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尤在,只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兩年后寫成的。相傳他作此詞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復(fù)吟唱,宋太宗知此事立即就賜酒將他毒死。ァ
作者能詩能畫,只可惜政治上無所成就。本是一國之君,只因一個黃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個“肉袒以降”成為一介階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車水馬龍,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嘆道“問君能有幾多愁?”ァ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是作者慨嘆時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宮里浮華生活使他不思進取。ァ
“往事知多少”長嘆一聲,開始回憶往事的美好。李商隱有詩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只為慨嘆去日美好,來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為追憶,當時卻只是惘然虛度。ァ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睎|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陸游《釵頭鳳》)冰涼的東風(fēng)吹破寄身的小樓也吹破作者思舊的美夢。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閃爍,人間歡笑何多。離開金陵(南京)來到汴京(河南開封),昔日貴為一國之君,而今只有抬頭看看天下所共的一輪明月,思念故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鄉(xiāng)的人的詩詞中總因月而起思鄉(xiāng)之情。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碧K軾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而李煜的“月明中”與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瀟灑,蘇軾豪放而豁達,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與無奈。他鄉(xiāng)與故鄉(xiāng),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國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芭e首見日,不見長安”和這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饱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有花紋。試想一下,漢白玉制成的臺階欄桿,回映著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水冷的圖畫啊!作者回想故國的宮殿,卻再也回不去了,只能憑記憶來詮釋,這樣的痛楚,不是陸游的“中原北望氣如山”,不是岳飛的“怒發(fā)沖冠憑欄處”,只是獨屬于李煜的滿目傷懷,下闋主要寫對故國的追思和亡國的苦愁!爸皇侵祛伕!蔽锸侨朔,年華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宮女。古詩詞中有許多慨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暗駲谟衿觥北臼侨A麗的宮殿”,“朱顏”本是多么美麗青春的詞語,用在此處立刻就換了一種悲哀的意境。ァ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是全詞題眼,也是千古絕句,廣為流傳。李煜的愁只能自問自答,因為實在無人與他“對泣新亭”,足見作者的孤寂!鼻∷埔唤核驏|流”這不是周星馳《大話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fā)不可收拾”,也不是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敝苄邱Y那叫俗文化,像可樂一樣只有那么一股子氣,后來啥也沒有。蘇軾此時“故國神游”“雄姿英發(fā)”,這一江之水也充滿豪氣。李清照是個婦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絕佳。“春水 ”帶點花瓣,有形有聲有色,把“愁”字立體化了。一個“向東流”,最近的聯(lián)想是長歌行》中“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但“向東流”含義更深了,東流之水可理解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會成“眼淚匯入長江”之意,可謂“千古一愁”。ァ
這首詞里看不出比較猛烈的反抗意識,沒有“長使英雄淚滿襟”,沒有“卷土重來未可知”,只有那種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剛怒目,只怕菩薩低眉”這樣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惱了宋太宗,招致殺身之禍,李煜這首詞的感染力可見一般。
[《虞美人》賞析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