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開放課口號
從波士頓市區(qū)前往麻省理工學院(MIT),需要坐“出城”方向的紅線地鐵。在這個名為劍橋的小鎮(zhèn)里,坐落著兩所享譽世界的大學。
在劍橋鎮(zhèn),哈佛校園所特有的絳紅色,具有凝結歷史般的厚重感。與之相對應,麻省理工學院則是一片潦草地散落在查爾斯河畔的混搭式建筑。 MIT沒有圍墻,沒有大門,所有的建筑都任人穿梭。很多外形粗笨的大樓有水泥灰色的外墻,或者被大塊厚重的玻璃幕墻所包圍。研究中心樓頂?shù)臒焽栾h出白煙或熱氣,甚至有棄用的鐵道從校區(qū)穿過,讓人覺得它簡直就是一個大工廠。
也許麻省理工學院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像大學,但正是這里,走出了76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或工作在這里,或從這里畢業(yè)。
左邊拿錘,右邊捧書,是銘刻在麻省理工學院校徽上的兩個人物形象,而它的校訓——“動腦,動手”更是用一句大實話詮釋了這所大學務實、開放的一貫精神。
百老匯大街1號,這座外形如方盒子一般的銀色大樓冷感十足,它位于麻省理工學院校區(qū)的東北一隅。10年前創(chuàng)辦的“開放課程項目”一直在這里運作。該項目對外關系主任,同時也是現(xiàn)任全球開放課程共享聯(lián)盟主席的斯蒂芬·卡森把三個厚重的白色文件夾從書柜里搬出來放到桌上,指著它們說,“這,就是當年顧問委員會的調(diào)研報告。”
2000年前后,世界上很多大學開始意識到遠程教育必將成為一棵搖錢樹。麻省理工學院時任校長查爾斯·韋斯特因應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的教育方式的變革,要求組成一個顧問委員會來回答兩個問題:網(wǎng)絡將如何改變教育?麻省理工學院該怎么辦?
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很多教師已經(jīng)開始私下里“耕作”遠程教育這塊“自留地”,他們期望著這個委員會的結論讓他們的行為變得更加名正言順。然而,由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海爾·艾貝爾森牽頭、10名教師組成的這個委員會經(jīng)過一個夏天的調(diào)研,最終在提出各種可能的選擇方案之后,建議麻省理工學院不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賺錢,而應當把最核心的教學資料——包括教學大綱、授課筆記、作業(yè)和考試題——全部“端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供全世界免費享用。
如今,顧問委員會的這份調(diào)研報告還存放在卡森搬出的那三個大文件夾里。它會不會成為人類教育史上一份歷史性的文獻?10年的時間,這些尚未泛黃的紙張似乎還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在150年前建校之初,麻省理工學院開創(chuàng)了研究型大學的模式,引領了一場大學教育的革命。而10年前的這次驚人之舉已經(jīng)帶動了全球的開放課程運動:自麻省理工學院2001年4月宣布將其2000多門課程全部搬上互聯(lián)網(wǎng),供全世界免費使用以來,全球已有200多所大學加入到教育資源共享的行列中來,他們建立起的.“開放課程聯(lián)盟”已經(jīng)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免費提供了超過13000門課程的資料。
身處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雖然你可能沒有機會走進麻省理工學院那不拘小節(jié)的校園;不能花每年41000美元的學費去拿一張它的文憑,但是只要你打開任何一臺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連的電腦,你都能學習這所世界頂尖大學的任何一門課程,包括最受歡迎的哲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地球和大氣科學、數(shù)學、核工程學、物理學、管理學……你不用花錢,甚至連注冊都不用。
“大學的使命是分享知識,我們的項目正是為全世界的教育機構和個人提供幫助,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彼沟俜摇たㄉf,“我們的宗旨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一脈相承”。
開放課程項目的口號是——“為知識開鎖,讓大腦給力(Unlock knowledge, empower mind)。”這聽起來的確像是那百年校訓的翻版。
11月29日,感恩節(jié)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在這個晴朗的初冬,斯蒂芬·卡森的辦公室里飄溢著咖啡的濃香。一張寬大的展示臺上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紀念品,包括一個金色的北京奧運紀念盤,上面鐫刻著中文: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專訪的時候,卡森開玩笑地說,他打算把這句口號用在他的開放課程項目上。
中國新聞周刊:開放課程項目的理念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斯蒂芬·卡森:本世紀之初,網(wǎng)絡遠程教育初步成型,已經(jīng)有一些大學以盈利的模式對其進行開發(fā)。通過收費的遠程教育,教育機構可以給學習者頒發(fā)類似于文憑、證書之類的認證。面對當時的情況,時任校長查爾斯·韋斯特建議組成的遠程教育顧問委員會考慮到,傳播知識是教育的首要使命,利用遠程教育賺錢與之不相符。麻省理工學院是一所成功的大學,有優(yōu)秀的教師、課程和教學條件,比如實驗室、計算機系統(tǒng)等,這些條件應該利用遠程教育的最新技術手段,服務于更廣泛的人群,而不是少數(shù)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開放式地提供教學資料與麻省理工學院的辦學使命相符合。
同時,開放課程概念在提出之初并不意味著不加限制的使用。為此,委員會提出,一切使用者都應該用于非商業(yè)性目的、傳播教學資料應注明來自于麻省理工學院等。在這些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開放課程可以說就成了“免費贈送”的代名詞。
中國新聞周刊:開放課程項目構想之初,教師中有沒有反對的聲音?他們主要的擔心是什么?
斯蒂芬·卡森:時任校長查爾斯·韋斯特力挺該項目。當時,委員會成員到每一個系去找教師征求意見。對于來自少數(shù)教師的不同意見,他們做了艱苦的說服工作。教師們有諸多方面的擔心。比如,增加他們額外的工作量。他們相信,除了貢獻自己的教學資料,甚至還有可能收到遠程學習者的電子郵件,需要回復。有的教師認為,還是應該把學生吸引到教室里來,那才是正道。也有人抱怨,由于教學資料免費上網(wǎng),就必須放棄知識產(chǎn)權,那么,自己編寫的教科書的銷售受到影響怎么辦?還有人提出,是不是有人會利用免費的教學資料來辦學、發(fā)證,大發(fā)橫財?
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有兩個:第一,我們采取自愿的原則征集公開課程的教學資料;第二,對這個浩大的工程,會采取小規(guī)模試驗,逐步推進的方式。實際上,有很多教師對開放課程的概念感到興奮,因而,第一年很容易地提供了50門課程,作為對開放課程這一概念的試驗。試驗的結果,讓更多人對此產(chǎn)生了興趣。隨著規(guī)模的逐漸擴大,大多數(shù)的顧慮都消除了。直至2007年,我們終于開放了校內(nèi)所有的課程。
中國新聞周刊: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原來擔心的一些問題是否出現(xiàn)過?
斯蒂芬·卡森:的確,我們也會偶然發(fā)現(xiàn)一些非法使用開放課程資源的現(xiàn)象。令我吃驚的是,這些情況都是由課程的使用者向我們提供的。
比如,我收到過來自喀麥隆的一位學習者的電子郵件,他告訴我在喀麥隆,有人宣稱和我們有合作關系,通過學習他們提供的收費課程,能夠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授權的證書。在伊朗,有人向我們舉報當?shù)匕验_放課程的教學資料制作成DVD銷售。我以為,我們龐大的使用者能夠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對資源的非法使用現(xiàn)象,讓我們能夠及時地制止他們。
中國新聞周刊:有人認為麻省理工學院不會把自己真正核心學科的課程公之于眾,是這樣嗎?
斯蒂芬·卡森:經(jīng)過10年時間,目前,開放課程項目的網(wǎng)頁上提供了本校全部33個學科總共2000多個課程所有核心的教學資料。在這些課件中,視頻資料所占比例很少,僅有34個。此外,我們每年都要對200門課程進行更新,其中對140門更新教學內(nèi)容,另有60門課程是完全新加入的。因此,開放課程的總數(shù)是每年小量增加的。如果遇到同一門課程有相同或類似的授課內(nèi)容,我們會和授課教師協(xié)商,根據(jù)他們的意愿和課程的特點,選擇其中的一個在網(wǎng)絡上公布。另一種情況是,不同的教師在講授同一門課程時,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有較大的差別,我們也可能將資料一并發(fā)布。
除此之外,我們遍布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已經(jīng)將800門課程的資料翻譯成5種語言供各國使用者學習。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兩個組織,他們是大陸的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xié)會(CORE)和臺灣的志愿者組織OOPS。
中國新聞周刊:開放課程項目團隊是如何組成和分工的?他們的日常工作內(nèi)容有哪些?
斯蒂芬·卡森:我們的團隊目前大約由20人組成。其中最主體的部分是出版部,這個部門的人數(shù)占整個團隊的大多數(shù)。他們的職責就是去和教師交流,了解教師授課的情況,問他們是否有把自己的教學資料貢獻出來的意愿。你知道,教師的日常工作是很忙的,他們愿意參與開放課程項目,但是可能沒有時間去具體處理自己的教學資料。我們的工作人員在得到教學資料之后,要進行加工整理。其后,還要交給負責處理版權問題的人,由他們逐一落實資料的授權發(fā)布問題,因為教學資料不僅來自于教師,有的圖片、表格等還可能出自其他來源,這些都需要從原作者處逐一得到授權。出版部還有一組產(chǎn)品技術人員,他們負責把教學資料進行編碼、處理圖片、聲頻、視頻錄像等特殊的教學資料,并最終發(fā)布到網(wǎng)上。
除了非常繁忙的出版部之外,我們的戰(zhàn)略發(fā)展部著眼于制定規(guī)劃、對外聯(lián)絡,并有專人負責尋求贊助支持。一個精干的行政部門則負責對整個團隊的管理和服務。
除此之外,我們在印度設立了唯一的一個海外制作中心,我們以外包的方式,請印度一家公司組成6人的團隊,來幫助我們完成一部分教學資料的加工、出版工作。
中國新聞周刊:開放課程項目運作資金的情況如何?
斯蒂芬·卡森: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程項目每年的資金預算大約為350萬美元。學校自身承擔一半,另一半則由社會捐贈資金來支持。目前捐贈資金主要來源于兩個基金會提供的總共約2500萬美元的捐款。此外,去年來自全球開放課程使用者的個人捐款總額達22萬美元,相當于每個使用者貢獻50美元。
實際上,我們一直在尋找項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模式。比如,隨著用戶規(guī)模的擴大,我們開始在網(wǎng)頁上為贊助者設置鏈接?傊,通過探索,尋求多種途徑籌集資金,是項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出路。
中國新聞周刊:除了傳播知識以外,開放課程項目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價值和影響力?
【名校開放課口號】相關文章:
開放課《太陽是大家的》教案08-02
骨干教師開放課反思08-24
小學校開放課實施計劃10-05
家長開放日美術課教學反思07-12
家長開放日美術課優(yōu)秀反思08-15
盤點高中作文課的五個開放10-23
名校校訓05-05
課改口號大全02-24
課改的口號大全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