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七中 楊萬元
王維對唐詩的獨特貢獻主要在山水田園詩方面。他的這類詩的題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園詩創(chuàng)作成就。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薄霸娭杏挟嫛闭峭蹙S山水詩最突出的藝術(shù)特色。
王維,字摩詰,父親早死,母親篤信佛教。二十歲中進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趨消極。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隱終南山,晚年又在陜西藍田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就是王維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一開始“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鄙绞强湛盏模苋菀鬃屓讼氲娇諘、靜謐。王維受其母的影響較深,佛教講究“四大皆空”,在詩人的眼里,一切勝景浮名都不過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來,淅淅瀝瀝的秋雨過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為全詩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暗點了時間、地點。
頷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是入聲,“照”是去聲。聲調(diào)由低斂而趨向高放,與月亮逐漸鋪灑松林的景況相容。下句前四字全為齒音,末尾“流”字是舌音,發(fā)音由細碎而圓轉(zhuǎn),讓人仿佛聽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經(jīng)石上的潺潺之聲,像優(yōu)美的奏鳴曲一樣響起,在空曠遼遠的山間傳得很遠很遠!詩人眼中的明月不似蘇東坡筆下的“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那般豪邁奔放,卻是疏疏朗朗地從松葉之間傾瀉下來,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數(shù)一數(shù)!“照”寫出月光傾灑的情態(tài)。“流”字卻化出了聲音。這不能不說詩人精當?shù)臒捵止Ψ。在詩人的筆下,不僅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遠的秋色晚景圖,還呈現(xiàn)出山水畫難以表現(xiàn)出的動態(tài)美、聲音美,這是由于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因此詩人更能精確的感受到自然山水音響的協(xié)奏。
詩的頸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睆纳下(lián)的所見之景寫到所聞之景。先是聞到竹林中傳來的陣陣歡聲笑語,再帶出浣紗女子歸來的情景;蓮葉翻滾,傳來漁舟蕩水之聲,原來是漁人乘著月夜去捕魚。他們從不同側(cè)面寫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樸實、勤勞的品質(zhì)。這種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符合當時的生活實際,也陡添了詩的情趣和意味,激發(fā)了讀者的興趣和聯(lián)想。在靜寂的秋夜雨后,卻透露出一種濃濃的生活氣息。的確,人是一切景物中的點綴。人的出現(xiàn),會使原本美麗的畫面更加增添一種靈動、飛揚的色彩和情調(diào)!跋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種以動寫靜的寫法,更襯出山林的“空”和“靜”。
清人王國維說得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有人說“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痹娙斯P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凈、靜寂。正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外化。由于母親的影響,人生的挫折和屈辱,王維常將自己的身心沉浸在佛教的精神王國中,以求得超脫。佛教有所謂通過“禪定”“止觀”的方式來體悟佛禮的做法。它要求人們屏棄雜念,唯存一念于所觀照的物境。久而久之,就可以達到安適、自如、明凈的狀態(tài)!皩徬笥陟o心”就是指這種通過凝神靜觀以體悟佛禮的方法。由于詩人的心境極為淡泊、寧靜,不含任何雜念,所以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動詩人的心,所見的所聞的皆是美之所在,形諸于詩,則是空靈清凈、平淡之境。
詩的尾聯(lián),詩人大發(fā)感慨,“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草就隨它衰敗吧!如此清幽、恬靜、淡遠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孫去靜靜地欣賞品味,其實這是詩人借《楚辭招隱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經(jīng)過我們的分析、品讀,我們發(fā)現(xiàn)“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王維筆下的景其實就是 詩人心靈的物化,只有借助外物來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讀來才會覺得韻味悠長,含蓄雋永,打動人心。
[一幅清新淡遠的山水畫--王維《山居秋暝》賞析(教師中心稿)]相關(guān)文章:
3.高中心情隨筆賞析
10.論中國山水畫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