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了解高考對文言句式的要求。
2. 理解和掌握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 通過相關(guān)練習加以鞏固和提高。
【教學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掌握辨析較復雜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掌握辨析較復雜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學方法】講練結(jié)合,注重積累。
【教學課時】
本專題共3課時。其中講讀課1節(jié),練習課1節(jié),講評課1節(jié)。
二、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 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歸有光《項脊軒志》)
夫戰(zhàn),勇氣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 (蘇軾《石鐘山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保ā妒酚洠松媸兰摇罚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庇械呐袛嗑,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保ㄍ醢彩队伟U山記》)
“......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保ā稇(zhàn)國策.齊策》)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保ā冻啾谥畱(zhàn)》)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
二 被動句
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1.用介詞“于”“受……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韓愈《師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
例如: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3.用“見”“見……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恕也!保ā洞鹚抉R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的客氣說法,像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
4.用介詞“被”表被動。例如: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5.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動詞本身表被動。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來判別。例如: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保ā顿Y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三、 省略句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1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蛇)黑質(zhì)而白章;(蛇)觸草 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
(2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 謂語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qū)υ挾÷缘摹?nbsp;
如:“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墩撜Z》六則)
“夫戰(zhàn),勇也氣。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
如:“以相如功大,拜(之)為上卿!保ā读H藺相如列傳》)
“豎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
鄭穆公使(人)視客館。
屠懼,投(之)以骨。(《狼》)
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4省略介詞 在文言文中,介詞“于”和“以”常被省略。
“賜之(以)彘肩!
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于)河南,臣戰(zhàn)(于)河北。
譯為現(xiàn)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5、修飾語和中心詞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飾語的省略]
行一不義(事),殺一無罪(人),而得天下,不為也。[中心詞的省略]
四、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語后置)
(一)、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彼且奚適也? 《逍遙游》〈莊子〉
沛公安在? 《鴻門宴》〈史記〉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傳》李朝威
3、介詞賓語提前:
微斯人吾誰與歸?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異? 《齊桓晉文之事》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陳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遙游》〈莊子〉
介詞賓語前置,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
例如:“東鄉(xiāng)坐!
4、特殊結(jié)構(gòu):用"之"、"是"將賓語提前。
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
惟命是聽 (成語)
惟利是圖 (成語)
惟馬首是瞻 《馮婉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韓愈
惟你是問。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定語后置: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后的現(xiàn)象。定語后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 中心詞+之+定語+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shù)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三)、狀語后置:
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文中,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例如: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覆之以掌。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雖董之以嚴刑,振(震)之以威怒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與君少長?--與君孰少長? 《鴻門宴》〈史記〉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勸學》〈荀子〉
(四)主語后置: (主謂倒裝 )
為了強調(diào)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風。ㄋ斡瘛讹L賦》)
“美哉,我少年中國。
五、固定句式
1 "……孰與……"、"……何如……"。這兩種說法都是詢問比較的結(jié)果,用法相同。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長安和太陽相比,哪一個離得更遠?)
"孰與"、"何如"還可以用來詢問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擇取舍。
2日食飲得無衰乎?--得無,該不會,表揣測的疑問詞
《觸龍說趙太后》〈戰(zhàn)國策〉
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該不會,
表揣測的疑問詞《促織》蒲松齡
3求,無乃爾是過與(同“歟”,語氣詞)--無乃…與?恐怕…吧
《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何(以)…為,表反問的句式,為什么要…呢
《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5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致江海。--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勸學》〈荀子〉
6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哪里用得著…呢,表反問 《逍遙游》〈莊子〉
7“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
--…之謂也,…說的就是…《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8 "不亦……乎?"可譯為:"不……嗎?","難道不……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9 以為、以……為……意思是以為、認為、把……當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10 唯……是 “是”無意,起賓語提前作用;“唯”表示對象的唯一性
11豈……哉(乎)、獨……哉 意思是難道……嗎例如:
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難道 (《陳涉世家》)
12與其……孰若……、與其……寧……
可譯為與其……不如(寧可)……
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鴻門宴》)
與人刃我,寧自刃。(《魯仲連傳》)
與其……寧…… 相當于“與其……寧可……”
13"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意思是"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或"怎么對付(處置、安頓)……"。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處理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辦呢?)
第二課時
1. 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石之鏗然有聲者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C.得雙石于潭上 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2.與“大王來何操”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
A.若屬皆且為所虜 B.客何為者 C.亞父者,范增也 D.具告以事
3. 選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
A.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B.此帝王之資也
C.我,子瑜友也 D.此乃天也
4. 選出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 )
例句: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A.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B.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C.其制稍異于前 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5. 下列句子中無省略現(xiàn)象的是( )
A.引以為流觴曲水 B.列坐其次 C.亦足以暢敘幽情 D.晤言一室之內(nèi)
6.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③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④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
于張儀 ⑤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禍也 ⑦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⑧“離騷”者,猶離憂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7.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遂為諸將所擁而行 B.被執(zhí)至南門
C.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 D.我死當葬梅花嶺上
8. 下列各項中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宇文新州之懿范 B.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C.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 D.都督閻公之雅望
9.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鏤心鳥跡之中,織辭魚網(wǎng)之上 B.何以明其然?
C.綺麗以艷說,藻飾以辯雕 D.夫擇源于涇渭之流,按轡于邪正之路
10. 下列各項中句式特點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B.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D.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譯文:
(2)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譯文:
)
12. 選出句式不同類的一項( ) A.祖沖之,范陽薊人也。 B.時有北人索馭驎者。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摺?nbsp;13. 指出下列句子中與所給例句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解褐南徐州迎從事 A.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B.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D.良庖歲更刀,割也。 14. 根據(jù)句式特點,下列各句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臣未之聞也。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③曰:“牛何之! ④對曰:“將以釁鐘! ⑤是乃仁術(shù)也。 ⑥夫子之謂也。 ⑦百姓之不見保。 ⑧然則一羽之不舉。 ⑨是誠不能也。 ⑩構(gòu)怨于諸侯。 11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12王坐于堂上。 A.①②③⑧/④11/⑤⑥⑨/⑦/⑩12 B.①②⑤⑥⑨11/③⑧/④/⑦/⑩12 C.①②③/④11/⑤⑥⑨/⑦⑧/⑩12 D.①②⑤⑥⑨11/③⑧/④/⑦⑩/12
15、將下面一段文字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昔者,齊王使淳于髡獻鵠于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造詐成辭,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于水上,不忍鵠之渴,出而飲之,去我飛亡。吾欲刺腹絞頸而死,恐人之議吾王以鳥獸之故令士自傷殺也。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背踉唬骸吧。齊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賜之,財倍鵠在也。
譯文: 16、將下面一段文字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歐陽發(fā)《歐陽公事跡》
譯文:
1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5題 鄰 女 說 [清]戴名世①
西鄰之女,陋而善嫁。東鄰有處人,貞淑而美,無聘之者,乃過西鄰而問焉,曰:“若何以得嫁?”西鄰之女曰:“吾有五費。”曰:“可得聞乎?”曰:“發(fā)黃費吾膏②,面黠③費吾粉,履闊費吾布,垢多費吾藏④,人來費吾荼!痹唬骸叭艉我缘眉?”曰:“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傭保,吾嫁乞丐!痹唬骸坝新暾撸魏?”西鄰之女竦肩梟頸⑤,粲然⑥捧腹而笑曰:“處女乃陋余乎?此處女之所以年二十而無聘者也。吾見人家女子多矣,類我;吾見丈夫多矣,無不類我。而孰得陋余而棄余?”處女曰;“亦有不類若者乎?”曰:“有不類我者,則處女已嫁矣!
處女俯而嘆。西鄰之女曰:“處女無嘆,吾數(shù)處女之過失。自處女之長也,而鬻賣粉黛者過處女之門而不售;兒女相聚笑樂,處女獨深思不與語;又不能隨時為巧靡之涂妝。吾觀處女態(tài)度,類有以自異者。處女將自以為美乎?世之所艷羨者,真為美矣。而處女無相逢顧盼者,處女將以何時得偶乎?且處女性情姿態(tài)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則處女過矣。處女誠換其故貌,易舊妝為新妝,倚門而笑,則吾有可以效于處女者;然又恐余門之履且滿處女戶外也!碧幣兩饕露,趨而歸,誓終身弗與通。
[注]①戴名世(1653-1713):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少年才思敏捷,有思明反清思想。1702年刊行《南山集》,內(nèi)容多載南明抗清之事,兩年后以“大逆”罪被殺,此案牽連數(shù)百人,為清初著名文字獄之一。②膏:潤發(fā)脂:染發(fā)膏。③黠(xiá):黑。④藏:通內(nèi)臟的“臟”字,可譯為肥皂。⑤竦肩梟頸:聳肩、縮脖子。⑥粲然:放肆大笑的樣子。
1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無聘之者。 聘:下聘禮求親 B.有陋汝者,奈何 陋:認為……丑陋 C.吾試數(shù)處女過失 數(shù):數(shù)落,責備 D.且處女性情姿態(tài)如此,又不自媒 自媒:推銷自己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處女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一組是( ) ①鬻賣粉黛者過處女之門而不售 ②兒女相聚笑樂,處女獨深思不與語 ③此處女之所以年二十而無聘者也 ④世之所艷羨者,真為美矣 ⑤處女變色,拂衣而起,趨而歸,誓終身弗與通 ⑥東鄰有處人,貞淑而美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愿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所謂的“處女”;實為作者自況,“鄰女”則喻世俗:這里所表現(xiàn)的,不單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志行,聯(lián)系作者的思想,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 B. 本文以對比手法為主,寫“處女”的品格磊落,而“鄰女”濫嫁,表現(xiàn)了清初士人對于國家民族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極能發(fā)人深省。 C.聽了鄰女的一番教導后,處女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許多地方有過失,決心改變自己,拂衣整袖后就立即起身跑回家,發(fā)誓這一生一定要通曉善嫁之理。 D.本文寫人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無論是寫鄰女聳肩、縮脖子、捧腹大笑的不屑神態(tài),還是寫處女遠離世俗、落落寡合的神情,都顯得繪聲繪色,形象宛然。 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分) (1)而孰得陋余而棄余?(3分) 翻譯: (2)而處女無相逢顧盼者,處女將以何時得偶乎?(4分) 翻譯: (3)然又恐余門之履且滿處女戶外也。(3分) 翻譯:
參考答案
1. D (都是定語后置句。)
2.B(例句是賓語前置;A.被動句 B.賓語前置 C.判斷句D.介賓短語后置)
3. A
4. C (A被動句;B判斷句;D定語后置;C狀語后置。)
5. C (A句引(之)以為;B句列坐(于)其次;D句言(于)一室。)
6. A (分別為判斷句和被動句)
7. C(ABD三項都是被動句。)
8. C(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句,ABD三項都是定語后置句。)
9. B(ACD三項都是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句,B項是賓語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10. B(A、C、D三項都是狀語后置,分別是“以……之形飾”、“于……致思”、“以事驗之”,B項是賓語前置,“未之有”應為“未有之”。)
11. (1)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是奇才,多次召請,(他)也不去應召。
(2)漢安帝常聽說張衡精通天文、歷法等術(shù)數(shù)方面的學問,就派公車,特地召請(張衡)任命他為郎中,后又升為太史令。(奇,意動用法。雅,平素。征,征召。拜,任命,授予官職。
12.A(判斷句,其余為定語后置句)
13.D(其他三句與例句都是被動句,D為判斷句)
14.A(①②③⑧賓語前置句、11省略句、茛蔻崤袛嗑洹、弑粍泳洹、12狀語后置句)
15、從前,齊王派淳于髡送只天鵝到楚國。出了都城門,半路上那天鵝飛走了,只提著空籠子,編造了一套欺騙的話語,前去會見楚王說:“齊王派我來送天鵝,在河上經(jīng)過,不忍心天鵝的干渴,放出讓它喝水,離開我飛走了。我想要刺腹絞頸自殺而死,擔心人家議論大王因為鳥獸的緣故,讓士人自己殺傷。天鵝是長羽毛的東西,多有相像的,我想要買一只頂替它,這是不誠實而且欺騙了大主。想要到別國逃亡,又傷心我們兩位大王間的這次通使半途而廢了。所以前來認罪,向大王叩頭,接受懲罰。”楚王說:“好。齊王有像這樣忠信的賢士啊!”優(yōu)厚地賞賜了淳于髡,賞賜的錢財比有天鵝進獻還加一倍。 16、先祖歐陽公四歲就死了父親,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把書上的字教給他。還教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又要他學作詩。到他年紀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到村中讀書人家借書來讀,有的書讀完了便抄下來,沒有抄完,已能背出來了。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一味專心致志地讀書,從小所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那樣高的水平了。 17、
1.C 2.B 3.C 4.(1)還有誰能夠認為我丑而嫌棄我呢? (3分) (2)而處女(你)沒有相逢(相互)看顧的知己,處女(你)要等什么時候得到配偶(能夠嫁出去)啊? (4分) (3)但是我恐怕原來到我家的人將全部跑到你家門口(去了)。(3分)
[2010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文言句式(人教版高二教案設計)]相關(guān)文章:
1.木蘭詩的文言句式
2.木蘭詩文言句式
3.常用文言文句式
7.文言文常見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