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紀行》導學案
第一教時
學習目標
1、通讀全文,理清思路,感受“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
2、體會阿里山風光的共同特征,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感。
3、理清文章內(nèi)容,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一、情景導入:
1、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資料,了解阿里山的風土人情、秀麗風光?梢允菆D片,文字,還可以是歌曲。(分組活動)
2、自學口語交際“做一次導游”內(nèi)容
3、交流關于阿里山的資料,導入課文
(1)、欣賞歌曲《高山青》,請學生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阿里山。
(2)、導入:阿里山的風光真是迷人,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們還是意猶未盡,那就讓我們跟著當代作家、文藝評論家、美學家吳功正再去這片神奇的土地游覽一番吧。
二、自主探究
1、字詞檢查
注意加點字讀音
風靡 山嵐 堪稱 諦聽 幢頂 紅檜 禪的世界
2、聽課文錄音,理清課文思路,組織“我做導游”活動,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法
阿里山的風光秀美如畫,你能找出課文中描繪了哪些風景圖嗎?
要求:理清游覽線路,說出每個景點的特征,可以適當運用文中的語句,但不能照搬。組織小組討論
小組交流、評價
3、思考討論
開頭一段寫兩岸學者歡聚臺北的融洽場面有何作用?
作者進阿里山有什么獨特的感受?用文中的話來說。
一路上,作者見到了哪些如畫的風光?
4、作者筆下的神木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豐富而深邃的內(nèi)涵?
三、展評析疑
四、歸納拓展
1、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帶領大家游覽我們美麗的校園。要求:理清游覽線路,說出每個景點的特征。組織交流,評選最佳導游
楚州利用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經(jīng)濟的舉措
檢測小結
指板書小結本課內(nèi)容
B、布置任務
1、完成《學習與評價》1--3題
2、課后將好的詞語或句子摘抄在讀書筆記本上
《阿里山紀行》導學案
第二教時
學習目標
1、品味文章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對阿里山美麗風光的愛意以及強烈的愛國之情
情景導入
學生搜集有關阿里山的資料或風光圖片,在班上交流。 阿里山簡介: 阿里山在臺灣嘉義縣東北,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譽稱三大奇觀。阿里山列為臺灣風景區(qū)之一,美景紛呈早為人所知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之偉大”的說法。由于山區(qū)氣候溫和,盛夏里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二、自主探究
1、學生誦讀體悟
欣賞歌曲,朗讀優(yōu)美語段
播放歌曲《高山青》,組織朗讀優(yōu)美語段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復朗讀,體會它好在哪里。
指導:從多個角度去賞析組織交流、評價
同桌交流探究
展評析疑
學生展示
引導評析
明確:
語言的音樂美體現(xiàn)在:
擬聲美--
2、 音節(jié)美--
4、 修辭美--
節(jié)奏美--
情韻美--
四、歸納拓展
A、對本課的學習情況作小結
B、以“紅葉”“黃菊”“大雁”“秋蟲”四個詞語拓展成一段話,寫出你對秋的體驗,突出用詞的“五美”
五、檢測小結
1、欣賞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讓學生把美景留在心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書后練習
3、《同步導學與評價》
馬云龍
[《阿里山紀行》導學案(蘇教版八年級必修學案設計)]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9.阿里山紀行的教案
10.漢語拼音教學案設計