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教材:
十三歲便進入北京大學英語系的田曉菲,為了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而寫這篇文章時,她已經(jīng)是三年級的“老生”了。在這篇詩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特別是在北大兩年學習與生活的感受,表達了熱愛北大、贊美北大以及為了北大而必將離開北大的復雜感情和渴望自由飛翔、渴望創(chuàng)造的精神。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發(fā)展、升華的線索;發(fā)現(xiàn)、理解作者對北大的評價;品味思考文中抒寫北大對自己的巨大影響的精彩語句。
2、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ê透挥谧兓恼Z言。
3、知識的海洋,教育的啟迪,使人的心靈海闊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在無邊無際的天空自由飛翔;培養(yǎng)學生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4、反復誦讀和識記,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匯。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2、感悟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一、 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熟記字詞書寫:
嗚咽 安恬 涉足 凝重 塵緣 校徽 沉淀
絮語 犀利 擷取 徜徉 惆悵 穹窿
白駒過隙 迸濺 積攢 彈指 怪癖 抽屜 不系之舟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1)際遇: (2)塵緣: (3)穹。
(4)嗚咽: (5)迷離: (6)涉足:
(7)徜徉: (8)絮語: (9)犀利:
(10)古樸: (11)凝重: (12)安恬:
(13)擷取: (14)惆悵: (15)沉淀:
(16)似曾相識: (17)白駒過隙:
(18)茫然若失: (19)談笑風生: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時候?是怎樣知道的?
2、作者十歲時,乘汽車從北大校門口經(jīng)過,為什么固執(zhí)地扭過頭去,不看呢?
3、北大圖書館對作者的最大影響是什么?
4、“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作者對“北大的人”喜歡的是什么?
5、從文章的題目來看,其中“際遇“一詞你是怎么理解的?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因素?“十三歲的際遇”具體指什么內(nèi)容?
6、從文中勾畫出能表現(xiàn)作者對北大的感情的語句。你能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涌動在心中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在此基礎(chǔ)上,用恰當而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全文的感情線索。
7、想想課文若分為三部分該怎么分,為什么?每部分各寫什么內(nèi)容?
8、你覺得這樣三個部分在寫作順序上有什么特點?
三、合作探究課文內(nèi)容:
1、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用一個詞填在下列橫線上:
按 順序來寫:七歲時的 十歲時的 十三歲時的 十六歲時的
2、第一部分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作者回顧進北大兩年的生活產(chǎn)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4、第8、9段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作者北大圖書館的感覺,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5、從寫北大圖書館到寫北大的人,文章是如何過渡的?第10、11兩段應該用什么感情和語氣去朗讀?
6、最后一個部分表達作者對北大的什幺感情?應該采用什么語氣語調(diào)朗讀?
7、哪些語句表達了作者對北大的熱愛、思戀以及要為北大作出貢獻的心情?
四、深入探究:
1、文章題為“十三歲的際遇”,為什幺不以“我愛北大”,“我的學!被蛘摺氨贝笊畹幕貞洝睘轭}呢?
2、你覺得文章的開頭與結(jié)尾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作者要這樣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
3、常用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文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具體說說。
4、文中哪些內(nèi)容是詳寫的,哪些內(nèi)容是略寫的?為什么這樣安排?
5、品味語言:
(1)本文運用了許多優(yōu)美的比喻句,請你根據(jù)要求完成下表:
用什么來比喻(喻體) 被比喻對象(本體)
北大
北大學生
北大教工
自己
北大的社會和時代背景
(2)你認為文中哪些句子用得好,為什么?(在文中作批注)
五、總結(jié)反思,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是個早慧型的人才。她13歲就上大學,16歲就寫下了這樣一篇情感飽滿、思想豐富、文采動人的好文章。我們與她相比,雖然還有距離,但我們應該從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點什么呢?
[《十三歲的際遇》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2.十三歲的際遇教案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