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交往日益增多,人們越來越重視跨文化交際,但是由于各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差異以及生活習俗的不同,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常常會發(fā)生沖突,本文通過對中西文化背景的分析,深入剖析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差異論文
引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交往日益增多,人們越來越重視跨文化交際,但是由于各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差異以及生活習俗的不同,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常常會發(fā)生沖突,本文通過對中西文化背景的分析,深入剖析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沖突的原因及解決方法。“跨文化交際”一詞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1959年,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Hall)在他的著作《無聲的語言》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一詞;魻栒f,“文化即交際,交際即文化”,由此可見交際和文化之間的關系。隨著經(jīng)濟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到來和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加之交通工具的快速發(fā)展以及通訊技術革命性的爆發(fā),使得各國人員往來更加密切。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帶來了各自的文化,F(xiàn)在人們之間的交流非常便利,“天涯若比鄰”變成了現(xiàn)實,人們之間的“零距離接觸”得以實現(xiàn)。伴隨著人們越來越多的交往,不同國家的人們在交流的時候就需要應對跨文化交際的問題。因為民族的差異,文化背景的差異,以及社會體制和宗教的差異,由此就產(chǎn)生了不同民族的語言習慣和社會文化。如果不理解彼此的民族、文化、社會制度、及宗教等方面的差異,就會產(chǎn)生分歧,發(fā)生沖突。大量小的沖突如果不加注意,往往會演變成大的、甚至是民族層面的沖突。
一、中西文化差異的產(chǎn)生背景
中華文化是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演變而來的。諸子百家中儒家思想主旨是仁義,舍生取義,以孝治國,講的是入世;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諧,道法自然,以無為治國,講得是出世;佛家,唯心主義,強調(diào)自身修養(yǎng),講的是超世。諸子百家特征是以中華文化的百家文化,在其演變過程中,儒家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后來中華文化就是儒家文化與天朝思想為其骨干而發(fā)展的。中華文化保持著長期的連貫性和穩(wěn)定性,悠久、單純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融合了她的凝聚力和消化力,邁進了近代世界一體化和文化交流的時期。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傳說,也可以說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傳說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古希臘人崇尚知識和推理,他們崇尚科學和哲學,古希臘有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的哲學思想對西方文化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西方文化主要特征是強調(diào)個體性特性,強調(diào)個體自由度的發(fā)揮,因此西方文化也被人們稱之為“個體文化”。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西方人世界觀、價值觀上的差異,表現(xiàn)在生活工作中一系列的異見和沖突。
二、思維模式與文化差異
思維模式是每個民族固有的,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很難改變,人們的講話方式是受思維模式?jīng)Q定的。每個民族的文化決定了他們民族思維模式。中國人受到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思維模式是宏觀思維,通常比較喜歡用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所以中國人講話比較含蓄,我們可以在中國古詩詞中得到深深的體會。而而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是微觀思維,強調(diào)個體,強調(diào)個性。所以,西方人講話通常不會拐彎抹角,而是“開門見山,直來直去”。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甚至會認為西方人有點愚蠢。在所有思維定勢中,有些定勢是對本民族來說正確的,而對其他民族來講未必能被理解或接受,這樣就會產(chǎn)生誤解,影響跨文化交際,造成交流失敗。因此,我們在同西方人士交往的過程當中,不僅要了解對方的語言,更要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否則,輕者出現(xiàn)尷尬局面,重者會產(chǎn)生沖突。由于對對方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發(fā)生的誤解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三、跨文化交際文化沖突的幾種主要表現(xiàn)形式
1、守時方面的沖突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比西方人差,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例如中國人約人吃飯,通常不是提前約定,而是隨時想起,隨時就約。所以遲到早退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即使有嚴格的時間表,一般不會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而西方人時間觀念非常強,他們非常愛惜時間。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會把時間安排的非常精準,他們常常會在在辦公桌上,床頭邊放有時間表,什么時間做什么都有預先安排。在西方國家里,人們要拜訪某人,通常要事先預約,包括像理發(fā)這樣的小事,通常也要預約。這樣做,不僅節(jié)省時間,而且效率得到提高。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人這種好的時間觀念也逐漸被我們接受。
2、客套語方面的沖突儒家思想強調(diào)仁義,重人的自身修養(yǎng),要與身邊人簡歷一種和諧的關系。所以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往往比較謙虛,在與人交往時彬彬有禮,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在師長和長輩面前也只有聆聽,不敢稍有逾越。所以中國的教育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此外,別人贊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謙虛一番,“哪里,哪里!”,有時把自己取得的成就歸功于這個那個。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體發(fā)展,個性發(fā)展,所以他們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人文之窗淺析跨文化交際之中西文化差異□高洪第他們受到贊揚的時候,總會欣然接受。正是這種文化的差異,當我們初次和西方人接觸的時候,我們常常感覺西方人不夠謙虛;而當西方人則認為中國人不夠誠實。
3、私密方面的沖突中國人一般不太注意個人隱私。中國人認為,人和人之間都應該開誠布公,坦誠相待,所以他們把詢問個人隱私的問題當做是對對方的關心。因此,我們常?吹,人們見面的時候常常問對方的收入狀況,婚姻狀況,尤其是久未謀面的朋友。而西方人則不愿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讓別人干預。他們認為這屬于個人隱私,不能對外公開。因此在隱私上中西雙方經(jīng)常發(fā)生誤會,例如:中國人見面常問的一句話就是,“你吃了么?”,其真實意思并不是真的問你吃飯沒有,而是見面打招呼用語,西方人會對此大為不解。另外,還會詢問一些個人隱私的問題,尤其是老年人經(jīng)常問,“住在哪里?在哪里工作呀?工資多少?有女朋友們有啊?”等等。這在西方人眼里嚴重地侵犯了個人的隱私,只有警察才有權利詢問這些。
4、飲食習俗方面沖突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喜愛酒文化,常說“無酒不成席,煙酒不分家”云云,還有許多飲酒的說辭。中國人在宴請請朋好友的時候,非得弄得非常豐盛不可,否則就認為對客人不夠熱情,而且中國人常常有互相敬酒敬煙的習俗。主人有時還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講究點兒的,用一雙沒人用過的筷子給客人夾菜,不講究的則用自己用的筷子,非常不衛(wèi)生。主人用想盡各種辦法勸說客人多吃多喝。在西方國家,人們不會這樣做,他們會尊重客人的習慣,不會強迫他們。客人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在進餐時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Helpyourself”(自便),他們絕不會給客人夾菜。所以,自助餐在西方很普遍,人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各取所需。在這種輕松愉快就餐環(huán)境中就餐,主人和客人們都不會覺得有心理負擔和壓力。而不像中國人就餐后回到家里,身心疲憊。雖然世界上各種文化千差萬別,各有千秋,但并沒有無好壞之別,世界各民族文化應該都是平等的。也正因為世界上各種各樣不同文化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這個世界的文化百花齊放,多姿多彩。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文化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比較,從中相互借鑒,但不能用自己的文化作為衡量別國文化的標準,反之亦然。相反我們應該采用一種客觀的、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西方文化,我們應該避免兩個極端:一方面拒絕排斥西方文化,認為中華文化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另一方面盲從,片面地認為西方文化由于中華文化。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尊重異域文化,這樣才能“融會貫通,博采眾長”。摒棄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同時吸取西方文化的精華。
【談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文化差異論文】相關文章:
談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論文08-12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09-14
淺談高?缥幕浑H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的論文04-15
中西文化差異作文600字03-14
中西方交際禮儀的差異集錦03-08
中西文化差異英語作文(精選12篇)04-20
口語交際訓練論文03-23
閱讀口語交際教學論文03-16
口語交際課研究論文03-16
中西文論對話的鴻溝論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