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黃岡中學 李鈺
魯 迅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先破后立的駁論方式。
2、學習魯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增強民族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反駁論證的方法(間接反駁)
2、難點: 文章所表現(xiàn)的魯迅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領會。
三、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播放神舟五號升空的錄像片段,看看中國人的自信力,以此導入魯迅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二)作者介紹:
魯迅,原名周樹人。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南腔北調(diào)集》、《墳》等十五部。
(三)背景簡介:
“九一八”以后,日寇加緊侵略我國,國土日益淪喪。悲觀失望的氣氛籠罩著上層社會。當時資產(chǎn)階級報紙《大公報》發(fā)表社論,指責中華民族失去了自信力,為國民黨反動政府推卸責任。針對這觀點,魯迅先生特特地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發(fā)表本文,指出: 中國有充滿自信力的人存在著,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四)初讀課文,過關字詞:
聽課朗讀錄音,掌握下列詞語:
玄虛:用使人迷惑的形式來掩蓋 真相的欺騙手段。
渺茫:因沒有把握而難以預期。
誆騙:說謊話騙人。
懷古傷今:追念古代的事情,為現(xiàn)在的事情而悲傷。
為民請命:代老百請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五)研讀課文,分析內(nèi)容:
1、第一部分: 擺出對方的論點和論據(jù)。(1--2)
開篇以似乎確鑿的事實為據(jù),用一句話指出了三個階段中“中國人”表現(xiàn)出來的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①盲目驕傲,夜郎自大。(“總”含有“一向”的意思)②盲目崇拜,借助外援。(“只”含有“唯一”的意思) ③今不如昔,祈求鬼神。(“一味”含有“死心踏地”的意思)把這三者聯(lián)貫起來,其態(tài)度是: 由自夸到崇洋,再到自欺欺人、虛無渺茫。因此有人“慨嘆”: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边@是論敵的論點。( 這是報刊上先后宣揚過的三件“事實”,都不過是“公開”的、表面的東西,并不能反映社會的本質(zhì)和主流 )用了三個事實來反復強調(diào)和肯定,即事實已鑄成鐵案。
2、第二部分: 駁斥敵論的論點和論據(jù)。(3--8)
根據(jù)批駁的對象不同,分兩層。
(1) 第一層,針對對方的三個論據(jù),運用層層剝繭的方法,指出其虛偽性和欺騙性,抨擊其賣國行徑。(3--5)
“他信力”、“自欺力”這是作者在本文里特地造的兩個新詞,用“自”和“他”,“信”和“欺”兩對反義詞衍義造成的。這是一種修辭手法,這兩個新造的詞和原詞“自信力”一對照,就顯出極其深刻的諷刺意義。
三四兩個自然段“有人”是指梁實秋等文人,針對對方三個論據(jù)一一批駁。文章用兩個假設復句,第一個假設復句,“自信”早已失掉,第二個假設復句,是退一步講,接著指出失掉“他信力”后可能尋找一條“新生路”,那就是相信自己,“但”字一轉(zhuǎn),“不幸”得很,走上了一條可怕的路,即求神拜佛、虛無漂渺、精神麻醉的路。這就是上層統(tǒng)治者自欺欺人,以掩蓋他們乞求于帝國主義鎮(zhèn)壓革命的罪惡目的。因此,文中“中國人”究竟是誰,就不言而喻了。
這里加著重號的句子,是反動政府“書報檢查處”刪去的文字,它揭露了上層統(tǒng)治者大搞求神拜佛來掩蓋自己投降賣國真面目的反動實質(zhì)。
第五自然段從正面立論,這是三、四自然段所揭露的邏輯結論。既失掉“自信力”又失掉“他信力”走上自我麻醉的道路,就是“發(fā)展自欺力”的表現(xiàn),這一語道破了反動派自欺欺人的實質(zhì)。
(2)第二層,正面提出觀點,歌頌我國有史以來前仆后繼戰(zhàn)斗著的中國人民,揭露反動派兇殘毒辣的行徑,駁斥論敵的論點。(6--8)
第六自然段是過渡段,承上啟下,明確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先承接上文,對“自欺”作了歷史說明,指出“自欺”是反動派的老貨色,從古就有,于今更甚。“籠罩了一切”說明“自欺”在當時國民黨上層社會泛濫的嚴重性。
這里的“中國人”與上文的“中國人”內(nèi)涵迥然不同,上文指國民黨反動派一小撮民族敗類;這里指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國人民。
哪些人是“中國的脊梁”? 為什么稱為“中國的脊梁”?
一種是不求名利,埋頭苦干,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和燦爛文化,推動歷史前進的廣大勞動人民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家。如畢升、李時珍等。一種是不怕流血犧牲,起而反抗反動統(tǒng)治的革命者和堅持抗戰(zhàn)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陳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飛、文天祥等。一種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顧個人安危,為解除或減輕人民疾苦而奔走呼號,為民請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關漢卿等。一種是歷盡艱辛,奮不顧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顯、玄奘等。
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是用比喻形象地對在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的人的高度評價。
最后魯迅先生鄭重宣告: “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直斥“有人”的無恥讕言。觀點十分鮮明,感情十分強烈。
3、第三部分: 號召廣大中國人民要分清是非,向英雄人物學習,積極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去。( 9自然段)
這一部分,魯迅號召廣大中國人民必須擦亮眼睛,剝?nèi)橙说膫窝b,徹底粉碎反革命的陰謀活動。含義是: 反動派及其御用文人的文章是荒謬的,不足為據(jù)的,要親自到被壓在下面的另一個世界里去觀察。
(六)小結
(七)作業(yè):
1、課后練習第一題、第三題。
2、列舉3個中國人有自信力的具體事例。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