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認識“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的特點,學習梳理、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
2.學習利用注釋、工具書自讀課文,培養(yǎng)自讀文言文的習慣。
3.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燭之武的形象,探討他在外交斗爭中表現出來的機智,學習他的顧全大局、沉著機智的品質。
4.鑒賞本文敘事的簡潔之美。
二、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好習慣,學習梳理文言文基礎知識。
2.理解燭之武在外交斗爭中的機智。
3.鑒賞本文敘事語言的簡潔之美。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教學設想:
這是高中階段文言文教學的第一篇課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文言文學習意識、習慣的培養(yǎng),如查閱工具書、梳理基礎知識等。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要落實學生的學習活動,輔以教師的點撥,通過他們的自學、研討和教師的引導達成教學目標。
注意發(fā)掘課文的吸引力,如故事情節(jié)、人物智慧等方面的因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樂意學習文言文,避免進行枯燥的字詞句教學。
注重“讀”的落實,保證文言文教學的語文味,感受文言的魅力。
五、教學用具:多媒體ppt課件
第一課時
一、教學任務:
1.了解有關《左傳》的文學文化常識,了解事件發(fā)生的背景。
2.通過自學、討論,讀懂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梳理文言基礎知識,培養(yǎng)梳理、積累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張飛在長坂坡一聲怒吼,不費一兵一卒嚇退十萬曹軍,這是曹軍忌憚張飛的威猛。比這還早八百多年的時候,更有英雄,只身前往強敵的軍營,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同樣不費一兵一卒,退去強大的進犯之敵,保住了弱小的國家。此人謂誰?他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燭之武。今天我們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巴恕薄皫煛备髯骱谓忉專
明確:退--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撤退/退卻;師--軍隊
(二)關于《左傳》和事件背景(出示ppt課件):
1.關于《左傳》:學生簡介--教師補充要點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他以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的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也稱《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皞鳌笔亲⑨尰蚪忉尳浟x的文字。
2.事件背景:
晉、秦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原因是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正如課文中寫道:“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边@是直接原因或稱導火線,根本原因還是晉秦兩國為了爭奪霸權,需要向外擴張。
在了解背景過程中,要求學生結合注釋理解“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這句話所說的歷史事件,并掌握“以”“其”“于”“貳”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生字詞讀音和句中停頓。
2.指名學生讀課文,評議。
3.學生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讀懂課文,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解決遇到的問題。
(四)檢查自讀效果:
1.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或用法。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②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
④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⑥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⑦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
⑧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2.概括每段內容:
指名學生概括,評議,明確:
第一段:晉秦圍鄭,鄭危在旦夕。(起因)
第二段:佚之狐薦武,武臨危受命。(發(fā)展)
第三段:武見秦伯,退秦師。(高潮)
第四段:晉軍撤離鄭國。(結局)
3.齊讀課文。
(五)課堂檢測:梳理本文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文言實詞】
⑴一詞多義:
① 許
。例:“許之。” “許君焦、瑕……”(《燭之武退秦師》)
。例:“雜然相許! (《愚公移山》)
。例:“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小石潭記》)
。例:“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五柳先生傳》)
②微
。例:人微言輕 (成語)“參始微時,與蕭何善!保ā妒酚洸芟鄧兰摇罚
。例:微言大義(成語)
。例:“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間!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
。例:見微知著(成語)
③鄙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為學》)
(“越國以鄙遠,公知其難也!保ā稜T》) 鄙: )
。例:“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論戰(zhàn)》)
。例:“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左傳昭公十六年》)
⑵詞類活用:指出句中加點字的活用情況,并解釋。
①晉軍函陵 ( )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 )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 )
④越國以鄙遠 ( )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 )
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 )
⑦共其乏困( )
⑧燭之武退秦師( )
⑶通假字:指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釋。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
②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 )
③夫晉,何厭之有?( )
④秦伯說,與鄭人盟。( )
⑤失其所與,不知。( )
⑷古今異義:指出下列句中古今異義的詞,寫出古義和今義。
①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②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亦去之。
【文言虛詞】寫出下列句子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⑴以:
①敢以煩執(zhí)事 ②以其無禮于晉
③越國以鄙遠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⑵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③失其所與,不知 ④吾其還也
⑶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③且焉置土石 ④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⑥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⑦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
【特殊句式】翻譯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特點
⑴夫晉,何厭之有?
⑵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⑶是寡人之過也。
(六)作業(yè):熟讀課文,背誦第三、四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任務:
1.研讀課文,理解燭之武這一人物形象,著重體會他在外交斗爭中的智謀。
2.賞析本文敘事的簡潔之美。
二、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指名背誦課文第三段。
(二)研讀課文:
1.細致閱讀第三段,思考、回答問題:
燭之武用那些事實和事理說服秦伯退兵?其中哪點最關鍵?
[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研讀燭之武的說辭,理解他講的道理和事實,劃分層次,概括要點,板書:
第一層:亡鄭有利于晉,不利于秦。
第二層:存鄭有利于秦。
第三層:晉缺乏誠信。
第四層:晉貪得無厭,秦首當其沖。(★)
2.思考、討論:
晉秦歷史上的關系一直不錯,這次聯合圍鄭又是建立在“爭奪霸權,擴張領土”這個共同的利益基礎上的。燭之武為什么能說服秦伯退兵,瓦解他們的聯盟呢?
[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結合全文,多角度思考問題;學生交流看法;匯報思考、討論所得;評議、明確:
燭之武善于審時度勢,選擇正確的突破口。晉秦圍鄭,燭之武選擇秦為瓦解聯盟的突破口,因為晉秦圍鄭的直接原因,與秦無關,秦被分化是是可能的。
燭之武善于曉秦以理,動秦以“利”。燭之武的說辭,反復說明的就是“利”,就是如何“有利”,如何“不利”,這樣就抓住了秦參與圍鄭的根本目的,從根本上打動他。
燭之武善于利用晉秦的矛盾。晉、秦歷史上關系密切,但也有不和諧的地方--晉曾對秦言而無信。這次聯合圍鄭,成功后利益如何分配,自然是雙方都關心的問題,有前車之鑒,秦自然會產生動搖。燭之武的反間計成功了。
……
3.課本第15頁的“單元提示”中說“文言敘事有一種簡潔之美”,這篇課文是否體現了這一特點呢?答案是肯定的。請學習下列評析方法,自選例句進行評析。
例: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鄭,且貳于楚也。這句話表面上交代了晉秦聯軍圍攻鄭國的客觀理由,仔細揣摩我們會發(fā)現,這兩個理由都直接關系到晉國,而與秦無關,這就為燭之武說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為故事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芍^言約義豐。
[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學生自由研讀課文,找到有關語句,分析體會。
交流學習心得。
[這樣的句子還有]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夜縋而出,見秦伯。
秦伯說,與鄭人盟。
子犯請擊之。
……
(三)交流學習心得,閱讀課后練習四呂祖謙的《東萊左傳博議》一文。
(四)拓展學習:
1.燭之武退秦師從根本上解除了鄭國的危難了么?寫一篇短文闡述這個問題。
2.我們讀過《唐雎不辱使命》《晏子使楚》等文章,請寫一篇文章談談外交家的外交風采。
附板書設計: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鄭危在旦夕
武臨危受命
善于選擇突破口 亡鄭利晉不利于秦
存鄭有利于秦
曉之以理,動之以“利” 武智退秦師 晉缺乏誠信
善于利用雙方矛盾 晉貪得無厭,秦首當其沖
晉撤離鄭國
劉軍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0.燭之武退秦師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