):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xiàn)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nèi)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nèi)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nèi)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nèi)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jié):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xù)觀察不同的樹。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動物的一生都要經(jīng)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

  2.知道不同動物一生所經(jīng)歷的時間不同,身體形態(tài)發(fā)生的變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3.知道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

  4.知道像狗那樣,胎生、身上長毛、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5.知道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特點各不相同。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基于不同動物的一生的相關資料,歸納出鳥類及哺乳動物一生的共同特點。

  2.能根據(jù)動物的共同特征,區(qū)分更多的動物。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對更多動物的一生產(chǎn)生持續(xù)的探究興趣。

  2.樂于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動物,體會探究的樂趣。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到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動物和人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不同形態(tài)特征。

  難點:從多種動物的生命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共同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狗的一生”視頻、“動物特殊行為”視頻、“蠶和狗的特點”維恩圖、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蠶在各生長階段的圖片。)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哪些階段?(預設:卵、蟻蠶、蠶寶寶、蠶蛹、蠶蛾。)

  2.講解: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出生、成長、繁殖和死亡的生命歷程。根據(jù)身體形態(tài)特征,蠶的一生也可以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

  3.提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動物的圖片。)其他動物的一生又會經(jīng)歷哪些過程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描述或介紹自己知道的事例,鼓勵學生踴躍表達。)

  4.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幾種動物的一生。(板書:動物的一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經(jīng)驗和知識,結(jié)合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真實事例提出假設,激發(fā)學生對其他動物的一生進行探究的興趣。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了解雞的一生

  1.過渡:出示蠶和雞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學生對比觀察。

  2.提問:雞的一生與蠶的一生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預設:相同之處是雞和蠶都是從卵開始它們的生命歷程的,不同之處是雞要孵卵,雞不經(jīng)歷蛹的階段,沒有變態(tài)的過程,而且雞的壽命比較長。)

  3.講解:母雞孵蛋時將雞蛋放在身體下面,用自己的體溫保持雞蛋溫度相對恒定。21天左右,小雞破殼而出。剛出殼的小雞身上長滿絨毛,1個月左右絨毛褪去,換上羽毛。6個月左右,小雞長成成年雞,母雞開始產(chǎn)卵繁殖后代。

  4.追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鳥類的一生的圖片。)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預設:都是卵生,身上都長有羽毛和翅膀。)

  5.小結(jié):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鳥類的一生會經(jīng)歷“卵(蛋)→幼年(雛鳥)→成年(成鳥)”三個主要階段,幼年期生長較快,成年期開始繁殖后代。

  探索二:了解狗的一生

  1.活動:播放“狗的一生”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

  2.提問:和雞相比,狗的一生有什么不同?(預設:小狗是胎生的;剛生出的小狗眼睛閉著,耳朵聽不見;小狗需要吃狗媽媽的`奶長大;狗活的時間比較長;……)

  3.講解:狗是胎生動物,母狗懷胎2個月左右會生出小狗。剛出生的小狗閉著眼睛,耳朵聽不到聲音;2~3周后,小狗眼睛睜開,靠吃媽媽的奶獲取營養(yǎng);6個月左右,小狗長出恒牙,可以咀嚼食物;12~18個月,小狗發(fā)育成熟,開始繁殖后代。

  4.追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胎生動物的一生的圖片。)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預設:都是胎生的,身上都長毛,都是吃媽媽乳汁長大的。)

  5.小結(jié):像狗那樣,身上長毛、胎生、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叫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出生后都會經(jīng)歷“幼仔→成年”的生命過程。

  探索三:了解我們的一生

  1.過渡:我們了解了雞和狗的一生,那么,我們?nèi)祟惖纳鼩v程又是怎樣的呢?(教學提示:出示一組不同年齡的人的圖片。)

  2.活動:指導學生整理這些圖片,并按照年齡排序,然后說明理由。

  3.小結(jié):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叫胎兒,出生后我們會經(jīng)歷“嬰兒→幼兒→青少年→成年→老年”幾個主要階段。人從出生到年老,除了身體長高長大,外部形態(tài)特征沒有明顯的變化。

  4.提問:如果人生經(jīng)歷這樣幾個階段,你們會對不同年齡段的自己說些什么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并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

  探索四:對動物做出判斷

  1.過渡: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動物有了新的認識。動物是有生命的物體,我們把有生命的物體叫作生物。你們認為生物與非生物有什么區(qū)別呢?(教學提示:出示一組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2.布置任務:請大家分組討論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達成一致后將結(jié)論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

  3.活動:指導學生完成“蠶和狗的特點”維恩圖。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雞的一生,引導學生認識常見的鳥類的共同特點;通過了解狗的一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的特征;通過開展資料整理活動,讓學生知道人的一生會經(jīng)歷的幾個階段,感受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最后整理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鞏固學生對動物的認識。這個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研討匯報

  羽毛:被覆在體表,質(zhì)輕而韌,略有彈性,具防水性,有護體、保溫、飛翔等功能。

  鳥類:體均被羽,恒溫,卵生,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

  拓展與小結(jié)

  1.拓展: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發(fā)生一些奇特、有趣的事情。有的動物身體會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如變色龍;有的動物行為會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如冬季來臨,大雁南飛、兔子換毛、蛇冬眠等。(教學提示:播放“動物特殊行為”視頻。)

  2.布置任務:請大家課后了解更多動物,收集動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個科學小報。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動物行為的多樣性,了解更多動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理解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做一個主題明確、內(nèi)容豐滿的科學小報,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動物的生命活動現(xiàn)象。

  教學反思

  本課由“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的過程”引出“其他動物的一生又是怎樣的呢”的問題,這是由對個別事物的研究推廣到對普遍現(xiàn)象的關注,是提出問題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生活中常見動物的種類及其他相關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節(jié)課依然以蠶為切入點,與前幾節(jié)課相呼應,引導學生回顧蠶的一生經(jīng)歷的幾個階段,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通過搜集證據(jù)和交流的方式總結(jié)其他動物的生命過程,使學生的探索能力又一次得到鍛煉。最后把研究的對象轉(zhuǎn)為人類的生命歷程,又大大增加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也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生物的多樣性和共同性相統(tǒng)一”觀點的建構(gòu)。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陸地上的生活;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

  2、學生能用圖畫盡可能準確的畫出螞蟻的身體;想辦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的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研究。

  3、學生以細心、小心的`態(tài)度觀察螞蟻,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少許面包,少許白糖、和死掉的昆蟲,放大鏡。

  教師準備: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志、放大鏡、小盆子、小石塊。

  教 學 過 程動態(tài)修改

  一、課前布置找螞蟻

  1、課前找螞蟻的要求:在校園找到螞蟻;不驚擾螞蟻;不捉螞蟻。

  2、學生找螞蟻,最好能找到螞蟻的窩。

  3、關注:學生是否按要求找螞蟻。

  二、觀察螞蟻

 �。ㄒ唬┦彝庥^察螞蟻

  1、交流有關螞蟻的經(jīng)驗。

  2、觀察螞蟻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觀察螞蟻的方法。

  3、教師整理學生的意見并根據(jù)學生意見適當補充觀察的注意事項。

  4、學生到校園找好的地方觀察螞蟻。

  5、關注:學生是否能在不干擾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jié)構(gòu)、吃食、運動、群體關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認真記錄。

  6、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jié)構(gòu)、吃食、運動、群體關系等方面的信息。

 �。ǘ┦覂�(nèi)觀察螞蟻

  1、教師問:“螞蟻要亂跑,怎樣才能很好的觀察螞蟻呢?”

  2、學生討論方法,教師整理。

  3、選用合理的方法進行限制螞蟻活動而又不傷害螞蟻的觀察并記錄。

  4、關注:學生是否能在真正不傷害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運動方面的信息并記錄。

  5、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jié)構(gòu)、運動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發(fā)現(xiàn)

  1、學生交流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

  2、組織學生并適當提問使學生交流更順暢和清晰,適當提供信息以幫助學生解答觀察中的問題。

  3、關注:學生對同學意見是否愿意傾聽。

  4、設計意圖: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獲得更多有關螞蟻的信息。

  (備注:如果是室內(nèi)觀察,注意送螞蟻回家。)

  課后反思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qū)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和發(fā)展。

 �。�2)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chǎn)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ǘ┳灾鲗W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jù)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瘜W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匯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fā)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zhì)。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現(xiàn)象?它們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jié)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簽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梢詮娜彳洷�、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yōu)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匯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ㄈ┱n后作業(yè);

  搜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fā)展史。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觀察月相、給月相圖片排序、將月相圖片裝訂成冊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發(fā)現(xiàn)與描述月相變化規(guī)律。

  2.能在教師引導下,掌握正確處理圖片信息的方法。

  3.能根據(jù)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與調(diào)整。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對月相變化規(guī)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觀察月相的興趣。

 �、卜e極參與小組討論,傾聽別人觀點的同時修正自己的認識。

  3.樂于征求小組成員意見,嘗試多種方法調(diào)整月相圖片排列順序。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月相變化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月相圖片進行觀察、排序、裝訂成冊等方式,使學生對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規(guī)律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

  難點:根據(jù)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給月相圖片排序。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一個月的月相圖片、燕尾夾。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月相變化圖片或視頻。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月相圖片。)根據(jù)圖片,說一說月亮和太陽的不同點。(預設: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月亮有圓有缺,而太陽沒有。)

  2.講解:大家都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月亮這種圓缺變化的情況,月亮在圓缺變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

  3.追問:(教學提示:引導學生充分表達。)通過以前的學習和日常的觀察,大家能說說月相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嗎?(預設:月相每天都不一樣,月缺的情況比較多,農(nóng)歷每月的月中會出現(xiàn)圓月。)

  4.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索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板書: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設計意圖】月相變化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通過提問“月相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同時也引出本課的'探究問題。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了解更多的月相

  1.活動:分發(fā)一個月內(nèi)的月相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的月相。(教學提示:要給學生比較充足的觀察時間。)

  2.提問:這一個月內(nèi)的月相圖片中,哪些是你們曾經(jīng)觀察到的?哪些是你們沒有觀察到的?(預設:觀察過圓月、凸月和殘月,沒有觀察到新月。)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能幫助學生清晰地確認哪些是自己已經(jīng)觀察到的月相,哪些是沒有觀察到的月相,為接下來的探索活動打下基礎。

  探索二:試著給月相圖片排序

  1.過渡:大家現(xiàn)在初步了解了一個月內(nèi)會出現(xiàn)的各種月相,其實這些月相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接下來我們要將這些月相圖片按時間順序擺放。(教學提示:提醒學生按農(nóng)歷月初到月末的時間順序排序。)

  2.講解:大家在排序的時候,可以先按照農(nóng)歷月初、月中、月末的時間將圖片劃分為三大類,明確哪些月相出現(xiàn)在月初,哪些出現(xiàn)在月中,哪些出現(xiàn)在月末。

  3.交流:引導學生分組交流,匯總小組排序結(jié)果。(教學提示:學生的排序可以是多樣的,組內(nèi)要保持良好溝通,統(tǒng)一即可。)

  4.活動:指導各小組按照統(tǒng)一的方法給月相圖片排序。完成后展示排序結(jié)果,小組間可以互相觀摩學習,取長補短。

  5.展示:展示完整且正確的月相變化圖,讓學生觀察變化規(guī)律,并對照修正自己的排序。

  【設計意圖】給月相圖片排序可以幫助學生尋找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排序完成后進行交流及修正,一方面加呆了學生對正確的月相順序的印象,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分享、善于反思的品質(zhì)。

  探索三:制作月相變化手冊

  1.活動:指導各小組按月相變化的順序疊好一個月內(nèi)的月相圖片,再用燕尾夾夾住,快速翻動,觀察“月相變化動畫片”。

  2.交流: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觀察到的結(jié)果。

  3.提問:在農(nóng)歷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預設:一個月內(nèi),月相的變化大致是從缺到圓再到缺;農(nóng)歷上半月亮面偏右,農(nóng)歷下半月亮面偏左。)

  【設計意圖】制作“月相變化動畫片”在前兩個探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月相變化連貫起來,使學生直觀地看到一個月內(nèi)連續(xù)的月相變化。

  研討匯報

  拓展與小結(jié)

  1.小結(jié):月相就是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形狀。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從農(nóng)歷初一的新月開始,亮面從右邊開始出現(xiàn)并逐漸擴大,到月中形成滿月后,從右邊開始由盈變虧。

  2.拓展:觀月時,我們可能會看到天空中有一些明亮的星星(亮星)。我國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來觀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運動變化。

  3.布置任務:大家課后也可以試試,在不同時間,觀察月球和它周圍的亮星,看看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拓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課后觀察月球運動,向古人學習,了解月球和天空中亮星的位置,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夭文探索的興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并不要求學生進行長時間(一個月)的月相觀察和記錄,這樣操作耗時太長。本課讓學生通過觀察月相圖片、給月相圖片排序、將月相圖片裝訂成冊的方式,了解月相在一個月之中的變化過程,以此發(fā)現(xiàn)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本課首先是觀察月相圖片,使學生對一個月中月相的各種形態(tài)有一定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嘗試給月相圖片進行排序,這個活動可以很好地揭示學生對月相變化規(guī)律的判斷。之后展示正確完整的排序,讓學生對照修正,加深學生對月相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最后讓學生把排好順序的月相圖片裝訂成冊,快速翻動,學生就可以像看動畫一樣直觀地感受月相的連續(xù)變化,從而把握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時間的不同形狀,知道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從而產(chǎn)生持續(xù)觀察月相的興趣。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P40第一~三題。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尋找生活中的科學,提出相應的問題。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對自己或他人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和修正的能力。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做一個有心人,到生活中去,認真觀察和思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科學無處不在的蹤跡�?茖W就蘊藏在這些問題中間,想了解更多的科學奧秘嗎?請?zhí)岢龈鄦栴},存入問題銀行。以小組討論。

  2.整理與交流(問題大比拼)

  把自己的問題歸歸類,再交流。

  先把科學問題與其他問題區(qū)分開來。

  把科學問題分成幾大類。在每一類問題中都選出個自己認為更好的`問題,與大家交流。

  3.評選出問題。如“最有深度的問題”、“研究價值的問題”等。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科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內(nèi)容和自己平時所經(jīng)歷的科學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推理歸納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使學生知道科學就是研究事物的規(guī)律的.。

  2.推理歸納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的是難點

  【教學準備】

  1.實驗材料。按課文要求準備。

  2.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1.讓學生懂得要進入科學領域必須從自己開始。

  2.讓學生對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學會使用測量工具和記錄數(shù)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1.通過插圖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圖片與插圖相結(jié)合;口頭與教材相結(jié)合。

  2.通過演示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簡單易做的小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提問題,不解釋為什么。

  3.參考實驗:掛物體吸盤、空氣占據(jù)空間。

  4.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5.關于電視提問題,可安排小組討論。

  注意:讓學生提問題,首先讓學生有問題,其次能夠提出問題,要給出時間、機會。本活動的重點是提出問題的訓練,而不是問題的訓練。

  二、體驗活動

  1.提現(xiàn)成問題“向兩片紙中間吹氣,猜一猜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讓學生自己填寫“我認為”。

  3.兩人一組體驗,交換角色體驗。

  4.填寫觀察到的現(xiàn)象。

  5.填寫我的解釋。

  6.交流我的解釋。

  三、小結(jié):

  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科學上要解釋清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今后要研究的課題。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積極探索,科學這一門學科將會學得更好,同學們一定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性。

  注意:重點是喚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要糾纏學生答案的對與錯。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激情,国产a国产,国产一进一出视频网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科學教案11-08

三年級科學教案07-14

三年級科學教案03-28

三年級科學教案【熱門】02-23

三年級科學教案【熱】02-04

三年級科學教案【精】02-04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02-15

【精】三年級科學教案03-14

三年級科學教案【推薦】03-10

三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02-15

三年級科學教案(精)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科學教案(精)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

  授課時間:xxxx,累計xx,xx課時

  我們的“過山車”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等。

  科學探究目標

  1.能根據(jù)已有材料,針對“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按照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完成指定的任務。

  2.能對自己小組或他人設計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進建議,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diào)整。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務,并樂于反思和改進,體驗設計產(chǎn)品的成就感。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驗科技創(chuàng)造中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2.體驗工程項目的建成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設計過山車軌道路線并且根據(jù)設計圖拼搭過山車模型。

  難點:制作過程中軌道鋪設及曲線軌道的調(diào)整。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塑料積木套件(或鐵架臺和泡沫保溫管)、小球、細繩、軟尺、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過山車視頻、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17各種過山車的圖片。)大家認識這些游樂設施嗎?(預設:它們是過山車。)

  2.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過山車由哪幾部分組成?(預設:軌道、支架和車。)它的軌道有什么特點?(預設:有些地方是直線,有些地方是曲線;有些地方高,有些地方低。)

  3.追問:(教學提示:播放游樂場里過山車運動的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過山車的運動有哪些特點呢?(預設:有時在爬升,有時在滑落;有時做直線運動,有時做曲線運動;在坡度大的地方下滑得快,在坡度小的地方下滑得慢;……)

  4.揭題:過山車看起來可真有趣。今天,我們就來設計和搭建一座自己的“過山車”吧!(板書:我們的“過山車”)

  【設計意圖】由于3年級的學生缺乏乘坐過山車的經(jīng)歷,因此通過圖片和視頻來豐富學生的直觀認識,同時也為后續(xù)設計“過山車”的運動路線做鋪墊。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

  1.過渡:我們知道過山車的軌道主要由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組成,現(xiàn)在,我們先來嘗試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

  2.演示:出示搭建“過山車”軌道模型的材料,簡單介紹并演示不同材料的作用及拼接方法。

  3.活動:將相關材料分發(fā)給小組,指導學生建造一條直線軌道和一條曲線軌道。確認各小組均完成建造以后,收回材料。(教學提示:此環(huán)節(jié)用時不能太長,使學生對材料及其拼接方式有直觀感受即可。)

  【設計意圖】通過搭建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讓學生熟悉材料的特性,為后續(xù)的設計環(huán)節(jié)服務。

  探索二:設計“過山車”的軌道路線

  1.過渡:熟悉了我們將使用的建造材料,接下來,我們就要進行設計。讓我們看看設計要求。(教學提示:出示“過山車”的設計要求。)

  2.布置任務:要怎樣設計才能達到這些要求呢?請大家在組內(nèi)進行研討。

  3.過渡:現(xiàn)在各小組組內(nèi)都達成了一致意見,接下來,大家去動手實踐吧!

  【設計意圖】明確設計要求,再引導學生組內(nèi)討論設計方案,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有效的設計活動中來。

  小實踐

  1.設計:出示“過山車”設計圖繪制要求和軌道設計圖范例,指導學生在學生活動手冊上先獨自完成設計,再組內(nèi)交流,確定其中一份作為小組拼搭“過山車”的設計圖,并對其進行優(yōu)化。

  2.制作:分發(fā)制作材料,提示學生根據(jù)設計圖從低到高拼搭。如果拼搭和設計有一定的出入,指導學生適當調(diào)整設計。完成制作的小組,分發(fā)小球進行測試并指導調(diào)整。

  3.評價:根據(jù)“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指導學生先完成對“過山車”的'組內(nèi)自評,再組織學生進行組間互評。(教學提示:提示學生,測量軌道長度時可以用軟尺直接測量;如果曲線軌道較多,不方便直接用軟尺測量,也可以先用細繩量出軌道長度,再用軟尺測量這段細繩的長度。)

  4.布置任務:大家已經(jīng)完成了“過山車”的軌道制作,請將“過山車”軌道放置在桌子中央,并將多余的材料整理好后交還至材料箱。(教學提示:若第7、8兩課不安排連上,則要求學生給自己小組的“過山車”軌道貼上標簽并放置在指定位置,確保軌道不被損壞,可供下節(jié)課使用。)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將設計、制作和評價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時間優(yōu)化,確保大部分學生能順利完成“過山車”軌道的拼搭和評價。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先通過觀察過山車圖片和視頻聚焦過山車的運動,然后熟悉現(xiàn)有材料并明確設計要求,最后設計、制作和評價自己小組的“過山車”。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不僅應用了本單元前幾課所學的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在斜面上的運動等相關知識,還針對一個具體的任務——建造“過山車”,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等)完成了指定的任務,將科學、技術(shù)、工程、數(shù)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應用了跨學科和跨領域知識。同時,學生的交流和評價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得到發(fā)展,并體會到“做”和“思”的成功和樂趣。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P14第三題。

  三、選擇題。

  1.下列工具不能測量軌道長度的是( )。

  2.我們在設計“過山車”模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軌道的坡度不能發(fā)生變化

  B.既要有直線軌道也要有曲線軌道

  C.“過山車”可以發(fā)生脫軌現(xiàn)象,因為這樣更加刺激

  3.設計“過山車”時,我們需要考慮的是( )。

  ①底座的牢固程度

 �、谶^山車是否美觀

  ③過山車是否安全

 �、苁褂玫牟牧鲜欠窈侠�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參考答案

  三、1.C

  2.B

  3.C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2

  螞蟻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

  對觀察方法的探究。

  教學準備:

  放螞蟻的瓶子、白紙、放大鏡、水、水槽、三、四塊塑料泡沫、昆蟲觀察盒、毛筆、水彩筆、玻璃片(投影片)、沙、繩子、幾條硬紙條、記錄紙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帶來了什么?

  2、出示課題:螞蟻。

  二、激發(fā)探究欲望。

  1、說說你是怎樣捉到螞蟻的?

  2、學生畫一只螞蟻。選幾幅展示。

  3、比較。為什么有的會畫錯?

  三、引導探究。

  學生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分組自行探究。

  教師不時穿插到每個小組的旁邊觀察學生的活動。密切注意學生在做什么?說什么?爭論什么?扯得太遠要幫助他們回到主題上來,鉆進“牛角尖”得要幫助他們跳出來。

  在學生的觀察活動中,要適時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認為怎樣?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換一種材料再試試?

  四、開展研討、說螞蟻。

  1、把材料從學生處拿開。

  2、說說剛才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

  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fā)言,研討中發(fā)現(xiàn)的事實有另一個學生記錄下來。

  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fā)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fā)言出現(xiàn)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教師要注意把握方向,對于怎樣更好地觀察螞蟻,螞蟻身體的'特點這些問題一定要討論。

  五、課外延伸

  1、剛才我們初步觀察了螞蟻,實際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你們想不想繼續(xù)研究?下課后,每個小組繼續(xù)研究螞蟻,下節(jié)課我們舉行一個螞蟻信息報告會。

  2、看螞蟻的反應,猜測螞蟻的想法,送螞蟻回原來的地方。

  教學設想: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嘗試讓學生解決觀察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意識到動物與大自然的密切關系,珍愛生命。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學生較多的探究研討和動手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這節(jié)課不在于學生獲得多少螞蟻的知識,而在于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獲得知識。因此,在引導探究階段要給學生自主權(quán)。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教學重點】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過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教學準備】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二、觀察蝸牛吃食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第四課 蚯蚓

  【教學目標】

  1、 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jié)構(gòu)。

  2、 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jié)構(gòu)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jié)構(gòu)的認識。

  【教學準備】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第五課 螞蟻

  【教學目標】

  1、 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2、 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

  【教學重點】經(jīng)歷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的過程,初步體會動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觀察螞蟻過程中不干擾螞蟻,室外觀察螞蟻的安全性。

  【教學準備】

  每組:少許面包,少許白糖、和死掉的昆蟲,放大鏡。

  教師準備: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志、放大鏡、小盆子、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找螞蟻

  二、觀察螞蟻

  三、交流發(fā)現(xiàn)

  第六課 金魚

  【教學目標】

  1、 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jié)構(gòu),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 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 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難點】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教學準備】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diào)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教學過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第七課 動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動物的個體形態(tài)不同,生活環(huán)境也不同,但是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后代。

  【教學重點】整理已經(jīng)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jié)果,進行概括和總結(jié),共同的除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證據(jù)支持,學生無證據(jù)信息對整理的干擾。

  【教學準備】蝸牛、蚯蚓、螞蟻、金羽的圖片;四種動物議政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討論動物的共同特點。

  二、感受生物的多樣性

  三、總結(jié)生物的共同點

  四、討論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

  第1課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教學目標】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準備】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觀察描述幾種常見材料的主要特點

  第2課 誰更硬一些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韌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 【教學重點】比較材料軟硬的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木頭、紙、金屬和塑料各兩根,鐵、銅、鋁等金屬片各一條,砂紙、玻璃杯、熱水。

  【教學過程】

  一、比較硬度

  二、認識金屬

  三、飲料罐的故事

  第3課 比較柔韌性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zhì)。

  【教學重點】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柔韌性的認識

  二、比較3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

  三、認識塑料

  四、討論了解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

  第4課 它們吸水嗎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有關。

  【教學重點】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有關。

  【教學準備】

  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誰更容易吸水

  三、紙的觀察

  四、介紹造紙術(shù)

  五、我們來造一張紙

  六、課堂小結(jié):

  第五課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目標】

  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gòu)成的材料有關。

  【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

  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并具備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質(zhì)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

  2、水槽1只,裝半水槽水。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沉浮實驗

  三、認識木頭

  第六課 磚和陶瓷

  【教學目標】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教學難點】

  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的變化及磚和陶瓷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

  1、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

  2、制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二、磚和陶瓷

  三、研究磚和陶瓷的性質(zhì) 四、黏土的變化

  五、課堂小結(jié)

  第七課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jù)構(gòu)成它的材料的性質(zhì)來描述,也可以根據(jù)這些性質(zhì)來區(qū)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教學重點】 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

  【教學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lián)系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自制復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一份。

  【教學過程】

  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zhì)進行總結(jié)歸納

  三、材料與環(huán)境

  四、進一步了解材料,拓寬視野。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 》

  第一課 水

  【教學目標】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教學重點】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zhì)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jié)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水

  二、水在哪個袋中

  第二課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教學目標】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二、滴液比較

  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五、總結(jié)提升

  第三課 誰流得更快一些

  【教學目標】

  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

  【教學重點】簡單設計對比實驗,描述并簡單解釋液體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影響。

  【教學難點】設計對比實驗,理解公平實驗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潔精、1塊玻璃、3個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張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設計流動比賽

  二、實驗、思考

  三、液體、固體比較

  第四課 比較水的多少

  【教學目標】

  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比較哪個瓶子水最多

  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里面裝有不等量的水。請學生猜測,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多,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說明理由。

  二、比較水多多少

  三、認識并使用量筒

  第五課 我們周圍的空氣

  【教學目標】

  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zhì),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重點】了解空氣確實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用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比水輕,也會流動。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2個透明塑料袋、2個玻璃杯、1個水槽、1根香、1個打火機、1個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潔精或肥皂水。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空氣

  二、空氣的存在

  三、比較空氣和水

  第六課 空氣占據(jù)空間嗎

  【教學目標】

  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zhì)一樣,能夠占據(jù)空間,但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zhì)。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空氣占據(jù)空間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三、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變化

  第七課 空氣有重量嗎

  【教學目標】

  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教學重點】知道并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難點】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四、單元小結(jié)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制定計劃,采用走訪、等形式中的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了解一種植物的生產(chǎn)、加工、以及成為我們食物的過程;能用排序、分類的方法處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將整理的信息記在記錄本上;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述本小組的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

  2.積極與小組同學合作;樂于傾聽其他組的研究情況,并進行評議;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3.了解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植物,并能舉出生活中利用植物的例子。

  內(nèi)容設計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用到植物,特別是在“食”上。本課設計的活動主要是植物與我們飲食的關系,最后討論一下植物與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的關系。本課設計了三個活動。

 �。�1)了解能吃的植物有哪些。第二單元中的種植物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此時,生長周期短的植物,如蠶豆、豌豆等,已經(jīng)可以收獲能制定計劃,采用走訪、生產(chǎn)基地調(diào)查、市場調(diào)查、收集圖書、網(wǎng)上查找,本課從收獲春天的植物的果實入手,引出“能吃植物有哪些?”的問題上。這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前測,了解學生對于生活中的食物來源途徑知道多少。

 �。�2)調(diào)查一種植物怎樣到我們餐桌上的。學生先選擇一種感興趣的植物,然后興趣相同的同學組合成小組,共同調(diào)查這種植物是怎樣生產(chǎn)、加工,最后成為我們的食物的。在調(diào)查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植物的生產(chǎn)是一個社會化的復雜過程。調(diào)查過程中,小組同學合作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最后與全班同學交流和匯報。

  (3)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植物。植物除了可以做我們的食物,還可以在其他方面為人類服務,如美化環(huán)境。讓學生討論植物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植物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要位。

  教學準備

  活動(1):了解當?shù)爻R姷氖秤弥参锓N類:糧食、蔬菜、水果、干果各有哪此,收集它們被生產(chǎn)、運輸、銷售、加工過程的資料。

  活動(2):搜集植物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其他資料,如:美化環(huán)境(觀賞植物)、衣(棉花、桑葉)、�。ńㄖ�、家具)行(草鞋、行道樹、花壇)等方面以及茶葉、中草藥等特殊用途的植物。

  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各種各樣的果實

  看到這些果實,你有什么問題提出?

  生:可以吃嗎?

  生:是從哪里來的?它的植物是什么樣的?它怎樣吃?

  師:好的,同學們,你們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解答。

  一、選擇一種植物,了解它的一生。

  1.出示一份研究計劃

  日期:20xx年6月9日

  溫度:18——29℃

  小組成員:柯奇、王麗、劉云輝、金煊

  研究計劃: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1.訪問別人

  2.查書

  3.上網(wǎng)查資料

  4.分小組,制定自己的研究計劃。

  3.教師提供各種提供信息的資料計算機書集等

  5.各小組交流。

  二、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系

  1.討論:植物和我們有哪些聯(lián)系?

  2.匯報:生活——食物、穿衣——居住——走路、藥用——制成藥

  板書:種子—植物—開花—結(jié)果實——產(chǎn)品

  作業(yè):查閱有關種植技術(shù)的發(fā)展。

  小結(jié):小組交流時氣氛熱烈,小組交流的方式非常適合這樣的課,因為孩子們這方面知識很豐富,如果采用舉手發(fā)言的方式,但想必會讓許多孩子喪失許多表達的機會。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有充足的舉手發(fā)言的機會與時間。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學習準備】

  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學習流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交流飼養(yǎng)蝸牛流程中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nèi)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流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jié)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xù)飼養(yǎng)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yǎng)流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yǎng)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yǎng)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jié)構(gòu)。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流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學習重點】

  經(jīng)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jié)構(gòu)的多樣性。

  【學習難點】

  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jié)構(gòu)的認識。

  【學習準備】

  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學習流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扣、和環(huán)帶,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jié)構(gòu)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huán)節(jié)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jié)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流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流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學習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學習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學習流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jīng)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nèi)容真豐富,有的內(nèi)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nèi)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nèi)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jié):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xiàn)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nèi)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nèi)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nèi)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nèi)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jié):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xù)觀察不同的樹。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動物的一生都要經(jīng)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

  2.知道不同動物一生所經(jīng)歷的時間不同,身體形態(tài)發(fā)生的變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3.知道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

  4.知道像狗那樣,胎生、身上長毛、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5.知道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特點各不相同。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基于不同動物的一生的相關資料,歸納出鳥類及哺乳動物一生的共同特點。

  2.能根據(jù)動物的共同特征,區(qū)分更多的動物。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對更多動物的一生產(chǎn)生持續(xù)的探究興趣。

  2.樂于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動物,體會探究的樂趣。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到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動物和人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不同形態(tài)特征。

  難點:從多種動物的生命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共同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狗的一生”視頻、“動物特殊行為”視頻、“蠶和狗的特點”維恩圖、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蠶在各生長階段的圖片。)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哪些階段?(預設:卵、蟻蠶、蠶寶寶、蠶蛹、蠶蛾。)

  2.講解: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出生、成長、繁殖和死亡的生命歷程。根據(jù)身體形態(tài)特征,蠶的一生也可以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

  3.提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動物的圖片。)其他動物的一生又會經(jīng)歷哪些過程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描述或介紹自己知道的事例,鼓勵學生踴躍表達。)

  4.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幾種動物的一生。(板書:動物的一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經(jīng)驗和知識,結(jié)合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真實事例提出假設,激發(fā)學生對其他動物的一生進行探究的興趣。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了解雞的一生

  1.過渡:出示蠶和雞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學生對比觀察。

  2.提問:雞的一生與蠶的一生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預設:相同之處是雞和蠶都是從卵開始它們的生命歷程的,不同之處是雞要孵卵,雞不經(jīng)歷蛹的階段,沒有變態(tài)的過程,而且雞的壽命比較長。)

  3.講解:母雞孵蛋時將雞蛋放在身體下面,用自己的體溫保持雞蛋溫度相對恒定。21天左右,小雞破殼而出。剛出殼的小雞身上長滿絨毛,1個月左右絨毛褪去,換上羽毛。6個月左右,小雞長成成年雞,母雞開始產(chǎn)卵繁殖后代。

  4.追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鳥類的一生的圖片。)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預設:都是卵生,身上都長有羽毛和翅膀。)

  5.小結(jié):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鳥類的一生會經(jīng)歷“卵(蛋)→幼年(雛鳥)→成年(成鳥)”三個主要階段,幼年期生長較快,成年期開始繁殖后代。

  探索二:了解狗的一生

  1.活動:播放“狗的一生”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

  2.提問:和雞相比,狗的一生有什么不同?(預設:小狗是胎生的;剛生出的小狗眼睛閉著,耳朵聽不見;小狗需要吃狗媽媽的`奶長大;狗活的時間比較長;……)

  3.講解:狗是胎生動物,母狗懷胎2個月左右會生出小狗。剛出生的小狗閉著眼睛,耳朵聽不到聲音;2~3周后,小狗眼睛睜開,靠吃媽媽的奶獲取營養(yǎng);6個月左右,小狗長出恒牙,可以咀嚼食物;12~18個月,小狗發(fā)育成熟,開始繁殖后代。

  4.追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胎生動物的一生的圖片。)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預設:都是胎生的,身上都長毛,都是吃媽媽乳汁長大的。)

  5.小結(jié):像狗那樣,身上長毛、胎生、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叫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出生后都會經(jīng)歷“幼仔→成年”的生命過程。

  探索三:了解我們的一生

  1.過渡:我們了解了雞和狗的一生,那么,我們?nèi)祟惖纳鼩v程又是怎樣的呢?(教學提示:出示一組不同年齡的人的圖片。)

  2.活動:指導學生整理這些圖片,并按照年齡排序,然后說明理由。

  3.小結(jié):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叫胎兒,出生后我們會經(jīng)歷“嬰兒→幼兒→青少年→成年→老年”幾個主要階段。人從出生到年老,除了身體長高長大,外部形態(tài)特征沒有明顯的變化。

  4.提問:如果人生經(jīng)歷這樣幾個階段,你們會對不同年齡段的自己說些什么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并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

  探索四:對動物做出判斷

  1.過渡: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動物有了新的認識。動物是有生命的物體,我們把有生命的物體叫作生物。你們認為生物與非生物有什么區(qū)別呢?(教學提示:出示一組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2.布置任務:請大家分組討論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達成一致后將結(jié)論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

  3.活動:指導學生完成“蠶和狗的特點”維恩圖。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雞的一生,引導學生認識常見的鳥類的共同特點;通過了解狗的一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的特征;通過開展資料整理活動,讓學生知道人的一生會經(jīng)歷的幾個階段,感受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最后整理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鞏固學生對動物的認識。這個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研討匯報

  羽毛:被覆在體表,質(zhì)輕而韌,略有彈性,具防水性,有護體、保溫、飛翔等功能。

  鳥類:體均被羽,恒溫,卵生,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

  拓展與小結(jié)

  1.拓展: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發(fā)生一些奇特、有趣的事情。有的動物身體會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如變色龍;有的動物行為會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如冬季來臨,大雁南飛、兔子換毛、蛇冬眠等。(教學提示:播放“動物特殊行為”視頻。)

  2.布置任務:請大家課后了解更多動物,收集動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個科學小報。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動物行為的多樣性,了解更多動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理解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做一個主題明確、內(nèi)容豐滿的科學小報,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動物的生命活動現(xiàn)象。

  教學反思

  本課由“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的過程”引出“其他動物的一生又是怎樣的呢”的問題,這是由對個別事物的研究推廣到對普遍現(xiàn)象的關注,是提出問題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生活中常見動物的種類及其他相關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節(jié)課依然以蠶為切入點,與前幾節(jié)課相呼應,引導學生回顧蠶的一生經(jīng)歷的幾個階段,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通過搜集證據(jù)和交流的方式總結(jié)其他動物的生命過程,使學生的探索能力又一次得到鍛煉。最后把研究的對象轉(zhuǎn)為人類的生命歷程,又大大增加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也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生物的多樣性和共同性相統(tǒng)一”觀點的建構(gòu)。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陸地上的生活;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

  2、學生能用圖畫盡可能準確的畫出螞蟻的身體;想辦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的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研究。

  3、學生以細心、小心的`態(tài)度觀察螞蟻,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少許面包,少許白糖、和死掉的昆蟲,放大鏡。

  教師準備: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志、放大鏡、小盆子、小石塊。

  教 學 過 程動態(tài)修改

  一、課前布置找螞蟻

  1、課前找螞蟻的要求:在校園找到螞蟻;不驚擾螞蟻;不捉螞蟻。

  2、學生找螞蟻,最好能找到螞蟻的窩。

  3、關注:學生是否按要求找螞蟻。

  二、觀察螞蟻

 �。ㄒ唬┦彝庥^察螞蟻

  1、交流有關螞蟻的經(jīng)驗。

  2、觀察螞蟻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觀察螞蟻的方法。

  3、教師整理學生的意見并根據(jù)學生意見適當補充觀察的注意事項。

  4、學生到校園找好的地方觀察螞蟻。

  5、關注:學生是否能在不干擾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jié)構(gòu)、吃食、運動、群體關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認真記錄。

  6、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jié)構(gòu)、吃食、運動、群體關系等方面的信息。

 �。ǘ┦覂�(nèi)觀察螞蟻

  1、教師問:“螞蟻要亂跑,怎樣才能很好的觀察螞蟻呢?”

  2、學生討論方法,教師整理。

  3、選用合理的方法進行限制螞蟻活動而又不傷害螞蟻的觀察并記錄。

  4、關注:學生是否能在真正不傷害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運動方面的信息并記錄。

  5、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jié)構(gòu)、運動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發(fā)現(xiàn)

  1、學生交流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

  2、組織學生并適當提問使學生交流更順暢和清晰,適當提供信息以幫助學生解答觀察中的問題。

  3、關注:學生對同學意見是否愿意傾聽。

  4、設計意圖: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獲得更多有關螞蟻的信息。

  (備注:如果是室內(nèi)觀察,注意送螞蟻回家。)

  課后反思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qū)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和發(fā)展。

 �。�2)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chǎn)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ǘ┳灾鲗W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jù)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瘜W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匯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fā)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zhì)。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現(xiàn)象?它們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jié)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簽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梢詮娜彳洷�、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yōu)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匯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ㄈ┱n后作業(yè);

  搜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fā)展史。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觀察月相、給月相圖片排序、將月相圖片裝訂成冊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發(fā)現(xiàn)與描述月相變化規(guī)律。

  2.能在教師引導下,掌握正確處理圖片信息的方法。

  3.能根據(jù)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與調(diào)整。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對月相變化規(guī)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觀察月相的興趣。

 �、卜e極參與小組討論,傾聽別人觀點的同時修正自己的認識。

  3.樂于征求小組成員意見,嘗試多種方法調(diào)整月相圖片排列順序。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月相變化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月相圖片進行觀察、排序、裝訂成冊等方式,使學生對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規(guī)律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

  難點:根據(jù)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給月相圖片排序。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一個月的月相圖片、燕尾夾。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月相變化圖片或視頻。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月相圖片。)根據(jù)圖片,說一說月亮和太陽的不同點。(預設: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月亮有圓有缺,而太陽沒有。)

  2.講解:大家都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月亮這種圓缺變化的情況,月亮在圓缺變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

  3.追問:(教學提示:引導學生充分表達。)通過以前的學習和日常的觀察,大家能說說月相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嗎?(預設:月相每天都不一樣,月缺的情況比較多,農(nóng)歷每月的月中會出現(xiàn)圓月。)

  4.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索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板書: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設計意圖】月相變化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通過提問“月相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同時也引出本課的'探究問題。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了解更多的月相

  1.活動:分發(fā)一個月內(nèi)的月相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的月相。(教學提示:要給學生比較充足的觀察時間。)

  2.提問:這一個月內(nèi)的月相圖片中,哪些是你們曾經(jīng)觀察到的?哪些是你們沒有觀察到的?(預設:觀察過圓月、凸月和殘月,沒有觀察到新月。)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能幫助學生清晰地確認哪些是自己已經(jīng)觀察到的月相,哪些是沒有觀察到的月相,為接下來的探索活動打下基礎。

  探索二:試著給月相圖片排序

  1.過渡:大家現(xiàn)在初步了解了一個月內(nèi)會出現(xiàn)的各種月相,其實這些月相的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接下來我們要將這些月相圖片按時間順序擺放。(教學提示:提醒學生按農(nóng)歷月初到月末的時間順序排序。)

  2.講解:大家在排序的時候,可以先按照農(nóng)歷月初、月中、月末的時間將圖片劃分為三大類,明確哪些月相出現(xiàn)在月初,哪些出現(xiàn)在月中,哪些出現(xiàn)在月末。

  3.交流:引導學生分組交流,匯總小組排序結(jié)果。(教學提示:學生的排序可以是多樣的,組內(nèi)要保持良好溝通,統(tǒng)一即可。)

  4.活動:指導各小組按照統(tǒng)一的方法給月相圖片排序。完成后展示排序結(jié)果,小組間可以互相觀摩學習,取長補短。

  5.展示:展示完整且正確的月相變化圖,讓學生觀察變化規(guī)律,并對照修正自己的排序。

  【設計意圖】給月相圖片排序可以幫助學生尋找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排序完成后進行交流及修正,一方面加呆了學生對正確的月相順序的印象,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分享、善于反思的品質(zhì)。

  探索三:制作月相變化手冊

  1.活動:指導各小組按月相變化的順序疊好一個月內(nèi)的月相圖片,再用燕尾夾夾住,快速翻動,觀察“月相變化動畫片”。

  2.交流: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觀察到的結(jié)果。

  3.提問:在農(nóng)歷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預設:一個月內(nèi),月相的變化大致是從缺到圓再到缺;農(nóng)歷上半月亮面偏右,農(nóng)歷下半月亮面偏左。)

  【設計意圖】制作“月相變化動畫片”在前兩個探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月相變化連貫起來,使學生直觀地看到一個月內(nèi)連續(xù)的月相變化。

  研討匯報

  拓展與小結(jié)

  1.小結(jié):月相就是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形狀。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從農(nóng)歷初一的新月開始,亮面從右邊開始出現(xiàn)并逐漸擴大,到月中形成滿月后,從右邊開始由盈變虧。

  2.拓展:觀月時,我們可能會看到天空中有一些明亮的星星(亮星)。我國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來觀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運動變化。

  3.布置任務:大家課后也可以試試,在不同時間,觀察月球和它周圍的亮星,看看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拓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課后觀察月球運動,向古人學習,了解月球和天空中亮星的位置,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夭文探索的興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并不要求學生進行長時間(一個月)的月相觀察和記錄,這樣操作耗時太長。本課讓學生通過觀察月相圖片、給月相圖片排序、將月相圖片裝訂成冊的方式,了解月相在一個月之中的變化過程,以此發(fā)現(xiàn)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本課首先是觀察月相圖片,使學生對一個月中月相的各種形態(tài)有一定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嘗試給月相圖片進行排序,這個活動可以很好地揭示學生對月相變化規(guī)律的判斷。之后展示正確完整的排序,讓學生對照修正,加深學生對月相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最后讓學生把排好順序的月相圖片裝訂成冊,快速翻動,學生就可以像看動畫一樣直觀地感受月相的連續(xù)變化,從而把握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時間的不同形狀,知道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從而產(chǎn)生持續(xù)觀察月相的興趣。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P40第一~三題。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尋找生活中的科學,提出相應的問題。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對自己或他人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和修正的能力。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做一個有心人,到生活中去,認真觀察和思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科學無處不在的蹤跡�?茖W就蘊藏在這些問題中間,想了解更多的科學奧秘嗎?請?zhí)岢龈鄦栴},存入問題銀行。以小組討論。

  2.整理與交流(問題大比拼)

  把自己的問題歸歸類,再交流。

  先把科學問題與其他問題區(qū)分開來。

  把科學問題分成幾大類。在每一類問題中都選出個自己認為更好的`問題,與大家交流。

  3.評選出問題。如“最有深度的問題”、“研究價值的問題”等。

  三年級科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科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內(nèi)容和自己平時所經(jīng)歷的科學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推理歸納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使學生知道科學就是研究事物的規(guī)律的.。

  2.推理歸納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的是難點

  【教學準備】

  1.實驗材料。按課文要求準備。

  2.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1.讓學生懂得要進入科學領域必須從自己開始。

  2.讓學生對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學會使用測量工具和記錄數(shù)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1.通過插圖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圖片與插圖相結(jié)合;口頭與教材相結(jié)合。

  2.通過演示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簡單易做的小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提問題,不解釋為什么。

  3.參考實驗:掛物體吸盤、空氣占據(jù)空間。

  4.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5.關于電視提問題,可安排小組討論。

  注意:讓學生提問題,首先讓學生有問題,其次能夠提出問題,要給出時間、機會。本活動的重點是提出問題的訓練,而不是問題的訓練。

  二、體驗活動

  1.提現(xiàn)成問題“向兩片紙中間吹氣,猜一猜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讓學生自己填寫“我認為”。

  3.兩人一組體驗,交換角色體驗。

  4.填寫觀察到的現(xiàn)象。

  5.填寫我的解釋。

  6.交流我的解釋。

  三、小結(jié):

  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科學上要解釋清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今后要研究的課題。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積極探索,科學這一門學科將會學得更好,同學們一定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性。

  注意:重點是喚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要糾纏學生答案的對與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