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多媒體教學論文
一、引言。
新世紀之初,國家教育部制定了《語文課程標準》,這為戰(zhàn)斗在語文第一線的教師們撥開了重重迷霧,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標準》提出了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廣大教師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能夠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目前,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開展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是教學現代化和教學改革的一種重要體現。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勢在必行。順應時代要求,代表先進教學手段的多媒體就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它以新穎的形式,強大的功能,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相對于古老的黑板、粉筆對學生的吸引更是可想而知。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使語文教學的路子越來越寬。它的本質就是通過信息的傳遞與知識的共享,推動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適應當今社會需要,適應當今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適應培養(yǎng)現代化人才的需要。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優(yōu)勢
地位:多媒體技術其本質是課內外教學的可行性手段之一,現時教育系統各層次的專業(yè)人士對多媒體教學進行了廣泛而積極的研討。語文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習慣為己任,對文本本身的語言和情感進行挖掘,在語言知識教學中進行人生教育。語文教師不僅僅是把教學作為簡單的解說手段,而需要把教學與生活相交融,將其上成一種藝術。由于語文具有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門學科的特殊性,這種理念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相碰撞的時候,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現代化技術手段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挑戰(zhàn)的難度遠遠大于其它科目。
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等電化教學不斷地在學校教學中運用,使單一的傳統教學變得多元化、立體化。多媒體提供的現象清晰、直觀、生動,能使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現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臨其境,進入由形象、色彩、聲間等混合構成的氛圍,使教學過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誘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開辟了多向立體的思維通道,促進學生的觀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強、審美能力的提高。另外,對于提高教師素質而言,多媒體輔助教學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利于促進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理解,促使教師掌握新的教學技術、改變教學方法。
優(yōu)勢:1、多媒體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陶冶美的情操 。多媒體應用語文課堂教學,由于利用了現代的聲、光、電創(chuàng)造出一種形象、直觀的現代氛圍,使語言教學從單調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來,在學生面前展現的是文字、語音、形象、色彩這一新奇的美,這種美感會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讓教師成為導演,導演出一幕幕場景;成為畫家,用斑斕的色彩展開生動的畫面;成為導游,引導學生在語言的海洋中漫游……這種全方位展示著的語文教師氣質的美,就是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吸引著學生,使他們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對課堂產生審美情感,使他們獲得美的陶冶,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處在美的環(huán)境中,產生良性循環(huán),增加學生學習的活力。例如:本人在制作科技含量高、說明性強的《化石吟》、《看云識天氣》課件時,選用大量化石、云層圖片,更從網絡下載了一段關于恐龍化石的影碟片段,使課文一下子生動起來,為學生設立了一個活潑、生動的學習情境。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由于有視覺感知帶動想象,學生思維異;钴S,不僅能很快地抓住實質,而且還留有寬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空間。
2、多媒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多媒體能開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生素質。多媒體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創(chuàng)造離不開知識,但呆板、單調的學習途徑,會大大束縛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知識,所以應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知途徑。運用多媒體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思維特點來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程序?梢圆捎弥v述、看圖片、看模型甚至讓學生運用利用電腦將各種微粒自行排列,并討論它們的合理性。因此,運用多媒體超文本結構組織信息特點,來設置學習的能力階梯,為學生提供多種知識達標的路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路徑,能有更大的自由空間,這樣學得的知識較牢固,又可以保持較大的思維靈活度,自然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而且由于學知的過程富有創(chuàng)造性,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就不會墨守成規(guī)。例如:本人在教學《月亮上的足跡》時,讓學生觀看了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過程的影片,學生在贊嘆科技的偉大時,又遺憾于宇航員在月球上探索的時間之短,而這樣的遺憾恰恰激起了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散思維,提出了許多改進航天技術的設想。
3、多媒體能增廣學生的信息量。
信息是社會進步、科技與經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如何占有和利用信息,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知識面廣、技術手段多樣等特點,特別是在具有協作功能的多媒體CAI網絡教室的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或協作學習。比如:討論、交流、研究等。該法自主性強、選擇面寬,因此,可以增強學生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有益于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精神。在多媒體課件中,由于提供了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和資料,創(chuàng)設了豐富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多媒體在現今教學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幫手,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蓬勃的活力。許多教師和學生已越來越離不開多媒體,覺得只有在如此精彩紛呈的現代教學技術下,學到的知識才會更多、更廣。這有別于我們先前的一間屋子、一本薄書、“不聞窗外事”的傳統學習。下面,就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作一下區(qū)別。
三、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qū)別和聯系。
多媒體教學在多個方面優(yōu)于傳統教學。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傳統的語文教學只局限于課本,是封閉式的以“本”為本,唯教師是從。一篇課文只是理理結構思路,分分段落,分析分析重點句子,歸納歸納中心等等,是純粹的講讀課文。學生花一節(jié)或兩節(jié)課吞咽下一篇課文。而現代的語文教學,“課本無非是個例子”,運用多媒體,以教本為藍本,在引導閱讀的基礎上拓展與延伸,實施語文教學變革,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滲透、延伸、拓展。例如《〈論語〉十則》,課本上只有十則孔子語錄,傳統教學往往只熟讀、理解這十則而已,而多媒體教學則不一樣,我們可以在內容上進行補充,增添諸如“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膾炙人口的孔子語錄。這樣既補充了教學內容,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第二:在教學方式上。傳統的語文教學比較單調,要求學生通過抽象的方塊文字及教師的講解,體會到文章內在的深刻含義。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頭腦中意象的形成有時難免是模糊的,對文章的理解有時也有一定的偏頗性。而現代的語文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學生感官,形成強有力的刺激作用,引導學生頭腦中的意象逐步地清晰起來,并趨向正確。正是利用了多媒體,它能夠把電、光、聲、色、形等有機結合起來,并將其教學內容在動與靜、虛與實、局部與整體、外表與內質之間的轉化,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降低了學生提取意象的難度,從而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例如《山市》,它是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一次山中蜃景的全過程,對文言文字有畏懼心理,又幾乎未見過山中蜃景的學生來說,怎么欣賞“山市" ”?而運用多媒體,根據課文描述生成三幅山市變化的圖片,注意細節(jié)動畫處理,將奇幻的山市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將極快地理解課文。
第三:在教學手段上。中學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傳統教學里教師憑借“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顯得單調乏味,學生很難在短時間里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而這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此有所突破,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課文。這樣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甚至有些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多媒體教學組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投影、錄音、電視、VCD等媒體,“聲形并茂”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把他們帶入形象的世界!坝^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例如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根據有利條件從互聯網收據關于月亮的神話故事、故事、對聯、謎語等素材,制成內容豐富的課件。一幅幅精美的神話故事圖片、一組恰如其分的月亮運行鏡頭、一首旋律優(yōu)美的《水調歌頭》(鄧麗君專輯)、一首首頌月的古詩、一段段恰到好處的音樂……調動一切能調動的現代技術,創(chuàng)設神奇的情景氛圍,將學生帶入月亮的世界。
第四:在教學效果上。在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基礎知識需要板書,教給學生。例:語文中的詞語的書寫、注音、解釋;時代背景的介紹、作者的介紹;以及一些需要補充的材料。在傳統的教學里,只能靠一支粉筆來傳輸,而現在只需點擊一下事先準備的就可完成,大大縮短的教學時間,提高了效率。每一堂課都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強化教學重點、解釋清楚難點這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一堂課的重點、難點往往是在中間或是偏后出現的。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講,他們集中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不夠長,最多能保持二十分鐘左右。當一堂課的精華部分出現時正好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時候。以往教師為了強化教學重點經常用重復的方式或提高音量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學生則是在單調的重復中機械地接受了。有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采用科學的方式:利用色差反差強烈的文字投影片,利用電影、錄象等手段提供教學重點的畫面或資料來處理。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具深刻性。
但是,語文多媒體教學又源于傳統教學,兩者應是相輔相承,取長補短,F代教學應以傳統語文教學為基礎,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情境,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效果。雖然這一觀點很容易得到教育者的認同,但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要突破傳統教學觀念其實又不是那么簡單,必須在傳統的教學設計基礎上有所加強與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四、多媒體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無論是現代教學媒體,還是傳統教學媒體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和難以克服的短處,這就需要在多種媒體組合的整體教學設計中,全面考慮各種因素,恰當組合,不能搞形式主義,所采用的多媒體,應是整體性、科學性、藝術性、輔助性、實用性、啟維性、靈活性和技術性的統一結合。
1、整體性原則
開發(fā)和利用多媒體軟件必須依據系統論與整體教學的原則,必須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必須為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服務。
2、科學性原則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軟件要以正確的教育思想為指導,要防止只注意趣味性而忽視了科學性和思想性。
3、藝術性原則
使用多媒體,應是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以藝術增加教學的感染力,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強化教學效果。
4、輔助性原則。
借助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首先應將多媒體的運用定位在輔助性上。在語文教學中,應將多媒體視作利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一個便捷先進的教具,按需為我所用,切不可多媒體充斥整個課堂,讓師生變成多媒體的奴隸。
5、實用性原則。
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以實用為根本,這要求我們一是要根據課堂類型、文章體裁臟亂課堂需要來確定是否運用多媒體,切忌凡課必用多媒體,節(jié)節(jié)成了滿堂“放”,學生成了“看客”,課堂看似熱鬧,但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二是多媒體的運用應以省時、簡便、便于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切忌擺樣子、華而不實。
6、啟維性原則。
多媒體的運用除了用以開拓學生視野,幫助學生解讀課文外,更重要的是用以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
7、靈活性原則。
這要求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課堂需要適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演示有關教學內容,可以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與多媒體運用有機結合起來,而不必滿堂放,使整個課堂始終被多媒體所控制;另一方面,要根據課堂教學活動實際情況,對已設計好的.教學程序、答案及板書內容大膽取舍,并與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使多媒體的運用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融為一體,而不至于形成兩張“皮”。
8、技術性原則
每個多媒體課件力求做到:(1)圖像清晰明亮,使全班學生在各個位置都能看得清楚;(2)聲音清楚,語言簡練而生動,與畫面配合協調;(3)配制的樂曲適宜平緩,旋律節(jié)奏應與教學內容相適應。
五、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今年是蕭山普遍使用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第一年,也是普遍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年,本人也由多年初三任教返回到初一,F今,教室里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學平臺,辦公室里有電腦,家中也必備了電腦,面對如此現代化的設備,我們怎能不好好運用?因此,本人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起了多媒體技術,使之有效地服務于教學任務,進行教學實踐。
1、運用多媒體誘發(fā)課文的導入。
有關心理實驗材料表明:人的感官對信息的接受能力中,視覺和聽覺的作用最大,兩項合計占94%以上。而人對信息的記憶保存,視聽結合可達到50%。因此人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音響、歌曲、圖像,營造與課文相附的情境,創(chuàng)設一種盡可能真實的情景,使學生能很快投入到情境中,感受美的氣氛,獲得美的享受,形聲并茂,音畫同步地同時刺激學生的感官,可以收到比常規(guī)方法多倍的效果。例如:本人在制作《春》朗讀課件時收集了20多幅春意盎然的圖片,用flash將它們綴連起來,輸入課文原文,進行動畫效果設置,將文字的動畫效果與教師的朗誦速度保持一致,讓文字產生動感。配上悠揚動人的《春之聲圓舞曲》,使欣賞真正成為圖、文、聲并茂的整體,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再如,教學《月亮上的足跡》時,先讓學生觀看15分鐘的人類探索月球的科教片,立刻激起了他們的上課熱情,激發(fā)了探索科學的興趣,對此后的情景假設環(huán)節(jié):例如你成為中國第十代宇航員,漫游于宇宙間,忽然,看到了一顆陌生而美麗的星球,你會怎么做。學生們立刻情緒激昂,好些同學甚至于沒有書面準備就舉手發(fā)言,想象異常奇特。
2、運用多媒體促進文章的理解。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將課文的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展示出來,并配以聲音、圖像,直觀形象,這樣就做到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便于學生理解文章。本人在制作《郭沫若詩兩首——天上的街市》課件時,知道這首詩作者大膽運用了聯想和想象,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通過多媒體演示,首先出示有關聯想的問題,并輔以明星、街燈的畫面,讓學生討論比較,找出相似點,由此歸納出聯想的定義——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叫做聯想。其次出示有關想象的問題,并輔以牛郎織女騎著牛兒在天上游走的畫面,讓學生討論理解,由此歸納出想象的定義——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再如在教學《古代詩歌五首》時,發(fā)現鄉(xiāng)愁詩占兩首,因此在教學中形成單一專題,就思鄉(xiāng)詩制作了課件,該課件的特點集聲、色、景于一體,賞析詩詞時既有生動的背景畫面,又有聲情并茂的詩詞朗誦,能幫助學生真切地融入到詩詞所渲染的意境之中,進而能更真切" 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淡淡的鄉(xiāng)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賞析時配以清朗的音樂,海上行舟的冬晨圖,重點吟誦“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感受海日東升,春意萌動之意境。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在賞析時學生們看著哀婉凄清的秋景圖,聽著如泣如訴的思鄉(xiāng)曲,配以低沉的長簫曲。這樣,學生便被此曲深深地感動了,進而進一步理解曲中的思鄉(xiāng)之情,寫作技巧、意象的選擇等方面就不是難事了。
3、運用多媒體擴大課堂的容量。
傳統一節(jié)課緊緊巴巴,板書占了很多時間,運用多媒體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板書無需再寫,輕輕一點即可完成;問題也無需重復兩遍三遍,已經擺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來時間節(jié)約不少,課的容量自然加大。除了完成既定任務外,可以補充閱讀練習,而這些閱讀材料網上多如牛毛,選擇方便又快捷,適當地將它們中優(yōu)秀的內容引入到課堂上,配以圖像、聲音、動畫等效果,極大地擴大了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制作《古代詩歌五首》賞析課件時,設計補充了網上下載的幾首思鄉(xiāng)詩,配以flash動畫由學生自己賞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僅擴充了課堂容量,又大幅度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對學生,除了上文所及的有利于學生提取意象,體會詩情主旨之外,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綜合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對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潛移默化的作用。
4、運用多媒體提供形象的作業(yè)。
作業(yè)是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最常見的做法,也是最原始的做法。有了多媒體計算機,作業(yè)就可以制作成軟件,用計算機給出。它的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提供形象的作業(yè)。例如綜合性學習《漫游語文世界》,為了討論街頭語文現象,本人除了讓學生收集家庭、校園、社會上的語言材料外,又自己利用數碼相機,拍攝下街面上不規(guī)范用語的商家廣告、海報、店名、招工啟事牌等等,輸入計算機制成課件,便于學生直觀參評,這些存在于學生身邊的物證刺激了學生的心靈,激起了他們規(guī)范語言的意識。因此,課堂上討論的氣氛異;钴S,學生自己碰到的、看到的不規(guī)范的例子越舉越多。課后,一篇篇觀點鮮明、論證有力的小議論文出現在辦公桌上,這對還只會寫記敘文的初一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再如,在上完感受美麗自然的《春》、《濟南的冬天》、《秋天》這些美文后。本人如此作文:
大屏幕上,先出現一棵嫩葉正吐的大樹,地上還有正破土而出的小草,隨之飛來兩只燕子棲息在枝頭,這時樹上花兒開了,遠處遍地的野花也開了,什么樣的顏色都有。嗡嗡的蜜蜂、輕舞的蝴蝶、快樂的孩子都出現了……緊接著第二幅,先出現被綠樹環(huán)繞的農家院,白天,知了在樹上鳴叫,光膀子的孩子在溪邊釣魚;晚上,蟋蟀在草叢中歌唱,農家人在院中吃著西瓜,仰望著星空……以此四季更替。在這一系列動畫中,一直配以清新幽雅的音樂。要求學生根據動畫片段任意發(fā)揮聯想和想象,寫一篇“感受自然”的作文。課后學生反映,這次作文刺激了他們的寫作欲望,寫作時,腦中始終有美輪美奐的四季圖,心中所想的自然也隨筆而成。
5、運用多媒體增進師師合作。
多媒體素材的準備工作量是很大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就要注意積累素材,制定成冊子,共同享用。在課件制作方面,由于消耗的時間較多,我們可以師師合作,或與網上同行互通信息,交流素材,這樣可以節(jié)約很多時間。本校,同一備課組有7位語文老師,大家經常集體備課,一起制作同一課文的課件,達成共享后,教師再根據各班特點有選擇地利用課件。這樣,教師間的合作增加了,情誼濃了,其次,本人還獨立制作了多個課件,收集了許多教材素材與網上同行交流,更是師師合作。
另外,本人還運用多媒體進行了其他實踐嘗試,輔助語文課堂教學。這里,本人要說明的是雖然在教學上多媒體運用得多了,但并沒有讓多媒體充斥于整個課堂,并沒有忽視傳統教學,多媒體畢竟只是輔助教學,本人非常清楚地明白這一點,力求在語文教學中揚長避短,讓多媒體發(fā)揮積極作用。
六、總結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給教育帶來了空前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機會。實踐證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當前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學效果方面,顯示出了強大的優(yōu)勢。語文多媒體課件為專業(yè)教師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賴的幫手,但這個成效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的同時,我們只有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以至無窮”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道路,勇于進取,不斷探索,揚利去弊,才能讓多媒體這朵奇葩在語文園地里開花結果,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陳海東《多媒體技術對教育改革和教學現代化的影響》《多媒體世界》 1996年第五期
2、《現代教育技術》:江蘇電化教育館編著、蘇州大學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第1版4、《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的原則》李思衡,李勇《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年8期
5、《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朱海平 王同光《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年12期
6、《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語文學科中的運用現狀及對策》 中學語文 2002-12-14
7、《多媒體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中學語文 2004-06-0
【多媒體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多媒體教學論文08-31
精選多媒體教學的論文03-31
體育多媒體教學論文06-13
淺談多媒體教學的論文06-14
關于多媒體教學的論文精選06-14
多媒體課件教學論文03-19
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論文06-14
語文多媒體教學論文06-14
論文:淺論多媒體教學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