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一中 鄧金平
1054年的某月某天,三十三歲的王安石在和友人同游褒禪山后,如古人一般亦有所得:“盡吾志也而不能致者,可以無悔矣!”當時的王安石發(fā)出這番鏗鏘話語之時,胸中激蕩的是對挑戰(zhàn)無所畏懼、為變革戰(zhàn)斗不止的豪情。但當他兩辭相位,新法盡廢,抱恨而逝之際,再回首自己的變革道路,對這句話的感受,是否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王安石變法沒能成功,其原因當然多種,但他曾在《游褒禪山記》中提出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志、力、物,那他王安石又是因哪一個條件的欠缺而導致變法“不能至”的呢?為實現(xiàn)富國強兵的目標,主觀的“志”與“力”,王安石已經(jīng)是傾其所能了。但是在客觀的“物”(對“物”的理解,我們絕不應局限于“火把”之類的物質條件,而應包括政治、經(jīng)濟,甚至機遇、偶然在內的一切外在因素)的方面,卻得不到代表封建制度根本特征的頑固守舊派的支持,在“至于昏暗幽惑”的關鍵時期,不僅“無物以相之”,反而是“有人以阻之”。待司馬光為相后,他的新法一個不剩地全被取消,轟烈一時的變法終于以徹底失敗而告終。面對這樣一個沒有任何結果的結果,自己畢生奮斗卻又全都付諸東流的事業(yè),王安石雖然能夠搬出“盡吾志也,可以無悔矣”自我寬慰,又豈會沒有“亦罷至此乎”的無盡悵恨?在他血氣方剛、躊躇滿志之時發(fā)出的豪言,豈不正是他的變革必然失敗的讖語!
2009年的8月27日,央視十套“人物”欄目對扮演周恩來的著名特型演員王錢成進行專訪。王鐵成結合他自身的艱難經(jīng)歷,對決定成功的因素是這樣理解的:“很多是冥冥當中命運的安排,……當然你不努力,不學習,沒有積累,你有了機會也不行,但是說你積累了很多,你又努力了,你就一定要行,你絕對行不了。還是機會是主要的!蓖蹂X成在他功成名就、退隱閑居之后說這話時,言語之中充滿了人生不可把握的辛酸和無奈。有些人雖然常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你盡力了,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之類的言語來安慰自己和他人,但當看到自己的才華并不與成就成正比,發(fā)現(xiàn)自己的命運終于不為自己所掌握,這將是多少哀痛的事情啊。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和作為藝術家王鐵成,假如能夠穿越千年時空而相遇,我想兩人必定會會執(zhí)手相看,唏噓而嘆吧。
[可以無悔矣,焉能無恨乎--讀《游褒禪山記》有感 (人教版高二必修)]相關文章:
8. 讀《童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