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市第三中學 杜傳強 郵編;276000
“討論”一詞并不新鮮,卻往往為人所忽視,課堂教學“討論”必不可少。“討論”是使學生充分展示其思維過程、主動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其形成學習經(jīng)驗的有效方法,是合作學習、共同學習的最根本體現(xiàn)。唯有“討論”才能形成同伴互相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共同學習的動態(tài)組合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才能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思想交流中,使其參與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是共同體的一員,從而使其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
(一)語文學習離不開“討論”。“語文學習不在于知與不知的矛盾,而是知多與知少、知深與知淺的矛盾”(張定遠),唯其如此,語文知識才無新鮮感而言;加之語文教育的核心是通過語文學習,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其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學基礎,短期效益不明顯,缺乏吸引力,導致學生求知欲望大大降低,學習沒有興趣,這是中學語文教師普遍感到頭疼的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強討論。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成為教材體驗和思索的主體,沒有自我人格的參與;教師講得再動聽,學生也不過是冷漠的旁觀者。“對一篇課文的學習,一定要讓學生去讀、去討論!保▍切奶铩段覀兊恼Z文教學怎么了》)只有讓學生去討論,才能激勵學生,鼓舞學生,使其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的全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大膽突破平淡無味的“講讀、串問”等教學形式,切實根據(jù)語文教學的特點、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建立“討論式”的課堂教學機制,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寬松、愉悅、熱烈的氛圍中,不斷發(fā)展。
(二)“討論”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根本體現(xiàn)。葉老說過;“如能令學生上課時主動求知,主動學習,不徒坐聽教師講說,即為改進教學之道!弊鳛檎{(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討論”是最有效的手段。“討論”可以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氛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討論”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借鑒,取長補短;“討論”可以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再機械地接受教師預先整理包裝好的知識,而是主動去獲取知識,積極去思考問題。學生經(jīng)過討論,即使只能對問題得出60%的結(jié)論,也遠比教師單方面灌輸100%的結(jié)論要強得多,因為這個結(jié)論不是給予的,而是探求到的;即使有時爭論不休,沒有結(jié)果,也不必憂慮,至少學生的思維和表達得到了強化訓練。一堂成功的課,不在于教師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教師讓學生討論了多少,學生是否始終處在主動思考中。
(三)“討論”有助于培養(yǎng)“合作精神”。學會合作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是二十世紀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敖逃荒茉傧抻谀欠N必須吸收的內(nèi)容,而應被視為一種人類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人通過各種經(jīng)驗學會如何表現(xiàn)他自己,如何和別人進行交流!保ā秾W會生存》)現(xiàn)代課堂教學應該既是愉快和諧的“和悅教學”,又是緊張活潑的“合作教學”。課堂上的充分討論,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其他同學的交流中去,互相點撥,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通過課堂討論,學生不僅解決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還學到了書本上根本沒有的內(nèi)容--團結(jié)協(xié)作、友好相處。這就使得一批性格孤僻、不善言談的學生認識到,自己屬于共同體的成員,別人給予自己幫助,自己不能無動于衷,從而使其放開自己,融入到群體中,形成一種對己對集體都應具有的責任感,為以后走向社會真心待人、積極協(xié)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討論”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傳統(tǒng)教學把教與學的關系界定在教師講授與學生接受上,后來發(fā)展為教師發(fā)問、學生回答。兩者原則上雖說都是面向全體學生,實際情況卻不然。前者不看對象,不辨差異,把學生放在同一水平線上,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后者面對部分,注重個別,以偏概全,翻來覆去提問的就是那幾個學生,根本沒有面對全體學生的意識。要想面對全體學生,只有實行學生討論質(zhì)疑、教師點撥誘導的課堂教學機制。討論分組,優(yōu)、中、差生合理搭配,形成班級教學的“異質(zhì)組合”。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都有向別人學習的可能。討論后的質(zhì)疑,學生提問,其他同學或教師答疑,每個人都有問的權(quán)力,每個人都能獲得解答。這樣,個體促群體,群體推個體,團結(jié)協(xié)作,共同發(fā)展。
建立課堂討論機制,把討論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討論”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討論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有效方法,它離不開預習。預習是討論的蓄勢和鋪墊,討論是預習的必然發(fā)展。課前預習不僅讓學生明確了自己的知識欠缺及能力差距,認識到了學習的重點、疑點,而且還使其有了個人的體會,形成了自我學習經(jīng)驗。這樣,疑難要解決,心得要傾吐,必然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去討論、去交流,從而形成討論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學習的重點、疑點既非常清楚,求知的勁頭又非常足,課堂討論焉有不生動活潑、省時高效之理。
(二)“討論”必須有嚴密、條理的組織。允許學生自由討論不能采取放羊的方法,應有嚴格的組織。學生或集中,或分散,或分組,或分片,但都不能離開教師的安排。一般說來,四人一組為最好。四人一組,每組有固定的發(fā)言人,一個問題一般由小組的主體發(fā)言人回答,小組的其它發(fā)言人補充,老師因勢利導,相機點撥。此種分組借鑒了國外分組教學的“異質(zhì)組合”方式,形成了班級教學的異質(zhì)組合,優(yōu)、中、差合理搭配,這既有助于討論氛圍的形成,也有助于問題的探究解決。
(三)“討論”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引導!叭魏胃母锶绻荒芤饘W習者積極地親自參加活動,那么這種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學會生存》)針對當前的語文教學現(xiàn)實,我們應當把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有些學生生性靦腆,教師應給予鼓勵和勇氣;有些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教師應看到其優(yōu)點,給予肯定、表揚;有些學生活潑好動,發(fā)言踴躍,教師應積極引導,使其帶動全班學生。教師應明確這樣一點:“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 舞。”《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四)“討論“要求教師備課必須充分!芭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話說得有道理,想讓學生討論的有力、有序、有效,教師課下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教師只有備課時作多方面的分析研究,課上才能應對學生討論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才能把對學生思想、知識、能力和智力的開發(fā)融為一體,才能巧妙點撥,使學生的討論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離開了教師的精心備課,課堂討論肯定會變得無序、混亂、粗淺、低效,以至流于形式,給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
隨著時間推移,課堂教學應給予學生 越來越大的自由,明智的教師,不妨把課堂放開,讓學生充分討論,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主人。
作者郵箱: duchuanqiang@sina.com
[加強課堂討論 創(chuàng)設愉悅氛圍(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1.愉悅的反義詞
2.文化氛圍校園標語
7.校園文化氛圍標語
10.閱讀題答案:閱讀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