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望知音,琴聲意綿綿的謎語
謎面:伯牙望知音,琴聲意綿綿。 (打一成語)
謎底:一見鐘情
制謎:陳昌年
伯牙,即俞伯牙,《高山流水》的作者,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但凡大師級的人物都容易串上獨孤求敗那種“孤獨癥”,俞伯牙自然也不例外,與獨孤求敗不同的是,伯牙的.孤獨并不是因為沒遇到與之匹敵的對手,而是沒能遇到懂他的知音,遂常常是曲高和寡,無人能解。
相傳(真的是相傳,我保證),有一天伯牙獨自在山間撫琴,彈得正嗨皮的時候,忽然感覺到琴弦有異樣的顫抖。憑借著藝術(shù)家對環(huán)境的敏感,老俞知道又有人沒買票在偷聽,老俞很是生氣。果然,就有一個人從石頭邊轉(zhuǎn)出身來。老俞抬頭一看,見來人是個砍柴的樵夫。此人正是鐘子期。
老俞就問子期:“你聽得懂嗎?”子期雖然是砍柴的,但對樂理也是有一定的研究,估計早年是選修過音樂的,也有人說子期在砍柴以前是彈棉花的,長期受到音樂的熏陶。于是,子期施禮回道:“你彈一個來聽聽。”
老俞隨即揮動十指,彈了一小段。子期脫口而出:“C大調(diào)。”伯牙頓時吃了一驚,趕忙又彈了一大段。子期不緊不慢地說:“嗯,藍調(diào)!崩嫌崧牶篌@喜交加,馬上起身給子期回禮,并將子期引為第一知己、知音,約定明年這個時候還在此相會,屆時老俞將會把新作的《贈子期》、《九月九日憶子期兄弟》、《夢子期二曲》一同獻奏給鐘子期,以敘知音情誼。
不料,當?shù)诙昀嫌嵩俟实刂赜螘r,卻發(fā)現(xiàn)鐘子期已然病故,這就意味著以后沒人再聽得懂老俞所彈的C大調(diào)和藍調(diào)了,傷心絕望之下便在子期墳前將心愛的琴給砸了,并發(fā)誓以后永不彈琴。
——這便是新編《伯牙絕弦》的典故。
從典故中我們得知,在伯牙初次見到子期后,便將子期視為知音,所以謎面中所示的“知音”,指的就是鐘子期,謎底以“鐘”來代指。謎面后半句,“琴聲意綿綿”兩次扣合“情”字,一是“琴”與“情”的讀音相同,二是“意綿綿”提示了“情”的字義。所以本謎底“一見鐘情”應頓讀為“一見鐘、情”,作為兩段分別扣合謎面上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