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一中2013屆語文導學案 YW-B-2-01-01
編稿: 審稿: 編寫時間:
班級___________編號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學習目標】
1. 品味樸素典雅、準確生動、充滿詩意的語言。
2. 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準確理解文中所反映的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3. 陶冶情操,培養(yǎng)初步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1. 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2. 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復雜思想感情。
【學法指導】
誦讀涵詠 語言品味
【知識鏈接】
(一)知人論世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華,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yè)于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 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的哲學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學任教,參加了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他,是毛澤東稱頌的“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毛澤東曾熱烈贊揚其“寧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高尚氣節(jié)。
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雜文集《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時代背景:
本文寫與1927年7月,正是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個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知識分子,他信奉民主主義,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可又與時代斗爭的旋渦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只是一個民主型的戰(zhàn)士,雖不滿現(xiàn)實,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氣去抗爭,只能努力使自己暫時忘卻現(xiàn)實中的一切,結(jié)果又無法忘卻。作者這種矛盾的情緒,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微妙幽深的情緒。但作者還是惟妙惟肖地“言傳”了出來。靠什么言傳呢?靠寫景,傳朦朧的淡淡的哀愁與喜悅之情,使我們沉浸在一種蒼茫、淡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朦朧美之中。
(二)相關知識
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物景(客觀)與人的思想感情(主觀)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學習過程】
一、基礎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蓊蓊( ) 踱步 ( ) 裊娜( ) 霎時( )
彌望( ) 倩影( ) 瑣屑( ) 脈脈( )
獨處 ( ) 參差 ( ) 煤屑 ( ) 斂裾 ( )
2. 下列詞語的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A 凝碧 縷縷清香 旋律 倩影稀疏
B 風姿 斑駁陸離 裊娜 前途渺茫
C 斂裾 格外風致 梵文 宛然存在
D 灌木 氣氛合協(xié) 樹梢 沒精打采
二、能力提升
1.感受文本,說出美“點”。這是一篇美文,你覺得它的美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閱讀4-6 段,賞析畫面,涵詠語言,感受意境美。
2. 在這三段中,作者 既寫“荷塘”,又寫“月色”,請從描寫的側(cè)重點不同上,為每段各擬一個標題。
3.第4段分別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4.品味一組比喻句(指出本體和喻體,說出二者的相似點,并能說明其作用)
①“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②“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像明珠、星星、美人。”
③“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似的!
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給人的感受時,依據(jù)生活的邏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溝通起來,憑借各種感覺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補充,從而具體表達感受,以增強語言藝術感染力,這種修辭手法叫通感。有人認為通感屬于一種特殊的比喻。
第五段中也有一處使用了此種修辭,找出來,并作體會。
5.第5段寫月色,月色是難寫之景,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寫出了月色朦朧縹緲的特點的?
6.佳句品味(重點品味加點的動詞,體會表達效果)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②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③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7.第6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
8.品味一組疊音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jié)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
9. 揣摩思想感情。
①找出文中體現(xiàn)作者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結(jié)合背景,概括說明文章流露出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寫六朝采蓮情景,惦記江南風物,看似與文章內(nèi)容無關,你是如何理解它們的作用的呢?
三、延伸拓展
關于本文的主題和寫作意圖,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
① 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xiàn)凄涼的心境。
② 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xiàn)作者的愁苦的心情。
③ 有人認為本文是表現(xiàn)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據(jù)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xiàn)閑適的心情。
凡此種種,舉不勝舉,你認為是哪一種情況呢?
【反思與感悟】
【當堂訓練】
閱讀《荷塘月色》第5段,回答1-3題。
1.“酣眠”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 “小睡”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 2.作者為什么說“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的情景正是恰到好處呢?
3.本段中,作者沒有直接描寫自己的心情,但透過素淡朦朧的景物,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這種藝術手法被稱之為
___________。
4.仿照畫線句子,仍以“縷縷清香”為主體,寫一個句子。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5、朱自清先生將清華園中一個普普通通的荷塘描繪得秀美靜謐,令人神往。這緣于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試就“圓”這一圖形的某一特性入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說明一個人生道理。
劉遠軍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荷塘月色學案及練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