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誦讀教學困境與建議論文
誦讀是文言文教學中行之有效的途徑,在古文的學習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然而現(xiàn)今在許多語文課堂上,誦讀讓位于課文翻譯與分析,失去其傳統(tǒng)地位。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5(必修)》第二單元課文為例,試議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困境與應對建議。
一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困境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所在,表現(xiàn)為時間緊、任務重、內(nèi)容多、理解難;而文言文誦讀,則常常為師生所拋棄,即犧牲誦讀,以增加字詞句的翻譯時間。產(chǎn)生這種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客觀因素相關,又與主觀因素相連。
1.文言文誦讀的時間緊張
中學每堂課的時長普遍為45分鐘,在這樣的時限之內(nèi)完成傳統(tǒng)教學任務(如字、詞、句的翻譯,句式的應用等)已經(jīng)比較緊張,誦讀作為次要教學目標一般作為作業(yè),要求學生課后完成。中學生學科項目多,學習壓力大,對于誦讀這種軟作業(yè)的態(tài)度通常是置之不理,可以說除部分對語文極有興趣的學生外,誦讀作業(yè)都不能很好地完成,甚至出現(xiàn)學完課文,卻不會讀,也讀不懂的尷尬。而以往15分鐘的早讀課,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沒時間誦讀的窘境,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得到全國中學的推行,以彌補誦讀的缺失。但隨著新課標的下達,國家主張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早讀課被取消,對原本已經(jīng)非常緊缺的文言文教學時間,或可謂雪上加霜。如何在限時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又保證誦讀質(zhì)量,成為需要面對的新問題。
2.應試下文言文誦讀教學的意識淡薄
中學文言文教學服務于“高考”總指揮,翻查全國、各省歷年高考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的比例卻不大?疾斓闹R重點多集中于字詞句的翻譯與名句的默寫,總體上客觀性濃厚,而主觀性淡薄。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功利性幾近于無,而是作為一種極富人文主義、人本主義的教學方法和感知方式存在,在中國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下,其生存空間日益縮小,最終在一段時間內(nèi)被完全遺棄于高考這一魚躍龍門的機遇之外。這也直接導致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翻譯與默寫的不可或缺,誦讀的可有可無。師生通力合作,不厭其煩地在課堂上提問回答、課后練習、考試鞏固、試后加強。從教師的角度說,如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文言知識以應對考試,成了教學的當務之急;從學生的角度說,如何在考試中正確完成試題的回答,成了學習的首要任務,縱使是枯燥的訓練也樂此不疲。師生共同漠視了最傳統(tǒng)的文言文學習方法——誦讀,以灌輸掩蓋探索,以“填鴨”替代體驗,學習文言文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誦讀自然就不能走進千千萬萬的課堂和師生的目所能及之處。
二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建議
誦讀教學對于文言文的傳授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困難重重。以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篇目有《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逍遙游》《陳情表》,經(jīng)教學實踐,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特點,試歸納以下實踐建議。
1.課堂誦讀實踐
高中每節(jié)課的時長為45分鐘(含課前3分鐘),本單元均能保證每篇課文3課時的教學安排。雖然時間緊張,文言文的歸納任務又極重,但只要善于利用課堂時間,那么誦讀教學的實踐是可以完成的。如學習《歸去來兮辭》時,正文屬于辭賦,但語言淺近、辭意暢達,學生誦讀的壓力不大,可以采用串講法將翻譯與誦讀相結(jié)合。具體形式為:首先全班齊讀指定段落,正音正字,檢查預習;其次講解課文,翻譯內(nèi)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最后師生互動,串講每一段落結(jié)束后,再讀課文,繼續(xù)感知。由于本文的行文風格灑脫飄逸,在誦讀時朗朗上口,既使學生對全文的脈絡有了全局的把握,又能引導學生思想境界深入,感悟陶潛真摯樸素的情感,最終達成誦讀、探索齊頭并進的課堂效果。而課堂誦讀的形式也絕非單一化,如《陳情表》一文是眾所周知的抒情文典范,但如果不加講解就讓學生自主誦讀,效果一定大打折扣。本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文言現(xiàn)象豐富,重難字詞較多,可采用先講解再引導誦讀的方式進行。具體形式為:首先摘出重難字詞進行詳解,給予學生引導;再講解段落大意,翻譯分析;最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展開誦讀,而誦讀方式也不局限于個人朗讀,還可以指名朗讀、分組朗讀、師生互動讀等等。教學實踐中,學生在明確字音、意義的基礎上,對誦讀就更胸有成竹,而除去詳細的講解環(huán)節(jié),每個段落約有5分鐘的時間可供課堂誦讀實踐。
2.課外誦讀拓展
課堂誦讀實踐打開了學生的視野,但如只將誦讀局限于課堂,實質(zhì)上是放棄了誦讀的審美價值。這就要求廣大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多樣的誦讀機會,跳出課堂的束縛,在課外尋找誦讀拓展的空間。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持續(xù)深入,高中新課標的漸進實施,大部分學校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特別對于課業(yè)壓力較小的高一、高二學生而言,教師可以此為契機,開設相關課程,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其中,對古典詩詞與文言文的誦讀進行自主和互助的探索。如《滕王閣序》一文,由于篇幅長,引用典故眾多,排偶綿密,蘊含的情感層次細膩,3個教學課時很難進行誦讀實踐。在研究性學習中,可以典故為切入點,指點學生了解王勃用典的深意,并將之投射于誦讀中。如“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若對其中賈誼與梁鴻的生平?jīng)]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就很難在誦讀中體味王勃“不得志卻不失志”之情感。學生自主性的增強也利于課外誦讀的拓展,如社團活動、校園藝術節(jié)等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用誦讀作為文藝展示的節(jié)目,人數(shù)從一人到一班不等,能起到引發(fā)共鳴的效果。而許多學校的校本課程也是圍繞誦讀開展的,如能將誦讀從校本升華為區(qū)域的'校際交流,開展詩會、誦讀會等活動,必將感染更多的學生走進文言文誦讀的世界。在誦讀中敞開心靈,品味感悟,讓學生得到深層的觸動,也將幫助學生轉(zhuǎn)變學習觀念,變被動為主動。學生主動、教師輔助、學校攜手,也將創(chuàng)造出更貼近生活也更能打動人心的課外誦讀拓展模式。
3.加強誦讀考核
由于誦讀教學的無功利性,大多數(shù)師生給予的關注少之又少,特別是高三學生的課業(yè)壓力大,基本不再考查誦讀能力,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遺憾。打破現(xiàn)實壓力,就要求我們加強誦讀考核,從目前的高考命題趨勢而言,主要表現(xiàn)在對文言的斷句上。文言文斷句在21世紀初的高考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后因答題模式的繁瑣被逐漸淘汰出了命題范圍。以全國大綱卷與新課標卷為例,自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間沒有出現(xiàn)文言文斷句的相關命題。實際上,斷句的劃分即古人所謂句讀,是學子入門的基礎之一,也是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誦讀技巧的最好途徑。一味地廢棄斷句考核,將使學生走入模式化翻譯、機械化學習的怪圈,不利于文言文內(nèi)涵的探索。在近年各省市高考語文的命題過程中,重新增設斷句劃分這一傳統(tǒng)題目成為一種趨勢。全國新課標卷自2014年起重新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斷句劃分(分值為3分),并在2015年將之提升為文言文模塊第一題。2016年起全國將有25個省份啟用全國卷,斷句劃分深入考核的走向?qū)⒂用黠@。在全國卷大方向的指引下,教師和學生重新將目光投射在誦讀的教與學中。如何有效加強誦讀考核,或可從課前的預習作業(yè)上下手,做到以練代教。如《逍遙游》成文于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語言習慣與當下迥異。在布置預習時,可讓學生在無標點的情況下自主斷句,告知學生錯誤并不可怕,讓他們在獨立的摸索中積累經(jīng)驗,為日后課外文言文的正確斷句夯實基礎。實踐顯示,先秦諸子散文的斷句正確率不高,但隨成文時代推移,正確率逐漸攀升,這是一個值得欣慰和繼續(xù)思考的現(xiàn)象。面對誦讀教學的困境,師生只有齊心協(xié)力,在課堂實踐,在課外拓展,并加強考核,才能真正品味前人的智慧,感悟文言的深意,飽覽無窮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