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生心理轉型期問題進行研究論文
關于大學生入學初期心理轉型期的認識,我們做過較為深入的調研,它屬于一個特定的時間、空間階段,對于大學生個體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分析、解析大學生入學初期心理轉型期問題對于高校教師的德育教育意義重大。
一、關注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
社會心理就其固有的特性而言,在經歷高考這個分水嶺后,每一個大學生的心理都將經歷一次變革。舊的學習、習慣模式被肢解,新的學習、習慣模式卻還沒有建立起來。按照舊有的思維與方式去做會受到來自社會、人際關系的劇烈抵抗,按照新的方式去做,尚未形成正確的認識。因此心理狀態(tài)處于無序之中。步入大學生活,逐步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與生活,大學生的心理在經歷不斷的調整、調試過程后趨于逐漸增強,適應性更加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不斷提高,隨之而來,新的觀念意識不斷涌現(xiàn)出來,在經歷上述過程巨變后,嶄新的心理構成要素及新的結構組成形式漸漸萌生、成長、定型。
在新的觀念意識以巨大的張力、強大的生命力介入社會心理結構后,它會與原有的意識、舊的觀念發(fā)生劇烈沖撞。漸漸的,當新的思想觀念、人生意識、生活習慣重新占領大學生個體的心理結構時,大學生的心理就會在更高的層面上構建起新的、趨于穩(wěn)定的更加有序的狀態(tài)。大學生在通過高考的人生階段后,在大學階段,心理逐步進入穩(wěn)定有序的狀態(tài),因此,經過變革,激烈的碰撞,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逐步從無序走向有序。
二、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研究
進入二十一世紀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與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影響因素趨于復雜化的趨勢,因此,針對變化的社會形勢,加強大學生心理研究至關重要。在這個過程中,第一,作為高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了解與掌握?梢酝ㄟ^課堂的形式,直觀了解到學生的心理波動與變化,有利于教師對大學生的掌控。第二,要加強對大學生課外時間活動的了解與掌控,這樣可以發(fā)掘其在群體或雙重人格下不易發(fā)覺的心理問題。第三,要著重關注大學生周圍環(huán)境變化對大學生心理影響的情況。環(huán)境是誘導大學生心理變化的最主要外因,因此要時刻將環(huán)境變化作為心理學教育及科研的重點加以關注、研究,從而配合前兩點的工作,使得高校大學生心理教學及科研工作取得實效,落到實處。幾乎所有的中國高等學校均開設了心理學的課程,設置了專門的心理中心。這些舉措對于紓解大學生的心理失衡、調整浮躁的心態(tài),使其順利度過大學階段的心理變革期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上述手段使我們對大學生入學初期的心理狀態(tài)有了較為全面、清晰的認識:經過我們的調研,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基礎上發(fā)現(xiàn)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是良好的,但表現(xiàn)在具體事項上所造成的損害卻是越來越趨于嚴重,近年來因為心理問題所引發(fā)的情感問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已經引起社會各界普遍的重視。通過這些嚴重的社會后果所呈現(xiàn)的的嚴重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社會適應能力不強,面對高校新的環(huán)境與人,出現(xiàn)恐懼心理,從而趨向逃避或體現(xiàn)為激進行為表現(xiàn)較為突出;第二,個人條件或家庭條件不夠理想,隨著年齡增長,對比意識強烈,不滿足感,生理、心理需求落差感逐漸增強,從而引發(fā)心理問題;第三,對人際交往靦腆、回避,甚至表現(xiàn)為緊張、拒絕;第四,自卑心理比較嚴重;第五,學習狀態(tài)不夠理想,對未來就業(yè)及個人發(fā)展過分憂慮。經過分析梳理,我們認為以上五點是在校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社會、政府人文關懷不到位,高校教育手段、疏解方式、方法滯后等誘因。
三、培養(yǎng)健康的大學生心理
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積極健康的心理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心態(tài)積極健康,有利于本人更早的完成心理成熟、人格的完善,更好地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才。但改變大學生的心態(tài)和觀念并不是一件畢其功于一役,短時間即能見效的工作。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想和心理教育的直通立交橋,社會到政府,學校到家庭等等社會組織與個體都要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其中,從基礎做起,從教育工作者自我做起,從大學生身邊小事做起。首先,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社會環(huán)境對于學生心理塑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在大學生步入校門后,給予積極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引導,通過高尚的、健康的社會氛圍的營造為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要加強政府引導、促進教育模式的改革。各級各類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行政指導、輿論管控等方面,對于青年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上述部門要高瞻遠矚、立意高遠,在政策制定、教育方針落實、培養(yǎng)模式設計等方面給予青少年更多的關注,從而為青年學生健康心理塑造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要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業(yè)務水平。高校心理教師及學生工作者是青年學生最直接的具體心理教育與釋惑的對象,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當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時,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正確引導,疏解心理問題是避免大學生因心理問題發(fā)生極端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高校均積極支持心理教學、科研工作,重視心理宣泄室的構建,這都是非常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突出重視個體教育
個體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是教育實現(xiàn)循環(huán)經濟的必備條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素;是科學發(fā)展觀的體現(xiàn)。個體教育是針對于群體教育而言的一種教育形式。常態(tài)下,高校政治文化課、心理學課程教育以通識教育為主,具有普遍性、大眾性、普及性的特點。但對于一些個體大學生而言,由于個體差異性的存在,這種教育有時不能夠覆蓋全面,在一些重要的領域或方面,需要給予更多、更加細致的教授或指導,因此個體教育就顯現(xiàn)得尤為重要。在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個體教育理論更加實用,更加符合青年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各高校均設有心理健康咨詢機構,該機構我們就可以認定是一種個體教育的實體形式。除此之外,以 qq、微信等個體一對一,以保全個人隱私為基礎的教育形式,在心理學教育上,我們都可以認定為個體教育。
在高等學校,針對于青年學生廣泛而又普及性的開展全體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須手段,而針對個體特點,采取主動式個體教育或根據(jù)個體意愿,采取被動式個體心理教育,是必備手段。因此,在高校,心理學教師、學生工作者承擔了大量工作時間以外的義務勞動,用以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壓力、樹立正確人生觀,提高學習成績。因此,作為高校領導者,應在工作中給予心理教師、學生工作者更多的精神、物質獎勵,因為他們在個體教育的過程中付出了比其他種類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辛苦。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個體教育與群體教育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個體教育實質是微觀層面的個性教育,群體教育實質是宏觀層面的大眾教育。
個體教育與群體教育并舉,是高校開展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武器,是實現(xiàn)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手段。當今時代,科技、信息快速發(fā)展,對未來社會人才的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導致對于大學生的挑戰(zhàn)與壓力越來越大。因此,采用多種手段、運用新的理論與方法,開展卓有成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高校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前沿最重要的陣地,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緊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線,做好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對大學生心理轉型期問題進行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原因進行研究論文08-20
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研究論文06-21
對學術期刊編輯積極心理的培育進行研究論文08-14
對我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進行研究論文08-16
淺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的實現(xiàn)論文04-13
對農村寄宿制學生抗挫折心理進行研究論文08-15
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論文05-29
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問題探討論文05-29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社會原因淺析論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